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是什麼時候做臘肉的?

湘土農家boy


臘肉,臘肉當然是立冬以後的臘月。在湖北宜昌地區,鄉下人都自己喂土豬到冬月就開始陸續殺年豬了。

冬臘月殺年豬,主要是為了過年而殺,而此時的氣溫在一年當中也是最冷的,這個時候殺年豬也便於熏製保存。殺好的年豬肉,經過主人抹鹽後放入瓦缸火水缸熏製7天后取出,再經過2天晾乾鹽水後即可開始用柴火熏製臘肉了。

熏製臘肉在宜昌地區一般要經過30天以上,熏製臘肉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豬肉要掛的高一點兒,這樣熏製出來的臘肉不會有煙火味,而熏製臘肉的柴火也有講究,在鄉下一般用比較粗的木材,同時砍部分柏樹樹枝熏製7天左右,為臘肉增加自然香味。


醉美清江


臘肉是許多人喜歡的一道美食。在廣大農村,每到臘月都要殺年豬,把一部分用鹽醃製、風乾,再用柴火熏製而成臘肉。全國最為著名的分別是廣東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臘肉防腐能力強,能延長肉質的保存時間。

其實熏製臘肉的時間是根據各地的氣溫不同而不同的,北方地區就比南方早。我們湖南郴州地區一般都是在冬至前後熏製臘肉,這個時侯是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把殺好的年豬切成2斤左右的小長塊,均勻的抹上食鹽,放在木盆裡醃製5天,且每隔一天要翻一遍,5天后穿繩晾曬,待肉質表面沒有水分時就可以掛到灶臺出煙口上方熏製了。熏製臘肉用的柴火也有不同,用柏樹枝和茶樹枝熏製出來的臘肉特香,大約兩個月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凱浪視角


冬至開始!!





巴蜀豐味7


臘肉是大家喜歡的傳統美食,各地製作方法和製作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臘肉以前是為了儲備肉而發明的,利用冬天低溫,加鹽醃製風工發酵,可以保存幾個月,味道也更香更好吃。經過不斷改進,就有了現在各地不同,各具特色的臘肉了。

人們經過總結髮現,醃製臘肉只要達到10攝氏度左右就可以了。因為各地氣候不一樣,溫度高低不同,冬天溫度就很不同了。

在有些地方是小雪開始醃製臘肉,有些地方是立冬開始。基本都是因為氣溫決定的,冬天冷得早就可以早醃製,冬天冷得遲就要遲一點了。


祖國太大了,氣候不一樣啊!這臘肉醃製各地有所不同的,方法也不一樣吧!氣溫潮溼地區,就要用熏製的方法制作蠟肉了

我們這邊冬天不太冷,基本要等小雪後才能醃製。有些喜歡吃臘肉的人,也會提前醃製早點吃。

所以醃製臘肉時間不一樣,還是氣溫高低決定的。


追花精靈


我家鄉的臘肉一般都是在12月份做的,溫度比較合適。



農村小余子


臘肉基本上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看到的,但是每個地方做臘肉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其實做臘肉不光是農村的人喜歡做,喜歡吃,城市的也有很多人喜歡做,喜歡吃,不過他們的做法就有一些不一樣了,比如說在很多城市的人做臘肉就是直接風乾的,當然不光是城市的人,還有很多地方的臘肉都是風乾的比如說安徽,江蘇,上海一帶,都是風乾的臘肉。

當然在小編的家鄉,湖南張家界,我們這邊屬於湘西地區,都是山區,這邊做臘肉就是用煙燻的。自己也只喜歡吃煙燻的臘肉,對於風乾的臘肉,說實話真心不喜歡吃。感覺沒有一點臘肉的味道。

我們準備做臘肉一般就是冬月開始做,就是農曆十一月份的時候開始做臘肉,做臘肉之前就是殺年豬了,每年到冬月的時候,殺豬的最多。農村各家各戶基本上都要殺年豬,以前就是農村人自己養,但是現在很多人不養豬了,就是在外面買的,比如小編家裡,已經十幾年沒有養過豬了,但是每年都會在一些農村地區找熟人買農村的熟食豬,然後做臘肉。

冬月開始做臘肉,主要是天氣冷了,肉不容易壞掉,如果溫度過高的話,那麼肉很容易壞掉,所以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開始做,然後離過年大概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兩個月的臘肉是最好吃的,最香的。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吃臘肉了,味道也是槓槓滴。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吃臘肉呢?喜歡吃的話,可以私信啊,有好處的哦!


小伍吃吧


在我們這裡,如果自家做來吃,一般進入臘月就開始做了。大部分的農村都有殺年豬的習慣,趁著殺年豬,拿一部分留著過年吃,拿一部分做煙燻臘肉,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進入臘月,氣溫下降,割成條狀拿來做臘肉的豬肉抹上食鹽和花椒等調料,醃製3-5天,入鹽入味,拿出來風乾,不至於變質。等水份幹得差不多了。再用東西繫著,掛在火坑上,用柴火加柏楿丫燻過十天半月,這樣金黃色的煙燻臘肉就製成了。



天眼人家


南方只能在臘月做,夜晚的冷風,白天又有陽光,這樣才能曬出好品質的臘肉


玩美煮藝


每當吃上一口雲南的臘肉,總是能從舌尖和味蕾,回憶起跟過年、跟家鄉、跟親人有關的味道,它對於每個異鄉人都彌足珍貴,臘味也就成了思念的味道。回老家過年的時候,吃上一口自家醃製的臘肉,那才叫爽!雲南各地哪些臘味是你吃過的呢?

01

迪慶:整豬醃製琵琶肉

在迪慶香格里拉,不單有迷人的風景,還有美味的琵琶肉。因為在製作過程中形似琵琶的樣子所以叫琵琶肉。琵瑟肉是一種採用藏族傳統的醃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在迪慶藏族人家過大年三十時,豐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鮮紅,肉味濃烈香鮮的醃肉。

當地人每年在殺豬後,將內臟和骨頭剔除後,留下完整軀體,加入花椒麵、草果面、鹽巴、酒等等調料,不斷揉搓,將開口的地方用針線縫合,縫合的地方抹上用香油調好的灶灰,然後用木板或石板壓在上面等待晾乾後便可享用,口味獨特,在當地十分受歡迎。

它也是當地人待客的美味佳餚,如果這一天剛好有貴客光臨,端上桌的也許就不僅是一塊肉,而是一頭醃全豬,從上面割下的第一刀肉會放在客人面前,請遠方到來的佳賓首先品嚐。

02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雲南省著名特產之一,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宣威火腿馳名中外,早在一九一五的國際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成為雲南省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名特食品之一。孫中山先生為其題詞"飲和食德",從此名聲大著,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這也不是吹出來,它的味道本來就很好,大家可以可以嘗試一下。

03

紅河:臘肉香腸

對於紅河人而言,一頭豬的用處很多,臘肉、香腸選得都是五花肉、後腿肉,而其餘部位仍然能被當地人妙手一揮烹飪出過年吃的美食。

有的過肥的部位,家裡人通常會剁成手指大小的肉,用鴨蛋、蠶豆粉、薑末、胡椒粉和在一起,尤其靠豆粉稀釋,然後放到油鍋裡炸,金黃香脆的酥肉就這樣製成,一坨一坨放到嘴裡,滿口的香酥讓人口齒留香、難以忘懷。

香腸所採用的是新鮮的豬肉、食用鹽、糖、酒等及配料精細製作加工而成的食用佳品。香腸可分為三種口味:五香、廣味、麻辣味,吃起來有一種濃郁獨特香味,麻辣突出的獨特,讓人回味無窮,多食用香腸可開胃助食,增進食慾,是平時生活及節日的佳品。

04

大理:諾鄧火腿

有著千年歷史的諾鄧天然鹽井,造就了諾鄧火腿所獨具的美味,還上了央視攝製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每年殺完年豬,諾鄧人都會把最好的豬後腿留著醃製火腿。而年夜飯餐桌上的通常都已是陳年火腿。

醃製年代越久,火腿的味道也就越香。醃製所用的是產自當地鹽井的“鍋底鹽”。通過“擠” “壓”的方法使鹽分被吸收,不破壞豬腿的肌肉組織。最後撒上一層灶灰,以起到防蟲保鮮的作用。此外,大理人還會製作糯米腸、血腸等。

05

西雙版納:別樣複雜傣味臘

一種稱為“金能”(音譯,漢語蒸肉的意思)的醃肉是當地的特色。為了保持豬肉的原有肉香,這種臘肉除了抹上鹽巴以外,不需要放其他任何作料。取一塊肉抹上鹽以後,放到火塘上,靠燒柴火冒出的煙燻制,燒成柴火灰繼續燻,燻一天一夜後,放到一個屋子裡,擺上幾天後就可以拿出來吃了。要麼過水蒸食,要麼配上香料用芭蕉葉烤著吃,要麼直接手撕著加上香料、酸辣作料炒著吃。

06

昭通:“煙燻妝”臘肉

昭通的臘味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每年10月底後,你就會看到很多人家的煙囪都飄著青煙。如果你身在當地你就曉得,又到了一年一度煙燻臘肉的時候了。而當地還有另一種過年必備的美食——血豆腐。

血豆腐

每年殺豬的前一天,會先用黃豆磨漿做成豆腐,等殺豬後,將豬血倒進豆腐中,加上香料攪拌在一起,待凝固後晾乾,有的人將其塞到腸子裡,有的人與肉一起製成餅熏製而吃。

07

麗江:香飄臘排骨

麗江在雲南屬於遊客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臘排骨。麗江臘排骨很受遊客們喜歡,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麗江人每年到了冬季殺豬後,取每頭豬的軟排(即筋排)作為醃製主料,因為軟排的肉比較多。挑選好後,放到大缸子裡撒上鹽均勻塗抹、醃漬,用紗布遮蓋保持通風后,等一個月或一個半月風乾後,就可食用了。

在當地,每家人都會做臘排骨,尤其到了冬天、過年,天氣冷的時候,只需要用冷水燉煮成火鍋後,配上蔬菜、水燜粑粑就可以享用了。如果你是外地人,到了麗江記得去品嚐一下哦!

08

普洱:紅肉

當地人一般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期間做,家裡殺了豬以後,取新鮮的豬頭肉、豬腳,煮熟後,放入辣椒、花椒等,再混入拌好料的豬血,一起放入土罐裡,密封上一週左右就可以吃了。不過,整個樣子都是血淋淋的,應該不是一般人敢吃的。不過煮在湯裡也是很美味的,堪稱臘味中的“重口味”。

血醃酸肉:這種吃法是普洱的景東、景谷、鎮沅等地的特色。血醃酸肉的做法並不複雜,先把豬肉煮熟,然後拌上生血,加入鹽、辣椒等佐料,放進罐裡面醃上些時日,便可拿出來吃了。下圖就是血醃酸肉。

敢吃的人覺得這血醃酸肉很下飯,不敢吃的人,要下口,都需要有一定的勇氣。很多外地人看著就害怕了。

普洱人還喜歡醃點臘鴨脯,味道也是很不錯的。

單醃豬肉臘味是不過癮的,李白說“烹羊宰牛且為樂”,普洱人還喜歡醃製點牛羊乾巴,殺只黑山羊,宰頭大黃牛,醃製點牛羊乾巴,那才叫豐盛!

09

楚雄:臘糟肉

陶罐打開夏天吃,楚雄有一種獨特的臘味——臘糟肉。

首先,要將豬肚、豬腸、豬心和五花肉放到鹽水中煮熟,取出放置一天一夜,然後將其切片,加以花椒、辣椒、酒和鹽,一起放到用酒刷洗過的陶罐裡,密封罐口。在密封的陶罐裡時間彷彿被凝固了,各種材料原有的味道和新鮮度都被保存了下來。置於陰涼處20天后取出蒸熱就可以食用了,有的放到六七月份,那時打開陶罐,香氣撲鼻而來。

10

臨滄:酸肉

傣族嗜好酸辣,耿馬孟定等地傣族喜愛醃製各種肉類,酸肉為其一。

酸肉傣語叫“訥宋”,做法是取上好的鮮豬肉和牛肉各半剁細,加入燒熟後切成薄片的豬皮和少許鹽巴

將剁細的肉和豬皮捏透後用野生的“東津”葉包緊數日後可以沾辣椒蒜末生吃或灰捂、蒸熟而食,味道獨特。有機會,大家還是可以去試一下,吃一次就會愛上~

此外,臨滄的醬菜也算當地一絕。走在街上,有的鋪子裡放著醬缸,裡面裝著各式各樣的醬菜,同樣也有袋裝密封的醬菜。像“醃菜”、“酸筍”、“酸辣子”等都是當地的特色,吃米線的時候拌上一點,那酸爽!

11

玉溪:江川醃魚

在過去,撫仙湖裡的魚可多了,鮮活的魚被漁民打撈起來後,抹上鮮紅的辣椒、酒、鹽、蜂蜜等醃漬,風乾後只需要蒸制就可以享用。鮮香麻辣的味道早就將魚腥味遮掩,雖然辣但非常受人喜愛。

醃製後可長期保存,味道獨特,既有 醃魚的香辣味,又有活魚的鮮甜味,且肉質細膩,吃起來格外爽口。

13

文山:鐵廠臘肉

鐵廠臘肉的製作講究豬肉的選料和烘烤的火候,每年臘月宰殺的年豬,用料要選用不添加混合飼料,完全用紅薯、芭蕉芋和山上的野菜等綠色食物餵養出來的豬肉,選擇最精華的豬腿和“三線肉”來醃製,時間集中在農曆十月至十二月立春前。

麻栗坡縣鐵廠及其相鄰鄉鎮,在每年臘月間都有做臘肉的傳統習慣,製作出來的臘肉味道香,保存時間長,有的可保存幾年時間不變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香氣誘人,色彩蠟黃,味美可口。

14

保山:施甸骨頭鮓

▲做骨頭鮓

保山施甸喜歡醃製骨頭鮓。選用豬排骨,剁成團,用辣椒麵、鹽、酒、花椒等等各種佐料攪拌包裹放到小陶罐裡進行醃製,一段時間後便可食用。施甸的骨頭鮓因獨特的口味也是小有名氣的。其次還有醃甜辣大蒜也是值得嘗試的。

雲南的臘味那麼多,

你吃過幾種呢?你最喜歡吃哪種?


農家樂小雨點


現今生活大好~農家戶戶用純糧苞谷紅薯餵養的豬味正無比~一般陰曆臘月殺豬宰羊~天冷灌的香腸、淹制臘肉-冷煙燻烤的臘肉臘魚等味道甚是美極了~特色風味下酒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