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邦身上有過哪些有趣的事?

七維空間


比如滎陽會戰中,劉邦在城牆上,項羽在城下將劉邦老父親作為人質,威脅劉邦再不投降就烹殺之,結果劉邦厚顏無恥的表示:之前曾與項羽結為兄弟,希望烹殺其父後,要分一杯羹給自己。項羽聽罷,無語的放棄了威脅。

還有就是劉邦有一次被項羽殺的狼狽逃跑,為了減輕負重,加快逃跑速度,在車上不惜將自己的親兒子丟下車,幸虧馬伕幾次出手,又撿了回來,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更有意思的是在楚漢相爭的最關鍵的時候,韓信擁兵自重派信使向劉邦表示要做代理齊王,結果劉邦看到信函破口大罵韓信滾蛋,不過在張良暗示要忍辱負重後,違心的迅速接著之前的話對信使說:要當就當真齊王,當什麼代理齊王,一點出息都沒有,立刻封網,巧妙的穩住了韓信,確保了對項羽合圍的最終勝利。





新姿態君


1、斬白蛇;

歷史彷佛總有些冥冥之中的巧合,劉邦當年帶著沛縣的子弟兵起兵反秦,在芒湯山遇到一條身如大梁的巨大白蛇,後被劉邦一劍斬為兩段,這就是斬白蛇起義的由來。

然而,斬白蛇後的一天夜裡,劉邦遇到白蛇託夢說:“你殺了我,何時還命?”劉邦隨口一句:“此處高山,平地再還!”

到西漢末年,傳至漢平帝,被王莽篡位,西漢滅亡。因此,後世就流傳著王莽就是當年被劉邦殺掉的白蛇轉世,而平帝與“平地”讀音一致,也巧合般的應驗了劉邦的誓言。大漢王朝也如當年的白蛇一樣被一分為二,形成東西兩漢.....

當然,這不過是民間傳說,其寓意其實就是符合傳統的因果輪迴思想罷了。

2、分我杯羹;

楚漢戰爭後期,項羽在長期對峙下越發處於不利之局。為了能儘快結束戰事,於是幫劉邦父親劉太公給綁上刑臺,揚言如果劉邦不投降,就把劉太公燉成肉羹吃了。沒想到劉邦竟然耍起流氓來,對項羽說:“我們兩人乃結拜兄弟,我父即汝父,如果殺了的話,分我杯羹。”


這話一出,項羽估計當場就被氣得面都綠了。不過,後來項羽還是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了劉太公。

不過,劉邦也因這句“分我杯羹”,樹立起他那流氓皇帝的形象。

3、封劉太公為太上皇;

雖然在項羽面前表現出六親不認,但這並不代表劉邦是個不孝子,“分我杯羹”在當時其實反而是最為高明的一招。

事實上,劉邦是很崇尚孝道的。當上皇帝后的劉邦,天下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見到他都要行跪拜之禮。但守孝道的他卻要向自己的父親劉太公跪拜,這就合情不合理了,不符合朝廷禮節。

於是,劉邦索性追尊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這樣就是一舉兩得,不但能明示了皇帝的尊嚴,同時劉邦也可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劉太公也因此父憑子貴,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這些歷史要讀


劉邦這個糙漢子,從一個苦工到統一天下的皇帝,其間的經歷也不少,有趣的更多。

一、斬白蛇

劉邦剛剛造反的時候,勢力還不大。有一天和手下幾個人碰見了一條碗口粗的大白蛇擋道,劉邦拔劍就把蛇砍成了兩半。後來,有一個老婦人總在砍白蛇的地方哭,路人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化作白蛇擋在了路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我狀告到天帝那,他說赤帝的兒子將來是人間的天子,不能懲罰,我狀告無門,只能以淚洗面。”更讓人驚訝的是,老婦人說完就消失了。

二、龍之子

傳說劉邦的母親在田裡勞作時睡著了。這時,突然天色大變,烏雲密佈,劉邦的父親遠遠看見從閃電處躍出一條大龍,纏住了劉邦的母親。等他跑過去,龍已經消失了,天色也恢復了正常。劉邦母親回去就懷孕了,不久生下了劉邦。所以劉邦一直說自己是龍的兒子。

三、扔孩子

帝王無情,劉邦也不例外。在和項羽的前期較量中,呂雉被俘,她的也和劉邦孩子也走散了。劉邦在逃亡途中,碰見了兩個孩子,就讓他們上了馬車。人多了,馬車跑得就慢,劉邦聽見敵軍的馬蹄聲越來越近,心裡著急,於是當機立斷把孩子扔了下去。幸好他的下屬夏侯嬰不忍心,把孩子又撿了起來。沒想到劉邦又一次扔他們下去,而夏侯嬰再一次撿了起來。就這樣一扔一撿竟有三個回合,最後保下了兩個孩子。被自己的父親扔了三次,這兩個孩子心裡得留下多大的陰影。

上面前兩個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應該都是劉邦編來籠絡人心的,劉邦雖然草根出身,但他的智商卻一直在線,當上皇帝也不全靠運氣。後面一個卻展示了帝王的無情,優柔寡斷的人不能在亂世生存。





歷史另眼看


比如在沛縣劉邦頭上總有云聚集,有龍氣,他老婆靠這找他。

又比如劉邦彭城兵敗,駕車逃跑,覺得自己的倆孩子(漢惠帝 魯元公主)礙手礙腳,拉著人跑得慢,就把倆孩子一腳踢下車,自己快馬加鞭往前跑(幸虧後邊有人跟著把倆倒黴孩子救了)。

比如劉邦本來不準備殺彭越,梁王本來就是功成身退,事不關己的樣子,本來準備只是流放四川,半路上遇見劉邦老婆呂雉從孃家回來,就上去訴苦,結果呂雉假裝帶他去見劉邦,結果勸劉邦把他殺了,結果劉邦就把他給剁了吃了。

劉邦聽說韓信佔領齊國,要求稱假齊王,剛要破口大罵,被他的謀士踩了一下腳,說明了情況,劉邦立馬改口,答應了韓信的請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