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電視劇的片頭字幕的書法出自誰手?如何評價?

new2js


提到中國文化,四大名著是不可不提的瑰寶。

八九十年代,央視拍攝的四大名著劇集幾乎承包了幾代人的休閒時光,後雖多次被翻拍,但經典難再超越。

由於那時的後期製作技術尚不成熟,片中很多字幕都是手寫的,這也恰恰成了弘揚傳統文化的點睛之筆。

你知道它們的片頭字幕都是誰書寫的嗎?

一、87版《紅樓夢》片頭題字:沈尹默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別號“鬼谷子”,學者、詩人、書法家。

民國初年,書壇有“南沈北於(于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與李志敏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

曾與其兄沈士遠、沈尹默同在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稱。

當代大書法家胡問遂是其入室弟子,著名作家、書法家臺靜農是其學生。

二、《紅樓夢》劇中臺詞字幕:李純博

曾為《體育大世界》《祖國各地》及《紅樓夢》等上百部電視文藝、專題節目題寫過片頭和字幕,現為中國書協理事。

三、86版《西遊記》片頭題字:陳叔亮

陳叔亮,1901-9991,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擅長中國畫、版畫、書法 。

央視《西遊記》片頭,就是由陳叔亮先生應邀題寫的。

四、1997 版《水滸傳》片頭題字:張書範

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編寫出版過《楷行書章法一百例》《魏碑技法》《柳體技法》《清張裕釗書滕王閣》等著作。

1997年,應邀為電視劇《水滸傳》題寫片名。

Ps.1991版《三國演義》片頭題字為特效製作。

以上,是不是勾起了一波回憶殺?

感謝書法大家給數代觀眾留下別樣韻味和情懷,在這裡向經典致敬,也向中華文化致敬!


火車迷


關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共同來討論交流。

今天我們要來談的是四大名著及其電視劇還有電視劇的字幕,談到四大名著,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的,四大名著是我們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讀書就讀四大名著”,可以說,四大名著在文學史上在我們的心中不論其文學價值還是歷史價值都是無可估量的。

說到四大名著這個名稱的來歷,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從四大名著這個文學常識建立並流傳到現在,也不過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有把幾本書整合在一起的例子,但是沒有把《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同時列在一起的,所以,具體探討起來,四大名著的定名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定的。這應該說是人們在長期閱讀和理解古典文化名著所得出的一個結論。

在這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的文學藝術價值是最高的,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也有著“社會百科全書”的稱號。

四大名著作為中國古典文化濃縮而成的文學瑰寶,有著說不完的話題,每一本書中都有著我們膾炙人口的故事,書中的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成為了特殊的文化記憶符號。可以說,四大名著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精神食糧。四大名著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的原因就在於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這一點也是小說的生命力所在。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央電視臺決定把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搬上熒幕,這一決定一出,便引出多少嘔心瀝血的故事來,也讓我們今天能在電視上看到形象生動的四大名著,讓中華民族幾代人多了一分文化記憶,而四大名著今天依然廣受好評,不斷地反覆播出,其精心努力地之作換來了永恆的經典,倒是那些無聊的翻拍劇在經典面前,在人們的指責下瑟瑟發抖!

除了電視劇本身的經典之外,我們還要來說一說一些細節,這些細節也是體現匠心的地方,例如四大名著拍成的電視劇的音樂,字幕等等,每一首音樂都是經典之聲,每一部的字幕都是一道亮麗的書法風景線。下面我們著重要說的就是四大名著電視劇的字幕和他們究竟出自誰手的問題。

1.《紅樓夢》的字幕

87版《紅樓夢》是電視劇《紅樓夢》最響亮的標籤,這部電視劇耗時三年,拍出了大家心目中的《紅樓夢》。但是除了電視劇內容和音樂之外,你一定被片頭字幕和劇中臺詞字幕所吸引。
電視劇《紅樓夢》



是一部傾注了不知多少人心血的經典電視劇,例如曹禺,周汝昌,啟功先生等大家都作為顧問參與其中。所以說,《紅樓夢》的字幕也是多人參與的,有說法是啟功先生,劉炳森先生都參與了其中,看上面這幾個字應該是歐體風格,但是在報幕的時候又是隸書,而片頭“紅樓夢”幾個紅字又是行楷的寫法。查找資料,片頭的“紅樓夢”三字是沈尹默先生題寫的。

片頭的這首詩也是出自沈尹默老先生之手。但是沈尹默老先生在七一年的時候已經故去,而電視劇是在八七年播出的,片頭由沈尹默先生題寫的話,時間是對不上的,我猜想可能是借用了沈尹默老先生為五十年代出版的《紅樓夢》的書名。這首詩可能也是借用沈尹默老先生以前寫過的。
在劇中出現的詩詞,應該是一位叫做李純博的人寫的,說他諸體皆精,但是我覺得不可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還有一種說法是上海的仁政老先生寫的,因為我們今天使用的華文行楷就是以仁政老先生的字演變而來的,看風格似乎大有相似之處!那麼你們覺得呢?

2.《三國演義》的字幕

《三國演義》本就是一部氣勢磅礴,宏偉的史詩級鉅著,那麼央視版的《三國演義》自然也不例外,央視版的《三國演義》是九四年拍攝的,耗時四年成就經典,為了拍出三國時期宏大的歷史場面,攝製組更是動用了軍隊,連群演都有好幾萬人。


這就是電視劇《三國演義》
片頭字幕,但是查找資料並未找到是由誰書寫的,我覺得這幾個字應該不是手寫的,而是用電腦合成的。你們覺得呢?

3.《西遊記》的字幕

電視劇《西遊記》是幾代人成長的記憶,小時候,《西遊記》的音樂一響起,大家就都沸騰了,這個場景也是多少人的童年記憶,《西遊記》是至今重複播出最多的電視劇,達到了驚人的三千多次,可見人們是多喜愛這部電視劇了。

這就是《西遊記》
的片頭字幕,是著名書法家,教育家陳叔亮題寫的,他曾是中書協第一任副主席。

4.《水滸傳》的字幕

98版的《水滸傳》應該是四大名著被拍成的電視劇裡最晚拍攝的一個,但是有了“第一武術指導”袁和平的加入,並不妨礙它成為又一個影視經典!電視劇播出後,可謂是萬人空巷了。


電視劇《水滸傳》的字幕是一位名叫張書範的書法家題寫的。

所以,在這些經典的電視劇中,處處是經典,處處都是匠心之作,我們為今天能看到這樣優秀的電視劇而欣喜,因為有了這些電視劇才能讓我們更直觀地瞭解四大名著。所以說,在這些四大名著裡,有很多的細節都是成就經典之所在,特別是劇中的書法,更是不可缺少的一處人文風景!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還有哪些觀點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鐵匠論書畫


四大名著分別為施耐庵(1296年——1370年)著《水滸傳》,羅貫中(1330年——1400年)著《三國演義》,吳承恩(1500年——1583年)著《西遊記》,曹雪芹(1715年——1763年)著《紅樓夢》。

這四部長篇小說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擁有極高的文學成就和藝術價值,集中呈現了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是古代文學大師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自從它們誕生以來,首先被搬上了舞臺,以戲劇形式進行演出,並深受好評。自上世紀30年代,電影、電視藝術相繼產生後,它們搬上屏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毫無疑問,四大名著中藝術價值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紅樓夢》,堪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早在上世紀1944年就拍成了電影,也是這部小說第一次在屏幕上跟觀眾見面,由當時著名演員周璇和袁美雲領銜主演。自此後,《紅樓夢》被多次拍成電影或電視劇,跟觀眾見面。

1987年央視版的電視劇《紅樓夢》,已經成為迄今為止,難以逾越的經典之作,雖然後邊有許多翻拍,但至今沒有超越這一版。

這部《紅樓夢》片頭題字出自書法大家沈伊默(1883年-1971年)先生之手,他位居我國上世紀10大書法家之列,是一位學者型書法家,書法成就非常高。大約上世紀6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要出版《紅樓夢》時,曾邀請沈尹默給書名題字。他題寫好以後,一直沿用到今天。在87版電視劇拍攝、製作完成後,將要上映時,片頭同樣選擇了沈尹默的字體。

《紅樓夢》三個題字體現了沈尹默一貫的書法美學特徵,其風格脫胎於二王,用筆嚴謹,追求書法行筆的流暢,以及內在筋骨的展現,具有“綿中藏針”的美學價值,整個字體柔中帶剛,非常耐看。用在《紅樓夢》這樣嚴謹、宏大的題材做片頭,非常匹配。

《水滸傳》電視劇的經典之作無疑是1998年央視播放的那個版本。片名題字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張書範題寫,出生於1949年。他現為中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張書範主攻魏碑,在書法理論上,同樣有不少著作,如《魏碑技法》,《楷行書章法一百例》等。

魏碑書法特點寬博凝重,具有莊嚴之氣,但在《水滸傳》片名的題寫上,張書範並沒有以魏碑體書寫,而是用一種介於魏碑與楷書之間的字體進行書寫,可以看出,他是用超大筆書寫出來的,字體更加敦厚、凝重、沉穩,具有較強的陽剛之氣。《水滸傳》表現的是一群好漢的快意恩仇,因此,用這種字體比較匹配小說或電視的格調。

《西遊記》也被翻拍過很多次,但經典之作還是要數86版,到現在,這版電視劇依然擁有很高關注度。片名題字由著名書畫家陳叔亮(1901年——1991年)所寫。

陳叔亮出生於浙江黃岩,畢業於上海美專,曾是中書協第一任副主席和中美協理事。在書法、國畫、版畫上,都有較高成就。

在書法上,他追求“入古出新”,要博眾家之長,所以,歷代名家的帖子,都是他刻苦研習的對象。在實際創作中,他非常注重筆意、結構、氣勢的融合,把書寫對象和書寫內容合二為一,因此,他的書法很耐看。

《西遊記》三個題字以行書寫成,整體遒勁剛健,卻不失灑脫飄逸,活潑自然的格調,跟《西遊記》是神魔小說,需要鮮活字體來彰顯故事內容顯得很吻合。

《三國演義》的經典劇作是94版本,但令人納悶的是,這部大劇並沒有邀請書法家題寫片名,而是採用了隸書風格的電腦字體。

以筆者之見,《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時期的故事,此時,人們文字交流時使用隸書,用;隸書題寫片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20世紀10大書法家,如,吳昌碩、林散之、康有為、于右任、毛澤東、沈尹默、沙孟海、謝無量、齊白石、李叔同十人中,竟然沒有一位隸書大家,隸書成就處於空缺狀態,其他寫隸書的書法家,作品又拿不出手。所以,片頭題字就採用了電腦字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