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哪吒的師父不怕哪吒惹事,孫悟空的師父卻怕?

霸王龍大餐


因為哪吒和孫悟空是不一樣的鬧法。

哪吒鬧海,打死了東海龍王三太子。東海龍王三太子很牛嗎?一點不牛好不好。

天庭有萬千仙神,東海龍王擁有仙籙,是天庭正神之一,有資格上天朝拜玉帝。不過,他的品階並不高,大約相當於廳局級,甚至是縣處級幹部。

東海龍王的神職有兩個,一個是東海大龍神,管理東海水族;另一個是司雨大龍神,負責給四大部洲下雨。

管理東海水族看起來很牛,但是,東海龍王管理的都是一些蝦兵蟹將,稍稍有點道行的妖怪,就不服龍王管束。

龍王真正拿得出手的職位,還是司雨大龍神,即和雷公電母一起下雨。

不過,下雨這件事情本身可不歸龍王管。那是老天爺、玉皇大帝負責的事情。凡間有道之士向上天遞上求雨表章,由玉皇大帝審核,發給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行,雷尊具體又交給風雨雷電四部仙人操辦。

四海龍王以及許多龍王都是雨部神仙。相對而言,東海龍王在雨部神仙中地位稍高。

但是,水德星君已經是東海龍王的頂頭上司,統管天下萬水。

如果把三清看成宰輔,把南北星宿,雷尊、火德星君、水德星君等看成中央部委,那麼,東海龍王頂多是一個廳局級幹部。

這種級別的幹部,在封神大戰中比比皆是。像在萬仙陣中殞落的許多無名小仙,後來都成為雷部諸仙,可與龍神並列。

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元始天尊在《封神》中地位極高,他的十二個徒弟都不屑於臣服昊天上帝,更不要說他了。

許多比太乙真人還要遜的角色,在封神榜上都成了部委級別的大領導。

比如說,聞太師,黃飛虎,一個成了雷尊,一個成了東嶽大帝,麾下管理許多小仙。隨便一個小仙,都與龍王同列。

因此,哪吒打死東海龍王三太子,不但不害怕,還把告狀的東海龍王暴打一頓。東海龍王只敢說哪吒的父親李靖,不敢去找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

孫悟空就不一樣了,孫悟空大鬧天宮,駁的是玉皇大帝的面子,放在古代那就是得罪了皇帝老子。菩提祖師再牛,也牛不過三清四帝。三清四帝見了玉皇大帝,也要拱手拜服。

故此,孫悟空是屬於捅破了天的主,菩提祖師能不害怕嗎?


宛如清揚


提到“孫悟空”和“哪吒”,一定是和《西遊記》有關。為什麼呢,因為孫悟空只在《西遊記》裡面出現過,而哪吒卻是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兩本著作裡都出現過。本著“不能拿凳子和桌子相比較”的理論,以《西遊記》為母本來比較二人才是最公平的。
接下來,咱們就從《西遊記》裡面蒐羅一下相關的證據。
1、孫悟空的師父——須菩提祖師
《西遊記》裡面是明確提到了孫悟空的師父是“須菩提祖師”(有的版本為“菩提祖師”)。也明確記載了須菩提祖師為什麼趕孫悟空出門的理由——(第2回)
  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頭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甚麼恩義,你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2、哪吒的師父
《西遊記》裡面並沒有文字寫出哪吒的師父是誰。只是有一段文字交待了哪吒為什麼會從肉身變成蓮藕——(第83回)
  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所以稱為託塔李天王者,此也。
由此可見,孫悟空的師父須菩提祖師倒不至於是怕孫悟空惹事。須菩提祖師一看到孫悟空學了七十二變就賣弄,由此就料定了他這個徒弟出去之後一定會惹事。須菩提祖師不讓孫悟空和別人說他是自己的學生,其實並不是怕孫悟空惹了禍以後帶累自己,而是覺得這個學生他沒教好,出去惹了事,猴子自己又不能承擔後果,會害人害己。按道理而言,老師教出來一個惹禍精,其實在看出端倪的時候就應該將他扼殺在搖籃裡面,不能放這個禍害出去。但是這個學生畢竟是自己教出來的啊,有感情。所以須菩提祖師就選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孫悟空掃地出門,並勒令孫悟空不許說他是靈臺方寸山的門人。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孫悟空前腳出了靈山方寸山,後腳就把須菩提祖師的話給忘了——師父叫他不要惹事,他卻去搶龍宮鬧地府,惹出不小的禍事。雖然也是因禍得福,受到了天庭玉帝的關注,得了弼馬溫的官職,但也給龍宮和地府帶來了不小的損失。相信這個結果,也不是須菩提祖師願意看到的吧?誰願意自己教出來的徒弟到處惹禍啊,多討人嫌哪!

《西遊記》裡面並沒有寫出哪吒的師父是誰。只是交待了,哪吒在和父親結仇之後,由如來佛祖化解,用蓮藕給哪吒重新塑身。所以,在《西遊記》裡面,哪吒是在哪裡學藝的,老師是誰,並不可考。那麼,哪吒的師父為什麼不怕他惹事這個問題,也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根據如來佛祖用佛塔化解李天王和哪吒的父子矛盾來看,如來佛祖對哪吒有再造之恩,在哪吒有了蓮藕身之後,如來佛祖也可以默認為是哪吒的師父了。那麼,如來佛祖對哪吒的態度就很明確了——以前你惹禍是你不懂事,已經付出了“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代價,以後你還是引以為戒,消停點吧!

可是在《封神演義》裡面,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就有點暗黑了。他明知道哪吒喜歡折騰還要教給他惹禍的本事,又送給哪吒風火輪和混天綾(乾坤圈是哪吒出生時自帶的),這不是明知道哪吒會惹事還給他兇器嘛!
而太乙真人放任哪吒惹事的原因也很簡單:藉著徒弟惹禍的機會給自己造勢——書裡書外,有多少觀眾是因為看到了哪吒惹禍才知道太乙真人的呢!
試想,如果哪吒是個消停的孩子,乖乖巧巧。那麼誰還知道有太乙真人這號人?
所以,《封神演義》裡面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不怕哪吒惹事,或者說是巴望著哪吒多多的搞事,確實是很不厚道的行為。

白馬晉一


吳承恩的《西遊記》寫成的時候,《封神榜》的作者許仲琳還是一個穿開襠褲的小孩。許仲琳應該是讀著吳承恩的《西遊記》長大的。

哪吒和孫悟空都是神通廣大的主,哪吒和孫悟空來歷出身很相似,而且都是稀有物件,要不然那麼多上古大神搶這倆活寶!而這倆活寶的私人關係也是出奇的好!

靈珠子的來歷

哪吒在孃胎裡呆了三年六個月,靈珠子投胎。靈珠子的來歷想必很多人都不清楚;靈珠子是天地初開的時候,盤古大神最一口靈氣所化成靈珠子,元神修行成為了元始天尊。後來為亢金龍和角木蛟得靈珠子,二人皆為神龍之身,二人將神龍靈力注入靈珠子,於崑崙山天池修煉,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從而達到達到靈力合體,二人功力互補而日益大增!靈珠子得神龍靈力,威力更大,後來角木蛟和亢金龍在後羿射日的劫災之中,被天帝封為上古大。二人在飛昇天界的時候,把靈珠子轉贈給大地之母——女媧娘娘。萬年前,女媧娘娘經歷情苦,把記憶存放於靈珠子之內,靈珠子有了意識,這一點 意識使得靈珠子幻化出人形。變化成一個小童,被女媧娘娘帶在身邊,而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等商議封神,靈珠子要輔佐姜子牙封神伐紂;於是元始天尊名太乙真人送靈珠子下山,到人間投胎;靈珠子在李靖夫人懷胎後投胎,懷孕三年六個月,生下來即遇風而長,就是哪吒,太乙真人在哪吒一出生便知道他來歷,上來收哪吒為徒弟;夠雞賊吧!後來哪吒和女媧石投胎的楊戩都是肉身成聖。

靈珠子的背景牛逼吧,

人家哪吒可不止一個爹是總兵,還是女媧娘娘的記憶體、亢金龍角木蛟(西遊記中打破彌勒佛金鈸的就是他倆)的凝聚體、盤古大神(元始天尊)的靈氣。真要幹掉哪吒,那基本上就把這些大神權的罪了。

其次就是哪吒一出生就在李靖家裡,對於人情世故即使不是熟知,但是怎麼來怎麼去的人際關係也是十分的清楚的。

第三,就是哪吒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破舊立新的時期,在這個神仙體制改革當中,需要有顛覆者來倒逼這些大仙們自我革命;你看“女媧石”投胎的楊戩,靈珠子投胎的哪吒三代闡教弟子,幾乎能吊打闡教、截教的二代弟子。

孫悟空的來歷

封神榜中說孫悟空是袁洪的化身,其實不對!西遊記中介紹了孫悟空的來歷。

天地初開開前的一塊仙石,因為盤古開天闢地而落入東昇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上。這塊仙石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九竅八孔)。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

孫悟空出海學藝,找到菩提祖師哪裡,菩提祖師一眼就看出來了孫悟空的來歷。是開天闢地前的仙石,而且當時的孫悟空無“性”:沒有貪、嗔、痴。後來孫悟空學藝,和師兄弟相處久了,染上了貪嗔痴;當孫悟空在人前賣弄的時候,菩提祖師就意識到,孫悟空對於人際關係一竅不通,天真爛漫疾惡如仇。出去了,肯定會有人嫉妒他的才華,由於孫悟空沒有任何背景來歷,已經劃分好了利益的天庭等肯定不會接納孫悟空,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肯定會利用孫悟空,單純性格的孫悟空肯定會惹出禍端!

孫悟空除了自身天賦異稟之外,沒有任何背景!而隱居的菩提祖師,深深知道各方利益 爭奪的有多狠,自己不願參與才隱居的;如果孫悟空把自己扯出來,那麼各方勢必要拉攏自己,如果拉攏不了,肯定會施加手段,那時候自己就身陷旋渦了。

孫悟空不懂的人情世故,在取經路上就能看出來,豬八戒和沙和尚給孫悟空講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大戰紅孩兒的時候,借芭蕉扇的時候。豬八戒和沙和尚兩個官場老油條的話可是相當的犀利。

孫悟空出生在各方利益已經固化的時代,突然有一個攪局的人,那麼肯定會掀起來大風浪;孫悟空看不慣的是當時的風氣。

哪吒是生活在體制內的天才,孫悟空是生活在體制外的天才。這兩個大神自然惺惺相惜,哪吒佩服孫悟空那種敢打敢幹的精神,在後來取經的路上,哪吒沒少幫孫悟空。

明白人如來佛祖,如果你不革自己的命,那麼就會被別人革了你的命。如來看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後果,回去後果斷醞釀了取經工程,讓二弟子金蟬子轉世,收服孫悟空來對佛教進行一次大練兵,讓各路妖怪下屆,從外面請“教練”,安排九九八十一難,把各路菩薩、羅漢拉出去大練兵,結果一下子就看出了高低,有的名氣很大,結果連一個坐騎也打不過,九九八十一難,不僅僅是如來錘鍊孫悟空唐僧的,也是在查找佛教內部人員能力的。


嘟嘟讀讀


《封神》中哪吒是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太乙真人兩世弟子。無論是在人間還是在仙界,哪吒都算是一位背景深厚的人物。

那麼,東海龍王呢?

東海龍王的地位在仙界從來就不高!他們只是人間的水神,便是李靖見到了東海龍王,也是平起平坐,大家互稱為道友。

並且,東海龍王在仙界並無強大後臺。而哪吒的師父則是聖人元始天尊親傳弟子。

因此,無論是哪吒打死龍王三太子,還是哪吒直接與東海龍王動手,太乙真人從來就沒有害怕,而是讓徒弟放手去幹,打死人也沒事。

後來,東海龍王跑上天庭去告狀,結果,哪吒搶在前頭,就在天庭大門口將東海龍王胖揍了一頓。昊天上帝根本沒發話。東海龍王只能吃下啞巴虧。

實在是李靖太膽小,逼得哪吒性起,剔骨剜肉,還了父母。之後哪吒又要殺李靖,一副囂張霸氣模樣。

換言之,哪吒看起來鬧得很大,其實他的對手龍王也好,父親也好,都是一些小角色。哪吒和東海龍王打架,也就相當於某市長的兒子和水利廳廳長幹了一架。可是,哪吒不僅是市長兒子,人家關係通天,便是昊天上帝也不敢動他。

《西遊》中的孫悟空則不一樣,他從一開始就搞出大動作,直接豎旗造反。結果引來天庭大兵征討。這可和哪吒打個小架性質完全不一樣。

並且,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也不是害怕,而是故意躲避,任孫悟空去折騰。他若是真的害怕,也就不會教了孫悟空一身搗蛋的本事,卻不加約束,放其下山了。


葉之秋


簡單來說…就是教徒弟的動機不同。



哪吒的師父在封神演義這本書裡是太乙真人,成書的時間要比西遊記更早一些,而且命裡本就有磨難,說白了哪吒要闖的禍別人也知道,不就鬧個東海嗎?

而且他肩負著使命,就是幫助武王伐紂,死不了也鬧不出更大的混亂來,不過就是和父母那點事,太乙真人都可以搞定的。

再說,以哪吒的真實能力也挑戰不了誰。



而孫悟空可不同了,西遊記原著只要你認真閱讀,就知道其暗黑的一面了。

孫悟空的師父就是一個迷,不過也很容易猜測到底是誰?

大家知道孫悟空學藝的地方叫什麼?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師父叫什麼呢?菩提老祖。

推測一下,靈臺方寸山和靈臺山?菩提老祖交給孫悟空什麼了呢?

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而恰恰孫悟空就是翻不出去如來佛的手掌心,為什麼呢?

因為菩提老祖就是如來佛本人。

也就是,孫悟空一開始被定義的就是去惹禍的,明白了嗎?惹多大的禍呢?

比天還大。

這是玉帝王母和佛教的一場大戲,悟空就是個導火索。

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結果後來還是演串了。

但是,孫悟空的師父害怕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怕秘密敗露,菩提老祖不怕孫悟空惹事,怕他不惹事。


白城風清揚


你知道哪吒的師傅是誰嗎?《封神演義》中說的太乙真人,《西遊記》中也有出場,就是那個最牛妖怪獅子的主人。孫悟空碰到的最牛的妖怪估計就是那個九頭獅子了,輕易的就可以把人抓走,關鍵是還不用什麼法寶,即使是大鵬鳥也未必有那麼棘手,而這麼牛的妖怪竟然只是太乙真人的坐騎,太乙真人實力可見一斑。

甚至小編覺得,《西遊記》中的太乙真人就是一個隱藏大boss,派獅子下山估計就是告訴佛教那些人,你們消停點,我打你們跟玩一樣,別以為我們道家沒人!估計如來都未必能打得過太乙真人,所以太乙真人太牛了,根本不怕哪吒鬧事受到牽連。


常思奮不顧身


先來分析菩提老祖為什麼怕悟空惹事,縱觀《西遊記》、《封神演義》,我們得出菩提老祖是如來的師兄,同是混鯤老祖的徒弟,他們兩人共同創建了西方教,後路線分歧,分離為大教、小教,如佛吞併小教成立佛教,菩提老祖退隱至靈臺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靈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們合起來就是—— “天上靈山”。而如來佛恰恰就住在西牛賀洲天竺靈山鷲峰頂“大雷音寺內。可見,他們師兄弟在一山上。菩提老祖隱居此地,加之與如佛的關係,不想讓外人知道。如果孫悟空惹了大事,到時候一定會把他牽出,所以怕悟空惹事。

再來今太乙真人為什麼不怕。他元始天尊的第五位弟子,崑崙十二金仙之一,仙居乾元山金立洞。他最大的性格就是護犢子,他指導徒弟打人,幫著徒弟殺人,授計徒弟自殺,激著哪吒去追殺李靖,是個不怕事的人,而且,他給哪吒很多寶貝,別人也不容易欺負他,所以他不怕哪吒惹事。

最後比較一下兩位老師:一位隱居,一位顯出;一位單打獨鬥,一位十二兄弟,對徒弟一位不聞不問,一位護犢成性。再說悟空野生野長,野性十足,師傅沒給護身寶貝;哪吒家教好,又有眾多寶貝。

綜上所述,哪吒的師傅不怕惹事,而悟空的師傅怕。



學知行


因為哪吒的師傅能耐大!!

有人說哪吒本領低惹不起大風浪?那麼首先拿孫悟空和哪吒做個比較:《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途經火焰山時孫悟空+豬八戒是打不過牛魔王的。而哪吒一出手就吊打牛魔王他夫妻倆,最後還是鐵扇公主跪地求饒獻出了芭蕉扇才撿回一條命。

還有就是太乙真人的寵物,九靈元聖一出手就像拎小雞似的捉住了他們師徒四人,只有孫悟空逃了出來。是人都知道太乙真人的寵物都能秒殺猴子,那麼太乙真人的寶貝疙瘩徒弟會打不過??

另外說說他們闖的禍…

孫悟空是大鬧天宮,準確的說應該是大鬧南天門,並沒有打到凌霄殿。只打到南天門就被王靈官攔了下來。王靈官大家可能有點陌生,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四川靈官樓大火。這靈官樓就是供奉的王靈官。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他的師傅就是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薩天師。後來也許是大帝覺得猴子鬧騰就下旨調來如來降妖。

哪吒則是鬧海還順便殺了一條龍。重申一遍龍而非蛇。龍是華夏的圖騰神聖不可侵犯。就像龍族的燭龍:傳說他是創世神之一,一眨眼就是一個晝夜,一呼吸就是一個寒暑。佛教傳說如來的金翅大鵬鳥一天吃幾百條“龍”。這種“龍”是佛教傳入中原時帶來的產物,只是翻譯成了龍而已。就像是西方的帶翅膀的蜥蜴也被翻譯成了“龍”。

迴歸正題,龍太子他爸爸在天庭是有編制的,怎麼說也是個高官子弟。哪吒殺了他闖的禍並不小。

綜上所述他兩人闖的禍都不小。本領能耐都很大。也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孫悟空被囚禁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失去了自由。哪吒剔骨還父削肉還母變成了孤魂野鬼在天地間飄蕩。不過哪吒比孫悟空幸運的是哪吒有一個疼愛他的師傅,而且他師傅是個大佬。幫他重塑肉身封神成聖……


丨小道名也丨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傅須菩提,在西牛賀洲,如來地盤,這樣一個大神在自己地盤開宗立派如來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如來知道須菩提,在孫悟空離開靈臺方寸山之後,須菩提和這座山還有弟子就消失了,不合理,另外,孫悟空在原著中說過,猴子自己就給三個個人下跪過,這是孫悟空的內心讀白,不是對什麼說的 不會是謊話,可以肯定是事實,但是在之前的描寫,兩界山跪了唐僧,靈山跪了如來,南海跪了觀音,還有拜師跪了須菩提,一共4個人但猴子卻說3個,那麼如來,觀音和唐僧中的一個就是須菩提,猴子的師傅,原著中靈山和靈臺方寸山,只有這兩個地方出現了綵鳳(鳳凰中的雌性),就連吃龍和鳳凰的天庭都沒有(蟠桃會的菜餚龍肝鳳髓),靈山和靈臺方寸山的環境動物植物相似,縱觀全文所有的洞天福地名山大川的描寫都不是相似的,只有這兩個,所以靈山,就是靈臺方寸山的簡稱,如來就是須菩提,這就解釋瞭如來不知須菩提和孫悟空下跪的人不對的問題了,如來是三清,四御,五老中的佛老,和觀音普賢等都是佛老,在大鬧天宮後變成佛祖,,很明顯不能讓人知道孫悟空的師傅是自己啊,被人知道了救世主怎麼當?在封神演義中,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元始天尊的徒孫,地位輩分在那放著呢,天庭還只是個架子空殼子,作為聖人之下最強的一撮有何畏懼的呢?


卡卡169386255



哪吒的本領低微,手段有限,並且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位高權重,神通廣大,不怕別人找麻煩!所以哪吒大鬧東海,太乙也是輕描淡寫就給處理了,再就是道家講一個因緣,哪吒大鬧東海最後削骨還父,也算了了了和李靖的這段因緣吧!

而悟空則不同,學的本領比較高強,並且生性頑皮,猴子好動,本性難移,所以他的師傅菩提祖師比較擔心他,不讓他隨便惹事,不是他怕事,而是怕悟空這麼個修道的好苗子被別人給害了,所以還傳授了逃命本領筋斗雲!再就是縱觀《西遊記》,那些大咖如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等居然好像不知道有菩提祖師這麼一個大神的存在,所以菩提祖師應該是隱居修行的,有自己的結界之類的,斷絕和外界的往來很久了,除非遇到悟空這樣的有緣人!不然別人還真找不到他!

謝謝大家,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