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京城最牛營業部”退租遷址背後

如果要票選“京城最牛券商營業部”,中金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下稱建外營業部)一定不會跌出三甲。

客戶平均可投資產在千萬級,屢屢登上交易龍虎榜,年度交易額曾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三,都為這家地處SK大廈底層的“高大上”營業部惹來許多矚目。然而界面新聞近日卻獲悉,在此營業長達十五年的建外營業部已原址退租。

作為中金髮展財富管理業務最主要的“陣地”之一,建外營業部的“撤離”意味著什麼?

風光不再

11月下旬,界面新聞記者來到昔日的建外營業部現場觀察到,原址大門緊閉,四周被灰色玻璃圍緊,且未見任何遷址指引信息。

「特写」“京城最牛营业部”退租迁址背后

幾經周折,界面新聞記者才得知,該營業部是從底商搬遷至SK大廈的三樓。不過要進入建外營業部新址,較以前卻要費力許多。

凡是進入都要通過一樓大廳的寫字樓刷卡閘機,若不是在樓內上班的外來人員,則需要在前臺進行登記後辦卡入內。到達三樓後,由於營業部新址並不在顯著位置,也沒有明顯標示,甚至需要找人詢問後才能找到。“這顯然不符合營業部選址的特性,可能為了節省成本,租金更便宜”,一位中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認為。

中金建外營業部原址一層目前空置的414平米,是商業性質,商業租金報價是110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約500多萬元。而新址是寫字樓性質,租金報價是45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約200萬元。

“在一樓大廳已經十來年了,之前聽到要搬也很驚訝,我們覺得挺可惜的。”一位中金建外營業部員工告訴記者,至於搬遷的具體原因他表示不清楚。

界面新聞記者又從中金內部人士處得知,所謂三樓的新址,其實不新,而是中金公司其他業務部門使用多年的會議室和辦公場所,此次搬遷也沿用了原來的舊設施,遠沒有昔日一樓大廳來的寬敞和舒適。現在的營業大廳僅十餘平米,現場僅放置一臺舊沙發供客戶休息,設有兩個窄小的辦事窗口。若要向客戶一對一介紹產品,則要進入小會議室,整體都顯侷促,體驗較之以前遜色不少。

「特写」“京城最牛营业部”退租迁址背后

定位搖擺

與建外營業部所在的SK大廈一街之隔的是國貿二座,在這棟樓的28層就是中金公司總部。作為第一家中外合資券商,中金在此辦公18年之久。

在建外營業部成立四年後,中金公司於2007年正式成立財富管理業務部,專門致力於為高端個人及企業投資者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投資服務,建外營業部便是最主要的“陣地”之一。

“建外營業部是中金公司全國二十多個營業部裡客戶資產規模最大,業績最好的。約有3000名客戶。30多個客戶經理。”一位該營業部投資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要說建外營業部是中金的第一旗艦營業部,也不為過。

原址退租、風光不再的背後,折射出中金公司在合併中投證券之後近兩年間融合的矛盾和搖擺的定位。

2016年11月,中金公司宣佈以167億元收購中投證券,並在2017年完成收購。外界曾一度擔心兩家“基因”完全不同的券商難以發揮各自優勢,做到有效融合。

中金公司帶著合資券商基因,一直服務於大型國企,企業文化“洋派”。旗下的證券營業部也不是傳統券商的經紀業務路線,而是立足高端,主要服務高淨值人群和機構客戶。

中投證券則屬於本土券商,帶有濃厚的國企文化,在全國的200餘家證券營業部也是單小分散的散戶證券經紀業務。

根據中金2018年中報,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客戶4.17萬戶,戶均資產超過人民幣1800萬元。而中投證券機構客戶0.5萬戶、富裕客戶34.73萬戶、零售客戶250萬戶。以資金量最低的零售客戶計算,戶均資產僅1.8萬元。

一邊是戶均資產超千萬的高端客戶,另一邊是戶均資產僅萬元的大眾客戶,兩者之間的財富管理需求存在巨大差異,這也直接導致整體定位和產品的搖擺。

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中金和中投在合併之後的高淨值客戶由各自管理,但產品線有所打通。中金財富管理服務如今已經將門檻大幅降低,不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也開始服務於資金量小的散戶。

上述中金投資經理對界面新聞表示,由於與中投證券的合併,中金新設計了投資門檻非常低的收益憑證產品,甚至還有5萬元起步的產品。只需要在中金營業部開設資金賬戶,資金達到5萬元即可投資,期限3個月至半年不等,年化收益約為5%左右。中投證券主要以散戶為主的營業部也是在賣同樣的產品。

與此並存的是,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仍在出售千萬級別的產品。在不少人眼中,這種高低互調的效果並不好。

“現在的營業部內部感覺檔次一下就降低了好多,畢竟是資金量算大的客戶,買賣產品時並不走線上,還是以到營業部和投資經理面談的方式為主。”一位中金公司的高淨值客戶對界面新聞記者坦承,當得知營業部最低還賣5萬的產品後,不免疑慮,資金量跨度這麼大的產品如何能夠兼顧做好。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該營業部有相當大部分機構客戶為上市公司。在今年A股千家上市公司普遍資金緊張的背景下,這部分客戶的業務也大幅減少。

中投方面的情況也不樂觀。一位中投證券員工告訴界面新聞,合併後的中投丟失了話語權,其營業部主要是代銷中金公司的產品。

“不好賣。這些產品跟銀行理財、債券都是競爭的,客戶還不如直接買個債券基金。要把原來銀行理財的客戶轉換過來,需要一個過程。”他表示。

“然而大的機構業務也不好做。耗時長,效果慢。兩三年能做一兩張大單就不錯了。”上述中投證券員工對界面新聞記者稱,由於公司對散戶服務不太重視,加上股市行情不好,買賣交易量減少,客戶總體流失情況較多。

而中投證券營業部還出現了老員工大量“出走”的情況。“中投周圍的同事,離開的很多,有的整個營業部的老人都走光了。”一位前中投證券人士稱,中投在併購之後,從業多年的“老人”基本都因各種原因離開,原因是覺得跟不上現在的發展戰略。“現在要走高端路線,老人跟不上趟。全換新人。”

業務受挫

雖然從財報上看,中金公司營收淨利兩項指標都是同比大幅增長,但並不能反映這家老牌投行的真實狀況。

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為人民幣983285萬元,同比增長29.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工具持有人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72072萬元,同比增長39.3%。

財務數據的同比增長,卻很大程度上因為中金中投合並所致。自2017年4月1日中金中投並表,三季報披露的經營業績包括中投證券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止期間的金額;而2017年只包括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止期間的金額,對比的基數整整少了三個月的經營數據。

2018年上半年年報的同比增長也是基於上述原因,並且由於基數更小,同比增幅顯得更高。所以看似增長,實則不然。

中金公司合併中投證券後多條業務線受挫,各條線利潤率的大幅下滑已經說明了問題。

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是中金收購中投證券後被整合力度最大的兩個板塊,這兩大業務也是雙方反差最大的領域。

合併後,無論是中金從“高大上”到“接地氣”,還是中投證券“從低到高”的轉變,似乎皆顯力不從心。導致產品形象定位的搖擺不定,業務盈利貢獻也明顯降低。

界面新聞記者曾獨家報道,中金對中投進行了整合,變動最大的就是投行部。中投證券的投行部被納入到中金公司的“成長企業投行部”。投行業務較弱的中投證券,各業務條線被要求去協同中金投行業務。中投證券的員工從各大營業部接觸到的高端客戶中,介紹客戶給中金拿分成。

收購後的中投證券從一家全牌照的券商,到投行業務實質上被剝離,定位成中金公司旗下的財富管理公司。此後,中金公司向證監會申請合併監管子公司,中投證券失去了資本金調度權。未來方向也明確為,母公司中金以重資本金業務為主,子公司中投證券則以輕資本金業務為主。

目前中金公司擁有六個主要業務分部,分別為投資銀行、股票業務、固定收益、財富管理、投資管理及中投證券。其他分部主要包括其他業務部門及後臺支持部門。併購整合的調整,疊加上行業整體蕭條期,2018年上半年,中金財富管理、股票業務、投資銀行等多個業務分部利潤率出現大幅下滑。

中金公司財富管理分部利潤率2017年上半年為32.6%,2018年上半年卻大幅下滑至26.9%,整體下降了5.7個百分點。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27470萬元,比2017年上半年的28280萬元,同比大幅減少了810萬元,僅此項收入就同比下滑29.5%。

投行業務也是類似情況。中金公司投資銀行分部利潤率2017年上半年為12.8%,2018年上半年卻大幅下滑至4.2%,整體下降了8.6個百分點。

股票業務分部利潤率也從2017年上半年的63.8%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51.7%,下降了12.1個百分點。

「特写」“京城最牛营业部”退租迁址背后
「特写」“京城最牛营业部”退租迁址背后「特写」“京城最牛营业部”退租迁址背后

“公司內部都在緊縮成本,但目前還沒有出現大幅裁員。”一位中金公司總部員工表示。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合併現狀尚難言成功,會否成為匯金系券商整合的又一失敗案例,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