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忍不住揍孩子怎麼辦?

小仙女小仙兒


前段聽到一個節目,總忍不住揍孩子時,心中默唸:親生的親生的。雖然這是兩主持人調侃的,但是當你情緒不好時,默唸會有一個暫停的過程,人就不容易憤怒了。

其實,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孩子進入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原來孩子聽話,是他們還沒自由意志。當孩子開始反抗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自己的想法,嘗試著去拒絕和反抗媽媽,這是正常的發育過程。孩子們就是通過一次拒絕慢慢建立起自我的。這時候我們就更不能強迫孩子,動手打就更不妥了。

在你的描述中,提到孩子原來很乖,而你又沒溺愛孩子。從現在心理學的觀點看,孩子在一歲之前,是看護者無限度的滿足嬰兒的要求,並不存在溺愛,如果一歲前寶寶的願望得到滿足就容易建立穩定的安全感。由此看來你雖然疼寶寶,但是還沒完全滿足寶寶的需求,所以寶寶想你抱就抱好了。但要注意的是:

1.當寶貝想你抱時你拒絕了,寶寶一哭你又滿足了。這就容易形成一種錯誤的判斷,只有哭才能得到愛,就會形成不好的習慣。

2.當寶貝想抱時,你不是馬上否定或肯定,可以設一個小目標。如看誰先跑到那裡,贏了就抱抱,就故意輸給寶貝,到目標就抱抱,也是讓孩子延遲滿足。

3.當寶寶拒絕吃東西時,我們不是講道理,這點大的寶貝對此沒多大概念,而是順著孩子的想法說:寶寶現在不想吃,想等五分鐘吃是不是,到時候你可以與寶貝比賽,你吃一口,他吃一口。寶貝實在不願吃就算了,強迫孩子接受,將來有可能對此產生厭惡。

總之,當憤怒上來時,就按下暫停鍵,想清楚接下來的做法將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換一種方式又會收穫什麼。衝動會傷害我們的情緒、身體和精神,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造成教育失敗,祝好!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巧妙媽育兒


6歲之前的孩子,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他們每天都在學習,都在豐富自己的各項能力,簡直一天一個樣,所以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歲之前,孩子還只是擁有人性的基本特徵,這時候多抱抱孩子,就是對他最好的賞賜和鼓勵。到一歲半,孩子的人性才會甦醒,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

兩歲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行走和說話,並逐漸開始控制其他精細動作的發展,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一般這個時期,孩子也會進入第一個反抗期。就像你說的一樣,孩子開始不聽話。

這時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媽媽一定不要打罵,這會越發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越發依賴媽媽。

媽媽要儘量多瞭解孩子的內在需求,交給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媽媽可以經常抱抱並親吻孩子,告訴孩子你愛他。在孩子哭鬧時,探知孩子的需求,並交給他如何正確表達。

給孩子制定規則和計劃,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比如:提前告知孩子,飯後幹什麼,什麼時間需要回家,什麼時間可以睡覺,等等這些提前做好的計劃,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意識,他能夠幹什麼,而不是一味地讓媽媽安排著吃飯睡覺。

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

比如:孩子自己玩耍的時候,媽媽儘量不要去打擾。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吃東西、穿衣服等等行為。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要一味的順從。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家庭教育輔導中心


如果一直很乖的小朋友在某段時間內特別的鬧騰,從很多媽媽帶娃的經驗中來看,多半是寶寶身體出現了某些問題,建議去兒童醫院看看。還有他睡覺的環境,也需要仔細看看,是否哪裡有讓寶寶特別睡不踏實的地方。

一歲八個月的寶寶除非父母慣出來的熊脾氣,否則都不會有那麼反常的表現,身為父母要給予耐心和細心。聽你的描述,如果去醫院查不出什麼身體方面的問題,那麼建議帶寶寶換個環境居住一段時間看看,比如帶著孩子去姥姥家呆幾天,看看是否有改善。

娃娃從小到大,真是讓父母操碎了心,尤其是對媽媽而言,不亞於重生般的甜蜜負擔。但孩子與孩子各個不相同,遇到的情況也不相同,這就意味著父母教育的方式也不同。

不過很多相似的情況,寶媽們之間可以多交流,多一點應對措施總是好的。在這裡分享兩個例子或許對你有幫助。

同事家的孩子在半歲多左右,天天晚上啼哭不止,差不多從8點一直鬧騰到11點左右,接著就睡著了,白天精神也很好,沒病沒痛的,只是一到晚上就這樣。

白天好好的,晚上哭那麼一段,家裡人也沒往別的地方想,畢竟,誰也不會沒事就將寶寶往醫院裡送。就這樣過了半個月,同事實在被折磨的受不了了,畢竟晚上哄孩子就她一個人的事兒,她將孩子送到了兒童醫院。結果一檢查,原來寶寶得了佝僂病,所以夜晚啼哭不止。

另一個例子是去日本旅遊,在商場的童裝區見到一個哭鬧不止的孩童。結果孩童的媽媽將他抱進童車裡,理都不理他,和朋友說說笑笑的往前走。

可見,孩子的哭鬧各有原因,有因身體原因,有因耍脾氣等,身為父母不妨多觀察,做好應對。


我是張小桃


明明知道打孩子不對,但是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折射出了兩個問題:

1.面對育兒難題,感到困惑;

2.家長情商急需提升。

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我覺得家長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試著瞭解孩子的內心訴求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一樣,他們在每個年齡階段的表現都多多少少帶著一些特有的標誌。比如,題目中的寶貝一歲八個月,他突然變得不像以前那麼“乖”了,讓家長覺得無法掌控。這說明孩子已經開始更在意“我”的感受,開始不斷探索這個世界,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但是,他太小了,表達有限,所以呈現出來的舉動就很難讓不理解他的家長接受。如果,我們把孩子的這些哭鬧的行為看作是:尋求安全感和提高認知的必經之路,也就不會再生氣,而是去理解他,並正確引導。


增強與孩子的高質量互動

三歲以前,是建立一個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階段。因此,孩子特別渴望能夠和爸爸媽媽多一些親密的互動,他們期待自己被呵護、被關注。所以,平時除了衣食住行,還應該和孩子一起玩玩,比如玩積木、戶外運動等等,你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他的安全感也就越高。

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教育孩子,是從小處著手,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當孩子哭鬧或者撒嬌,你覺得煩悶時,請一定要記得:他是你的孩子,你有義務正確教育他。比如說,該吃飯了,孩子卻不願意放下手中的玩具。這個時候,你打他或者罵他,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他越哭越傷心,而你也只能一邊生氣一邊心疼。正確的做法:不妨跟孩子來個約定,你陪他玩五分鐘,然後一起去吃飯。當然,並不是要你每次都妥協,而是通過這種約定,慢慢地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這個概念。時間長了,他就不會再跟你講條件,而你應對此類問題也就更加得心應手。


認真學習育兒知識,提高自己的情商

作為一個家長,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不要說你的孩子才一歲八個月,我的孩子十歲了,我也一直都在學習;甚至那些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學的家長們,他們都沒有停下腳步。沒有一勞永逸的育兒方法,所有的家長都應該不斷實踐、不斷總結。說句實話:打罵孩子,其實並不能解決任何育兒問題,反而會衍生許多新的問題,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我相信這是任何一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一邊學習育兒知識,一邊也別忘記提高自己的情商修為。


小王子愛上狐狸


親 看到你的焦躁和無奈了,抱抱吧!我的小兒子剛剛從那個年齡過來,現在稍微好點了。

首先我想恭喜你,孩子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說明孩子長大了,開始建構自我意識了,他知道了 他是與別人不同的,他有他自己的想法,為了證明這一點,所以,不服從,就是最好的途徑

此時,我們該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構建他的自我意識,在下決定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你發現了嗎?很多時候孩子嘴上說不行,但是,這個不行卻很違心,不是他真實的想法。😏

為孩子感到高興吧!他長大了

幫助孩子一起構建他的自我意識吧

讓孩子覺得每個決定都是他自己的 而不是被要求的

這個關鍵時期對孩子很重要!加油吧!


學慧育兒經


你孩子 已經快兩歲了,孩子思維已經發育 跟嬰兒期完全不同了

你還用嬰兒期方法陪伴孩子,自然跟孩子就是不同步。問題多,不是孩子故意的,是你每每細節根本就不懂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說不明白,只能鬧了。

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低級初步的判斷和主動意識了。 還是開始真正懂得什麼是媽媽,什麼是沒有媽媽的不安了。

孩子進入現在的叛逆期,不是孩子學壞了,也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話,是孩子開始有主動意識的自我要求,你不懂 不明白,都認為是不可以的等等,孩子對你不理解的抗議。

至於你應該怎麼做,不是一句兩句的,需要你去多聽聽 2歲以上孩子的發育特點和育兒思路的課程。需要好好了解你的孩子。這方面課程 私聊我 也提供,到處學習也可以。

總之,孩子馬上2歲,口味變了,思維變、主動性多了、對很多事情開始出現似懂不懂的 疑慮了,孩子開始有了負責的情感體驗了。所以敏感、煩躁、耍脾氣、等都是這些發育後,大人不給解答,大人不給孩子方法,大人還繼續像對嬰兒一樣的 控制和必須要求絕對服從等等的對待嬰兒的方法,那麼孩子 都會深感 委屈、內疚、不安、無助、於是本能的抗議 渴望這些困惑得到媽媽的支持和解決。所以,你趕緊多學習吧,當你懂你孩子了,你就知道如何陪伴,孩子自然就沒有這些對抗了。總之 是你這個媽媽讓 一個 發育上一個層次的寶寶天天 不舒心。 即便你慣孩子,也不代表孩子就是舒心。越慣孩子困惑 不舒服的越多! 趕緊學習吧


鈴蘭王強老師


無緣無故想揍孩子的家長是心理有病吧!反正我沒有那樣,即使有時候很生氣,也都會忍著,儘量給孩子講道理,撐死了也就大聲批評一頓。這是孩子現在大了上學了青春叛逆期才這樣!小時候孩子一直都是很聰明乖巧懂事會處事很聽話的,從沒怎麼大聲訓斥和打罵過。


夢雨煙4383


總忍不住揍孩子,一定是對自己情緒控制又問題,要想改掉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首先要了解,父母打孩子對教育孩子的作用並不大,因此,如果想要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打孩子並不是好的方式。

其次,父母在與孩子起衝突,一定要將情緒控制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情緒爆發前,離開那個環境,冷靜一下。


U12家庭教育


我一開始也是忍不住,但是周邊朋友都說不好,看了很多文章也是這樣說,現在就控制自己情緒,儘量不揍她,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都儘量控制自己脾氣,其實孩子淘氣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我們大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對吧,但是如果孩子觸犯的是原則性的東西,那必須要揍的。揍了孩子還要告訴她你揍她的原因。不能經常揍,揍多了也不好,孩子不敢說心裡話。所以還是適當揍一揍,適當放一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