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海拔比新疆高,西藏的水資源很豐富。西藏的水調運到新疆可行麼?為什麼?

用戶87327449


這種問題,本來沒什麼好爭論的了,但是看了一下回復的情況,居然有一篇贊成這種做法的奇葩文章有將近2000的點贊,這樣的觀點完全無視客觀現實和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全憑一腔熱血和空想來忽悠大眾,不得不批駁一下了。

任何設想,首先要遵循科學的規律!

青藏高原的水體形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山冰川和積雪,一種是高原河流和各大湖泊。

因為地理特徵和氣候的原因,青藏高原北部的崑崙山脈、可可西里山脈的水汽主要來源於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和青藏高原的地表蒸發降水,兩大山系完全阻隔了暖溼氣流的北移,所以主要的降水都集中在山系的南麓,相應的冰川、積雪的融水也就順著山脈的流向往南邊的青藏高原流入各大湖泊,而不是往北流入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當然,也有少數河流流向新疆方向的,主要是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塔里木河,但因為徑流量小,作用有限。

因為幾千萬年來的地形構造、雨水沖刷和沉積,青藏高原的河流、湖泊無一例外的都是高鹽度的鹹水湖,這些水體,不宜灌溉和飲用,如果大面積抽取灌溉,還有可能導致土壤鹽鹼化,即便你能輸送到新疆,又如何解決水體質量的問題?

更要命的是,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崑崙山脈、可可西里山脈的平均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平均寬度在150公里以上,如果要挖掘一條水渠,哪怕50米寬,也要開挖一條2000米深、150公里長度、300-500寬度的超級水渠,這樣的工程土方量,可能是一個三峽工程的幾萬倍都不止,一個三峽工程就花了幾千億了,你要建這麼一個崑崙山水渠,舉全世界的財力物力也不可能做到,甚至可能把全球的核武器放到一起也不一定能夠炸出這樣的缺口出來。

何況,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屬於北高南低,很多河流、湖泊都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你要引流,需要挖掘的土方量會更大,你拍一下腦袋就能完成?

有人會說,建隧道唄。問題是,在青藏高原、崑崙山脈地下2、3000米的深度來打隧道,什麼樣的材質才能撐得起幾千米高山的重壓而不垮塌?幾百公里的隧道如何應對地質活動、地殼變形的影響?

別再做沒有意義的幻想了,靠著頭腦發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任何事情,都要尊重科學的基礎和現實的能力,脫離了這些,都是紙上談兵、誤國誤民的行為!


*********************************************

元寶爸爸:我是兩個孩子的全職爸爸,70後花樣大叔,喜歡帶著孩子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更喜歡分享親子旅行的話題,歡迎關注我,轉發我的觀點,更歡迎評論發表您的意見,謝謝!


元寶爸爸愛旅行


曾經的中國首富牟其中就曾考慮過,把喜馬拉雅山脈炸一個洞,讓暖溼氣流從印度方向流入。從此我們的大西北變成好江南。這個橋段近乎原封不動地被馮小剛借用到其電影裡面。

可是如果真的這樣,你會發現整個青藏高原會阻擋掉暖溼氣流進一步向內陸延伸。

這就是說青藏高原不僅海拔高,還特別廣袤,它有足夠的空間來抵消任何試圖跨越它的氣流等氣候影響。

如題目所說其實與以上的例子類似,讓西藏調水運到新疆,至少對西藏本身環境影響不大。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目前也很困難

畢竟寬闊的崑崙山系將新疆盆地和西藏分開,崑崙山系的平均海拔在6000米,寬度約150千米左右。

如果想要在崑崙山上炸一個洞,其工程的難度幾乎不可想象。

而且就算能成功把西藏的水引入新疆,對新疆來說,也未必是福音。新疆盆地非常乾燥。它乾燥的原因是植被稀疏,蒸發量大。

曾經有一本書叫《西藏之水救中國》,可是水如果真來到新疆,那會先大量蒸發,把土壤裡的鹽分礦物質都吸到地表,結果土地鹽鹼化。在西藏和新疆旁邊的內蒙,就出現一些湖泊附近有大片鹽鹼灘。

進一步來說,假設西藏水源充足,水勢兇猛。一下子把新疆改造成江南水鄉澤國一般的存在,會不會是好事呢。當然這樣規模的水量可能真改變新疆的氣候。

畢竟,新疆在漢朝的時候,就是一片大大小小的綠洲,也就是所謂的西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就是因為人為因素和植被大規模破壞等,才變成一個乾旱之地。

西藏水如果能改變新疆的氣候,會大大加強新疆人口的活躍和經濟的局部繁榮。這可能對新疆和西藏局部暫時可能有點好處,可是對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來說,則未必。

首先,為什麼漢唐都要加強對西域的影響?就是為了隔開大匈奴與青藏高原的聯繫,如果匈奴聯合了西域和新疆,至少可以在戰略上包圍中原。所謂張騫出使西域,為的就是先謀求和西域諸國的團結。

如果因為西藏和新疆互相之間的經濟過度融合,而導致兩者政治經濟畸形且隱蔽的聯合,就會造成嚴重的地方不穩定因素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是馮小剛電影裡的情節吧?說把喜馬拉雅山脈打個洞,讓印度洋暖溼氣流進來,讓咱們大西北變成好江南。

這個想法,跟此問題異曲同工,把高海拔的西藏的水,調配到低海拔的新疆,聽起來似乎“可行”,但是實際上卻是否定的。

先說地理位置,西藏平均海拔雖然高,但是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夾兩盆”,新疆南部,壯闊的崑崙山系把新疆和青藏高原分隔開。如果想調水,那隻能把崑崙山系打個洞,才能過來了。

崑崙山系,平均海拔6000米,寬度150千米。要打通100多公里的大山,這個工作量,還不是目前我們能完成的。

就算技術可以實現,把崑崙山打穿,水引來了,塔克拉瑪干沙漠能變水鄉嗎?很遺憾,不能。

因為蒸發量問題。新疆的乾旱地區,特別是塔克拉瑪沙漠地區,蒸發量特別大,具體資料是這樣的“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

大家怎麼理解蒸發量的概念?蒸發量的測算方法,通常就是拿一桶,裝上水,測量在一定時間裡,蒸發掉的數量。新疆乾旱區的夏季,溫度高、有風、空氣溼度小,蒸發量特別大。如果把西藏是水引來,這些水分先“填補”的是蒸發量的虧空(記得上文中,降水100,蒸發2500+麼)。

水來了,先大量蒸發,結果就是把土壤裡的鹽分礦物質都吸到地表,土地鹽鹼化。在內蒙一些湖泊附近,就常能看到湖邊有大片鹽鹼灘,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結局,恐怕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吧?


博物課堂劉老師


我想提問的親是在看了地圖後提的問吧,看了這個問題結合我在西藏十多年的感受來回答一下。第一個方面西藏是高原但不是平原,水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藏東南地域。大山高聳入雲,高山峽谷落差巨大;藏水入疆必經藏北高原和崑崙山脈,整個調水線路從低到高不斷的波折然後再到高的過程,調水成本、施工難度和維護保養難度可想而知,和青藏鐵路沒有可比性。

第二個方面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無法估量的,特別是藏區,生態系統脆弱,一旦遭到破壞恢復無期。

第三就是藏東南可利用水資源豐富的河流大多是國際性河流,應該有相應的協議制約。

附圖是林芝地區,河流位於圖最低點海拔通常2000到3000左右,可藏北4000到5000多親們可以想象如何把這水調新疆,不足之處敬請批評。







虎皮貓大人103239256


完全可行。

第一,中國目前在水利工程技術上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準,南水北調、滇中引水、引漢濟渭,這些工程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超級工程。

第二,西藏調水目前可採用迂迴的方法,沒必要去跟整個青藏高原較勁。先把水引到河西走廊一帶,再向新疆調水,這樣工程難度會小很多。


第三,調水當然不是鬧著玩,要有科學的依據,一步一步來。一旦成功,將對新疆乃至整個中國都有極大的利好影響。

第四,阻礙新疆或者整個大西北開發的最大阻力就是水資源。要想實現西北崛起,必須解決水的問題,而縱觀中國,利用率較低的也就剩下青藏高原上的雪水。未來國家水利建設的中心勢必會向這一塊傾斜,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五,這樣的設想符合大眾的要求,實行起來阻力也會小得多,畢竟實現這樣的工程,是利國利民的。



第六,對荒漠地區的改造,世界上已有先例,比如美國的加州調水工程,就是把加州北部的水資源調到中南部,改造荒地,而現在的加州是美國重要的糧食基地。


風車車看天下



心隨我動m


“藏水入疆”將是中國可能的百年大工程,將改變中國的一切,甚至於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征服自然為人類本身貢獻總是一種快樂。享受這份快樂的同時,我們中國帶上“一帶一路”的人民分享改良自然的快樂、幸福、就業。

"藏水入疆"工程的地球座標

藏區遠遠高於中國西北大少漠戈壁,這是工程上的有利條件。其實華夏民族從來不少改造自然的大工程:秦時的“萬里長城”,然後的“三峽水電站”,再後來的“南水北調”,然後的“地下長城”、“天眼”、更有勘稱瘋狂的“高鐵路網”,接下可能就是"藏水入疆,再造小中國"了......

“藏水入疆”工程----人類級的偉大

藏水入疆還能使用沙漠暫儲部分淡水,緩解兩極冰川消融帶來的海面上升勢頭。

從藏區到新疆由高到低,但是客路途遙遠,也許只有人工水道解決輸水了。通過人工壩洞渠聯通中國西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裡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水資源形成水網,藉助人工智能化智慧和互聯網思維科學調度和配置水網水資源。

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總長約1300KM,可引藏水入疆約1000億M3,在香日德河、格爾木河和米蘭河形成約3.5個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引水發電站群,更可為陸上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之中國西部發展和人口增長與亞洲次區域生存需求問題提供幫助。

南水北調工程已經積累了太多生態工程經驗

工程可以灌溉幾百萬平方公里沙漠戈壁,在這變成綠洲、千里沃野,在這創造約億個就業崗位,西北大漠從此成就一個江南中國。


科學壹加壹


有點見識和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可行,首先,新疆缺水,一方面是因為年降水少,大部分地區少於200mm;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年蒸發量高(年蒸發量達3000mm),另外整個新疆地區的水資源分佈也是南北有別,北疆相對降水較多,像伊犁河谷地區,天山迎風坡,天池,最多年降水達500mm,年蒸發量也小些。南疆大部分地區降水不到50mm,年蒸發降3000mm,就是地西藏的水送去也不解決問題。
(這不是新疆,而是西藏,並不全是綠水青山)

從西藏來說,西藏地區水力資源豐富(海拔高,落差大),但水資豐富只是相對的,西藏年降水大概在400mm左右,地區差異大,東南喜瑪拉雅山迎風坡年降水5000mm以上,但這些水基本上都出國了,不可能翻過喜瑪拉雅山倒流到山北,根本不可能到新疆去,西藏地表湖泊多主要是因為年蒸發量小,不到200mm,如果把西藏的水運到新疆,就南疆那蒸發量,兩個西藏的水也解決不了新疆的乾旱。


此外,西藏海拔是比新疆高,水往低處流,但西藏的水不可能往新疆流,首先,西藏西北部也乾的很,年降水量不到50mm,但高寒蒸發量也大,水資源在東南海拔3000米以下,中間到新疆有一兩千公里的距離,。而且平均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眾多的高山埡口都在五千米以上,如果能把這些地方開個水渠修個隧道,這工程量還不如在喜瑪拉山上開個大口子更簡單,印度洋的水氣來的更直接,但可能嗎???如果這工程搞成了,下次可以考慮從中國到美國穿過地球打個隧道了!!



這個問題還拿出來討論,本身就可笑,如今手機都能上網了,一個個人抱著手機看看頭條就以為知天下了,其實外面的世界不全是你想的那樣,有空還是多讀點書,多出門看看,如果你是到過新疆或是走過青藏的人,絕不可能去想什麼蔵水入疆的問題,看看藏北高原的沙化問題,氣候稍微再暖點,西藏就可能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了。

所以這個問題,大家就此打住吧!!!



西藏防沙治沙工程。


老根5


不可行,一噸水從西藏運到新疆需要200元。不夠。水渠寬50米,深4米,長度,因為山路,曲折,長度大約4000公里,取土需要1000億立方。提水水庫,吊水樞紐,需要取土400億立方,合計取土1400億立方,高原施工費用為平原10倍,一方土費用10元,高原需要100元,,土方耗資1.4萬億,配套提水站建設,用電提水一級一級往上提水翻過,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崑崙山,祁連山,20米一提需要新建,600個提水站,一個提水站投資5億,需要3000億,配套火電站,需要20個,20億一個需要400億,管道,防沙,防蒸發至少2000億,。綜合計算需要2萬億。。2000*60*24*360,一年只能活獲得10億立方的水,不夠一箇中等城市使用。也就10個大型水庫。


武聖冉閔大將軍


把西藏的水引到新疆這個設想非常好,有好處當然也要考慮壞處和難處,我先說好處,再說壞處和難處。第一方面好處:一、西藏地勢比新疆高2000米左右,可以自然引流。二、將西藏閒置的水源引到新疆南疆沙漠,起碼能在南疆造一個大於10萬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比洞庭湖大20倍吧?)。三、這個湖的周邊將會變成溼地、可耕地,會增加數以億畝計的農田。四、可以把這個人造湖的水向東引到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然後流向河北,最後流入渤海。如果水量能夠滿足這些條件,中國的北方(甘、陝、寧、晉、蒙等幾省)缺水就會大大緩解,增加可耕地將是10億畝以上。五、有水就可以植樹,沙漠、戈壁、荒原、黃土高坡將不復存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森林密佈、果樹飄香、一遍田園風光的景象。六、綠化成功了,沙塵暴就沒有了,也起到減弱北方冷空氣對中原地區的侵襲。對治理霧霾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第二方面壞處:一、造這麼大的湖在新疆會淹沒不少古蹟。二、駱駝及其他沙漠生物、植物生存環境改變會讓其滅絕。三、地質構造會有改變,會不會地下河也發生變化,會不會引發地震。四、湖成了,周邊氣候變化會不會引發全國性氣象變化的蝴蝶效應。五、西藏的淡水到新疆成湖後的水蒸發,會不會變成不可用的含鹽度高的水。第三方面難處:一、西藏北部是高寒地帶,水流時會不會結冰?表面結冰冰下能流水也行(比如黃河冰期一樣)。二、要在西藏集多少處(多少高山、河流)的水才有引到新疆的可能?三、最好辦法是截雅魯藏布江的水,這條江年流量1700億立方米,能引700億更好,這個問題得和印度、孟加拉國協商。四、新疆南疆的人造湖能不能考慮從北疆調些水到南疆,也可以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協商調取(或購買)其多餘的水源入中國。五、西藏到新疆要經過崑崙山等大山脈,施工量非常大也很困難,用隧道方式是不錯選擇,可是這些地方低裂度地震非常多。總之,這些都要成立專家組調研、論證。我認為國家越早、越快做這件事越好。能夠做好這個工程,我國的地表面貌將會是換然一新的景象,造福千秋萬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