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工齡的兩個人,一個是自己交社保,一個是企業交社保,退休後的待遇有何差距?

鄭競


兩個工齡相同的人,一個是自己交社保也就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一個是企業交社保也就是“職工社保”,退休後的待遇是不一樣的。

退休後的待遇主要取決於社保繳費的年限、社保繳費的基數、自己所在的地區。

一、我國社保法規定,達到退休年齡且繳費滿15年。如果你繳費的年限長,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就會更多,雖然工齡相同,但是繳費年限不同,待遇也不一樣。

二、社保繳費基數的基數是影響退休後待遇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你按照什麼標準繳費,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5000,你按照60%的標準繳費,肯定是比按照300%標準繳費的人待遇要低的。總結起來就是繳費基數越高,你退休後待遇就越好。

三、個人繳費負擔是比較重的!

個人繳費一般要承擔繳費基數的30%,企業職工繳費個人一般承擔11%左右。也就是說,個人繳費人員如果想和企業職工獲得相同的退休待遇,要繳納更多的社保費。這是因為企業會給職工繳納一部分社保費的。

此外,社保費繳納還有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這方面是由專門規定的,與以上兩種情況是不同的。


管律師


退休後的退休金與工齡、繳費年限、繳費金額和繳費所在地密切相關,與是否個人交還是企業交併沒有直接的關係,工齡、繳費年限、繳費金額和繳費所在地,任何一個條件有差距,則退休金會出現巨大的差距。

一、工齡。

工齡的影響主要是指1992年前參加工作的人,如果在此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工齡對退休金會有很大影響,工齡越長退休金越多。

對於1992年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工齡對退休金基本沒有影響。工齡對應的就是繳費年限,二人同一樣工齡,說明1992年以前的繳費年限是一樣的,但退休金的多少還得看其他條件。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越多。

二人同一樣的工齡,但很有可能繳費年限不一致,因為1992年以後到退休期間如果多繳費了那代表繳費年限一致,如果有年份沒有繳費,那繳費年限就不一樣,退休金自然也不一樣。

三、繳費金額。

繳費金額才是影響退休金多少的關鍵因素。

個人交社保,勢必比企業交的社保承擔的費用要少。

以養老保險為例,按企業的交法,企業承擔19%,個人承擔8%,繳費基數按5000元計算,那每月養老保險要交1350元。

作為個人交社保的人員,要想維持與企業人員同等水平的社保,再加上醫保,每月要至少拿出2000元的錢購買社保,才能保證與企業在職人員一樣的退休待遇,我想

很少有人願意每月拿出2000元交社保,大多數人都是選擇1000元以下的標準交社保。

當然了,如果是土豪,願意承擔多,那隻要交的多,願意承擔,最後個人交的社保完勝企業交的社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個人交和企業交,繳費金額差距甚遠,繳費金額差,養老金自然就差距大。

四、繳費所在地。

二人即便以上三個條件都相同,如果繳費所在地不一樣,那退休差距也會很大。

這是因為退休金是與當地上年社平工資相關,這就是同等繳費年限,在深圳退休會比在其他城市退休養老金高,那是因為深圳社平工資全國最高。

因此,個人交和企業交關鍵還在於交的金額和繳費所在地,並非個人交就會低於企業交,社保也是一個現實的東西,交多拿多,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


春風HR


同樣工齡的兩個人,一個是自己交社保,一個是企業交社保,如果交的繳費基數是一樣的,繳費年限是一樣的,又在同一個地方,退休後待遇是一樣的。

那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在企業交社保比個人交社保待遇高呢?這是因個人繳納金額的差距太大形成的心裡投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首先退休後的待遇差別最重要的是與繳費基數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交的多,得到的也多。

很多人都有這個困惑,前不久,單位上林曉想辭職,就問到了社保問題。

在我們單位每個月需扣除個人工資的240元作為社保費用。

如果他辭職後,也按240元交的話,退休後待遇是遠遠要比在單位交的240元要低的。

如果他離開公司,自己要續繳的話,需要將公司交的那部分全部交了才能保證退休後待遇相同。

以養老保險為例,國家規定,個人需繳納8%,企業繳納20%。

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每位員工交的是8%,240元,而公司為我們交的是20%,即600元。

養老保險基數是3000元。

此外,公司還要為我們繳納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意外傷害保險和生育保險,或者住房公積金(有部分地方沒有強制性要求,不是所有單位都會交)。

只要是在崗,企業就會為員工購買這五險。以養老保險為例,也就是說企業為每個員工除了工資外要付出600元的隱形待遇,雖然員工暫時得不到,但退休後是可以享受的。

如果林曉離職,個人繳納的話,就需將這20%也要繳納,也就是每月要交20%+8% 即840元才能與在單位上班時交的240元的待遇相同。

如果在企業,個人如果交的是840元,那退休後差別就大了。

對於個人來說,看起來是不划算的,交的多得到的不多,那是因為在上崗時有部分隱形的福利是公司出了的。

林曉知道後就對辭職一事就猶豫了,辭職事小,交保險事大,我們公司很多45歲以上的員工想辭職就因保險原因打退堂鼓的可不少。

無論是個人繳納還是企業繳納的這20%,都是由社保局進行統一統籌管理,社保金上市,就是從這裡面劃撥出來的。個人繳納部分,則劃入我們每個人的個人,帳戶,到時會返還,並計算利息(按活期算)。

由此可以看出,退休後待遇的差別是由繳費基數決定的,與是企業和個人繳納沒有任何關係。

其次,退休後的待遇與繳費年限有關。

顧名思義,交的年限越長,得到的退休金越多。繳費年限可以累積,中間可以中斷,但至少保證要交滿15年。這個繳費年限是指1996年以後的個人養老賬戶累積的年限。

三、退休後的待遇與當地的社平工資有很大關係。

每個地方的社平工資不一樣,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有很大差別,同樣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工齡一樣,因退休所在地不一樣,而待遇會大不相同。

下面我們看看退休養老金的由來:

退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越多,個人賬戶越多,養老金越高。而基礎養老金是與當地的社平工資密切相關的。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從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在個人賬戶一樣的條件下,基礎養老金與當地的社平工資密切相關。

當然退休後待遇與工齡有關,上齡越長,當然待遇也越高。但題主所說工齡相同,就不存在差別了。

總的說來很現實,工齡一樣,無論是繳費年限,還是繳費基數,都是交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地方不同,待遇也就不同,退休時選個發達地方,看來也不錯,不過至少要在當地繳滿15年才可享受。


有書共讀


同樣工齡的兩個人,一個是自己交社保,一個企業交社保,退休後的待遇有何差距?

參加職工養老辦理退休,一個是單位交社保,一個是企業交社保,在繳費年限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其實最終待遇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沒有參保主體不一樣就區別計算待遇的說法。最終有哪些差別還是根據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等因素綜合計算出來的結果。


這是重慶地區計算養老金的公式,從這裡可以最直觀的看出哪些可以影響到您的退休金。

單位參保退休金會多嗎?

不會多,跟你參保的形式沒有關係。

假設兩個人同樣的工齡,在同一年退休,個人交的比單位交得多的,個人退休後領取的待遇要高於單位交;反之,單位交的比個人交得多的,單位退休後領取的待遇要高於比個人交。



早退休會不會有優勢?

假設一男一女同樣的工齡,正常退休年齡男性要比女性晚幾年,如果自己交與單位交都是一樣多情況下,由於社平工資都是每年在增長,晚退休的男性的養老金可能比女性多。近幾年養老每年都在上調,早退休的女性上調待遇,一年加100元左右可能幾年下來與晚退休的男性待遇相當或者是更多。

所以我覺得早退休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一定會越多嗎?

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越高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年限越長您的個人賬戶最後累積下來的金額也會越高。

並且繳費年限長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體現在調待的時候。比如重慶地區調整待遇的時候有一項就是掛鉤調整,根據你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長3塊錢的養老金。



繳費基數有多重要

國家在計算零養老保險待遇的時候,一個大的原則就是多繳多得。所以在退休之前您的繳費基數越高,最後計算下來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也就越高。綜合算下來的待遇也就會越高。

繳納的越多,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也會增長。最後計算下來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相應增加。


嘮嗑職場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清楚養老金繳納的構成,養老金的繳納分為企業繳納部分,比例為20%,個人繳納部分,比例為8%。企業繳納部分劃入養老統籌基金,由養老金管理部門統一進行管理,大家知道的社保金入市,就是從這裡面劃撥出來的。個人繳納部分,則劃入我們每個人的個人,帳戶,計算活期利息。

無論是企業繳納社保,還是個人繳納社保,繳納的比例和原則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異。

再讓我們看一下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原則。退休養老金的構成是: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上年度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係數

指數化係數=N年本人繳費工資/當年社平工資的比值之和除以繳費年限,最小值為0.6,最大值為3。

計發月數是按退休年齡國家統一規定的標準值,以55歲為例,計發月數為174,60歲,計發月數為139。

舉例說明:

張三,2018年8月退休,年齡60歲,累計繳費年限為35年,個人帳戶餘額為68000元,指數化係數為0.8,北京2017年社平工資為8467元,則張三每月退休金為:

基礎養老金=(8467+8467*0.8)/2*35*1%=2667.105

個人養老金=68000/139=489.2

退休金總計=2667.105+489.2=3156.305

依據以上計算方式,可以看出,退休後養老金的多少與繳納主體不相關,只與繳納基數和累計繳納年限相關。


HR老槍


上班的人繳納社保有一部分是自己繳納,有一部分是公司繳納,而不上班的人,如果參保的話,就需要自己全部繳納,但是往往大多數朋友對於上班和不上班繳納社保的差別在哪,差別有多大,並不太瞭解,只有一些之前上班時繳納社保,後來失業又自己繳納社保的朋友才知道,原來上班和不上班的差距原來這麼大!

那麼到底上班和不上班在繳納社保上有什麼區別?差距到底有多大?

首先呢,如果我們上班的話,那麼公司將為我們繳納五險一金,也就是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加上住房公積金。

在上班的期間,我們和公司繳納社保的比例為(全國各地繳費比例有所不同),例如:

1. 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 ,個人繳納8%
2. 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2% ,個人繳納1%
3. 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8% ,個人繳納2%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不需要個人繳納的,全部由企業繳納。

如果不上班的話,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保,只能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而且醫療保險是以個人名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不被納入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加人群範圍,而且個人的沒有醫療費進賬。

並且個人繳費一般是20%,進入個人賬戶同樣是8%,相對而言,個人交社保需要繳納的費用較高 ,因為其中12%進入了社會統籌賬戶。

也就是說,假如上班的人和不上班的人的社保繳費基數都是四千,那麼在養老保險的繳納情況上,上班的人每月繳納320元,和不上班的人每月繳納800元,最後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待遇是一樣的,而不上班的人總共算下來要多交這麼多錢!

如果上班的人每個月也繳納800元,那麼他的社保繳費基數就是一萬元,那麼公司承擔的部分就更多,等到退休的時候,和不上班的人每個月都交相同的800元,但養老金的待遇可就大了去了!


查悅社保APP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關鍵看你這隻羊有多少羊毛。

社保實際上就是個人、企業和國家共同承擔你的養老費用,這包含你自己繳納的部分公司繳納的部分和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各城市平均工資調幅。

算式計算=基礎養老金〔(所在城市上年度職工平均月薪+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基礎養老金〕

很多人看公式或許有點蒙,什麼是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什麼除以2?還要乘以1%又是什麼鬼?

且看關鍵項——繳納社保的基數、退休的年齡、以及所在城市的人均月收入這三個因素都直接影響退休後的收入。

簡單做個比較,A和B兩人相同工齡,所在同一所城市,退休時年齡相同。而A 所在企業以5000元為基數繳納社保,企業承擔20%、個人承擔8%,合計每月繳納1400元。按每年工資10%漲幅,第二年社保繳納每月1540元;一次類推,第三年1694元;第四年1863元……待到第15年,養老保險賬戶裡的將近53萬。

B由於所有費用個人支付,因此一般會按較低基數持續購買,如一樣以5000元為基數購買,那麼15年之後,賬戶總金額為25.2萬元,差值一半有餘,可想而知退休後,按月所得肯定遠遠少於A。

總的來說在於你的個人價值所體現的繳費能力(當然這裡包括企業願意為你支付的基數)。

此外,還有一種屬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主要是覆蓋城鎮戶籍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包含個人繳費+政府補貼,一般的說個人繳費越多,政府補貼也越多。

因此差別也是在於你的繳費能力,你認為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準確地說,這裡的“個人交”就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企業交”就是單位職工社保,“工齡”就是繳費年限或視同繳費年限。兩個人,同樣的繳費年限,一個是靈活就業社保,一個是單會職工社保,退休後差距有多少?

退休後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繳納的社保費用高低對退休後生活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退休後養老金收入的差距。

靈活就業人員承擔的社保費用遠高於單位職工承擔的社保費用,會減少其退休後的財務儲蓄

單位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一般只要求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大險種。單位職工社保要求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險種,其中工傷和生育兩險全部由單位繳納費用,失業險個人僅需繳納1%左右。因為,失業、工傷和生育三險都在繳納期間使用,對退休收入影響不大,在此就不作過多的討論。

1.靈活就業人員所需要承擔的社保繳納比例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參保基數一般為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60%-300%之間的某個數值,有七個繳費基數檔次可供選擇,如下。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在養老保險方面本人需要承擔繳費基數20%的費用,在醫保方面要享受與單位職工同樣的醫療條件(即建立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個人需要承擔10%左右。這樣,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和醫療兩大險種個人需要承擔社保繳費基數的30%左右。


為了簡化計算,假設當地上一年度月社平工資且後續繳費15年的月社平工資都是5000元,靈活就業個人參保按社平工資100%作為繳費基數,那麼個人需要承擔社保費用為5000*100%*30%*15*12=27萬元。

先記住這個27萬,後面我將其與單位職工社保作比較。

2.單位職工所需承擔的社保繳納比例

單位職工參保,參保基數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類似,一般也是當地上一年度月社平工資的60%-300%之間的某一數值。如果職員工資低於社平工資的60%,就按社平工資的60%作為繳納基數;如果職員工資高於社平工資的300%,就按社平工資的300%作為繳納基數。



單位職工參保,養老保險個人需要承擔繳費基數的8%,醫療保險個人需要承擔繳費基數的2%,失業保險個人需要承擔1%,以上三種險個人一共需要承擔繳費基數的11%。

單位職工個人需要承擔社保繳納基數的11%比靈活就業個人需要承擔社保繳納基數的30%少了19%。假設兩人都以社平工資(如5000元社平工資)的100%作為繳納基數,且這按這個基數繳納15年,單位職工個人需承擔的社保費為5000*11%*15*12=9.9萬元,比前面計算靈活就業個人繳納費用27萬少了17萬。

由此可知,靈活就業人員負擔的社保繳納費用太重,多付出的這部分費用會讓其財務儲蓄減少,不利於日後退休的養老生活。

兩類參保人退休後養老金收入的差距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和單位職工養老金的發放計算公式相同如下:

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在崗職工月社平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注意:

1)退休金髮放計算公式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就是參保人每年繳費基數與當年社平工資的比值,把參保人繳費年限N個比值相加求和後再除以繳費年限N後的數值。這個指數大於1說明參保人的繳費基數大於社平工資,指數等於1說明繳費基數等於社平工資,指數小於1說明參保人繳費基數小於社平工資。

2)公式中“退休時上一年度當地在崗職工月社平工資”實際應該理解為“退休前停止繳納社保那年當地上一年度的月社平工資”--因為退休金的發放是按停止繳納社保的上一年社平工資聯繫計算,不是按退休那年的上一年度社平工資聯繫計算。這就意味著,假設靈活就業人員和單位職工繳納社保年限一樣,但由於停止繳納社保的時間不一樣,則退休金也不一樣,一般越晚停止繳納社保退休金越高。

從上述公式的解釋中得知,退休金多少取決於停繳社保上一年度的當地在崗社平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


回到題主所提問題,假設兩人都在60歲退休,一樣的繳費年限,兩人都在社保同一統籌地,每年繳費基數一樣,停止繳納社保的時間都一樣,那麼退休時不管是靈活就業人員還是單位職工人員,則拿到的退休金都一樣,但是靈活就業人員由於承擔社保繳費重會影響其退休後的財務儲蓄。如果僅僅兩人繳費年限相同,其它不同,即便兩人都參與單位職工社保或都參與靈活就業社保,退休金就會不同,差距就會體現在“多繳多得,晚停多得”的原則上了。


職路彎彎


首先,在涉及社保參保人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問題上,只有“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並不涉及工齡的說法。

企業職工繳納社保的比例:

  • 養老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20%,個人繳納8%;

  • 醫療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7.5%,個人繳納2%;

  • 失業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2%,個人繳納1%;

  •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企業為員工繳納。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的比例: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計入個人賬戶,12%進入統籌賬戶;

醫療保險:在長沙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有3種情況。

  1. 參保人員原來參加過城鎮職工醫保的按10%比例繳費,這一繳費比例已由10%下調為9%,外加大額醫療費用統籌補助90元一年。此類參保人員建有個人賬戶,可發放醫保卡。

  2. 沒有參加過城鎮職工醫保的靈活就業人員,按4.9%比例繳費,外加大額醫療費用統籌補助90元一年。

  3. 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靈活就業人員,按4.2%比例繳費,外加大額醫療費用統籌補助90元一年(不同地區對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的規定各不相同)。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實行僱主責任制,由用人單位單方繳費,個人不繳費,因此靈活就業人員無法購買工傷險和生育險;申領失業金條件之一就是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而靈活就業人員不存在這種情況,自然也就無法購買失業保險。

在同等工資水平下,如果繳費基數相同,企業職工每月只需要繳納10%,靈活就業人員至少要繳納24.2%。如果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按照100%的繳費基數計算,靈活就業人員每月要比企業職工多繳費710元,相當於白繳了好幾百塊。

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退休後有多大差距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養老金的計算、退休年齡的規定,跟企業職工大體相同。

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139)

在此公式中影響高低檔的因素有兩個:

1)“基礎養老金”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這個指數就是算你平均每年繳費比例是多少,是高於社平工資還是低於社平工資,算個平均係數出來。

2)“個人賬戶養老金”中的“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繳納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儲存額就越高。

在繳費年限、繳費檔次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都是8%,因此個人賬戶中的錢是一樣的,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也大體一樣,但是靈活就業人員每月要比企業職工多繳納700元左右,要是繳滿15年,就要多繳納12.6萬元。

要是遇見參保人在投保過程中,以及領取養老金的過程中不行離世,那麼配偶或子女只能領回個人賬戶中的剩餘本金和利息(利息其實很少),無法領回多繳納的12.6萬元。

總結:

社保中的養老保險作為一種基本保險政策,其本意在於保障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因此企業職工肯定要比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划算”得多。

靈活就業人員在60歲(男性)後與企業職工領取相同的養老待遇,卻要多繳納10多萬元。如果是你,你是否真的願意這麼做呢?


重慶中公教育


企事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計算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是一樣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如兩者在相同的繳費年限,其待遇上差距,主要是繳費基數,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就高。雖然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每月都按8%的比例劃入個人賬戶,但兩者的區別:企事業單位職工是以個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則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相對來說,職工個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比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會高,雖然同樣是按比例的8%劃入個人賬戶,那麼上年度月平均工資高的職工,比起靈活就業人員個人所劃入賬戶中的金額就高,計算養老金就會出現差距。

說兩者差多少,除上述提到繳費基數外,還視乎靈活就業人員所選擇的繳費檔次,通常以個人繳費的普遍選擇較低檔次,形成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就偏低。個人繳費的有最低繳費(40%),一檔次繳費60%,二檔次繳費80%,三檔次繳費100%。這裡的繳費檔次百分比是以當地上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得出,例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62300元,選擇一檔次60%繳費,那麼個人繳費基數得出:62300÷12x60%=3115元。選擇二檔次80%繳費基數為:62300÷12x80%≈4153元,所以,選擇高檔次繳費,其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就高。

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是絕對的,當靈活就業人員選擇100%的繳費,養老金可能比不少企業退休人員高。所以兩者之間的對比,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只可以說,相同繳費年限,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