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三十年,足夠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頂天立地的一家之主;三十年,足夠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飛速發展,取得驚人的進步;三十年,佔據了大部分人們近三分之一的生命長度,而三十年,也足夠一家企業成長或是騰飛。對於中國車企而言,三十年的製造經驗不算長,但絕對不算短。但對於合資品牌而言,能進入中國超過三十年,則絕對是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而奧迪,就正是一個在華合資時間超過三十年的外資品牌,更是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都鼎鼎有名的豪華汽車品牌。不管是奧迪還是中國消費者,一汽奧迪風風雨雨的三十年路程對雙方而言都意義非凡。車行哥今天要說的,不僅是奧迪的三十年的發展史,更要通過奧迪的發展來分析中國車市三十年來的變革。隨著人們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汽車也不再是奢侈消費品,奧迪在中國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發展。

▍你好中國,初次見面請多多關照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四個圈”從入華伊始,就代表了權威與地位,區別於凌志車的內斂、奔馳車的土豪,奧迪給中國人民的印象,自始至終都帶著濃濃的“官車”範兒。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簽署了“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書”,並開始試生產奧迪100車型。這不僅是一汽的第一個,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豪華轎車的技術轉讓合同。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雖然產量有限,但奧迪100憑藉著其出色的質感和更高端的附加值,一經上市便超越了“紅旗”轎車,成為了中國高端小轎車領域的臺柱子,一汽更是將奧迪100的生產線列為了重中之重,甚至取代了紅旗轎車的部分產能。而後,奧迪100漸漸成為了政府、軍隊等機要部門公車採購的對象。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後幾年,國產化率漸漸超過60%的奧迪100,被一汽集團成功復刻,脫胎換骨至紅旗轎車——俗稱“小紅旗”的紅旗吉星在1995年成功駛下一汽的生產線。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紅旗轎車第一次成為可以供市場自由購買的車型,分為公務車和出租車兩種配置。雖然“小紅旗”的出現讓“紅旗轎車”的名聲開始跌下神壇,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紅旗轎車,正是得益於一汽所吸收到的奧迪的先進技術。外資技術推動國產汽車進步,這在當時是第一次!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到1997年年底,奧迪100在華共計生產了95502臺,而一汽在奧迪100的基礎上所研發的紅旗牌轎車則生產了27792臺,雖然奧迪100的配置相當簡陋,頂配車型也沒有配備ABS、安全氣囊等配置,電子系統和多媒體系統更是無從談起。但奧迪車的質量和行駛質感,還是讓中國人領略到了德系豪華轎車的風格,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傳奇發展,也正是從奧迪100起步的。

▍和中國車市一同進步的奧迪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眾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汽車,在當時並沒有列入一汽大眾的生產體系,其在華車型依舊使用“許可證生產”模式。但隨著市場上奧迪車型“一車難求”的尷尬局面愈演愈烈,一汽和大眾都意識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巨大潛力,因此,在1995年12月18日,一汽和德國大眾及奧迪公司三方共同修改並簽署了合資合同,改變股比結構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也在同日,一汽大眾同奧迪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奧迪系列產品最終以合同產品的形式正式納入了一汽大眾的生產體系。自此,奧迪成為了標標準準的“中德合資”豪華車,產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一汽奧迪,不僅生產出了更多的新車以滿足市場需求,更是讓三家公司的業績取得了開門紅。正因如此,直到現在,一汽奧迪仍舊以這種形式源源不斷地向中國市場輸送著新車型。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1996年,一汽大眾生產出了專為中國市場定製的奧迪200-V6車型,同年5月20日,首臺奧迪200-V6車型正式下線,還是在1996年,奧迪100正式停產。1998年6月,一汽大眾推出了配備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奧迪200系列車型,相比奧迪200-V6,1.8T增發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表現都堪稱遙遙領先,中國轎車工藝當年的最高水平不過如此。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但奧迪200的產量情況並不算可觀,上市幾年的時間裡,奧迪200僅僅生產了9761臺。但要知道這還是在上個世紀,中國人的收入與消費能力還普遍停留在摩托車的水平,這9761臺奧迪200讓當時的一汽集團認識到了中外水平的差距,也為接下來即將投產的奧迪A6車型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1996年,首臺國產化的奧迪A6在一汽大眾的裝配車間下線,國產A6以A6海外版(C5)為藍本,並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進行了專門優化,標誌性的“圓臀”、先進的動力系統、踏實穩重的行駛質感,國產化的A6一路高歌猛進,填補了中國高檔轎車市場的一大片空白。僅僅在1996年當年,奧迪A6就銷售出6911臺新車!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2000年,日漸重視中國市場的奧迪,首次將全球統一的高標準奧迪銷售服務體系引進中國,並在北京建成了第一家奧迪標準經銷商展廳(4S),從2000年開始,奧迪在華的銷售表現日益強勢,新車銷量翻倍增長。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2001年,奧迪的旗艦高端大型車A8投放中國市場,隨後,新款A4及跑車TT也相繼入華。這標誌著奧迪開始將中國的產品線與海外市場看齊,中國人民也能開到奧迪的主打車款了。有了更高收入和更多選擇的中國消費者,在面對“老熟人”奧迪的新車型時,表現出了對奧迪品牌的極大信任,在當年,奧迪的銷量達到了27890臺。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2003年,奧迪A4(B6)在中國投產,它的投產使奧迪擴大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線。7月,新奧迪A8也在中國上市。2003年10月, 奧迪A6行政型和運動型轎車投放市場,與海外車型保持高度一致的一汽奧迪,2003年總銷量達到63,531輛,上漲71.5%。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奧迪越來越懂中國市場,也在中國擁有了更多的經銷商與供應商,隨著奧迪產品線的擴充,奧迪車型所涵蓋的需求面也越來越廣,怪不得總有人說奧迪最懂中國人。看看2004年吧,奧迪一家的銷量,就佔據了全國68.9%的市場份額。

▍從官車到民車的蛻變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前文中車行哥說了,奧迪從入華開始就因其外觀中庸厚實而帶有著濃郁的官車風格,而大批使用奧迪車當專車的省部級高幹們,更是為奧迪做了免費的代言——從奧迪入華開始,高幹們大多都慢慢淘汰了落後的紅旗轎車,轉而投入了奧迪陣營。而這樣的局面,在中國整整持續了二十多年。“奧迪就是官車”簡直成為了政治正確,反而是不坐奧迪的官員,看起來才不像話。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然而在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第七條第一小條中明確規定:一般公務用車配備排氣量 1.8 升(含)以下、價格18萬元以內的轎車,其中機要通信用車配備排氣量1.6升(含)以下、價格 12 萬元以內的轎車。配備享受財政補助的自主創新的新能源汽車,以補助後的價格為計價標準。這就是著名的“雙18政策”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政策出臺後,全國各級政府機關無不開始修改自己的公務用車採購標準,然而對於奧迪而言,不論怎樣迎合政策,它豪華車的定價都遠遠超過了18萬的購置最高標準。因此,賺慣了政府採購金的奧迪,不得不退出官車路。眾人都想,奧迪也許從此會一蹶不振,然而奧迪的體量相當大,面對如此衝擊也做到了坦然面對,並迅速調整自己的戰略。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2011年10月9日,奧迪A1正式在中國上市。作為奧迪推出的首款高檔小型車,奧迪A1為奧迪品牌開闢了全新的細分市場。2014年3月21日,奧迪全新A3正式在國內上市,先期推出的車型包括1.8TFSI的進口兩廂和三廂版,以及1.4TFSI的國產兩廂車型。而與此同時,奧迪各個新老車型的外觀,也都做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無不變得更加犀利與運動,一夜之間,奧迪變得從未如此年輕化。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努力掙脫“官車”印象的奧迪,在銷量上確實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從轎車起家的奧迪,如今擁有著包括SUV、跑車、旅行車在內的眾多車型,設計語言也不再嚴謹和沉悶。相反,驚豔、運動、果敢與多彩,是如今人們對奧迪的一直印象。而在營銷方面,奧迪也從過去的“官本位”變成了“民本位”,多用富有視覺表達力的宣傳方式,將奧迪“運動與科技”的基因展現得淋漓盡致。

▍奧迪與中國結緣的三十年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如今的奧迪,不管在銷量還是在市場認可度上,都表現出色。車行哥不談奧迪曾經的醜聞,只談曾經的情懷。正如同我們這代人所經歷的一樣,奧迪從童年伊始,就伴隨著我們成長。從高不可攀的貴族車,成為了如今誰都可以嘗試一番的新銳豪華車。奧迪的過去無疑是輝煌的,而奧迪的未來,我們誰也不清楚。

奧迪在中國這三十年

與中國結緣的三十年,既是奧迪蓬勃發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國創造奇蹟的三十年。中國的汽車工業史上,絕對無法離開奧迪這塊金字招牌。而在未來,奧迪是否還能創造輝煌,中國汽車工業又是否能拿下一個又一個奇蹟,車行哥只能說,我們抱有期許,我們耐心等待,我們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