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整理控小編在《 》 一文裡曾經提到過心理學教授賀嶺峰的發言非常精彩,要單獨整理一篇,6個月了~~終於整理出來了~~

為什麼這麼喜歡這篇演講,不僅是因為賀教授講得風趣幽默,主要是這篇演講從心理層面解釋了我的很多關於整理的疑問:

  • 為什麼說“房間的樣子,就是你心靈的樣子”?
  • 為什麼收拾完房間,你感覺心情好了?
  • 為什麼整理師有時候會陷入到一個家庭的內部鬥爭中去?
  • 為什麼委託人被整理完後會被感動到落淚?
  • 為什麼你整理後的廚房會被婆婆弄亂?
  • 以及,第一次到婆婆家到底應不應該到廚房幫忙幹活?

......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賀

演講者:賀嶺峰

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賀第二屆中國整理師大會的勝利召開。

我剛才在下面看了一下我們這個行業數據。發現我是最不可能成為整理師的客戶的。

論年齡,我今年是49歲。我發現,45-49歲這個年齡段成為客戶的比例是0.94%,也就是說,100個人當中不到一個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年齡段最不喜歡被整理。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第二呢,就是客戶的學歷水平,博士學歷的是0%,然後,我和我太太都是博士。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所以呢,我們是最不可能成為整理師的工作對象。

為什麼呢?我也想了一下,因為我是比較反對整理師登門的。我覺得可能主要是下面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我覺得可能會侵犯我的隱私。家庭當中,生命當中,最重要的秘密都藏在家裡。而整理師就整理你生命當中最隱秘的那一部分,其實能看到很多東西。

第二呢,我覺得可能會導致家庭力量失衡。因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權利,自己的領地,也都有自己的界限。如果有人把整理師領進來,家庭力量就會改變,結構就會改變,地盤都會改變。

第三呢,我就怕整理師特別強勢,闖進我的家庭,改變我家庭的基本結構和生活價值觀。比如說,你必須要把什麼東西扔掉,這個聽著就挺嚇人的。

所以,我最不可能成為整理師的客戶,但我偏偏就成了整理師的客戶。

這是我太太的茶室,左邊是整理之前的照片,右邊是整理之後的。

這是我女兒的房間,左邊是整理前,右邊是整理之後的。這也是我女兒的房間。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這是我家的玄關。

事實上,它只是一個弱電的空間,是我們自己往裡堆了一點東西。但是當整理師來了,重新整理完之後,它就真的變成了一個玄關的樣子。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這是我家廚房,左邊是整理之前的。

大家看到,這些調料都是我買的。我是我家的購物者,我家我家90%以上的東西都是我買的,包括我女兒和我太太的衣服,主要也是我買的。(臺下掌聲)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所以就有個問題,購物狂魔嘛,就會有一些偏執的東西,比如說我特別喜歡買調料,因為我們家飯也主要是我來做。(臺下掌聲)

大家看到全部調料大概會有幾十種,所以這特別不符合整理師心中的期待。

整理完之後大家能有目共睹,我的所有家庭成員都能看到的是,家庭變得更加的整潔了。

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整理師團隊進入我的家庭之後,我們家庭的心情,我們家庭的關係,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我們看待家庭的方式,看待生活的方式和我們看待家庭每個成員的方式發生了改變。

我是學心理學的,今年是我學心理學的第三十個年頭。所以在家庭發生了這樣的改變之後,我就從專業的角度考慮了,為什麼。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三點感受。

整理師整理家庭物品的過程其實也是對家庭成員集體療愈的過程


第一點感受,我覺得是——投射。

大家都知道,我們心理學的有一個諮詢技術,就是——沙盤,做心理沙盤。

大家看到圖上就是來訪者在做心理沙盤。有些時候語言沒有辦法表達一個人的心理問題,我們就會請他到用沙子做成的那個空間裡面去擺放自己的東西,從架子上選一些東西去擺放。

擺放後,我們根據他擺放的東西的主題,擺放的方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它們之間的深層關係進行分析。這是心理學的一種技術。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但是當整理師進入我的家庭之後,我突然發現,其實比心理沙盤更真實的,是家庭沙盤,其實就是我們家庭中家居物品中的擺放。

你走進一個家,不管這個家是100平米,還是300平米。其實都是這個家庭的集體心理沙盤。

這個沙盤,他們已經擺放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價值觀,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意識,全部滲透到家裡的每一個物品之中。

所以我們走進一個家庭,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家庭的心理面貌的外在的投射。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擾,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怎麼樣去調整和改變?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10位整理師拯救【被炸彈炸過的家】中整理前的房間。因為客廳的燈壞了,所以五年來每到夜晚,家庭成員都


我們做心理沙盤的時候,我們會讓人做一個初始沙盤,就是你生命當中的第一個沙盤。然後我們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會不停的讓這個人去做沙盤。有的人要做20次,有人要做50次。實際上就是用外在的方式不斷在清理自己內在的空間。

所以一個心理諮詢到最後問題解決的人,做出的沙盤跟初始沙盤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整理師進入家庭,實際上也是一個集體心理諮詢和治療的過程。

心理沙盤重新進行調整的過程,實際上也在調整一個人的內心 。心理上的東西是說不清摸不著的,但是把我們的內心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來,然後我們通過改變外部世界,進而改變我們的心靈世界,這是一個路徑。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21位整理師整理了7天的12.5㎡傢什麼樣?》中整理前後的對比圖


所以,整理師進入一個家庭,她調整的,真的不只是家居物品,她是對整個家庭進行的集體心理療愈。

這是我的第一點感受。

整理的過程幫助家庭成員看見自己,看見他人,看見關係


第二點感受,就是——看見。

整理師幫助我們重新看見了自己,看見了他人,看見了關係。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當整理師跟我們每個家庭成員在討論,這個物品的價值,意義,擺放方式的時候,實際上是幫助我們家庭成員在理清自己的思路,看到自己。

什麼叫價值觀?價值觀就是你選擇的時候,是選擇了這個,還是選擇了那個。你認為什麼東西是最有價值的,為什麼?我們遵循著我們的價值觀去行事,但是很多時候,往往我們習而不察,忘記了我們內心當中秉承的那個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所以當整理師進入家庭之後,讓我們的家庭成員面臨選擇的時候,在那一瞬間我們突然看見了自己,在你的生命當中,你突然發現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你看到了自己在每一個物品上的情感,看見了自己的過往,也看見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整理史上最大戶型——1600㎡的家》女主人的包包


第二呢,我覺得就是,看見了他人。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屋簷下。 但說實話,我們都各忙各的,一家人坐在桌子吃飯時,還各自玩著手機。

我們不是特別關心別人真正存在的樣式。但是當整理我們物品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別人,我們看到了家庭的另外的一個成員,他是如何為這個家庭做貢獻的,他是如何對這個家庭的未來作期待的。

然後,哪裡是他的領地,哪裡是別人不能觸碰的東西,哪裡是我們特別需要關心關照和在意的。

我們在整理東西的時候才發現,哇,原來他在這個方面投入瞭如此多的金錢,時間和精力。原來,那個特別不起眼的東西,在他心裡價值連城。

也可能讓我們看到,別人心中的一些不滿和抱怨。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10位整理師拯救【被炸彈炸過的家】》中兩位女主人的鞋子擺滿了客廳,而男主人自始至終只有2雙鞋子和2


第三呢,就是看見關係。

家庭是有領地的,家庭是有界限的,家庭也是有權利的。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岳母來幫我們帶孩子。她只負責幫我們帶孩子,然後做飯,基本都是我自己做。後面因為工作忙了,不一定趕得回去,所以岳母也會下到廚房幫我們做點東西。

但是,只要她幫我們做過飯,我就感覺特別不舒服。因為當我再走進廚房,使用東西的時候,就特別不習慣。

因為,你的廚房,你把菜放進鍋裡,油起來了,你想放鹽,你一伸手就能拿到鹽,這就是你的廚房。等我岳母進去過,我再炒菜,再拿鹽,找不到鹽去哪了。你要找很久,才能找到。

每個人都有擺放的習慣,我當然又把鹽再放回我認為應該放的地方。等下一次,我岳母再做一頓飯,我進去,就又找不到鹽了。

有了這麼兩次,我就開始警覺,我就開始想,為什麼會這樣子。

我岳母來我家帶孩子,她心裡沒有把我的家認同為她的家,因為她覺得她兒子家才是她的家,她女兒家不是她的家,她只是臨時幫我們帶孩子而已。

那麼她在這裡,做客的感覺,時間短很好,時間長是特別不好的,因為這裡沒有屬於她的東西,當時我們房子也小,她跟我女兒在一個房間,她沒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客廳是大家公用的,她不能隨便動,我的臥室她就更不能隨便動了。那,這怎麼是她的家呢。

所以她走進廚房,把廚房裡的東西,擺成她喜歡的樣子,因為廚房才是媽媽最了不起的領地,她在這裡工作了幾十年。所以當她做了幾頓飯以後,她把東西調整成她喜歡的樣子。我突然發現,原來,這是她的地盤。她想跟我搶地盤。(臺下大笑)

我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就退出了廚房,找各種理由和藉口,不再回家做飯了。然後,我岳母就開始越來越多地幫我們做飯,然後廚房這塊地,她願意怎麼擺怎麼擺,我能不用就不用,我就把這地讓出來了。

因為我覺得,對老人而言,並不在乎多做點什麼,少做點什麼,而是要讓她在這裡找到國王的感覺,就是,你得劃一塊地給她,讓她感覺,她在這裡說的算。

所以我會多給她買點小禮物啊,多帶她逛街,吃飯,為了表達對她的感謝。但是我再也不做飯了,我把那塊地盤就徹底讓給她了。


所以說,我們進入一個家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個潛在的權力和爭奪。

新媳婦到婆家,你說你是幫著做飯,還是不幫著做飯?

你不幫著做飯,人說懶,這年輕人,人家新媳婦都幫著婆婆做飯,你啥活都不幹,婆婆肯定不高興。

你要是進去搶著幹,就把婆婆的地盤搶了。你隨便做一頓飯,全家都誇獎,哎呀,做得真好吃,婆婆聽著肯定特別生氣,我做幾十年了都沒人這麼誇我。對吧,來了這麼一個年輕嫵媚的小妖精,不僅把我兒子搶走了,還要搶我廚房,對吧?(臺下大笑)

她保證接下來到處找你茬,說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所以,我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進廚房,只添亂,不幹活。態度要好,但是這個也不太會,那個也不太會,媽媽你教我一下吧。這個應該怎麼做啊,那個應該怎麼做啊,態度特別謙虛,工作特別誠懇,但是因為你的加入,使得工作效率急劇下降。

婆婆教了你一會,然後就,實在受不了,算了,還不如我自己幹呢。下一次來,你再進廚房,然後婆婆說,算了,你在旁邊看一會電視吧,還不如我自己幹呢。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Lily:我在美國這樣做家務》常住人口只有夫妻兩人的Lily家廚房


在家庭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權利和領地,自己的空間。所以整理師在進入家庭,在動每個物品的時候,其實都能瞬間讓我們看到,哇,原來這是誰的東西,這是誰的地盤。

原來我們之間有這麼多的糾纏和矛盾,是因為我們在家庭當中界限不清,是因為我們的地盤不穩固,是因為我們對對方侵入太多,或是因為我們對對方缺乏最基因的尊重造成的。

所以,整理師進入家庭,給我們太多的機會,看見,看見自己,看見他人,看見關係。

整理師在幫助家庭成員整理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相互關係

第三呢就是,整理,整理的是什麼呢。既然我是學這個專業的,我就傾向於往我這個專業上靠。整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升級進化的過程。整理師進入家庭,看起來是幫助這個家庭在整理物品,但是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真正整理的,是家庭成員,是整理每一個人,是整理每一個人在這個家庭裡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如果關係搞不好,那麼這個整理,不管你整理得多麼漂亮,其實最後作為一個案例,其實它應該是失敗的。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一開始,你是在整理東西,但是整理整理著,你就發現,你在整理他們家庭成員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態度以及他們家庭成員的關係。

但是,最高層次的整理,我覺得其實是心靈的整理,是靈魂的整理,是一個人認知能力的整理,是一個人情感模式的整理,是一個人深層價值觀的整理。所以整理師進入家庭,即是在整理東西,也是在整理人,也是在整理我們的心靈。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家居擺設是一家人的集體心理沙盤

《10位整理師拯救【被炸彈炸過的家】》整理後委託人一家露出了笑容,連不善言辭的男主人都擁抱了家人


我們今天的家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未經培訓就直接進入家庭的。過去我們四世同堂,媳婦進來就跟著婆婆學,一個家庭又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處理問題的方式,這些東西會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今天呢,我們兩個大人帶一個孩子為主的核心式家庭,其實跟原生家庭是斷裂的。它不是天然的把家族的模式傳承下來,我們要重新構建一種家庭生活方式,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學習過。我們在這個方面是不專業的,但理家這個事情,又是家庭生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現在,整理師出現了,進入家庭,其實也是在教我們每個家庭成員,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怎麼樣面對家庭生活,怎麼樣處理關係。

所以,有了整理師,我們可能更有資格做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和孩子。我相信,這個工作是一個造福我們家庭,造福我們個人,也是造福我們社會的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它保證能幫助中國人,在邁向沒好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謝謝大家!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