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幼兒園老師,每次發視頻給家長,都有家長會說看不到自己家孩子,該怎麼辦?

顧歡歡3


很正常,我家幼兒園老師每次發視頻的時候我也是一直在找自己的 孩子,沒辦法,自己的孩子怎麼看怎麼好,我家兩孩子的老師是這樣處理的,我兒子在上託班,班裡就8個小朋友,我曾經跟老師建議過,可以建個微信群,在裡面發發視頻或者通知什麼的。老師卻說,雖然班裡孩子不是很多,但是年齡還是有點小,我們平時是不會去拍照片或視頻的,就是拍孩子會出什麼意外。偶爾孩子比較乖的時候,老師就會單獨發些短視頻給我看,感覺老師還是蠻用心的。我閨女在中班,班裡二十多個小朋友,老師在群裡發的基本都是孩子在戶外集體遊戲的視頻,有時長達幾分鐘,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出現在視頻裡,碰到有特殊節日的時候,拍的照片也是每個孩子都有,並且都給p的很漂亮。兩個老師的做法我覺得都挺好的,要麼就不拍要麼就每個都兼顧到。


堅強不過是逞強罷了


作為幼兒園老師非常理解這位老師的心情。

本來想拍點孩子們活動的情景給家長看,可是沒想到我辛辛苦苦拍好,高高興興上傳,一片苦心不僅沒得到家長的讚譽,反而有家長指責視頻中沒有自己的孩子。

那麼,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發揮家委會力量,確保重大活動的視頻不要遺漏孩子。

我們知道幼兒園會有一些大的活動,比如六一、元旦或者國慶,這個活動家長比較重視。有些活動如果是親子活動,家長來參與,她們就會自己拿出手機,全程拍著自己家的孩子。

可是如果不是親子活動,家長不參與怎麼辦呢?靠三位老師又要管孩子又要組織活動,肯定是拍不全面。

這個時候就要發揮我們家委會的力量,邀請家委會的成員或者熱心家長,擔當攝影師,全程、多角度拍攝孩子的活動。

多位家長拍攝的視頻,就算這個裡沒這個孩子,下一個肯定就有了。

而且,是家長們自己拍攝的,如果遺漏了,家長們也會互相解釋,老師們就安心帶著孩子開展活動就好了。

第二,日常活動拍攝時,要以跟蹤式拍攝為主。

什麼是跟蹤式拍攝呢?老師們不是要做孩子的成長檔案嗎?成長檔案要求對每個孩子都要進行觀察,並以照片、視頻,加上文字進行記錄。

那麼我們就一天跟蹤拍攝一個,比如今天拍攝是A小朋友,畫面以A小朋友為主,視頻說明時可以跟家長強調,每個孩子都會拍,只是今天是以她為主。

這樣,等後續每個孩子的視頻陸續上傳後,家長就不會有意見了。老師們也可以完成孩子們的成長檔案收集。

第三,多注意視頻、照片中不經常出現的孩子,有針對性地去進行拍攝。

我們說隨手拍攝的照片或者視頻,難免會有遺漏。但你會發現,總有個別喜歡拍照的張張都有,她們一看見老師拿手機就會湊過來。

而有些安靜內向,不喜歡拍照片的孩子,還真的就是次次都不能在畫面中出現。

一般老師在拍攝後,自己先看看視頻,如果有幾個孩子總是不出現的,那就有針對性的拍一些。

視頻上傳的時候我們也不要一邊拍一邊就上傳,等拍好了,自己先看看,刪刪減減,再上傳。我們也會在視頻上加一些文字,讓家長了解拍攝的目的。

這樣,家長會看拍攝的主題或者老師想通過視頻表達的想法,而不會去追問“我的孩子怎麼沒有”。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家長的眼睛永遠第一時間看到的是自家的孩子。



所以作為老師也要學會換位思考,發現問題要想我怎麼去解決更合適,而不是一直抱怨家長不理解。

工作到位了,老師和家長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了,相信抱怨就會少,班級工作就更能有效開展。


幼兒園陶陶


其實,個人感覺是不應該拍出來發給家長的,除非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和家長溝通用上

同一個視頻,不同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俗稱挑刺

幼兒園有幼兒園的管理方式,家長有家長的顧慮

只要看到自家孩子少了被關注,少了點什麼,那麼就是一趟風波

一些活動的視頻倒是可以發,只是和家長說一聲,這是某某活動的記錄,孩子們表現如何即可



一個班,幾十號學生,你每個錄十秒,工作量巨大

一旦孩子在此期間出了什麼問題,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

現在的家長,素質普遍較高,而大家說一聲抱歉,沒辦法給大家拍視頻,影響了孩子的管理工作,大都能理解

毫無疑問只是大多數,小部分會找茬的,例如不發視頻是不是想隱瞞什麼啊之類的

這得理解家長,站在家長角度,現在虐童事件那麼多,誰都怕有個什麼貓膩

對這種家長,咱身正不怕影子斜,確實害怕藏貓膩,到學校查監控可以知道一切

說白點,真有什麼事要隱瞞的話,我還會給你發視頻嗎?不帶這樣玩的吧!

小編沒經營過幼兒園,但是小學生託管班是經營過的

也有類似的問題產生,那麼小編的處理方式:

對於孩子的安全等問題,怕藏貓膩,直接就開發了手機端看錄像的功能

不放心孩子問題,那麼請直接打開你的手機聯網看我們的現場狀況

因為託管,所以更重要的是吃的和睡的

那麼每天的菜,我們拍照上傳,個別孩子不吃飯吃得少的或者是不睡覺愛折騰的,我們當天直接和家長說,也不會隱瞞

主動和家長溝通還是等家長髮現問題找上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

當家長不理解不能配合,我們只能勸退處理

例如某孩子特皮,人家睡覺他跑來跑去,專門有個老師在其他人睡了之後盯著他

和父母反映,人家的孩子他比你更清楚自家娃是怎麼樣的,能配合著一起教育好最好,教育不來對其他同學產生影響了,那沒辦法只能勸退了


熊孩子專治


是滴,我不是老師,是孩子家長,但我對老師說的這個現象深有體會:別說是視頻了,就算是老師發的照片,也會有家長跳出來說,呀,怎麼沒有看到我家孩子呢?

沒辦法,現在孩子矜貴,好多家就這麼一個娃,多少雙眼睛盯著呢,好幾輩人伺候著呢,這交到老師手裡,一有機會能看到(或對著視頻和照片想像一下)孩子在校園裡的情況,家長真是一刻也不會放過。誰家的娃誰關注啊。所以,老師也請多諒解吧。

我們孩子的老師後來就挺有辦法的,您也試試吧:拍合影一個都不少,實在拍不下的就分兩張,總之,誰也不漏。視頻嘛,寧可鏡頭在每一個孩子臉上停留的時間短一點,也要把每個孩子都錄進去。這樣,家長們也就平衡了,放心了,不說什麼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感謝每一位老師的辛苦付出。一切為了孩子!


小公主變形計


先教給你治標的方法

發視頻的時候要把每個小朋友都錄上,最簡單的方法是,自身旋轉360度,教室都錄下來,孩子就順便錄下來了,當然這個辦法很傻~~~

還有不傻的。

【1】先拍然後篩選再發到家長群

篩選的時候就要注意哪個寶寶沒出現,有針對性地補拍。

【2】鏡頭不要移動,拍全景

這是解決家長挑剔孩子大了還是小了的好辦法,既能讓家長看清孩子在幹什麼,又可以讓每個孩子一邊大。如果真的有寶寶亂入鏡頭,那也是寶寶的自然行為,家長是不會怪罪你這個辛勤的拍攝者的。

【3】按孩子學號拍特寫(慎用)

拍特寫是柄雙刃劍,拍好了會讓家長更加信任幼兒園,拍不好會自找麻煩。特寫的原則是,形象良好(頭髮亂嗎,臉手髒嗎等)、衣著得體(衣服多少、釦子扣沒等)、動作得當(有無搗蛋等)、表情自然(是否閉眼、表情有無扭曲等)、背景環境無槽點(其他小朋友不得體形象、教室髒亂差等)。孩子都有學號,活動中按學號順序拍特寫,誰也落不下。

再告訴你治本的方法

首先你要知道家長需要什麼,他其實並不需要孩子的視頻和照片,而是需要確定孩子在幼兒園安全、開心、有所學。視頻和照片就是傳遞這些信息的手段,家長通過視頻和照片來分析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

問題來了,是不是必須通過照片和視頻達到家長的需求?如果不用,但同樣達到家長需求了,是不是就可以不拍了?

相信你用心琢磨後會發現,照片和視頻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別跟我說你不知道啥時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手動捂臉),那麼如何讓家長理解你而不再家長群裡吐槽呢?首先照片按照我上面提到的“指標”方法拍好,至少保證了人人都露臉,達到了家長的最低心理期許,然後,也是最重要的,要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家長的需求,就是上文提到的

確定孩子在幼兒園安全、開心、有所學。

常見方法有:

【1】課餘時間多和家長交流兒童表現,提出家園共育方案。讓家長認可你的用心和專心,確實是對孩子很用心很細心很上心的,你就算沒拍到孩子,家長也會主動認為你是失誤,其實心裡是有我們家寶貝的。

【2】接送孩子時把孩子一天的情況如實告知。重點是如實,不管表現好壞都要說清楚,這樣家長會信任你,而不是報喜藏憂,覺得虛偽不可信,把孩子交給你不託底。你如果再犯錯誤,比如照片沒拍到她家孩子,對你的不信任就會瞬間放大擴大,一發不可收。

【3】特意交給孩子一些展示進步的方法。這不是功利,而是教學技巧。我們並沒有欺騙,而是有針對性地讓家長看見孩子成長,因為只有孩子真正會了,他才能展示,要不然拿啥展示。手工、數字、拼音、英語、朗誦等等,什麼都可以,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家長都會衷心感謝老師的,這一點你不用懷疑。

最後,我建議你站得更高一點看待這個問題,不要把拍照當成一個孤立的事情,它是所有教學環節的一部分,是給家長傳遞幼兒園教學質量過硬的手段之一。其他手段還有教學筆記、園區開放日、家長參與的集體活動、日常微信電話溝通等等,不要割裂開來看,你心裡有不會有那麼多委屈了。


分析事物本質,提供解難實招。

我是貝貝要雞蛋,蒙特梭利教學理念推廣者和實踐者,專注0-6歲兒童性格養成研究,歡迎關注。


貝貝要雞蛋



這種家長應該也少吧。我家孩子上幼兒園,能感覺出來幼兒園老師挺操心的。不僅要哄著孩子玩,還要經常和家長直接交流。我看我孩子班裡的老師在拍照的時候,儘量每個孩子都給特寫,如果拍視頻的話,直接把拍一個大的,包括所有孩子。這樣雨露均霑,家長就不會說什麼了。

如果有時的拍照做不到雨露均霑,那老師就不要上傳照片或錄像了,省的有的家長不滿。另外,老師如果喜歡某個孩子,不要過多地表現在所有家長面前,不要每次都給他照很多特寫,這樣其他家長心裡會不舒服的。作為家長,我當然也很期待通過照片或錄像能看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時候也擔心孩子在學校是不是吃的飽,穿的暖。但是,再怎麼樣我也很少去打擾老師。三個老師,管著班裡三十多個孩子,已經夠忙的了。我看見孩子每次回家都高興的說說笑笑,我就知道老師照顧的很好。很多幼兒園老師確實是真心對孩子好。所以,我一直很感恩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照顧。

冰藍拾光



作為一個家長,這種感覺我深有體會。老師常常在群裡發照片或者視頻,如果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我就會瞬間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被重視,感覺到老師是不是不公平,內心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但是,也只是僅此而已,隨即我又會換位思考,班級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保證每個孩子都上鏡,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並不會去計較。

有時候,看到老師發的照片或視頻裡有自己的孩子,我是會有特別開心的感覺,大概所有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被老師關注吧!可以不去計較,但真的不可能不在乎。

我想,作為老師,還是應該做到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儘量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輪流被拍到,不要總是拍某幾個孩子為好。對於老師是舉手之勞,對於家長卻是千千闕歌。


TT百合媽媽


我覺得這很正常!

畢竟孩子在上幼兒園,還在剛走進學校的年紀,第一次面對校園集體生活,家長對於小孩子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多擔心,吃的怎樣?玩的怎樣?有沒有跟其他小朋友打架?有沒有在學校談戀愛啊?等等。

幼兒園老師將學生在學校的情況拍成視頻發給家長,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有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還在教室裡安裝攝像頭,將學生的日常直播出來給家長看。

但是對於發出去的視頻,很多學生家長反映沒有看到自己家的孩子。這也很正常,因為學生太多了,鏡頭有限啊!

怎麼辦?我覺得在發視頻時先看看視頻中出現了哪些小孩子?然後單獨將視頻發給那些家長,不就行了!將小孩子進行分組,每天拍攝一組小孩的情況上傳,每週循壞一次即可解決。


小標扎


對於家長的這種想法我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真的很想看看孩子。然而站在老師的角度上呢,老師每天有很多工作要照顧小朋友的生活,要上課寫教案,製作教具。特別是上課做活動的時候,既要照顧到小朋友的課程整體,又要分頭給孩子拍照片,如果為了拍照片而影響了課堂的質量,就不合算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會思考這背後呈現出來的問題是:家長想更多的瞭解孩子。針對這樣的原因,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互動的親子活動,讓孩子更直觀的看到孩子的表現。 家長還往往把自己對孩子的思念投射到老師身上,認為老師也必須要像自己一樣對待自己的寶寶,可是家長卻沒有理解到老師一個人,要面對那麼多小孩子,和那麼多繁雜的工作,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加強家園溝通。可以邀請家長做助教,來體驗一下老師的工作。



總之,所有的問題都回到最後一個點上,加強家園溝通,通過不同形式的家園溝通,讓家長理解老師的工作,讓家長對老師照顧自己孩子放心踏實。

最後我還有一個小妙招就是:在家長要求我們之前,我們就要先做到,比如家長每一次要求我們多給孩子喝水,說明家長對我們的工作不放心,那就在家長沒有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給孩子多喝水,並且要提醒家長回家一定要多喝水。試想這樣,家長還會在提醒我們嗎?因為他知道我們做的比他想象的要細心。關於拍照片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知道家長出差了非常想要看到孩子,有時間我們就多拍一些,如果時間確實不允許,那麼我們就和家長這樣溝通“今天在課程上,孩子表現特別棒,



我想多給她拍幾張照片,可是無奈還要指導孩子操作,沒有倒出時間來,下次一定多給她拍點”再說一下孩子具體的表現。試想這樣的話,家長既理解了老師的辛勞,又知道老師把她的孩子放在心上,還會那樣事兒事兒的要求我們嗎?

最後強調一點,理解家長的感受,同時要通過溝通,徵得家長對我們的理解,有了好的關係,彼此理解,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兒。


學慧育兒經


首先請老師理解家長們的心情,家長們時刻擔心著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午飯吃的怎樣?學習表現怎麼樣?對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切都存在著好奇,好不容易等到老師在群內發佈視頻,一個個都在視頻中尋找自家孩子的身影,如果沒有發現應該是有點小失望吧。家長的解決辦法就是找老師反映了,別家孩子都有,為什麼沒有我家孩子?

而作為老師呢,儘量讓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再發布視頻,避免哪個孩子拍不到,一定要注意不讓總是讓某個孩子經常不出現在視頻中,那麼這就會引起家長的注意了,家長會聯想,為什麼這麼多次都沒有我家孩子?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家孩子,對他特殊待遇等等問題。老師照看一個班的孩子,家長只關心自己的孩子,老師遺漏了,但是家長永遠不會。

其實拍視頻就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有的家長會問“他怎麼自己玩?”“他為什麼不吃飯?”“他怎麼在角落?”一系列的問題等著老師去做作答。但是既然要在群內發佈視頻,就要把全部孩子都拍進去,這也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可以集體拍攝、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拍攝,老師注意不要遺漏某個孩子,哪怕只是一個身影,要不就直接不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