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損失有多大?是如何導致的?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1944年6月22日,蘇聯對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發起正面進攻,蘇聯投入了四個方面軍,14個集團軍107個師,總共250萬兵力,而他們的對手,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只有四個集團軍,僅僅40萬部隊。只用了兩天時間,中央集團軍群就全線崩潰,幾乎是以全軍覆沒的方式結束了戰鬥。

此戰,蘇軍的實力遠遠強於德軍,無論是兵力、坦克、火炮數目,都遠遠高於德軍。以往的戰鬥,德軍總是能堅持到援兵到來,而這次德軍沒等增援部隊到來,就已經全線崩潰。

其直接原因,主要是德軍失去了制空權,負責增援的德軍航空兵只有區區40架飛機,而他們的對手,最初就投入了1000架戰機,後續更是增加到了7000架飛機。此時的蘇德戰場,已經完完全全是蘇軍的天下了,蘇軍也取得了絕對的制空權。失去了空中優勢的德軍,只能靠著火炮勉強支撐作戰。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員,德軍已經全面落後於蘇軍。此時的德國空軍,幾乎都被調往西線與盟軍作戰,東線的制空權直接轉手讓人。

希特勒在東線的兵力部署已經處於一個完全混亂的階段,兵力不足,部署不合理,已經將德軍推向了懸崖邊上。大量的德軍被蘇軍包圍殲滅,直接導致東線的徹底失敗。

德軍的失敗,兵力不足只是表面,此時的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西線的盟軍已經登陸,登陸後的盟軍勢如破竹,而德國東西兩線腹背受敵。德軍的兵力逐漸被消耗掉,而德軍賴以為榮的裝甲兵也不足以支撐戰局。

德國在二戰戰場上,東打蘇聯,西打法國,整個歐洲都被他們打了一遍,隨後美國加入,等於給泥潭中的德軍頭上潑了一盆冷水。德國國力被耗盡,才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指揮上的失誤僅僅是表面。僅僅一場戰役,蘇聯就拿出數千架飛機參參戰,而德軍已經實力再拿出飛機抗衡蘇聯。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國力耗盡的一方,通常就只有失敗一條路。面對諸多工業軍事強國,德國僅靠一己之力,難以為繼,失敗在所難免。


御史三大人


1944年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遭受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僅從該集團軍群的高級將領的結局就可以看出。德軍47名軍長或師長中,竟有31人陣亡或被俘,其中有10人在戰鬥中陣亡或失蹤,21人被俘,超過三分之二的高級將領在一場戰役中損失在整個德軍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高級將領的大量損失也從側面看出中央集團軍群的這場崩潰是有多迅速,即使這些高級將領也來不及撤退就被蘇軍合圍了。


部隊的損失同樣巨大,該集團軍群38個德國師中,有28個被殲滅,35-40萬德軍負傷、陣亡或失蹤。蘇聯方面的統計是20萬人被擊斃,8.5萬人被俘。要知道即使是如斯大林格勒那樣的慘敗也不過損失了20萬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損失相當於兩次斯大林格勒戰役。

如果說斯大林格勒第6集團軍的覆滅決定了德軍在南翼戰線的失敗的話,那麼中央集團軍群的這次崩潰在最終決定了德軍整個東線的命運,德軍再沒有能力彌補如此巨大的兵力缺口。這支曾經是入侵蘇聯最強大的一個集團軍群,擁有大量經驗豐富的作戰部隊的中央集團軍群在短短的幾天內就陷入崩潰,無可挽回。



究其原因,在於德國實力衰弱的必然,一切不利的因素都加在這個集團軍群身上,希特勒錯誤的“築壘地域”戰術;最高統帥部對蘇軍主攻方向的誤判;徹底的喪失了制空權;更大的兵力劣勢;最致命的一點是最高統帥部對機動防禦的禁止,硬性的防禦讓德軍的部隊一個個陷入合圍,他們大部分都是在突圍的路上被殲滅的,所以為這一失敗負責的不應是那些作戰部隊,而是最高統帥部,他們錯誤的戰略部署葬送了這支擁有赫赫戰功的戰略兵團。


小小狼王


直接原因是德軍高層誤判東線形勢,認為蘇軍將在南線發動進攻,所以裝甲主力都給了北烏與南烏。造成中央集團軍群第一時間崩潰,基本被全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