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爺黨”逼宮前做了哪些準備?是如何謀劃篡位的?

忠肝義膽嶽老三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19

雖然八爺黨逼宮這出戏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卻表演得淋漓盡致,至於他做了哪些準備,當然是以陰謀為主體,看似緊羅密佈,神神叨叨,開始就沒有成功把握。

雍正皇帝登基以後給了廉親王八阿哥胤祀一個總理王事務大臣的空頭支票,雍正帝以為這個頭銜能起到穩定朝局的作用,可“老八胤禩”這位聰明絕頂的人豈能不知這其中的用意和玄機。

(雍正帝的政治手腕)

在平常人眼裡,自由自在的當一個逍遙王爺安度一生不錯,可是在這位八阿哥胤祀的心目當中,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皇帝位置。即使雍正帝給他一個鐵帽子王爺估計他也不會回頭。

在清王朝的康熙年間,由上書房統一調度六部,然後六部統一彙總後上奏皇帝定奪重大事務。所以這個總理王大臣只能管著理藩院等等一些外藩繁雜事務,是一個有其名無其實的機構。

到了雍正皇帝執政時期,總理王大臣更是一個虛設。六部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工部這四部的事務總歸要請示以張廷玉為首輔的上書房大臣定奪。重要的刑部,兵部統歸十三阿哥胤祥分管。雍正帝為了皇權集中,雍正帝在雍正七年又設立了軍機處這個只有皇上一個人掌握的機構。

所以這個總理王大臣的職務表面看著風光,卻是一個虛職,即使參加朝會也只不過是一個影子。



(不死心的八阿哥胤祀)

如果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進行推理:雍正皇帝在登基以後所進行的一系列推行新政的重大舉措,已經初見成效,田文靜在河南推行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和李衛在江蘇推行的攤丁入畝,雖然遭到多方面的阻撓和壓力,也已經全面落實到實效。

此刻雍正帝又推行了被滿洲貴族視之為違犯祖制的“整頓旗務”,這就觸犯了滿洲人的利益。特別是入關以後的滿洲人,享受著月例銀子,遊手好閒又不能自食其力,失去了滿洲八旗子弟往日的民族特色,所以雍正帝要整頓。

雍正帝把整頓旗務這件事兒交給了廉親王八阿哥胤祀,並且交代自己的三兒子弘時協助他“八叔”辦理這件不大不小的事。

雍正皇帝萬萬沒想到八阿哥胤祀賊心不死,利用整頓旗務,對他實行了一場宮廷政變,而且自己的三兒子“弘時”,捲入其中不算,隆科多也在這場清風密雨的宮廷政變中“倒戈”參與其中。

(八阿哥胤祀逼宮前的準備)

八阿哥逼宮前的準備:

一、積極拉攏策劃雍正帝三兒子弘時進行反叛,並承諾由他來對他的父皇雍正帝取而代之。

二、積極拉攏遭到雍正帝貶斥閒賦在家的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胤禵雖然不想參與,但是答應在關鍵時候出手。

三、由八爺黨中的骨幹九阿哥胤禟負責與上書房大臣九門提督隆科多聯絡並達成共識,取得隆科多的支持來控制宮廷宿衛。隆科多強調如果保皇三子弘時,他參與這場宮廷政變。

四、有老九老十負責聯絡關外四個鐵帽子王帶的兵和將領進駐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力爭控制在自己人手裡。

五、八阿哥胤祀認為這次逼宮,如果有七成勝算就可以幹,再次告誡八爺黨成員不能慫包,這次一定與雍正帝幹到底。

六、把雍正帝的皇三子弘時推上去後,由八阿哥胤祀做太上皇,徹底推翻雍正帝的新政。

徹底失敗的八阿哥胤祀

根據八爺黨以上對這場宮廷政變的逼宮行動,他們也進行了詳細周密的細緻安排,重要的是之前他們利用了雍正帝的無腦兒子“弘時”以假傳聖旨名義將關外四個鐵帽子王帶來的親兵真的進駐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

可這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一種不正當的反叛行為,被主管兵部刑部的怡親王十三阿哥胤祥發現,政變一觸即潰。

八阿哥胤祀在康熙的晚年,就對這個皇帝位置窺探已久,雖然在這個皇位繼承人上掙的頭破血流,可是到了雍正皇帝執政後,他還念念不忘這個有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寶座,雖然做了周密的安排,但畢竟在軍事實力和權力中心與雍正帝相比稍遜一籌,註定失敗。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k古史


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老八胤禩本是最有勢力的一派,但受到康熙的打壓,最終敗於老四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雍正登基後,老八雖然表面稱臣,其實一直不甘心居於其下,他韜光養晦,等待機會,要的就是扳回一局。

以“八王議政”的名義逼宮,就是老八謀劃已久的陰謀。

首先,老八拉了雍正的兒子弘時下水。弘時自小與老八胤禩關係很好,而且性情各方面很像老八。為了與弘曆奪嫡,弘時便與老八沆瀣一氣,希望推倒雍正,由弘時繼位。

其次,老八選擇了最好的時機。當時,雍正因為維護田文鏡,惹惱了朝臣中的清流,失去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雍正又推行旗人種田,惹惱了幾乎所有的旗人。而在此前,雍正又殺了功臣年羹堯,落了個殺功臣的罵名。總之,當時的雍正眾叛親離,是逼宮的最好時機。

最後,老八胤禩抓住了兵權。他知道,要搞逼宮,沒有兵力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於是,他首選拉攏了九門提督隆科多,又拉攏了關外的四大旗主,讓他們帶兵入京,在逼宮時控制住豐臺大營。如此一來,京城內外,雍正手中就只剩下一千多的大內侍衛可供調遣了。

老八差點就要成功了。隆科多的人馬控制住了大內侍衛,讓雍正的號令無人執行。可惜,最終還是功虧一簣,問題出在了豐臺大營。

在上朝途中聽到風聲的十三爺胤祥,立即掉頭,奔赴豐臺大營控制住了兵權,然後帶著豐臺大營的兵入京勤王,最終成功控制了局面。

如果沒有老十三,雍正這回真就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