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失败,但虽败犹荣,从中国制造到创造

雷军利用互联网模式的优势,打破了手机行业的高价格,同时创建了一个专门为小米产品定义的"发烧友圈子"。虽然小米现在是全国第二的手机经销商,但之前专注做产品的它,其实在科技圈还比较年轻。雷军本人一直宣称,小米要做自主研发的芯片和硬件设施,不过现在来看,可能是很难实现了。

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失败,但虽败犹荣,从中国制造到创造

去年的二月份,小米为了不在让自己受制于人,发布了自主产权的芯片——松果澎湃S1芯片,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华为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的芯片。当时的米粉欢呼雀跃,雷军同样信心满满,但最后事实却很残酷。

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失败,但虽败犹荣,从中国制造到创造

第一代松果澎湃S1,在工艺制作是相比与其他厂商的芯片,是相对落后的。这造成了其手机续航能力的足和持续使用发热的弊端。雷军在这款自主研发的芯片上花费了竟10亿的资金,可以说对于还算强的小米来说,雷军几乎把所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款芯片上。

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失败,但虽败犹荣,从中国制造到创造

2018年的9月份,小米签署了与阿里的中天微进行了芯片合作项目,也就是说小米已经放弃继续研发新一代的芯片。而安装了自主产权芯片的小米5C,发行价格只有不到1500元。雷军曾说5C只有卖到3千元,小米才能回本,而现在看来,小米的第一代芯片是失败了。

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虽然利用互联网优势和价格让小米在手机行业异军突起。但其本人,其实一直想要撕掉小米身上廉价的标签,让小米走向高端市场。不过技术的问题和供应链始终是身上的绊脚石。

小米自主研发芯片失败,但虽败犹荣,从中国制造到创造

其实虽然小米没有成功,但值得表扬。因为在芯片行业,不是你有钱就能做的出来的,小米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已经正确的迈出了第一步。从2016年研发费用的20亿到2017年的30亿,小米几乎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会增加10亿。毕竟只有在研发上的高投入,才不会将自己受制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