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對闖軍和後金軍隊毫無戰鬥能力,投降滿清後個個神勇無比為滿清打下江山,這是為什麼?

閒廢之人


那些人我們現在看就是漢奸,但是一旦被扣上漢奸的身份,就會讓很多人都忽略了,他們為何會作漢奸,他們究竟是被誰害的。就毛文龍毛帥的手下來說,曾經被文官說毫無作戰力,一直到毛帥被害死後,他們才投降,當然這個被害是袁崇煥先斬後奏,崇禎皇帝這個真的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他們能不心寒投降嗎。曾經看過一本書說過,最後,尚可喜他們用一種殘忍的方式證明自己的作戰力。再舉個例子,洪承疇著名漢奸,曾經攻佔了三個旗的大營,用步兵就能擊垮滿洲八旗主力,然而他最後的失敗,也是因為某些漢奸的賣國行為,他的一舉一動根本皇太極一早就清楚,並不是他軍事上的問題。而且崇禎皇帝在知道洪其實沒死的時候,也只是罷了祭祀,但是他的兒子仍然封蔭了。


健康一線



滿清入關,在中國開啟了近三百年的統治歷史。雖說勝者王侯敗者寇,但冷靜下來後,仔細琢磨琢磨,也覺得挺納悶的,區區後金十幾萬滿蒙鐵騎,即使再勇猛善戰,面對明朝和李自成農民軍兩家的百萬大軍,恐怕真刀真槍的較量也得掂量掂量。

最近,小編帶著這個疑問,查閱了相關史料,據記載,滿清的一大半江山是由投降過來的明軍打下來的。下面咱們就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明朝末年,國運頹廢,財政緊張,武備荒疏,明軍將士的軍餉不僅拖延,甚至還時有剋扣,導致軍心渙散,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所以在和農民軍及清軍的交戰中,勝少敗多,儼然已淪為對手眼中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明朝的降兵降將歸附滿清陣營後,卻是神勇無敵,煥發出極強的爆發力,死心塌地地當漢奸,為滿清充當奪取漢家江山的急先鋒。其中原由我分析了一二。


一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應該是明朝降軍的主力,關寧鐵騎在當時應該屬於明朝的甲種軍隊,實力定然不俗。其主帥吳三桂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猛將,最重要的是他和李自成有殺父奪妻的血悔深仇,所以他帶著復仇的火焰作戰,豈能不用命拼殺。

二是降兵降將自身的不安全感使然。為取得滿清的信任和重用,洗刷自己的敗績過往,在以後的征戰中,往往表現得比滿清軍隊還勇敢,意圖以赫赫戰功證明自身的實力和價值。


三是滿清對降兵降將的獎罰制度還是很有激勵性的。對作戰效命,取得軍功的賞賜十分豐厚;對臨陣退縮者,也是嚴懲不貸,並且還牽連自己的家人。置死後生,自然陡生了沙場建功的勇氣。

四是滿清入關後,每攻陷一城,縱兵劫掠的暴行司空見慣,軍紀約束相對差一些,客觀上刺激了降兵降將攻城發財的慾望,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甘作陣前急先鋒的緣由。


五是從北京潰逃的農民軍和後來組建的南明軍隊,在裝備訓練和將士素質上較降兵降將也略遜一籌,而且在氣勢上更不能和風頭正勁的滿清鐵騎相比,其實敗局已定,只是維持多久而已。

聊到這裡,小編不由想起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句話,是否可以解釋,為什麼明軍投降後就變的異常神勇呢?

歡迎各位小夥伴點評關注我的小號,謝謝🙏!


一縷清風會賓朋


清軍的百分之95都由投降漢人軍隊組成,偽軍數量空前龐大,問題是他們幫助滿清屠城大屠殺自己同胞,滿清只是命令下達者,屠城的都是漢人殺漢人,他們的兇殘甩二戰暴行千條街,屠城從北屠到南,大規模大面積大片大片的屠城大屠殺,造成華夏大地州無完州,縣無完縣,村無完村,赤地千里,無數地方十室九空,導致華夏大地滿目瘡痍,舊日江山變成血海無邊,處處雨急風高,剃髮易服遍地是胡虜,都是投降給滿清的漢人偽軍造成和執行的,殺自己人,姦淫自己人,虐殺自己人,姦殺自己人,畢竟是得到空前的慾望滿足,非常過手癮,曾經保家衛國的軍隊變偽軍對自己同胞兇殘至極,若非大臣勸說多爾袞,你把百姓殺光了哪裡去收糧收稅養活八旗貴族和八旗子弟?這才相對暫緩殺戮,然而已經殺掉十之六七,剩下的殺光也不在話下,過去的,五胡,蒙古,滿清,不是壞,是非常壞,特別壞,異常壞,巨大壞,地球人類史無前例空前的壞,後來的什麼一戰二戰暴行,在五胡,蒙古,滿清面前連個渣渣都不算,但成吉思汗,忽必烈,多爾袞,卻被崇拜得不得了,還有投降偽軍險讓漢人走向滅種邊緣,也不提,


有何可怕


軍隊維持戰鬥力,首先要有幾個前提,第一就是穩定的工資,這一點明朝做不到。明朝一個衛所兵一個月才6-7鬥米當工資,一切行裝都要自備,還動輒1年,2年不發工資。而清軍一個綠營兵可以有1-2兩白銀基本工資,還有口糧,出戰有置裝銀,獎金等等。而且在清朝中前期,綠營兵是不拖欠軍餉的。

第2個前提是,統一有效的指揮,清軍高層機構指揮者,多爾袞,濟爾哈朗等等軍事水平,要遠遠超過,明朝中樞機構的軍事策劃和指揮水平。而且,清朝也不搞一堆無知的太監當監軍,胡亂指揮,讓領兵將領們怨氣十足。

第3個前提是,清廷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中央軍,也就是八旗軍和蒙古軍隊。投誠的明軍不敢不賣力氣,更不敢不服從指揮,否則很容易就被朝廷問罪處罰。明末中央軍都在關外覆沒,剩下的都是些驕兵悍將,比如左良玉,永遠不聽指揮,但是兵多,朝廷不僅無法治罪於他,還要不停對他晉升封官加以籠絡。這種情況,怎麼可能打勝仗?

第4個前提就是,八旗軍當時在關外和北方地區,幾乎百戰百勝,殲滅明軍主力過百萬,幾個月就掃平幾十萬大順軍,同時擊殺張獻忠。這一切都讓這些投誠明軍心裡有底氣,在開戰的時候,認為有八旗軍壓陣,不會打輸,而且也不敢偷懶,才會如狼似虎的往上衝。

第5個就是清廷軍法嚴酷,無論親王,將軍,還是普通士兵,經常因為一點小錯誤動輒處罰。1649年,就因為收留了逃亡的旗下逃人,正在出徵廣東的靖南王耿仲明就被追查,嚇得這位王爺畏罪自殺。可見,清廷律法之嚴酷和震懾性。


深度軍事


有這樣一條哲理:“一頭老虎帶領的一群羊,可以戰勝一隻羊帶領的一群老虎。”。那些對闖軍和後金軍隊毫無戰鬥能力的明軍,投降滿清後卻個個神勇無比,甚至為滿清打下江山,其實是這些原因。



首先:崇禎皇帝過分多疑的性格,讓明朝的人才大量流失,導致明軍打不過後金軍隊。比如軍事領域的袁崇煥,他曾經打得後金軍隊聞風喪膽,是明朝軍事上的脊樑。崇禎卻疑心袁崇煥與後金勾結,便中了後金的反間計,於是將其凌遲。又比如軍工領域的孫元化,他為明朝打造了一支西式新軍,讓明軍的裝備對後金形成了代差。崇禎卻因為西式新軍叛變,疑心是孫元化搞的鬼,便無情地將其處死。——崇禎因為不相信別人,所以凡事都要“乾綱獨斷”地瞎指揮,致使朝政被他越治越亂。



反觀後金的皇太極,他懂得籠絡人才,並讓他們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專長。比如皇太極聽從投靠後金的明朝人才之言,便知道火炮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於是皇太極想方設法,從明朝挖掘火炮製造人才,並且迅速打造了後金的火炮部隊。——被崇禎搞得心灰意冷的人才,卻被皇太極重用,這使得後金的國力蒸蒸日上。


其次:崇禎皇帝太天真,導致明軍不能徹底剿滅闖軍,反而明朝最終為李自成的闖軍所滅。闖軍曾經屢次被明軍打敗,甚至高迎詳等闖軍初期領袖,也戰敗被剿殺。但崇禎每次都接受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詐降,最終釀成大禍。崇禎天真地認為,自己能夠像諸葛亮那樣七擒七縱孟獲。——可惜崇禎遠不如諸葛亮,所以李自成也不能成為第二個“孟獲”!

再次:投降滿清的明朝將領,被多爾袞許以重利,產生了為自己打江山的錯覺。能夠投降滿清的明軍將領,都是那種唯利是圖的人。多爾袞充分利用了這種人的特性,許諾按軍功分封他們王位。於是吳三桂親手勒死了南明永曆帝朱由榔,便被封為了平西王。尚可喜與耿精忠,由於打下了明朝的大片江山,便被封為了平南王與靖南王。——這就像讓銷售拿提成,銷售便覺得是在為自己賣東西,而不是在給公司賣東西一樣。

最後:南明的弘光皇帝,只知內訌與享樂,導致天怒人怨而江山易手滿清。崇禎皇帝上吊後,明朝在的“留都”南京的群臣,擁立了一位弘光皇帝,希冀他能帶領大家重振明朝。然而弘光皇帝,將軍力放在與南明的其它政權爭奪“正統”的內訌中,便無力抵禦滿清。南明還流傳著:“蛤蟆呱呱叫,弘光皇帝要”的民謠(因為弘光需要蛤蟆皮,讓他能每夜在妃嬪面前大振雄風)。——本已風雨飄搖的南明,又遇到這樣的皇帝,怎麼可能不被投降滿清的明軍吊打?

由此可見,打不過後金與闖軍的明軍,投降滿清後個個神勇無比,其根本原因是誰當領導!


愛暢想歷史


明軍打不過滿洲人這個說法沒毛病,但你確定明軍尤其是邊軍打不過李闖的軍隊?

但凡看過點明末資料的,都知道李自成的造反之路非常曲折艱辛,原因是農民軍根本不會打仗,沒有組織性,沒有鬥志,沒有武器,不會指揮,所以才出現反覆被消滅又積蓄再起的情況。一直到很後期,李自成的老兄弟磨鍊出來了,大量原先的明軍也加入了闖軍,戰鬥力才起來了。

明軍之所以消滅不了農民軍,根本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無論楊鶴還是孫傳庭還是曹文詔,哪個在軍事上都不怕農民軍。但你軍事上打贏之後怎麼辦呢?老百姓還是沒飯吃啊,沒飯吃還是隻能去殺人去搶,你能把老百姓殺光嗎?不能。你能不收餉甚至援助老百姓糧食嗎?不能。所以砍再多人頭也鎮壓不了,除非殺光。

這些投降的明軍,本來就是明軍中的精華,投降後能打贏其他明軍不是很正常嗎?何況滿洲人雖然是外人,但對這些投降明軍比朱皇帝公道的多,你真為他打仗,他們真不吝惜封賞。滿洲的統治者也比原先朱皇帝和那幫大臣正常的多,不會做出殺毛文龍這樣駭人聽聞的事來。明軍的戰鬥力比原先又有了一個提高,自然能碾壓原先那些雜毛明軍。

真正有些戰鬥力的反而是原先的闖軍,他們投明後化為西軍,給滿清和吳三桂等製造了一定的麻煩。

不光吳三桂,幾乎所有明軍投降滿清的軍隊,戰鬥力都有所提升。這是為什麼,還要說嗎?豬領導當然會害死團隊。


白完公會


明軍之所以對闖軍和後金軍隊毫無戰鬥能力,是因為明軍內部自身出了問題。明軍將領幾乎個個都貪腐軍餉,喝兵血。普通士卒不要說有餉銀可拿,能吃飽穿暖就要燒高香了。另外,由於明軍將領個個腰纏萬貫,腦滿腸肥,從內心深處懼怕打仗,唯恐在戰場小命不保。因此他們帶領軍隊與闖軍或後金軍隊作戰,都是縮在後面,不敢上前。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種狀態下的士兵怎麼可能有戰鬥力呢?

而同樣的士兵投降滿清後,卻個個神勇無比。這是因為,滿清立國之初,軍隊將領都是剛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還沒有沾上貪軍餉,喝兵血這些惡習。每逢作戰都是身先士卒,衝殺在前。而那些士兵投降滿清後,只要作戰勇敢,立有軍功,就會得到該有的獎勵。反之,如果還像在明軍一樣作戰時畏縮不前,就會立斬不饒。因此,在已經投降沒有了退路的情況下,這些士兵就只能奮勇殺敵了。


少將團長


這個問題還是過於片面了,有太多的實際因素需要考慮。具體一點就是明軍對闖軍和後金並不是毫無戰鬥力,只是兩面受敵加上朝政上的失誤,最終導致戰敗國滅。而投降滿清的將領我們可以看下,洪承疇、尚可喜、吳三桂、孫可望、祖大壽、范文程、孫之獬等。他們早在為明效力的時候各個就都是猛將,等到降清之後,在天下一統的趨勢下,那更是如魚得水,建功立業不在話下了。當然,這事我們還需要再展開分析。

首先明末時期,華北大旱,綿延萬里,又加上明朝在財政上的疏忽,導致整個國庫空虛。以至於反應到兵將情況上就是因為多年拖欠兵餉,導致既然整個明朝最為精銳的華北軍也三天兩頭譁變。舉個最實在的例子,瀋陽城之戰後,一堆明朝的火器工匠投降後金,當時努爾哈赤好吃好喝招待他們,更是一人百金的賞賜,結果造出來的火器比明軍的還猛還精準。

所以到了生死關頭,一味灌輸雞湯對將士來說根本沒我用,畢竟能吃飽喝足誰願意當兵賣命,卻沒想到當了兵還吃不飽。

那麼到了滿清入關,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本身投降的各個就都是猛將。剩下的李自成軍和殘明的隊伍戰鬥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收拾起來和正規軍也沒的比,自然看起來就異常勇猛了。


三觀粉碎機


這說法是錯的!明軍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在遼東前線抵抗後金的部隊,這支部隊戰鬥力相當強的。對戰後金也有勝有負並非一直泥爛到底的,之所以顯得沒啥戰果主要是兵種的原因,由於明軍都是步兵後金是騎兵,步兵打贏了騎兵就會撤退逃走,步兵想追也追不上,殺敵僅限交鋒那麼一段時間,能砍殺個幾十人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戰果,看起來才顯得明軍戰鬥力不行,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後金兵一直無法突破明軍防線這就足以說明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至於說對抗闖軍的則是另外一支部隊,這是臨時組建的壯丁兵。這支部隊在遼東也就是做做後勤而已,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這闖王能夠取勝的主要原因。從這點上看崇禎相當君子,他是寧可亡朱家也不願亡天下。他在遼東還有八萬部隊,可是寧可自殺也不願意撤回來打李自成,否則完全可以渡過長江等機會了。

在清軍入關之時,對抗闖軍的那些壯丁兵因為戰敗全部投降了闖軍,然後成為了酒囊飯袋,而那些遼東精銳則投降了清朝成為清軍進攻中原的爪牙。所以這支部隊本來就戰鬥力強大,換了一個主子後繼續為虎作倀而已。


優己


我大清上承天命,下應人心,千萬百姓擁護,億萬軍士歸心,團結在以努爾哈赤,皇太極大汗為首的部落中央的領導下,為了打擊反動的明政權和邪惡的起義軍,大家無不能發揮出更高的戰鬥力,以一敵萬,為大清奮鬥終身……

題主,是你想要的不?

可惜,這都是瞎扯。

投降的明軍土匪們煥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兩個字“搶劫”。四個字,可以“合法搶劫”

眾所周知,後金是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領導下的軍事化奴隸制部落,它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戰爭而存在的,它也秉行了奴隸制時代的搶劫一切,屠殺一切的行為。真是因為有了這些,後金才能壯大,他們把東北地區各族人民的錢包,妻女,子孫,土地,財產,全部都“融合”到了自己手裡。他們的軍隊攻佔一個城市,大到首領,小到普通士兵,都能發財。

而明軍當時雖然紀律很差,但比起後金軍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的, 投降的明軍投降後,看到只要肯作戰,就能合法搶劫,自然是用心拼命了,就指望這些發家致富了不是。

另外,當時後金軍的戰鬥力強於明軍也是事實,明軍之中,各種關係盤根錯節,什麼都好說,大家最多是上下級的關係。但投降清軍之後,他們就成了奴才,上級就是“主子”,就一點也不好說話了,打仗不向前衝,或犯一點小錯,拉出來砍頭很正常,奴隸的命是不值錢的。而且他們在後金的家眷往往也是要挾他們的砝碼,不作戰,死你一家人哦。

所以,雖然後金和滿清代表的是落後生產力,是文明的反面,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軍事作戰卻恰恰比文明強,他們可以不顧及一切的燒殺搶掠,投降他們的明軍也就自然有樣學樣,雖然這些人往往是被當做炮灰使用,但炮灰在作戰可以搶劫到財富,可以不被主子砍頭,可以保證一家老小性命的情況下,這不,也就勇敢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