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所謂的梁山好漢,無非是四大類。

第一類人,也是最基礎的一類人,那就是好吃懶做,幹正當營生不是嫌累,就是嫌麻煩,不是嫌受約束,就是嫌錢來得慢。於是,在社會中混著混著,就學會了劫道、開黑店。

這種人,奉行的生存哲學,永遠都是無間道。換而言之,都是想在一個地方,經營非法生意罷了。只要白道不主動惹他們,他們也永遠不會找白道麻煩的。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他們參加黑社會,就是為了求財,絕不是為了與官府作對;他們參加黑社會,絕不是為了追求正義、公平的,事實上,他們最信奉弱肉強食的理論。如果讓他們當官,他們肯定都是貪官、汙吏。因為,他們為了求財,通常就是不擇手段的,完全無視社會通行的法則。

這一類人典型的代表,就是清風山的強盜。是孫二孃、李立那種開黑店的,張橫那種開黑船的。

這些人,就算有點職業道德,也無非就是劫道不殺人;圖財不害命。但總的來說,他們的職業就是劫道、搶劫、收保護費。那些小山頭的大哥們,其實都是帶有這種色彩的。

看小說,我們總覺得,這種人是“好漢”。問題是,在現實社會中,這種人,那就是標準的犯罪分子;而且還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份子。

第二類人,也是最核心的一類人,就是有野心、有抱負,卻不走正道,於是就從黑道上尋找空間的本事人。

比如宋江,他在黑道上風光無限、如魚得水、縱橫開合,表面上比誰都奉公守法、溫文爾雅,卻把整個黑道都玩轉了。

吳用也是類似的人物,他是典型的文人,卻在黑道上成為最著名的人物。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事實上,這類人構成了黑道的中堅力量。因為,他們或者社會地位高,或者文化水平高,或者精於權術、能力。雖然從表面上看,他們都也不像強盜,但是那些職業強盜,通常只能給他們當小弟。

雖然從表面上看,他們不是強盜,但他們比強盜更壞。因為這些人走上黑道,並沒有什麼人逼他們。僅僅是因為他們覺得,這種行為最能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這種人,在梁山好漢中雖然比例不大。但是,他們的影響最大。事實上,沒有他們,黑道很難做大、做強,因為他們的參與,黑道越來越成組織化、系統化、規模化。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宋江、吳用、柴進之類的人,那些劫道、開黑店的人,能掀起多大的風浪?無非是幾百個人佔個山頭,成天聚眾搶劫罷了。而因為,宋江、吳用、柴進之類的人介入,這種人就開始實現了串聯、聯合,最後彙集成一股,可以與政府談判的力量。

第三類人,也是影響力巨大的一類人,就是被逼上梁山的社會人才。這些人,從本心而言,都也沒有當強盜的意思,甚至他們在陷入走投無路的前一刻,都都強盜充滿了鄙視。但是,等到走投無路後,他們漸漸就成了強盜。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盧俊義、關勝、秦明、呼延灼、李應、朱仝、董平、張清、徐寧、索超、 燕青、楊志、史進……這些人,無可置疑,都是被強盜逼上梁山的。比如關勝、呼延灼為代表的降將,在他們兵敗被俘的前一刻,他們都沒有當強盜的意思,只是被強盜俘虜了,所以就當了強盜。

據說是被宋大哥的“義氣”所感動,其實,誰也知道,那就是不願意當“大宋鬼”的結果。而盧俊義之類的富戶,更是被梁山好漢,逼得家破人亡,實在沒有辦法,所以只有當強盜了。

而楊志呢?如果不是讓強盜劫了生辰綱,他也肯定不會當強盜的。總而言之,他們並沒有任何主動想當強盜的意願,只是因為讓強盜逼得走投無路,才去當強盜的。

第四類人,客串當強盜的人。這些人也不想當強盜,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有了案底,於是就只能當強盜了。這些人,通常也絕不是什麼安善良民。只是,他們或者也算社會的既得利益者,或者也是當地黑道人物,所以小日子過得不錯,自然不想當強盜了。

這種人,最典型的就是施恩,一個底層官員,因為用黑道的方式爭奪利益,最後惹出十幾條人命(施恩讓武松幫他搶地盤,最後惹得張督監害武松,而武松掉過手,就滅了張督監滿門),於是施恩只能當強盜了。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雷橫是一個縣城的都頭,小日子一直過得挺滋潤,所以他也從來沒有當強盜的意思。只是,後來一激動攤上了人命案,於是就只有當強盜去了。

孔明、孔亮兄弟,與當地富戶相爭,殺了對方全家,只有到黑道上混了。還有戴宗、李俊、張順、穆氏兄弟,他們最初都是介於黑道與白道之間的人。

他們雖然是黑道中人(或是與黑道關係密切),但他們,從來也沒有上山當強盜的意思。只是,因為與強盜混的越陷越深,最後只能當強盜了。這樣的梁山,真的希望和宋帝國撕破臉,跟他們“爭奪天下”嗎?我估計可能性不大。因為梁山這四種類型的人,實際上都不足以支撐這種目標。

從梁山基礎力量(嚴格意義上的強盜)去看,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犯罪團伙的集合。

所以,他們雖然大都不想招安,但是也不會產生,與白道徹底決裂的想法。因為,他們就是一些唯利視圖的罪犯罷了。讓這些人,把頭撇在褲腰帶上,打破舊社會、建立新帝國,人們也真把他們看得太高了。

把希望寄託在這種人身上,就好比狗不好好工作,人們就指望狼代替狗的工作,並相信,狼一定比狗乾的好。其實,在這些人的心目中,最理想的結局,就是佔據一片好山好水,可以靠犯罪生意(劫道、收保護費)過上日子。

從被逼上梁山的社會人才的角度去看,他們都是被脅迫上梁山的。所以,他們自然不希望,徹底與白道成為敵人。

在他們的心目中,恐怕一直都想接受招安,返回白道。甚至而言,如果梁山與白道徹底決裂,這些人,會成為梁山最危險的敵人。

因為,這些人,無論從情感上、社會關係上,都與白道太密切了。他們成為梁山集團的重要成員,是因為宋江許諾他們,有一天會殺回白道的;也是因為,他們戰敗投降強盜,如果梁山集團不能漂白,他們想回白道,也難以實現。

從客串當強盜的人去看,他們無非是一些有案底的人,需要找條活路罷了。所以,他們自然也不希望,徹底與白道成為敵人。在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結局,恐怕就是通過招安,取得政府大赦,把案底洗盡,重新回白道。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指望這些人,打破舊社會、建立新帝國,那還不如指望貪官汙吏、地主惡霸建立新社會呢!事實上,這些人在白道上時,本身就是貪官汙吏、地主惡霸。

如果我們覺得,他們在“綠林大學”深造幾年後,就能學會如何當好官、當好人,那不是講天方夜譚嗎?更關鍵的是,他的核心力量,宋江、吳用這一類人,都沒有徹底與白道為敵的意思。你說,梁山的未來,應該在哪裡?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梁山好漢就是強盜。什麼替天行道,這不是他們自己說自己罷了。

在宋江的統率下,因為梁山還想標榜忠義、還想留出招安的籌碼,所以多少會注意梁山的形象。而宋江不在場,這些強盜們,馬上就原形畢露了。

如果不讓大宋帝國提供後勤補給的話,這幫人能不能打贏方臘都不一定呢。因為按理來說,一個破城就知道屠殺的強盜團伙,怎麼跟一個有明確政治綱領和政治路線、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民群眾的農民政權相抗衡呢?

所謂的“梁山好漢”,不過就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強盜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