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雲縣脫貧攻堅打出“組合拳”

左雲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堅持“長期致富”與“短期增收”相結合,“設施改善”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扶技”與“扶志”相結合,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決勝脫貧摘帽。

該縣始終把產業培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以實現穩定脫貧為核心,不斷提升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確保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培育發展脫貧產業基地22個,扶持貧困戶發展小雜糧、中藥材種植等產業30.6萬畝,肉羊、肉牛養殖等產業遍地開花,光伏扶貧帶動貧困戶200多戶,戶均年收益3000元,實現了貧困群眾長短產業全覆蓋。探索推廣了“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能人大戶+貧困戶”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群眾190多戶。

對因病、因殘、因學、因無勞動能力致貧的,集中疊加社保政策予以救助,實現了貧困群眾社會保障全覆蓋。低保五保、殘疾人補助等兜底政策全面落實。無勞動能力二級以上殘疾人和鰥寡孤獨老六類貧困人口實現衣食無憂、生活無慮。與此同時,全縣統籌政策扶持、社會資助“兩方資金”,建立了“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學生資助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800多人次;義務教育階段無一人輟學。連續兩年為所有貧困戶免費購買了 “醫療保險”,“四免一提一降”等政策有效落實,合規合理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貧困群眾實現從“有病不敢看”向“病有所醫”“看病不愁”轉變。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思路,全縣上下統籌整合項目資金,全面推進移民搬遷、危房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安全住房全覆蓋。集中推進基礎設施“三提升”行動,貧困村水、電、路、網、硬化、美化、亮化、村級衛生室、休閒廣場、公共廁所等設施全面建成,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全力實施移民搬遷和危房改造,困難群眾喜遷新居,89戶鰥寡孤獨殘老弱勢群體得以在敬老院安度晚年,全縣農村群眾有了安全住房,貧困群眾住有所居的願望成為現實。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衛生廁所改造677戶,垃圾倉、垃圾桶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建成清潔村220個、生態村70個、美麗宜居示範村30個,綠色生態、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成為農村新風貌。本報記者 呂漢富 通訊員 任健 解加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