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邵嘉楠


清太祖——努爾哈赤

被誤解的名字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之前,滿語還沒被創造出來,所以網上說“努爾哈赤”在滿語意思是野豬皮的就不太靠譜了,在滿語之前,女真人主要使用蒙語和漢語,“努爾哈赤”在蒙語的意思大致相當“光明的聖裔”的意思。此外,努爾哈赤是小說《三國演義》的忠實讀者,還曾給明朝遼東忠臣李成梁當過義子,

清聖祖——康熙

因為得過天花當了皇帝

順治皇帝一共生了八個兒子,兩個兒子不幸夭折。順治去世的時候,皇二子歲,皇三子(康熙)8歲,剩下的都三四歲太小了。正常來講皇位是輪不到康熙頭上的,但當時的欽天監監正湯若望上書給孝莊太后,說康熙得過天花,以後都沒有得天花死掉的風險了。孝莊太后一想是這麼回事,康熙大帝就這樣登基了。此外康熙還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計61年。

清世宗——雍正

拿起寶劍逼人成佛

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為幫助徒弟開悟,便交一把寶劍給他說如果你在七天中不開悟,就以此自裁吧!結果,此僧果然不負所望,所以後來在禪堂中集體參禪時,便變更形式,做成劍形的香板,成為雍正禪師的傑作。後世因為雍正與佛教的淵源,衍生出了很多雍正乾隆學藝少林寺等小說,當然,在歷史上這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和尚頭上的戒疤

雍正曾經兩次清除刑獄,釋放一些罪犯。如誠心願意懺悔改過,准許入佛門出家修行。但又怕“反清復明”的人渾水摸魚,便讓這些人在的頭上留下戒疤,這樣即使以後蓄髮還俗,再次從事“反清復明”運動,官府就可以通過戒疤輕鬆辨認身份。自此,除蒙、藏喇嘛以外,就形成內地漢僧的頂上,都有戒疤為記了。(尚有爭論,也有說起於元代)

清高宗——乾隆

蓋章狂魔&詩歌打印機

書畫上蓋印是有講究的,但咱們的乾隆皇帝的原則是有空白就要蓋個章!《韓熙載夜宴圖》好好的一幅傳世之作,中央的最大留白就被乾隆兩大印章給糟蹋了!王獻之的《中秋貼》總共不過三十餘字,乾隆一口氣蓋了八十多個大印,王獻之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被氣哭了。值得慶幸的是乾隆手裡的《富春山居圖》是贗品!否則後果不堪想象!

乾隆皇帝一生做了40000多首詩,但絕大多數都呵呵你懂的,唯有近一百首吊念亡妻富察皇后的還能勉強流傳下來。也許就是因為這麼任性!所以乾隆活了89歲,成為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瓦爾登的船伕


1.愛新羅覺可能原本姓趙,沒錯,就是當年北宋滅亡,被金兵抓到東北的趙家人的後代。

2.清人不打烏鴉。

3.清初,葉赫部長布揚古臨終時留下遺言:“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後清朝祖制規定,宮闈不選葉赫女子。後葉赫那拉·杏貞入宮,是為慈禧。

4.努爾哈赤被大炮轟成重傷而死。

5.皇太極從蒙古部落中得到傳國玉璽,後被乾隆定為假貨。據說皇太極因為得到這枚傳國玉璽而定國號為清。

6.順治皇帝可能不是出家,也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親征時被鄭成功殺死。

7.鄭成功出生地在日本,是中日混血。

8.鄭成功的隊伍中有黑人僱傭軍。

9.雍正上臺後,給鰲拜平過反。

10.雍正當皇帝后,從未出過北京城。

11.乾隆的生母在史書上相互矛盾,找不到確實的人。

12.和坤倒臺後,罪名中沒有貪汙腐敗罪。

13.嘉慶皇帝討厭玉如意,下令各地不得進獻玉如意。

14.嘉慶皇帝可能是被雷劈死的。

15.慈禧可能出生于山西的長治,而且她是一個漢女,名字叫王小慊,小時候很窮,母親將她賣給了山西長治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名宋齡娥。數年後,宋家逢大禍,她又被賣給了潞安府知府惠徵家,惠征夫人發現王小慊聰明伶俐,長得也好,尤其是腳底有痣,是個福相,就收為養女,改姓葉赫那拉,變籍為滿族。後面,慈禧入宮,因為滿漢不通婚,所以這個秘密一直被保守。有關慈禧是漢人有很多證據,比如慈禧給上秦村宋家寫過信,又喜歡長治一帶的食品,而且是個小腳,滿族婦女是不裹腳的。慈禧不太懂滿文,批奏摺多用漢文。

16.清末,曾有人主張建立一支秘密海軍,直接進攻日本本土。

17.紫禁宮三大殿沒有樹。


腦洞歷史觀


鑑於那些晚清落後捱打的歷史,我們不妨講講大清落後捱打前,一些發人深省的真實歷史“小事”。

1, 康熙險成罪人

康熙皇帝一樁名垂青史的大功業,就是1683年收復臺灣,但其中一樁險些犯下的大錯,當代清朝題材影視劇裡卻極少講:在大清朝收復臺灣後,康熙皇帝險些拋棄臺灣。

為啥會這麼傻?在好些連大海都沒見過的權貴重臣眼裡,臺灣不過海外一孤島,乾脆把島民強制遷走就完事。還有“聰明人”熱烈提議:不如把臺灣島割給荷蘭人,每年收他點租金。細思極恐的提議,當時叫康熙帝心動不已:(臺灣)得之無所加,棄之無所損。

關鍵時刻,卻是剛剛帶兵平定臺灣的施琅,急火火上了《鎮臺灣棄留利害疏》,把朝中各種拋棄臺灣的聲音挨個罵一頓:其中一句更叫康熙猛醒:“該地之深山窮谷,竄伏潛匿者,從而嘯聚,急則走險,此所謂藉寇兵而齋盜糧”。拋棄臺灣?您是想給大家提供造反方便?嚇一頭汗的康熙終於改了主意,在臺灣設一府三縣,納入中央直接管轄。

一樁險些貽害中國數百年的大錯,這才被驚險扭轉過來,成為康熙帝的大功一件。

2, 學霸皇帝誤國

康熙皇帝的一大本事,就是強大的西方數學造詣。

早在八歲登基時,康熙對於西方數學,就是近乎狂熱的喜愛。身邊更雲集了南懷仁等數學造詣強大的歐洲傳教士。十七世紀歐洲最偉大數學家萊布尼茨,也和康熙有過書信往來,還給了康熙一個服氣評價:知識水平超乎常人。

▲萊布尼茨

1692年,康熙皇帝在乾清門召集滿朝文武重臣,大講各類數學知識。把一群大臣聽得集體跪。以大臣張玉書的奉承說:退而相顧驚喜,深愧以前學識淺陋,錮守陳言,而不知其迷惑也。以數學水平說,這確是學霸等級。

可是,當傳教士們興致勃勃,打算在中國出版西方科學書籍時,卻被康熙皇帝劈頭一頓罵:此乃特異之書,不可與普通文籍等量觀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學無術之輩濫讀此書。

言下之意就是:鑑於中國老百姓文化比較低,所以這麼好的學問,只能朕先學。於是辛苦學了一輩子的康熙帝,卻叫中國的科學水平,開始被西方遠遠甩開。

3, 也曾對外開放

清朝開國後一大出名敗筆,就是海禁。禁到康熙晚期時,福建廣東不停發生民變,大清朝國庫收入更是銳減,以至於雍正帝登基後連呼“內外府庫無不虧空”。窮得不停淚奔後

,雍正帝也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弛禁。也就是開放海上貿易。

從雍正五年(1727)起,中國的貿易船隊從此可以在浙江福建廣東三省,於每年規定時間在規定港口出海。從此中國商船遍佈南洋,瓷器絲綢茶葉出口暴漲,光明正大賺全世界的錢。僅僅每年來到馬尼拉的中國商船,規模就有五十艘之多。清王朝的國庫,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明末時曾無比紅火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儼然輝煌重現。

到了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時,下江南遊玩的乾隆皇帝都親眼看見,從蘇州出海的商船有上千艘之多。卻把眼光遠不及父親的乾隆帝看得嚇壞,立刻簡單粗暴一道命令:除了廣州一地外,廈門寧波等對外港口全數關閉。高度對外開放的大清朝,轉眼變成空前嚴苛的閉關鎖國!

4, 抄家抄出尷尬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清朝大貪官王亶望落馬,家產全數被抄沒。乾隆皇帝卻是突然又怦然心動:王亶望落馬前,有年給自己獻壽禮,送來了一對玉瓶和一座玉山子,可當時乾隆帝正標榜自己的儉樸形象,忍痛把禮品退了回去。這下可好,豈不又回到朕身邊來了?

可待到財物進宮後,乾隆卻當場震驚:傳說中豐厚無比的家產,竟只是眼前一堆破銅爛鐵,至於那幾件日思夜盼的玉器?更是無影無蹤。

仔細調查後,乾隆皇帝更是差點沒氣暈:原來負責抄家的官員們,瞧見王亶望家的財產,竟是紛紛流了口水,各個雁過拔毛,把好東西統統據為己有。只弄些便宜貨來糊弄乾隆。閩浙總督陳輝祖尤其貪婪,大額的金銀財寶,幾乎都明目張膽拉家裡。

敢和乾隆皇帝搶錢的陳輝祖,自然被乾隆一怒賜死,可這連抄家都抄出如此尷尬的場面,卻更縮影了大清王朝,已經不可救藥的腐敗。

5, 替大明朝“報仇”

清朝能夠戰勝明朝取得天下,山西介休的範氏家族,堪稱汗馬功勞。

介休範氏,這個明代時就活躍北方的商業家族,自明末起就瘋狂向後金走私糧食鐵器火藥,甚至還替後金八旗蒐集傳遞機密情報。也換來清朝豐厚回報:

被順治皇帝封為“皇商”,壟斷皇家採辦貨物等暴利行業,財富一度瘋狂暴漲。

但到了乾隆年間時,這昔日的鉅富,卻是一年不如一年。頂著“皇商”的名號,腐敗吏治下依然逃不過盤剝。單是乾隆六年,范家去遼東採購一趟貨物,就要給奉天府將軍送四千兩白銀的賄賂。乾隆在位頭四十年查處的各類貪腐大案,全有范家送錢的身影,幾乎各種花樣被宰。

而最要命的,卻還是清王朝的官方壓榨,范家代理去日本採辦洋銅的業務。可乾隆年間起,大清國內銅價變更,范家每次採辦都虧損嚴重。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時,反而欠了清王朝一大筆冤枉賬。結果被乾隆帝一怒查封,范家的掌舵人範清濟倒黴入獄,名下二十縣店鋪倉庫與數千房產,全數被清朝充公。昔日大清鉅富,就此愴然敗落。

以這整悲催破產過程說,一心盤剝的乾隆皇帝,倒給明朝“報仇”了。


我們愛歷史


1、高妹先貼一張清朝嬪妃宮分表

一個嬪就要每天吃6.8斤豬肉,吃的完嗎,有點浪費是嗎?可是你知道嗎,根據後宮等級嬪和妃可分宮女8人,太監14人,所以這宮女太監就要20人了,平分下來就沒幾兩肉了,但是肯定是主子吃完才會輪到他們!不過還有其他別的牲口的肉也能吃,反正是不會太差的。

2、我們在一些清宮劇中會看到有些妃子留指甲,還會帶上護甲,她們的手指不悶嗎?

其實留指甲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顯得女子手指好看,而且有身份的人,像清朝後宮嬪妃,隨時有人伺候,但還是免不了用手指做一些事情,為了保護辛苦留長的指甲,就會戴上護甲。

清宮嬪妃們的護甲質地有金、銀、玉、玳瑁、銅、琺琅等多種材料,利用鏤空、鏨花、鑲嵌等裝飾手法,背面多為鏤雕,是極少封塞的,這樣可使空氣流通,飾戴不會悶。


觀點有限,歡迎交流,喜歡的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高手短視頻】


高手短視頻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讓人大開眼界!

1、越南本來想叫“南越”,臣服於大清王朝,大清嘉慶皇帝霸氣不許,強制其改名叫越南。

2、清朝奴才都說“喳”:這是滿語,不念zha,而念zhe第一聲,跟漢語“是”一個意思。


道光皇帝(果然有一道光!)


3、清朝皇帝“一人會說多門語言”。

清朝皇帝和皇子們一般學多門語言,漢語、滿語、藏語等不在話下,見八旗貴族的時候說滿語,見西藏班禪時候秀藏語,平時見漢族大臣的時候用漢語。

尤其是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宜妃之子),會說俄語,被任命和俄國人打交道。九王奪嫡時,為了密謀保密,胤禟竟找傳教士用英語來寫聯絡信。被雍正囚禁後,他竟企圖利用拉丁字母來傳遞密碼信息給自己兒子。

4、康熙下令:兄弟結拜,就是犯法!

康熙皇帝(生活畫像)


康熙十年頒佈“不準結拜兄弟令”:“歃血結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謀叛未行律:為首者擬絞監候,秋後處決,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怕人結拜一夥造反嗎,突然想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5、清末朝廷啟動“電報聖旨”。


在戊戌變法中,光緒帝首次用電報傳遞聖旨,大臣千里之外跪接聖旨的場景,可以想象一下,欽此!


6、雍正十分痛恨的一個人,姓錢。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十分痛恨一人叫錢名世,御筆寫下“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名世的家門上,命令300多人作詩罵他,罵的不好重寫,罵的不夠革職,還把這些詩收集起來,讓錢名世自費出版......

7、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同治、光緒、宣統,清一色絕後。

大清最後似乎進入了一個基因怪圈,同治帝死的蹊蹺(染上天花,還是性病梅毒?),光緒帝死的更蹊蹺(光緒和慈禧前後一天死亡),溥儀最蹊蹺(到底為何陽痿不育?眾說不一)。

8、大洋兩岸的最高領導人:乾隆和華盛頓。

乾隆、華盛頓(畫像)


中國乾隆皇帝1799年逝世,隔著太平洋另一頭的美國華盛頓,恰巧也在這一年去世。給人們的錯覺:這兩人怎麼會是同一時代的人.....?

9、道光皇帝被罰“掃大街”。


《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提到:道光帝小時候不愛讀書,有一次把父親嘉慶帝惹火了,就罰他到打掃處和一群小太監一起拿著笤帚掃地幹活,掃紫禁城的大街。

打掃處,是皇宮最低等的太監幹活的地方,後來道光登基當了皇帝,還偶爾閒暇去打掃處追憶。這一下,最低等的打掃處成了香餑餑,秒變“皇太子潛龍處”,還專設了御座。當年道光用過的笤帚、簸箕,也都漆成黃色供起來。(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10、清代人怎麼稱呼皇帝?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說:“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這樣稱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

11、清朝有個節叫“太監日”。


據清末老太監回憶:清代太監們私下裡都偷偷過一個節日——四月二十八,即太監日。這一天是藥王爺的生日,太監們大多供奉藥王爺。到這一天,太監們互相道賀,祝賀對方大難不死(指當年閹割那一刀,疼得半死)。

12、碧螺春原名叫“嚇殺人香”。


碧螺春這種茶,原名叫“嚇殺人香”,是原產於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間的野茶。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當地官員採此茶獻給康熙品嚐,康熙帝覺得“嚇殺人香”名字太粗鄙,遂御賜“碧螺春”。


每一次閱讀,都是讀者最好的鼓勵。

關注【峰子奇觀】,每天更新,下期見!


峰子奇觀


既然是冷知識,那就是知道的人不多並且真實發生過的;還要是有趣的冷知識,那就是讀者看完之後要麼開心一笑要麼大吃一驚,這裡我就圍繞這個“有趣的清朝冷知識”列舉幾個,頭條大神多,儘量寫一些大家不知道的。

先拿慈禧太后開刀吧!

第一:慈禧太后是個文盲

咸豐十一年慈禧親自起草的密諭裡共有237個字,當中錯別字12個,達16處之多,而且語句多不順暢。如“進成(城)後,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當)否,求兄弟著議”,23個字中有4個明顯的錯別字。最主要的是所寫的字極其難看,扭扭歪歪,說小學生水平都是侮辱小學生。


第二:太監的節日

只是現在沒太監了,要是有的話這個節日肯定也會有,那就是每年的4月28日,清宮裡的太監都會互相道賀,在一起互相慶祝,因為這是藥王爺的生日,他們認為自己動了個小手術,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之人。

第三:清宮裡的缸

《大清會典》記載故宮原本有308口缸,現如今只有200口左右了,太和殿和保和殿前各4口,重量達到了3噸之多,這些缸都製作精良,有瓷的也有銅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缸是幹什麼用的,原來清朝宮殿大多是木製的,容易著火,所以這些缸裡常年都積水,用來滅火的。



第四:九龍壁木質龍腹

九龍壁裡顧名思義有九條龍,每條龍的顏色都不一樣,但是仔細觀察的遊客會發現有一條龍的腹部是木頭做的,要知道這裡面所有的龍製作的材料都是琉璃磚燒製而成的,這是為什麼?原來是工匠們燒製的時候燒壞了,這些都沒有備用的,工匠們怕被砍頭,就用金絲楠木製作了龍的腹部,塗上漆,瞞住了皇帝。可是經過風吹雨淋,油漆掉了,這塊木製龍腹穿過歷史的煙雲,留到了現在,反到成了遊客必看的景觀了。




第五:警示俄羅斯

康熙在位期間,俄羅斯貢使入京,康熙知道俄羅斯人強壯,於是就派宮廷裡的壯漢去伺候他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緊隨其後,就是為了防止俄羅斯貢使在街上亂來,這些壯漢只要看見這些貢使亂來,就一腳踢向貢使的後背,俄羅斯人身高體大,然而穿的褲子都很緊瘦,抬腿邁腳很不靈便,一踢便倒地不起,康熙以此警示俄羅斯人要遵守大清法紀。現在牛的不行的俄羅斯人在康熙面前簡直就是小蝦米。


冷知識太多了,喜歡歷史的可以加關注,觀看更多不一樣的有趣歷史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順治是清朝第二位皇帝,1643年皇太極猝死,臨死也沒留下什麼遺囑,當時只有六歲的順治為什麼能當皇上呢?他也不是什麼皇長子,他媽只是個側妃,六歲的娃更談不上什麼功勳,可就是這六歲的娃擊敗了大哥豪格,擊敗了叔叔多爾袞,登臨帝位

這原因應該比較冷,也比較有趣吧

據說,其中多爾袞起了很大作用。老多本來想自己想當皇帝,兄終弟及很合理,自己掌握兩旗加上眾多盟友支持,又有諸多功勳,他當皇帝,可謂合情合理也合勢。可就在多爾袞穿上皇袍之後,照照鏡子才發現,穿龍袍不好看,如果一輩子穿龍袍,太影響顏值了,沒了顏值,那活著還有什麼樂趣?

索性,擁立自己的小侄子福臨登基,並且登基當天,多爾袞首先下跪,為新帝造勢!之後更是清掃了剛剛打勝仗回來的大阿哥豪格,為福臨鋪路。順治後來感謝多爾袞的付出,尊他為皇父攝政王……

野史中也有感恩記錄,皇太極去世時,順治老媽還年輕,而那時候多爾袞正好也死了大老婆,於是順治下旨,太后和皇叔很般配,結合一起能互相照應,各位臣工操辦一下

時人有詩讚曰:

上壽稱為和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後來多爾袞意外身亡後,廟號成宗皇帝

但不知咋回事,死後兩月,順治又下旨把多爾袞墓給刨了


靈石蘊珠寶


1.清朝銀庫的庫丁偷銀子,把銀子塞在肛門裡,每個月能偷上百兩甚至上千兩,一年下來收入頗豐。不過這些庫丁年老了都有脫肛痔漏的病,深受其苦。

2.清朝最後的三個皇帝都沒有孩子:同治,光緒,宣統全是孤家寡人。

3.清朝奴才都說“喳(zhe)”,此為滿語,即為“是”的意思。

4.清朝太監們都在四月二十八日過節,因為這天是藥王爺的節日,這一天,太監們互相慶祝對方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所謂大難,指的是成為太監的那一刀。

5.清朝有一種“試婚格格”,由宮女擔當,主要是試駙馬的各種男性能力等,等公主下嫁後,該宮女也會隨之陪嫁。

6.清朝後宮也有年薪。其中皇后年薪一千兩,皇貴妃八百兩,貴妃六百兩,妃三百兩,嬪兩百兩,貴人一百兩,常在五十兩,所以,看後宮戲宮斗的這麼厲害,也有經濟因素在裡頭。畢竟,升一級薪水就一下子能漲一半呢。

7.溥儀說他小時候見到慈禧,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那是由一次強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記得那時自己忽然處在許多陌生人中間,在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裡面露出一張醜得要命的瘦臉。這就是慈禧。據說我一看見慈禧,立刻嚎啕大哭,渾身哆嗦不住。慈禧叫人拿冰糖葫蘆給我,被我一把摔到地下,連聲哭喊著:“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說:“這孩子真彆扭,抱到哪兒玩去吧!”(《我的前半生》)

8.雍正痛恨錢名世,親自寫下“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名世家門上,命令三百多人作詩罵他,還把這些詩結集起來,讓錢名世自費出版。你一個九五至尊犯得著和人這麼慪氣麼?

9.清朝大臣文官諡號依次是文正,文忠,文成,文恭,文襄等。李鴻章認為自己最多得個文襄,張之洞認為自己起碼也能得個文忠。結果是,李鴻章得了文忠,張之洞得了文襄。

10.清朝後宮妃子們每天時間排的滿滿的:上午 5:00—7:00 起床、請早安 ,7:00——9:30 早膳 ,11:00——下午2:30 午休、晚膳 ,下午5:00—9:00 晚點,請晚安。每天的請安必不可少,執行嚴格的打卡制度。

11.軍機處號稱實權宰相,實際上它是個沒有編制的工作單位,也沒有薪水,都是各種大學士,內大臣,尚書侍郎兼任。

12.彭蘊章是最後一個漢人領班軍機,於1861年罷直(去職),此後再也沒有漢人進入軍機處。

13.劉墉,紀曉嵐,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都是名臣,但是都沒進過軍機處,左宗棠兩次進過軍機處,加起來一年左右。

14.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兒子?不得而知。但是傅恆和褔隆安父子同時做過軍機大臣,褔隆安和福康安,

福康安和褔長安同時做過軍機大臣,而褔隆安,福康安,褔長安三兄弟在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同時出任軍機大臣。

15.清朝皇子每天四點就要起床讀書,六歲就要上朝,御前站班當差,一年只能休息五天(元旦端午中秋,皇帝和自己的生日),真夠苦逼的。

16.清朝官員的年薪,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京官外加爵位品級相對應的俸米補貼。

不過,有爵者年薪很高。親王年薪10000兩。郡王5000兩,貝勒2500兩,貝子1300兩。

17.乾隆的兩大謎團:和珅到底是不是像宮裡死去的妃子?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18.越南本來想叫“南越”,嘉慶不允許,改名叫越南。

19.《清稗類鈔》裡記載一個大吊偽娘:“有某紳在揚州買妾,連相數家,悉不當意。惟一縕寄居賣女,女十四五,丰姿姣好,又善諸藝,大悅,以重金購得之。至夜,入衾,膚膩如脂,喜而捫其私處,則男子也。駭極,方致窮詰,蓋買美僮加意修飾,設局以欺人耳。黎明,遣家人奔赴媼所,則已遁,中心懊喪,進退莫決。適浙中同年某來,因告之。某便索觀,一見大悅,以原金贖之而去。”

20.《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康熙一天射死兔子318只,另外射殺各種動物近百隻。(“朕曾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

21.雍正的奏摺批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朕躬甚安好,你好嗎?”“朕亦甚是想你”“汝謂朕盲耶?”

22.康熙十年不準結拜兄弟令:“歃血結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謀叛未行律:為首者擬絞監候,秋後處決,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止結拜弟兄,無歃血焚表等事者,為首杖一百、徒三年,為從者杖一百。十二年題準,凡異姓人結拜弟兄,未曾歃血焚表者,為首杖一百,為從杖八十。”

23.清律裡面的罵人罪:“子貧不能營生養贍父母因致父母自縊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凡罵祖父母父母,及妻妾罵夫之祖父母父母者,並絞。”“凡罵人者笞一十互相罵者各笞一十 。”

24.乾隆1799年逝世,華盛頓也在這一年去世。

25.清朝科舉落榜,還可以參加的一科是“看臉”(美其名曰“大挑”),只看外貌,例如長方臉,四方臉,體型等選人,每次從二十個人裡選兩個最優的。

26.清朝妃子侍寢,要先把自己洗的白白的,由太監用東西裹著,送到皇帝身邊,啪啪完了,再送回去。

27.康熙在位61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活了87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28.皇阿瑪的稱呼演變:在清朝中期的正式文檔裡,稱為“汗阿瑪”,到了晚清才成為皇阿瑪。

29.李鴻章是清朝做總督時間最長的人,長達25年,相比之下,劉墉做直隸總督才做了二十天。

30.清代人怎麼稱呼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說:“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這樣稱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

31.清朝王府裡管母親叫“奶奶”,管奶奶叫“太太”。例如:“我家呼祖母為太太,呼母親為奶奶”(溥傑《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我管父親叫阿瑪(滿語)……我管母親叫“奶奶”。”(金寄水《王府生活實錄》)

32.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打進紫禁城,一箭射進了隆宗門的匾額上,至今還有半截箭頭。

33.太平天國起義,石達開十六歲就已經秘密參加了拜上帝會,二十歲被封為翼王,二十三歲的時候打的四十六歲的曾國藩要跳水自殺。


師明禮閒聊太平天國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一生窮奢極欲,但你可能不知道她達到了何種登峰造極的地步。

先說慈禧陵墓的用銀不計其數。

1873年,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的陵墓同時動工興建,兩者緊緊相鄰,形制幾乎完全相同,就像一對雙胞胎姐妹,顯示東西兩宮垂簾聽政之地位平等。1879年6月竣工,耗時6年,花費白銀200多萬兩。但是當慈禧和慈安一起去她們百年之後的居所查看時,慈禧得知自己的陵墓比慈安少用了40萬兩,心情糟糕透了。

1881年,慈安太后莫名暴亡,慈禧從此獨攬大權,她不甘於跟‘姐姐’享受同等的死後待遇。1895年,慈禧下令將之前的陵墓——包括方城、明樓、寶城、隆恩殿、東西配殿、東西燎爐等等全部拆除重建,之後又歷時13年,單單前5年就用了150萬兩白銀,重建工作知道慈禧死後才停止,所用銀兩不計其數。

慈禧陵墓三大殿更是富麗堂皇,豪華程度可是超過了紫禁城,可謂金、木、石三絕。隆恩殿和東西配殿用的葉子金,就有四千五百多兩,彩繪兩千四百多條金龍,六十四根柱子上是銅鎏金盤龍,而且每個龍頭上還安裝彈簧,以使龍鬚隨風飄揚。氣勢宏大的隆恩殿比之順治帝的孝陵大殿毫不遜色,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所用的房梁結構全部為獨產於海南的黃花梨木,可謂是寸木寸金。黃花梨木是傢俱中的極品木材,成樹時間需要幾百年,數量極少,十分珍稀,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定東陵雖不是皇帝陵,耗費卻超過了大清朝所有帝王陵,所有原材料都是最好的,京西房山的漢白玉,雲南大理的大理石,山東臨清的澄漿磚,還有蘇州的桐油金磚……石雕更是極品,那些石望柱,上頭雕刻著鳳凰,柱身裡內外側各有一條飛龍,大清朝獨一無二的“一鳳壓二龍”,這些都超越的大清祖制,也只有慈禧敢這樣做了。

隆恩殿貼金柱子復原圖


再說慈禧葬禮的窮奢極欲。

慈禧的葬禮乃是空前絕後的,德國記者海瑞杜爾曾實拍了出殯的全過程。他記錄說,棺材上的寶頂是用33斤純金打造的,所蓋的藍色鳳凰和紅色彩雲織錦是用極其繁瑣的傳統工藝繡制,陪葬的無數太監紙人,紙人紙馬的穿歐洲軍裝留辮子的騎兵,隊列整齊,甚至有支紙糊的艦隊,裝備最先進的無畏艦。京城方圓五百里的槓夫都聚集在這裡,每班128人,一共60班,每一班還準備4人替補,因此,光抬慈禧棺材的人就有7920人,更不用說送葬隊伍綿延不絕,看不見盡頭。這個場景彷彿大清已是世界軍事強國,堪與英德法俄美日諸強爭霸,最終付之一炬……


三說慈禧陪葬品的暴殄天物。

慈禧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層。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使兩足登在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

以上所置珍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

眾人置後,方將陀螺錦被蓋在後身。頭上戴珠冠,旁邊又放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然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稀世的翡翠、玉石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手旁置玉製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寶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

自東陵完工至封閉三十餘年,陸續在地宮內放置珍寶萬件。在寶物斂葬完畢後,棺被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八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藍寶石,奶奶綠寶石2200塊,填空的珍珠寶石值223萬兩白銀……總共大約一億一千六百萬八十三萬兩白銀。

這個數目相當於庚子賠款的四分之一,當時全中國庫存白銀不足七千萬兩,多少老百姓因為一兩銀子餓死街頭。

這樣的事情,全世界恐怕也只有慈禧一個人幹得出來吧!


蔡駿


冷知識嗎?我來補充一個吧。

在我們的印象裡,自甲午戰爭北洋艦隊被打殘後,清政府就不再發展海軍了,轉而發展新式陸軍。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並沒有放棄海軍建設,而是繼續加大了投入。到清朝滅亡前,清政府先後向英、德等國訂購了40餘艘軍艦。

而且,甲午戰後的清朝海軍不僅沒怎麼給中國丟臉,還很給中國露臉。

大家都知道清朝海軍用甲午戰爭中打剩下的海軍逼退了企圖強租三門灣的意大利,但其實參戰的不光是北洋艦隊殘部,還有剛剛從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下水趕來的海天、海圻號防護巡洋艦。



除此之外,海圻號還曾作為旗艦前往印尼、新加坡、墨西哥、古巴等地,參與護僑任務,震懾海外排華勢力。

直到1937年,海圻號仍是中國最大的軍艦。同年抗戰爆發,海圻號在江蘇江陰為阻止日軍而攔江自沉。



由此可見,大清朝的海軍實力一直都很強,大概應屬於世界二流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