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屌絲村“逆襲”成功了:愛動腦,膽子大是關鍵!

又一個屌絲村“逆襲”成功了:愛動腦,膽子大是關鍵!

我理解“逆襲”一詞的意思,隱含著沒有回頭路的意思,對於本來就一貧如洗的農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創業永遠有兩面性,所以敢折騰更要會折騰!

這個村子的過去不堪回首

著實鬧心!

連一窮二白都稱不上

比一窮二白還一窮二白呢!

過去的魯家村人心渙散,債務纏身,死氣沉沉...

和全國其他貧困村沒有二般的魯家村,是靠什麼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呢?

改環境、做產業,整村式發展。

不錯!

這就是魯家村的“致富密碼”。

1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痛

魯家村人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成功

他們是經過一番仔細分析的

村裡沒有工業底子,發展工業是不可能的。

最後他們把目光轉到了這幾年的很熱的“美麗鄉村“建設上來。

找了家公司做了個預算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預算結果是:創建美麗鄉村的精品村需要1700萬元的資金。

這可把魯家村的老少爺們愁壞了

上哪裡去愁一 千 七 百 萬 !

但是已經嘗夠貧窮疾苦的魯家村人,這次就是豁出去也要大幹一場

因為命運是靠搏出來的

下定決心想致富的魯家村人

開始很難籌到錢

儘管政府有部分補助,但對於負債累累的魯家來說,差距遙不可及。

又一個屌絲村“逆襲”成功了:愛動腦,膽子大是關鍵!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村裡決定多種方法籌資:首先,盤活土地資源,籌得500多萬元;緊接著,整合美麗鄉村建設補助金和各項涉農項目資金。最後,實在太窮,村幹部甚至個人作擔保去借款。

就這樣,一邊籌錢一邊幹。

首批4個自然村都通過了縣美麗鄉村精品村的考核。兩年後,魯家成功獲得“美麗鄉村精品村”的稱號。

2

打造自己的“造血功能”

光有好環境還不夠,想要可持續發展,“造血功能”必不可少,這就得植入新業態。

村裡有1萬多畝低丘緩坡,發展農場再合適不過!

這時又一個驚人的決定影響了魯家村後來的發展!

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對全村按4A級景區標準,進行綜合規劃和設計;再設置18個家庭農場,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製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

何為遠見?

這就是創業者的遠見

創業者往往能顛覆普通人的思維,作出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決定,同樣也收穫普通人無法比擬的財富

儘管在今天看來,村裡高價做規劃不算新鮮,但那時,人們普遍不具有這一理念,自然頗為不解,甚至當面潑冷水。

“這錢花得值。”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說。

最後事實也如朱仁斌所想的發展起來。

整個規劃,“差異化”是核心詞:18個家庭農場各有側重,錯落分佈在東南西北四大區塊,再用一條長達4.5公里的軌道列車,將這些農場有機串聯,再融入休閒農業、民宿餐飲等經營業態,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個旅遊區。

3

村企合作

規劃解決的是頂層設計,具體還得看落地。一開始,為了吸引投資,招商前,朱仁斌也用了些“招數”:先是把在外開酒店的弟弟、弟妹請回來,“下令”認領農場帶頭幹;後又動用人脈,讓老朋友參與其中;最後,他還拉著一支十多人的隊伍,專門前往臺灣考查農場經營。因此,在大規模招商前,魯家已有三四家農場入駐。

靈峰公司與魯家村合資組建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者以51%的股份控股,後者以上級部門項目投資和美麗鄉村建設補助資金入股。

村企合作也是一條先河,它的好處是:公司化運作比較專業;村集體參與為農場爭取政策上的支持,也把握鄉村旅遊的總方向。

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模式:統,由公司負責統一的基礎設施配套、運營管理、市場推廣,以及統一指導所有農場的產品銷售和定價;分,則是農場具體的施工建設,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等,由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了規劃,有了機制,魯家村馬上有了資本集聚的“窪地效應”。

到2016年4月,家庭農場的招商引資任務宣告圓滿結束,還比預期多了3個農場,總投資超過了20億元。

有蔬菜農場、果園農場、紅山楂農場、萬竹農場、野豬農場等。每個農場儘管規模不大,介於100畝至300畝之間,但投入卻不小,像花海世界的投資是3.4億元,中藥農場的投資是兩億元,最大的養老項目投資高達10億元。

4

美麗變生產力

又一個屌絲村“逆襲”成功了:愛動腦,膽子大是關鍵!

村民有6筆收入!

首先是租金收入,全村7000畝流轉土地,平均每戶的租金約為8000元。第二是就業收入,目前已解決700人就業,2016年發放工資2000多萬元,預計正常運行後還將更多。

第三是創業收入,如今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有30餘戶人家將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開門迎客後,預計每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

第四是分紅收入,根據測算,魯家村在公司所佔的股份能分得600萬元。而隨著景區不斷完善,遊客不斷增多,村集體經濟也將逐年倍增。

2016年底,魯家成立了美麗鄉村“兩山”培訓學院,有培訓收入。

隨之衍生出來的模式化輸出,還將為外地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從建設、設計、技術到資本的全方位服務,所以稱為模式輸出收入。

5

魯家村最幸福的聲音

如今對於魯家村的2200多位村民來說,心中最幸福的聲音,便是村中旅遊小火車的鳴笛聲。

又一個屌絲村“逆襲”成功了:愛動腦,膽子大是關鍵!

魯家村觀光小火車

“嗚”的一聲,響徹小村,簡單的道理: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有遊客,就有收入,大夥兒都是“股東”,能不開心嗎?

曾經遠近聞名的落後村、空心村,村集體收入不足兩萬元,還揹負著150萬元的外債,到如今村集體資產增至1.2億元,2016年村民純收入達32850元。

2017年8月,魯家還入圍全國首批15個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

魯家村的創富之路告訴我們,萬事開頭難,開弓沒有回頭箭,膽大才能闖天下,創新才是真方法...

好....了 ,一口氣差點沒喘過來

叫我說魯家村人就是膽大,在那麼大的困難面前都沒有低頭,敢花300萬請公司設計,這就說明人家膽識過人。

我們現在仍然貧窮著,這就說明我們還沒有邁出第一步,就開始看到結果了呢。

是啊,農民沒錢,折騰不起,這可能是我們甘願堅守貧窮的最大原因吧。

然而至今還在依靠國家扶貧,掙扎在溫飽邊緣...

我們在自嘲的同時,更應當把眼光放的長遠些,向那些先進的地方學習寶貴的經驗,然後呢?

就等著在家收租子了..

然後沒有然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