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行業能取代房地產行業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地位?

熊小廣1


中國的房地產業對經濟拉動的作用非常明顯,但是也有負作用:一是房地產過於繁榮,會導致房價過高,槓桿過度,這使得一大批當地居民買不起房,或者買房後就要欠下一屁股債,以後幾十年過著還貸生涯。房地產不僅僅是一個行業,而且還是民生問題。老百姓要安居才能樂業。

二是,房地產雖然能夠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僅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這樣的經濟結構是失衡的。我們從來不反對,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但是絕不是一枝獨秀,而是與其他行業百花齊放。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靠房地產能夠長期的繁榮富強,所以,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三是房地產過於興旺,最終很可能會導致像上世紀90年代初的日本,或者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要那樣,發生系統性的金融危機。所以,房地產業要發展,但是要在政府部門的監控之下有序的發展。濫加槓桿,炒機化盛行的結果就是,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就會出現大衰退。反而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認為,取代房地產業的只有二個領域:一個是民間消費和投資。歐美國家就是靠民間消費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正是由於民間消費好了,投資環境也有助於投資者的到來,所以,歐美國家的經濟就發展得比較健康,房地產其實應該作用助力經濟的一部分,而不應完全依賴於房地產。

二是科技創新行業的發展,比如像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一大批網絡科技企業的大爆發,現在各地都建立起了科技企業產業園區,政府部門都給科技企業以稅收的優惠。科技企業的發展和興起,能夠部分替代房地產業。


不執著財經


至少在過去的二十年來,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是無可替代的。

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表現為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對建材的帶動,比如鋼鐵行業在2000年前後的處境是非常糟糕的,但是隨著房地產發展起來,哪怕是技術含量再低的鋼鐵企業也很快就活過來了,只要他們能生產技術含量最低的螺紋鋼就行,也就是建築用的鋼筋。

還有家電行業。90年代最先火起來的就是家電行業,但是到九十年代後半期的時候,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家電產業已經產能過剩了。雖然當時還沒有產能過剩這個概念,主要還是用的供大於求的說法,但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家電產業又迎來的一輪時間更長的高速發展期。原因很簡單,上一波只是實現了從無到有,也就是家電在中國家庭中的普及,而這一波是隨著房地產發展,居住條件的改善,每個家庭的家電都在升級換代。

還有傢俱行業。80年代的時候,大多數家庭的傢俱都是找木工自己做,但是從房地產行業發展起來之後,隨著居住條件改善,對傢俱的要求也高了,從以前的能用就行變成了還要美觀,而且不同的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來選擇不同的風格。

房地產行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貢獻是,通過房地產的建築、裝修、維護這些環節,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就業崗位,而這些崗位上的基本上都是三十五歲以上的農民工在幹。而這個群體要在工廠裡再找活兒幹,基本上不可能了。可以說,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為農民增收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是要錢的,但在分稅制之後,地方上大多數都沒有什麼錢,傳統的工業衰落了,農業稅取消了,地方政府沒錢搞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發展起來以後,地方政府通過賣地,就有了錢,就可以搞基礎設施建設了。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反過來增加當地的投資吸引力,為當地招徠一些工業項目。而且,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之後,設施更齊全了,生活更方便了,也有助於吸引人口聚集,人口聚集起來了,同樣會促進經濟增長。內地的二三線城市的地鐵、城市高架路,基本上都是在房地產發展起來之後才建起來的。

可以說,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這二十多年,基本上與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同步。而這既得益於中國經濟的積累和發展,同樣也不能否認受益於人口紅利的事實。

因為有這麼多正在壯年的人口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過上更好的生活,要從農村進入城市,所以才會有房地產的高速發展,而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反過來又帶動了更多的人完成了城市化的過程。

中西部農村的農民工到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打工,在工地上幹活、掙錢,再回到老家縣城買房,從而又帶動了中西部小城市的發展。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也因為經濟活躍,吸引了更多的資本聚集,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成為下一波城市擴張的主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來沒有一個行業能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如此重要而且明顯的貢獻。過去沒有,將來可能也不會再有了。

因為,隨著人口老齡化,房地產行業的高速增長已經基本結束了。那些在過去幾年裡趕上了這一波的縣城和地級市首府城市,都成了受益者,至少基礎設施建設上了一個檔次,而那些沒趕上的市縣城市就很難再等到下一個這樣的機會了。

至於房價過快上漲,乃至於成了壓在城市中產階級身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並不完全是房地產行業發展帶來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而且,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本身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尤其是因為房地產行業的過高利潤率讓許多其它行業的資金也湧進了房地產行業,從而進一步推高了房價。

也因為這種雙重性,房地產政策是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政策中最多變的領域,經濟形勢不好了,增長無力,國家就開始鼓勵房地產行業發展,經濟形勢好轉了,房價長得太快了,國家又會出臺政策進行打壓,始終在鼓勵和打壓之間找平衡,既希望能發揮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的正面作用,又希望能夠遏制房價過快的上漲。


蕭武


儘管有人說,過去近二十年來的發展,房地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經濟快速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如果單純從對經濟的貢獻來看,房地產業的作用確實非常大,甚至可以認為是重大貢獻。不僅自身提供了積極的力量,受其影響的鋼鐵、水泥等,也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發展。

然而,正是房地產業的過度發展,也使得包括房地產、鋼鐵、水泥等在內的部分行業,出現了過度發展、產能嚴重過剩的現象。今天經濟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與產能過剩有關。

也正因為如此,要想找一個能夠替代房地產,且能在短時間內見效的行業,是很難的。但是,如果更加註重實體經濟、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發展,從長遠來看,還是能夠逐步替代,併產生更加可持續性作用的。


譚浩俊


首先說為何一定要取代房地產行業呢?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經濟發展目的就是讓人們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而一個寬敞的房屋就是典型的體現,而做為房產的上下游牽扯5000多個行業的發展,房地產興則這些產業繁榮,反之房地產行業衰退,這些行業就會受到負面影響。所以說一個好的穩健的房地產市場的存在是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的。

核心問題在於如何發展房地產,是自由化放任不管任其大漲大跌好呢?還是穩定發展較好呢?顯然,政府的調控態度與措施顯得極為關鍵。

目前看,由於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性,很難有類比的行業取代房地產。製造業由於技術的進步導致從業人口有所下降,零售業、醫療、教育以及新能源行業都屬於培養期,市場的成熟度以及可以承接的就業人口遠遠不能支撐經濟的發展,因為這些都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範疇,屬於生活品質提升的單獨行業,不像房地產行業不僅是居住功能,還有很多的附加功能,尤其是中國人傳統的家文化以及城鎮化的持續進行,導致房地產行業成為國計民生重要的支柱行業。

當然,經濟的發展不能完全寄託在房地產行業,也需要類似於科技、大消費等經濟模式的集合發展,至少目前看,很難有其他的行業取代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能夠讓我們清楚和掌握未來的投資方向。我的專業答案如下:


一,過去的房地產行業。


從2000年左右的房地產快速發展到現在,房地產行業已經經歷20年左右的高速發展,也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房地產的快速發展,拉動很多行業的跟隨增長,房地產直接和間接帶動十幾個行業的發展,房地產對經濟增長在過去,確實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但是,在未來房地產行業將從朝陽行業變為夕陽行業,將無法繼續拉動經濟增長。

二,未來什麼行業,將取代房地產行業拉動經濟增長?


非常確定,傳統行業將無法取代房地產行業,必然是新興行業才能取代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我認為未來取代房地產的行業是戰略新興行業,包括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消費、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行業,它們將承接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接力棒,繼續推動經濟的穩健增長。


另外,重資產的傳統行業,也無法替代房地產行業,比如:水泥、玻璃、建材等行業。未來最有希望的行業是符合雙創,就是創新和創造的行業,屬於技術推動型的行業和企業。因為我們的勞動力紅利已經結束,規模優勢也失去,必須通過技術驅動企業和行業的持續發展,生產高端的產品,生產有附加值和有競爭力的產品。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煮水論後房地產時代》

轟轟烈烈的棚改把房地產推向最後的高潮。只要經濟不行就刺激下房地產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復返。

按計劃,2020年棚改全面完成。兩年以後,房地產將走完作為支柱產業的最後榮光。

房地產之後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哪個產業有可能接過房地產的大旗引領經濟的繼續前行?下面不妨來捋一捋。

新能源汽車怎麼樣?雖然多國都制定了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但在電池技術發生重大突破之前,沒有可能。沒有哪個產業可以靠補貼補成支柱的。前些年的光伏產業就是實例。

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如何?不行。太陽能、風能都已經是產能過剩行業了。核能只有局部發展潛力。至於生物質能同樣如此。

高端裝配製造業行不行?高端裝配只是工具升級而已,可以成為重要產業但談不上支柱。

新材料可否?新材料只是材料的升級,材料本身是不具備成為支柱的潛質的。

物聯網、互聯網、5G、三網融合等新興信息產業有沒有可能?網和路一樣,都屬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有助於產業升級,效率提高,但也成不了支柱。

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呢?有一定潛力,但可能性也不大。

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裡面可能性最大的應該是節能環保。節能環保涉及面最廣,最具持續性,最具有潛力,最適合本朝一擁而上的搞法。

除去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還有哪些具有潛力呢?

大健康有潛力。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健康,活得久一點。健康是貫穿每個人的始終的,對應的大健康產業具有較大潛力。

大娛樂有潛力。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快樂一點。尤其是當代中國人缺乏信仰,娛樂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大文化產業有潛力。當人們有了錢之後,為了顯得體面一點,必須得顯得有文化一點,以表示我有財是因為我有才。

養老產業有潛力。中國將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在生產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的今天,老年人的夕陽時光理應得到更多關注。

人工智能有潛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人會越來越閒,很多事都會交給人工智能去完成。若干年後,誰家裡不擺幾個智能機器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現代人。

……

只有預測出未來世界會怎樣才有可能預測出未來產業會怎樣。

未來還沒有來,未來終將到來。


手機用戶中華人168


未來能夠取代房地產行業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地位的一定是第三產業,也就是所謂泛服務行業。


第三產業中具有巨大潛力發展空間的主要包括以下行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金融、教育等等。上述產業一方面符合我國未來的基本國情,同時也是消費升級的典型代表。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逐漸加深。2017年,全國人口中60週歲及以上人口2億400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億500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例11.4%。其中60週歲以上人口和65週歲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預計到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以上,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在2040年達到頂峰。那麼未來20年圍繞養老及配套的醫療、康復等行業怎能不迎來一輪大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位,預計在不遠的未來還會超過美國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人民的物質生活在越來越富足的情況下,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漲,我們看到在歐美國家的火爆的體育聯賽中足球運動員和籃球運動員動輒上億的轉會費以及年薪,不難讓我們窺見到未來文體行業的大發展時代。


最後就是金融和教育行業,先說教育行業,學而思的成功充分驗證了全民即將進入教育軍備競賽中,隨著製造業升級,未來各種工作崗位對於受教育程度和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金融行業,看看現在的美國吧,世界第一的強國從來都是金融第一的強國,所以對於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還用多說嗎?


老謝聊投資


看看國慶的人流就知道了,人流就是財流。——旅遊!怎樣錯開假期,增加假期,(比如加大40歲以上人的假期)讓疲憊不堪的心得已釋放……怎樣讓美食!旅遊!民族特色!農業特產結合。加大旅遊美美幸福感的宣傳!旅遊的延深產業很多:有機農產品,服裝,包括房車(房子替代品)民宿……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年輕人喜歡冒險可開闢一些有刺激的旅遊項目:帆船,熱氣球,劃雪。女人喜歡浪漫的旅遊:可開闢大片鮮花,有購物集中的城市遊。老人懷舊可以開闢鄉村遊:即可拍婚紗照,又可買健康的農產品。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紅色教育旅遊,等等……圍繞旅遊促進消費,讓旅遊離不開就業,讓收入又進行消費。循環往復開開心心過一生!


劉陽19097296


可以肯定的說:沒有任何行業能替代,這要從經濟發展的本質上看問題,發展經濟的終極目標是滿足百姓所有物質或服務需求,吃、穿、行、住、教育、醫療等,。

我國已經經過溫飽(吃飽、穿暖)和富裕(家電和交通工具)二個初級階段,而要完成全面小康,主要就是居住環境的改善,主要包括:居住房子的功能改善、不再是以前光一個房子,而是帶有儲衛、客廳、物業綠化的房產,有好的就業、教育、醫療、交通、購物、娛樂休閒設施、養老環境等,而這些都是公共設施和公共資源建設,表面上不是私人財富,但你只要擁有這個地區的房子,也就同時可以享受,這其實就是土地出讓金的本質也是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高房價的本質,這就是這十幾年來房地產對經濟發展的成績。

今後經濟發展還是要圍繞房地產建設公共設施和公共資源,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只是肯定要向三四線城市轉移,北上廣深等大城已經不堪重負了,不能再流入大量人員了。

房地產的消費本身帶動很多如儲衛潔具、裝飾、家電傢俱等等,還帶動鋼材、建材、建築業的發展,帶動公共設施和公共資源建設,高架、地鐵都是圍繞房地產的,不能因為房價高(其實是價值高,而非炒的成績),而把它的巨大成績抹了。

所以打擊房地產,打壓房產商,是很愚蠢的行為,美女你得不到,就也讓別人得不到,還要掐死她,這就是某些人的心裡。


清逸231799974


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都是靠投資(包括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和外貿來拉動的。在長期,科學和技術進步才是社會經濟增長主要的決定因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的效果會越來越差,而且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過多的話還會對其它產業產生“擠出效應”,房地產投資的擠出效應自然還會更大些。



社會貧富差距過大應該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主要的內在矛盾。羅賓遜夫人有句名言,資本家得到其所花費的,工人花費其所得到的。當出現生產相對過剩時,資本家所得到的那部分用來支出就會減少,因為投資減少了,經濟就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工人花費其所得到的,通過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減少資本收入增加勞動收入,就能有效地增加社會經濟的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社會的貧富差距越大,意味著“富人產業”(奢侈品產業)相對越大,而民生產業相對越小。要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就得大力發展民生產業,抑制“富人產業”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我國的經濟今後一段時期,應該主要依靠“民生產業”來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