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漢奸為何倍受同情?李陵為何要背叛漢朝?

裴蓓


今天給大家講講李陵的事。

我曾經寫過一付對聯,將蘇武與李陵,命運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榮耀與恥辱並列。
做人難啊,建功立業更難,在史書上博一個千古


頌揚的美名難上加難。

李陵的人生最終是一場悲劇。而造成這場悲劇的,並非他一個人。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之孫。李廣有三個兒子,李當戶、李椒、李敢。李陵就是李當戶的兒子,他是個遺腹子,出生之前,父親就死了。

出生于軍人家庭,李陵從小就受到影響,“善射,愛士卒”,這與他的祖父李廣十分相似。

年輕時候,由於他出身於將門世家,精通騎射,十分勇敢,在士兵中也很有威望,漢武帝還是很看重他的,讓他做了騎都尉,手下有五千兵馬。

天漢二年,漢武帝命令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兵遠征匈奴,讓李陵隨軍掩護輜重部隊。
然而,李陵認為自己的部下戰鬥力十分強悍,搞後勤就大材小用了,
希望能夠獨當一面。這也是他悲劇的開端。
漢武帝說“毌騎予女”


,想獨立做戰,但我不能為你提供馬匹。

李陵的部隊戰鬥力確實很強悍,但是沒有馬匹,就意味著這支部隊的機動性是遠遠不足的。千里深入大漠,沒有足夠的機動性,面對的卻是擅長迂迴突襲的匈奴鐵騎,這就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本來,漢武帝很關心李陵所部的情況,他還專門安排了強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做為李陵的後援。

但這個路博德呢,以前在南征的時候,曾經做過“伏波將軍”,後來獲罪被貶斥到居延守衛邊疆。他為安排自己做李陵的後援而很不滿意,就上書漢武帝,請求拖後戰期。

漢武帝很不高興,認為李陵膽怯了,才讓路博德上書,於是,就下詔催李陵出戰。而讓路博德另行出動,迎擊匈奴。

這就出大問題了。李陵出兵,還是比較謹慎的,凡是部隊經過的山川河嶽,他都將地形圖畫下來,標明部隊的行進路線,這其實是很有心機的。防備萬一與敵方交戰,漢武帝能夠準確獲悉部隊的所在位置,方便提供必要的支援。


很快,漢匈兩軍發生了遭遇,匈奴三萬軍隊包圍了李陵所部,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李陵沒有吹牛,他的部
隊戰鬥力果然強悍,迅速擊潰了匈奴軍,還能發起追擊,“殺數千人”。匈奴單于

獲悉,緊急調來八萬人馬,對李陵所部進行攻擊。漢軍訓練有素,李陵也指揮有方,巧妙利用地形和武器的優勢,又大量殺傷了敵軍。戰鬥很激烈,一天之內就要發生數十次戰鬥。

李陵的戰果堪稱出色,以五千步兵迎戰八萬騎兵,至此時已經取得了殲敵一萬餘人的戰果。不可謂不強啊!但意外發生了。李陵率軍且戰且退,匈奴單于疑心是誘敵之計,就準備撤退。但李陵軍隊中出了叛徒,投降到單于那邊去,還把李陵目前軍備不足、且後無援軍的重要情況告訴了單于。於是,單于決定圍殲這支漢軍。

我們可以看到,此時李陵所部尚有三千餘人,也就是說,傷亡才不足兩千,給敵方造成的傷亡卻有一萬以上。一比五的戰損比,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但是,箭矢的嚴重缺乏

,使這支部隊陷入了失敗的境地。這種情況下,李陵決定分兵突圍。終於,缺箭少馬的李陵所部被全殲。副將韓延年戰死,全軍覆沒,李陵被俘投降。所部人馬回到漢境的只有四百餘人。漢武帝獲知,勃然大怒。而朝中的大臣們也紛紛指責李陵。司馬遷為李陵鳴不平,居然獲罪遭到了宮刑。
冷靜下來,漢武帝還是比較痛惜李陵的,就派公孫敖率兵去接應,想把李陵奪回來。

但這個公孫敖,看過史書的都知道,這傢伙打仗並不怎麼樣,這次他又把事辦砸了。

公孫敖上書說,據捉到的俘虜說,李陵正在幫助匈奴訓練士兵,以抵抗漢軍。

漢武帝大怒,就將李陵一家滅了族。

李陵得到消息,又驚又怒,說:這是李緒乾的,與我有什麼關係?

李陵恨李緒導致全家被族滅,就刺殺了李緒。

匈奴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卻愛惜李陵之才,把他藏了起來。後來還將女兒嫁給了他,處處重用,讓他獨當一面,做了右校王。

漢朝殺了李陵全族,李陵在漢朝就再沒有親人和家了,回到漢朝也是罪臣,留在匈奴卻得到重用。

這就是天下之大,無處容身,家破人亡,報國無門,李陵也就只能留在匈奴了。

漢武帝死後,出使匈奴十九年歸漢的蘇武寫信給李陵,希望他能夠返回漢朝,但李陵卻拒絕了。他給蘇武回信說:
身在異鄉,李


陵豈能不懷念故國家鄉?但他實在是無路可走了。
怎麼能回去呢?

早年喪夫、辛勞撫育自己成長的母親,在白髮蒼蒼的年齡受到連累被殺,妻子兒女也喋血刑場,家族被殺得乾乾淨淨。自己想回去,又能投奔向誰呢?

回到漢朝,又能面臨什麼?世人的譏諷,故舊的恥笑,眾臣的彈劾,全天下的鄙視,走在路上,背後喋喋不休的嘲諷?

白天受盡冷眼,晚上回到家中,看著空空如也的院子,而自己親人們的不幸都是都由於自己的緣故,誰又能忍受這樣的悔恨與悲傷?


懷著一腔熱血,遠赴疆場,為國而戰,到頭來卻落得個如此下場,家亦不存,又何謂國?



回想當年的戰鬥情景,李陵認為,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糧矢俱盡,後無援應,叛徒出賣,又有誰能堅持下去?

以前,蘇武在冰天雪地中牧羊

,李陵經常去探望他,兩人相交甚厚。蘇武歸漢以後,遠在塞外的李陵就連一個能夠說心裡話的朋友都沒有了。

回不去了。我想,做為李陵的朋友,世人的楷模,忠貞的象徵――蘇武,他應該對李陵的評價最有發言權。

李陵唯一的錯誤,大概是在二十多年前,沒有選擇戰死吧。


饞嘴肥貓鏟史官



李陵確實做了漢奸。但後世文人皆罵漢武帝,沒人罵李陵。尤其是唐代,為何?

漢武帝派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領步卒五千人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幾晝夜的戰鬥,且戰且退,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士兵。李陵軍距大漢邊境近在咫尺,漢朝的主力部隊卻不救援,結果箭矢用盡,不幸被俘。

李陵被俘後,誓死不降。此時,大漢朝廷聽聞李陵兵敗。便派人打探李陵是否歸順匈奴。探馬來報。有一位李姓將軍在幫助匈奴練兵。漢武帝認定李陵已經投降匈奴。其實這位李姓將軍並非李陵。李陵還在匈奴的監牢之中。

漢武帝欲判處李陵叛國。滅李陵三族。司馬遷替李陵辯解。司馬遷認為,皇帝的小舅子李廣利見死不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陵斬殺的敵人遠遠超過陣亡人數。功不可沒。那位幫匈奴練兵的李姓將軍是不是李陵。還不能確定。等事情徹底查清之後。再治李陵三國之罪也不遲。

司馬遷言之有理。但漢武帝卻判處司馬遷死刑。誅滅李陵三族。

漢武帝不治李廣利之罪。且在事情尚未完全查清之事。就一口咬定李陵投敵叛國。顯然,李陵兵敗之事,可能是漢武帝授意李廣利不救援李陵。讓他兵敗身死的。

李陵聽聞自己被漢武帝滅族的消息後。心灰意冷投降了匈奴。匈奴首領單于把女兒嫁給了李陵。

李陵雖然投降匈奴。卻從不帶兵與漢朝作戰。

所以,李陵雖然是漢奸。卻被世人同情和讚譽。而誅滅李陵全族的漢武帝。還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皇族和群臣屠戮殆盡。

漢武帝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後世唾罵!


楊朱學派


首先李陵不是直接投降,反而是以少對多,5000步兵對抗匈奴八萬鐵騎(後來匈奴單于又增加5萬),打的匈奴無可奈何,最後是因為弓箭不足,援軍不至,力戰之後想要自殺,被部下勸解,不得已投降。而投降後從未做危害大漢帝國的事情,反而被漢武帝聽信讒言夷三族。尤其是李陵帶領匈奴20多萬精銳,對抗商秋成3萬漢軍,居然大敗,從軍事領導能力,還是兩方軍力對比都不應該是這個結果,後人一般認為李陵是故意戰敗,心懷大漢。

第二,李陵的悲劇延續了西漢李家的悲劇,爺爺李廣一生不得志,最後自殺,父親李當戶早死,叔父李敢給李廣出氣,打傷衛青結果被霍去病射殺,滿門忠烈卻下場悽慘。

還有就是因為李陵,司馬遷被宮刑,太史公懷著巨大的屈辱記載這些歷史,也導致後世文人史官非常同情李陵


道草乘風


李陵當初跟隨主帥李廣利征討匈奴,結果李陵不幸遭遇匈奴主力,但是李陵卻依然指揮漢軍殺敵,起初李陵一直處於上風,可惜他遇到的是匈奴單于,單于有難其餘諸王自然前來,而李陵乃是普通將領竟無一人前來支援,最後力竭被俘,那麼李陵為何不選擇“自殺”呢?

其實李陵之所以投降匈奴,原因有二,一是為了保命來日繼續為漢朝效力,二是當時李陵之所以慘敗是因為漢軍內部出了奸細,李陵投降正是為剷除奸細,可惜漢武帝不理解李陵的苦衷,滿朝文武更是落井下石,其餘諸將為了推脫責任竟恬不知恥的紛紛指責李陵,最後僅有司馬遷一人稱其為義士,絕不可能投降匈奴,而司馬遷也因此被處以宮刑!但是事情沒有因此結束,後來漢武帝派公孫敖接回李陵,可是誰知公孫敖沒有接到李陵,反將為匈奴練兵的李緒誤認成李陵,漢武帝得知後將李陵滅族,這在漢朝將領之中極為罕見,自此李陵一族身敗名裂,就在漢武帝誅殺李陵家人的同時,李陵親手殺掉了奸細李緒,可以說李陵為漢朝盡心竭力,可惜最後還是落下一個“叛徒”的罵名


德才本末


李陵之所以這麼受同情,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他有一個好爺爺,那就是飛將軍李廣,中國古代很多文人詩詞裡面都比較同情李廣,說這個人吶,一生不得志,即便自己有很大的才能,卻沒有辦法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對於同樣擁有悲劇色彩的他的孫子,所有人也是用對待爺爺的那種同情用到了這個孫子身上。

第二點,他有一個好朋友,誰?史官司馬遷,由於司馬遷和李陵是好朋友,所以司馬遷在寫李廣和李陵的事情的時候都會帶有一種同情的色彩。魯迅先生稱讚《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一方面是肯定了《史記》在文學上面的功底,也肯定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帶有的濃重的文學色彩,以及自己的個人情感色彩。

第三點,李陵自己爭氣,這個人有氣節,這裡大致說一下李陵為什麼投降匈奴,當時李陵這5000步兵出關外,遇到匈奴單于率領的10萬騎兵的時候,沒有選擇直接投降或者是潰散,而是選擇帶領著5000士兵,和當時匈奴單于的10萬騎兵邊打邊撤,一路退向關內。

一路作戰途中,李陵最後只剩下來400多殘兵,而匈奴方面損失兩萬騎兵,本身來講,步兵對抗騎兵在那種環境之下確實吃虧,但是李陵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能夠拖這麼長時間,並且給敵人造成這麼大的殺傷,包括一開始想殺他的匈奴單于,最後都服了,說老子不想殺你了,趕緊把那個人給我抓過來這人真他媽是個天才!

李陵被人包圍在關外,得不到救援以後選擇去向匈奴單于說我頭像,但是你得放過我這400多個士兵,匈奴單于說沒問題,400多人,我放回去就行了!

李陵最後選擇投降匈奴單于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並沒有完全投降,而是選擇蟄伏在匈奴單于的身邊,但是漢武帝沒有管他,漢武帝直接選擇將李陵所有的家人全部殺光了,而且向全世界宣佈,李陵是個叛徒,李陵是無家可歸啦,被逼無奈之下,他選擇徹底投降匈奴,娶了匈奴女人。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選擇代領匈奴人去漢朝邊關扣關,後來漢宣帝上位以後,覺得李陵這件事情應該翻案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並且從當時蘇武的口中得知李陵並不是刻意背叛漢朝,所以派人過去說服李林說,你要不回來把李陵說我不了,我在匈奴這兒既然已經安家立業了,我也不想再回去了。

其實縱觀這個人的一生,我們發現他實際上最對不起的只有一個,就是自己是漢人,就是說作為軍事將領,他率領5000步兵在草原上面硬生生擊敗了匈奴10萬騎兵,殺傷敵人兩萬多人,作為軍事領袖,他選擇為自己剩餘下來的士兵謀得意思,深入而選擇奉獻自己,作為李廣的子孫,他聽說自己家裡面被全部殺光以後,選擇投降匈奴,作為別人的丈夫,他在聽說自己的故鄉召喚自己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家人而選擇待在苦寒之地,所以說這種人實際上沒什麼毛病,他是一個擁有完美人格的人,可惜與時代的不符合,再加上他跟上層之間的溝通不順,最後導致了它只能夠擁有如此悲慘的命運。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人自己爭氣,所以大家想說他毛病的時候也感覺說不出口,你說這還怎麼怪這個人,如果說中間任何一件事情,你代入其中的話,你也肯定會義憤填膺的選擇跟她同樣的路遇見匈奴人,挑戰幹他丫的遇見自己家人被殺,那當然是復仇,自己兄弟想要活命,那當然挺身而出,為自己兄弟擋彈,自己的家人召喚自己,那就留在他鄉。

所以你說李陵是背叛漢朝,這我同意,但是你要說他是漢奸,那我還是勸你嘴下留德,因為咱們都不配去擠兌這個人的一生。


漩渦鳴人yy


作為司馬遷的朋友,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將領之一,李陵的遭遇直到今天也難以下定論,這與我們的傳統及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李陵是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他不但繼承了爺爺的箭法,也遺傳了爺爺封侯的渴望。所以當漢武帝讓他做水貨貳師將軍李廣利的運糧官的時候他很不服氣,當著武帝面誇下海口,五千兵馬可以打入匈奴王廷。

這當然是個笑話,當年霍去病也沒有做到。但李陵為了家族的光輝豁出去了,他需要機會證明自己,他需要一場豪賭,以改變岌岌可危的家族命運。

漢武帝早過了年少輕狂的年紀,他當然知道李陵是在吹牛,但年輕有夢想總是好的,霍去病不也是初出茅廬就名震天下嗎?給他個機會,說不定能還你一個奇蹟,於是他爽快的給了李陵五千兵馬。

不走運的是,李陵第一次出征就遇到了打壓後輩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還有不期而至的匈奴主力。5000步兵遇上八萬匈奴騎兵。實話實說,雖說人數是司馬遷給的,但這個數字水分太大,冷兵器時代在草原上,5000步兵遇到80000騎兵,逃命的機會都沒有。

但不管遇到多少匈奴騎兵,李陵首先選擇殊死奮戰,當然,他還是輸了,在距離漢軍駐地一百公里的地方彈盡糧絕。

李陵想自己溜,失敗了,於是他選擇突圍,突圍失敗了,他選擇投降。太史公寫道:

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

投降在當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破樓蘭誓不還的趙破奴將軍就曾被匈奴俘虜,後來逃回來也沒有追究殺頭。

但李陵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先是到了匈奴與漢朝暗通曲款,後被人誣告為匈奴練兵,老母妻兒被殺,太史公為他說情被宮刑,再後來做了匈奴女婿,勸降蘇武,昭帝年間,發小霍光上官桀上位,勸他回來,他拒絕了,理由是不想再受羞辱!

那麼李陵是不是漢奸,該不該死?

作為漢朝的將領,他投降了敵國匈奴,還做了匈奴的女婿,為匈奴做事,無論如何都是漢奸,有人說他沒有做對不起漢國的事情,這是不對的,作為有影響力的將領,他投降本身就是一件極為負面的事情,說他是漢奸並不為過。

那麼他是不是應該自殺成仁,是不是戰敗就該死呢?

按照我們傳統的文化觀念,他確實該死,無論他盡力還是沒有盡力,戰敗就該死,死了就是烈士,活著就是漢奸,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允許有第三種可能,這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在歐美主流文化中,投降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例如美國,從不鼓勵士兵去做無謂的反抗,如果反抗已經失去意義,那麼投降就是可以接受的。在他們看來,個人的利益大於國家利益,因為是先有人才有國,國家應該是為人民而存在的。個人已經盡力的前提下,不能再去苛責。華盛頓在英軍服役的時候,就做過法國人的俘虜,前不久去世的美國參議員麥凱恩也做過越南人的俘虜,但他回國後一樣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比起那些在後方搖旗吶喊,只會打嘴炮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付出的夠多了,即便是國家興亡,他們依然有活下去的權力。

當然,這個邏輯我們至今不接受,也許很長一段時間依然不會接受。正如艾卿所說:

國人認為投降是可恥的,西方人認為投降不可恥,人有求生權利!這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權!美國要求士兵在抵抗無效情況下投降,避免白白送死.美國人自己不想死,也允許別人不想死.中國人自己怕死,但是不怕別人死,所以不準投降!缺德殘忍又自私!何時投降在中國不再被視為可恥,就說明國人價值觀進步了!


日慕鄉關


其實這個問題要從實際的歷史背景去評價,彈盡糧絕被俘虜不能用漢奸來形容,這就和政治這個東西牽扯不清,政治本來就是唯利是圖的。


守著一份心意


那時候的漢朝已經是個超級大國。皇帝逐步法變更新。 影響很多有勇無謀的將帥指揮。 一部份心有不甘不服從,兵變是可能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133881256


他原本只是走投無路,想活下來找機會在回去,確被漢武帝逼得不能歸漢!


歷史蕭條


應該說是漢朝出賣了李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