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1867年的一天,16歲的周舜卿跟隨族叔去上海利昌鐵號當學徒,只帶著一身換洗的布衫和一雙布鞋。他捨不得穿鞋,硬是徒步十餘里路,走到周涇巷車站旁的運河邊,搭乘開往上海的班船。這一路上,他是否能夠想到,四十年後,他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在無錫老家建造一座新城鎮。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周新文化藝術街區

周舜卿的發跡,主要得益於誠信,頗有些傳奇色彩。在利昌鐵號,他當上接洽外商的辦事員後。有一次,他拾到一張英國大班帥初英文簽發的面額1000元的支票。這可是一筆橫財,1000元大洋足夠在上海買幢石庫門洋房。況且,周舜卿當時剛剛滿師,想自己開店,急切需要一筆啟動資金。然而,周舜卿卻是迅速物歸原主,完璧歸趙,親自去怡和洋行,把支票還給帥初。後來,帥初出資白銀5000兩,讓周舜卿開設升昌五金煤鐵號。周舜卿精明能幹,待人謙和,恪守誠信,生意興隆,利潤可觀。他始終守住底線,不拿份外之金。帥初愈加倚重這位中國朋友,便把升昌全權交託周舜卿管理,自己回國省親。周舜卿更加小心謹慎,每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時隔三年,帥初去世,其子來上海結賬,按他生前遺囑,取回利潤3萬兩白銀後,將商號所有資產贈與周舜卿。似乎一夜之間,上海灘冒出了一個“煤鐵大王”周舜卿。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周舜卿

周舜卿終於成功了,從一個小學徒,成為一個響徹海內外的企業家。他靠商業起家,成為“煤鐵大王”;又靠工業發家,成為“繅絲大王”;又善於資本經營,成為“銀行大亨”。成功不忘造福桑梓,成為很多富商巨賈積德行善之舉的一種常用路徑。他購地近百畝,在故鄉無錫東鎮,另闢街道,重建市屋,新造橋樑,開設店鋪。幾年辛苦營造後,一座水陸平行、河街相依的“十字形”江南小鎮就出現在故鄉人民眼前了。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周新老街

雖然幾經改造,歷經百餘年曆史風霜,周新鎮仍保持著江南水鄉的空間肌理和傳統建築格局。1980年,周新鎮進行改造,東西向的周新直街被拆除,變為周新中路。廟橋港穿境而過,與直街形成十字形街巷空間佈局。沿著廟橋港,江南民居傍河而建,粉牆黛瓦,碼頭駁岸,錯落有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臨水貼河的風雨廊棚,既可以為行人商賈提供遮風擋雨之實惠,又不失江南風情之雅緻。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沿河廊棚 無錫記憶 王海寧攝

據當地老人講,當年的周新鎮,沿河店鋪鱗次櫛比,有德生堂藥材店、稻香村茶食、隆昌南貨店、得意樓茶館、吳信泰漆匠等百年老店,電燈、電話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很齊全,日用商品應有盡有,四鄰八鄉的村民彙集此地,周新鎮繁盛一方。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廟橋港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江南水鄉民居

廟橋港,又稱南罵蠡港,南北走向,連接著蠡湖與尚賢河溼地;直街南側約百餘米,有一條東西向的閃溪河與廟橋港交匯,構成了傳統江南水鄉的基本格局。橫跨廟橋港上,前些年復建了一座古樸典雅的三孔石拱橋,是為京堂橋。清宣統元年,周舜卿建造南北向橫跨曹皇涇的京堂橋,八十年代改造拆除。橋西側是一條小巷,名曰望湖路。橋下是“避塵廬”,傳言是周舜卿的別墅,現在是一座品茶聊天的好去處。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二水匯流 京堂橋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上河閣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避塵廬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燈籠

沿著閃溪河,從西向東,依次有周舜卿故居、俞文彬故居、張卓賢故居等。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閃溪河兩岸

周舜卿故居,大門上書匾額“京堂第”,修繕工程基本完工,卻並未開放。明清時期,各衙門長官為京堂,意為堂上之官。清代對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大理、太常、大僕、光祿、鴻臚等寺及國子監的堂官,概稱京堂;中葉以後,對官小任重而另加三品京卿、四品京卿者稱京堂。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京堂第 周舜卿故居

在我國的價值體系中,“士農工商”,文人士大夫永遠是高於富商的。因為這種官本位的思想,商而優則仕,捐一個官,混一個頂戴,也算是進入正途、光耀門楣了。光緒二十九年,周舜卿挾資走慶親王的門路,捐得候補道官銜。光緒三十一年,清政府派載振赴日考察憲政,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顧問特賞二品頂戴的頭銜隨同出訪。宣統元年,又被清政府指派為資政院議員,對於改革幣制、加稅裁釐等多有陳述,深受當朝器重;又被派為蘇、松、常、杭、嘉、湖6郡勸農使,並以辦理實業有效而得四品京堂候補銜;復以熟悉洋務,被派為查辦交涉事宜大臣。所謂“京堂第”“京堂橋”,皆是取周舜卿四品京堂官的意思。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京堂第內景 美篇《周新鎮傳奇》老張攝

俞文彬故居位於俞甲裡74號,為清末時期傳統民居建築。俞文彬故居前,橫跨閃溪河上,是一座單孔水泥拱橋,橋上是鋼筋護欄,很有時代氣息。俞文彬是周舜卿的學生和得力助手,曾協助周創辦了無錫第一家機械繅絲廠裕昌絲廠和無錫最早的私營商業銀行信成銀行無錫分行,為無錫工商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周舜卿在籌建周新鎮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俞文彬的大力支持。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俞文彬故居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俞家橋

張卓仁故居是一座小洋樓,牆塑門頭保存得相當完整,兩側獨具民國風味,外壁圖案具有濃郁的西洋風格。中西合璧,也是當時的一種時尚吧。張卓仁是南橋人,人稱上海“鐵業大王”。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張卓仁故居 美篇《周新鎮傳奇》老張攝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張卓仁故居

一個周新鎮,一個時代,就誕生了這麼多我國民族工商業的優秀代表。可見,無錫作為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實在是名不虛傳。這些實業家、金融家們,勵精圖治,創立了民族工商業的輝煌,為後人留下諸多實用價值與美好記憶。太湖新城建設中,重新規劃建設的道路“信成道”,即是來源於私營信成銀行;而現代文學經典名著《雷雨》,更是因為一句“無錫是個好地方”,使人或多或少地將周樸園與周舜卿聯繫起來。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周新中路 東絳五金交電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東絳民居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無錫立信會計學校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東絳實驗學校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揚名大橋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太湖房管所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廟橋港碼頭 東絳糧管所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東絳糧管所倉庫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建設周新古鎮 復興錫商文化

路線圖

無錫的“煤鐵大王”周舜卿,一百年前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座周新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