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黃土高天》回溯改革開放40年中的“一號文件”(一)大幕拉開

央視一套正在熱播三農題材的史詩大劇《黃土高天》,很多觀眾每天追劇,欲罷不能。該劇以史詩般的跨度、準確的歷史背景研磨、生動真實的農民形象塑造獲得社會各界高度讚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屢發評論文章加以肯定。

《黃土高天》改編自莫伸的報告文學《一號文件》,整部作品也自始至終將黨中央關於農村建設的“一號文件”貫穿在劇情之中。由此,我們邀約十位農村問題專家,一起解讀電視劇《黃土高天》中的“一號文件”,邊欣賞優秀影視劇,邊回溯一下推動著中國農村改革進程的“一號文件”的光輝歷程。

《黃土高天》的第一集第一個場景:黃河壺口瀑布邊,秦學安一家送弟弟秦學誠去北京上學,兄弟二人站在壺口瀑布前,面對著滔滔黃河水,暢想著農村的未來。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的起始之年。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的改革是從調整農民與土地關係開啟的。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調整農民與土地關係的大幕。

這次全會前,召開了歷時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鄧小平同志在會議閉幕式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充分準備。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實際上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全會衝破了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堅決批判和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原則,從而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言)

三中全會原則通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決定(草案)與會前當時的農林部會前準備材料有很大不同。主要是,把農業形勢說得很實在,同時系統地總結出七條農業發展的經驗教訓。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

關於農業形勢,《決定》寫到:“從我國農業現狀來看,農村生產力水平很低,農民生活很苦,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很薄弱,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優越性還遠遠地沒有發揮出來”。這對農業的形勢分析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黃土高天》的第一集,缺糧捱餓的豐源大隊村民是當年很多農民群眾真實情況的反映,即使“農業學大寨”的紅旗大隊——豐源大隊為應付檢查團,都需要違規借用戰備糧“充門面”,可見問題很嚴重。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趙秀娟母女從安徽躲災至此,亦進一步說明了當時農村缺糧問題不是個別問題,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我們的農村政策亟待調整。有資料表明,當年有30%的生產隊需要返銷糧。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七條經驗教訓包括:(一)我們一定要長期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二)為了保持安定團結,一定要正確地認識和處理農村以及全國範圍的階級鬥爭;(三)我們一定要集中力量抓好農業技術改造,發展農業生產力;(四)我們一定要持續地、穩定地執行黨在農村 現階段的各項政策;(五)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六)我們一定要正確地、完整地貫徹執行“農林牧副漁同時並舉”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民,因地制宜,適當集中”的方針;(七)我們一定要加強對農業的合乎客觀實際的領導。這七條對農業解放思想起了極大的作用。

會議認為,在今後一個較長時間內,全國糧食徵購指標繼續穩定在 1971 年到 1975 年“一定五年”的基礎上不變,絕對不許購過頭糧。為縮小工農業產品交換的差價,全會建議國務院作出決定,將糧食統購價格、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作相應的提高;農業機械、化肥、農藥、農用塑料等農用工業品,將降低成本的好處基本上給農民。經過討論修訂《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於1979 年 9 月份召開第十一屆四中全會正式通過。這個文件在經過修改和充實之後正式發佈,接著一些重要的農業方面的文件相繼制定和發佈施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改革的進程。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解放軍報刊登《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

上述內容在劇中也有所體現,一方面是基層幹部和群眾的自主摸索,另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農村工作專家學者也把目光聚焦到了農村改革上來。劇中人物農業政策學者專家褚建林、政策調研組陳組長,是政策線上的代表人物,他們對農村的發展現狀有著客觀而清醒的認識,通過實地走訪、深入調研,為農村改革的一步步鋪開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許還山 飾演 農業政策學者專家褚建林)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高明 飾演 政策調研組陳組長)

值得一說的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廣大農村群眾對於變革充滿期盼,也正在悄悄探索。劇中秀娟母女老家安徽的小崗村曾是以“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而聞名的三靠村。為了闖出一條生路,1978年11月的一個冬夜,18位村民按下紅手印,做出了“大包乾”決定。“大包乾,大包乾”,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農民被壓抑許久的生產積極性一下迸發了出來,效果驚人。1979年,小崗村迎來了大豐收。當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3萬斤,十多年來第一次向國家交售餘糧,第一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餓肚子、逃荒要飯,在小崗村徹底成為歷史。這種“一包就靈”,在“豐源村”同樣如此,二小隊通過分田到戶也在當年秋天獲得大豐收。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冒死按下血手印,實施包乾到戶)

不過,最初的改革還受“左”的影響,搞分田到戶被認為不好的。所以,秦學安被縣裡趕來的公安帶走了。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當年有一段時間,圍繞“大包乾”的爭議一直存在,直到1982年中央發出第一個“一號文件”,也就是1981年年底舉行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的紀要,確認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確立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方式。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1982年第一個“一號文件”《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

改革開放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迅速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以此來指導和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到1982年第一個一號文件的頒佈,農業的具體政策制度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村經濟迎來空前的發展繁榮,並以此帶動城市的發展。以此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逐步開闢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道路。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一)大幕拉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