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园老师,每次发视频给家长,都有家长会说看不到自己家孩子,该怎么办?

顾欢欢3


很正常,我家幼儿园老师每次发视频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找自己的 孩子,没办法,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我家两孩子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我儿子在上托班,班里就8个小朋友,我曾经跟老师建议过,可以建个微信群,在里面发发视频或者通知什么的。老师却说,虽然班里孩子不是很多,但是年龄还是有点小,我们平时是不会去拍照片或视频的,就是拍孩子会出什么意外。偶尔孩子比较乖的时候,老师就会单独发些短视频给我看,感觉老师还是蛮用心的。我闺女在中班,班里二十多个小朋友,老师在群里发的基本都是孩子在户外集体游戏的视频,有时长达几分钟,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出现在视频里,碰到有特殊节日的时候,拍的照片也是每个孩子都有,并且都给p的很漂亮。两个老师的做法我觉得都挺好的,要么就不拍要么就每个都兼顾到。


坚强不过是逞强罢了


作为幼儿园老师非常理解这位老师的心情。

本来想拍点孩子们活动的情景给家长看,可是没想到我辛辛苦苦拍好,高高兴兴上传,一片苦心不仅没得到家长的赞誉,反而有家长指责视频中没有自己的孩子。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发挥家委会力量,确保重大活动的视频不要遗漏孩子。

我们知道幼儿园会有一些大的活动,比如六一、元旦或者国庆,这个活动家长比较重视。有些活动如果是亲子活动,家长来参与,她们就会自己拿出手机,全程拍着自己家的孩子。

可是如果不是亲子活动,家长不参与怎么办呢?靠三位老师又要管孩子又要组织活动,肯定是拍不全面。

这个时候就要发挥我们家委会的力量,邀请家委会的成员或者热心家长,担当摄影师,全程、多角度拍摄孩子的活动。

多位家长拍摄的视频,就算这个里没这个孩子,下一个肯定就有了。

而且,是家长们自己拍摄的,如果遗漏了,家长们也会互相解释,老师们就安心带着孩子开展活动就好了。

第二,日常活动拍摄时,要以跟踪式拍摄为主。

什么是跟踪式拍摄呢?老师们不是要做孩子的成长档案吗?成长档案要求对每个孩子都要进行观察,并以照片、视频,加上文字进行记录。

那么我们就一天跟踪拍摄一个,比如今天拍摄是A小朋友,画面以A小朋友为主,视频说明时可以跟家长强调,每个孩子都会拍,只是今天是以她为主。

这样,等后续每个孩子的视频陆续上传后,家长就不会有意见了。老师们也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成长档案收集。

第三,多注意视频、照片中不经常出现的孩子,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拍摄。

我们说随手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难免会有遗漏。但你会发现,总有个别喜欢拍照的张张都有,她们一看见老师拿手机就会凑过来。

而有些安静内向,不喜欢拍照片的孩子,还真的就是次次都不能在画面中出现。

一般老师在拍摄后,自己先看看视频,如果有几个孩子总是不出现的,那就有针对性的拍一些。

视频上传的时候我们也不要一边拍一边就上传,等拍好了,自己先看看,删删减减,再上传。我们也会在视频上加一些文字,让家长了解拍摄的目的。

这样,家长会看拍摄的主题或者老师想通过视频表达的想法,而不会去追问“我的孩子怎么没有”。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家长的眼睛永远第一时间看到的是自家的孩子。



所以作为老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发现问题要想我怎么去解决更合适,而不是一直抱怨家长不理解。

工作到位了,老师和家长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了,相信抱怨就会少,班级工作就更能有效开展。


幼儿园陶陶


其实,个人感觉是不应该拍出来发给家长的,除非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和家长沟通用上

同一个视频,不同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俗称挑刺

幼儿园有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家长有家长的顾虑

只要看到自家孩子少了被关注,少了点什么,那么就是一趟风波

一些活动的视频倒是可以发,只是和家长说一声,这是某某活动的记录,孩子们表现如何即可



一个班,几十号学生,你每个录十秒,工作量巨大

一旦孩子在此期间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

现在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而大家说一声抱歉,没办法给大家拍视频,影响了孩子的管理工作,大都能理解

毫无疑问只是大多数,小部分会找茬的,例如不发视频是不是想隐瞒什么啊之类的

这得理解家长,站在家长角度,现在虐童事件那么多,谁都怕有个什么猫腻

对这种家长,咱身正不怕影子斜,确实害怕藏猫腻,到学校查监控可以知道一切

说白点,真有什么事要隐瞒的话,我还会给你发视频吗?不带这样玩的吧!

小编没经营过幼儿园,但是小学生托管班是经营过的

也有类似的问题产生,那么小编的处理方式:

对于孩子的安全等问题,怕藏猫腻,直接就开发了手机端看录像的功能

不放心孩子问题,那么请直接打开你的手机联网看我们的现场状况

因为托管,所以更重要的是吃的和睡的

那么每天的菜,我们拍照上传,个别孩子不吃饭吃得少的或者是不睡觉爱折腾的,我们当天直接和家长说,也不会隐瞒

主动和家长沟通还是等家长发现问题找上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当家长不理解不能配合,我们只能劝退处理

例如某孩子特皮,人家睡觉他跑来跑去,专门有个老师在其他人睡了之后盯着他

和父母反映,人家的孩子他比你更清楚自家娃是怎么样的,能配合着一起教育好最好,教育不来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了,那没办法只能劝退了


熊孩子专治


是滴,我不是老师,是孩子家长,但我对老师说的这个现象深有体会:别说是视频了,就算是老师发的照片,也会有家长跳出来说,呀,怎么没有看到我家孩子呢?

没办法,现在孩子矜贵,好多家就这么一个娃,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好几辈人伺候着呢,这交到老师手里,一有机会能看到(或对着视频和照片想像一下)孩子在校园里的情况,家长真是一刻也不会放过。谁家的娃谁关注啊。所以,老师也请多谅解吧。

我们孩子的老师后来就挺有办法的,您也试试吧:拍合影一个都不少,实在拍不下的就分两张,总之,谁也不漏。视频嘛,宁可镜头在每一个孩子脸上停留的时间短一点,也要把每个孩子都录进去。这样,家长们也就平衡了,放心了,不说什么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一切为了孩子!


小公主变形计


先教给你治标的方法

发视频的时候要把每个小朋友都录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自身旋转360度,教室都录下来,孩子就顺便录下来了,当然这个办法很傻~~~

还有不傻的。

【1】先拍然后筛选再发到家长群

筛选的时候就要注意哪个宝宝没出现,有针对性地补拍。

【2】镜头不要移动,拍全景

这是解决家长挑剔孩子大了还是小了的好办法,既能让家长看清孩子在干什么,又可以让每个孩子一边大。如果真的有宝宝乱入镜头,那也是宝宝的自然行为,家长是不会怪罪你这个辛勤的拍摄者的。

【3】按孩子学号拍特写(慎用)

拍特写是柄双刃剑,拍好了会让家长更加信任幼儿园,拍不好会自找麻烦。特写的原则是,形象良好(头发乱吗,脸手脏吗等)、衣着得体(衣服多少、扣子扣没等)、动作得当(有无捣蛋等)、表情自然(是否闭眼、表情有无扭曲等)、背景环境无槽点(其他小朋友不得体形象、教室脏乱差等)。孩子都有学号,活动中按学号顺序拍特写,谁也落不下。

再告诉你治本的方法

首先你要知道家长需要什么,他其实并不需要孩子的视频和照片,而是需要确定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开心、有所学。视频和照片就是传递这些信息的手段,家长通过视频和照片来分析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

问题来了,是不是必须通过照片和视频达到家长的需求?如果不用,但同样达到家长需求了,是不是就可以不拍了?

相信你用心琢磨后会发现,照片和视频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啥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手动捂脸),那么如何让家长理解你而不再家长群里吐槽呢?首先照片按照我上面提到的“指标”方法拍好,至少保证了人人都露脸,达到了家长的最低心理期许,然后,也是最重要的,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是上文提到的

确定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开心、有所学。

常见方法有:

【1】课余时间多和家长交流儿童表现,提出家园共育方案。让家长认可你的用心和专心,确实是对孩子很用心很细心很上心的,你就算没拍到孩子,家长也会主动认为你是失误,其实心里是有我们家宝贝的。

【2】接送孩子时把孩子一天的情况如实告知。重点是如实,不管表现好坏都要说清楚,这样家长会信任你,而不是报喜藏忧,觉得虚伪不可信,把孩子交给你不托底。你如果再犯错误,比如照片没拍到她家孩子,对你的不信任就会瞬间放大扩大,一发不可收。

【3】特意交给孩子一些展示进步的方法。这不是功利,而是教学技巧。我们并没有欺骗,而是有针对性地让家长看见孩子成长,因为只有孩子真正会了,他才能展示,要不然拿啥展示。手工、数字、拼音、英语、朗诵等等,什么都可以,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会衷心感谢老师的,这一点你不用怀疑。

最后,我建议你站得更高一点看待这个问题,不要把拍照当成一个孤立的事情,它是所有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给家长传递幼儿园教学质量过硬的手段之一。其他手段还有教学笔记、园区开放日、家长参与的集体活动、日常微信电话沟通等等,不要割裂开来看,你心里有不会有那么多委屈了。


分析事物本质,提供解难实招。

我是贝贝要鸡蛋,蒙特梭利教学理念推广者和实践者,专注0-6岁儿童性格养成研究,欢迎关注。


贝贝要鸡蛋



这种家长应该也少吧。我家孩子上幼儿园,能感觉出来幼儿园老师挺操心的。不仅要哄着孩子玩,还要经常和家长直接交流。我看我孩子班里的老师在拍照的时候,尽量每个孩子都给特写,如果拍视频的话,直接把拍一个大的,包括所有孩子。这样雨露均沾,家长就不会说什么了。

如果有时的拍照做不到雨露均沾,那老师就不要上传照片或录像了,省的有的家长不满。另外,老师如果喜欢某个孩子,不要过多地表现在所有家长面前,不要每次都给他照很多特写,这样其他家长心里会不舒服的。作为家长,我当然也很期待通过照片或录像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时候也担心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吃的饱,穿的暖。但是,再怎么样我也很少去打扰老师。三个老师,管着班里三十多个孩子,已经够忙的了。我看见孩子每次回家都高兴的说说笑笑,我就知道老师照顾的很好。很多幼儿园老师确实是真心对孩子好。所以,我一直很感恩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照顾。

冰蓝拾光



作为一个家长,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老师常常在群里发照片或者视频,如果总是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我就会瞬间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被重视,感觉到老师是不是不公平,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但是,也只是仅此而已,随即我又会换位思考,班级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上镜,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并不会去计较。

有时候,看到老师发的照片或视频里有自己的孩子,我是会有特别开心的感觉,大概所有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被老师关注吧!可以不去计较,但真的不可能不在乎。

我想,作为老师,还是应该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尽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轮流被拍到,不要总是拍某几个孩子为好。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家长却是千千阙歌。


TT百合妈妈


我觉得这很正常!

毕竟孩子在上幼儿园,还在刚走进学校的年纪,第一次面对校园集体生活,家长对于小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多担心,吃的怎样?玩的怎样?有没有跟其他小朋友打架?有没有在学校谈恋爱啊?等等。

幼儿园老师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拍成视频发给家长,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有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还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将学生的日常直播出来给家长看。

但是对于发出去的视频,很多学生家长反映没有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这也很正常,因为学生太多了,镜头有限啊!

怎么办?我觉得在发视频时先看看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小孩子?然后单独将视频发给那些家长,不就行了!将小孩子进行分组,每天拍摄一组小孩的情况上传,每周循坏一次即可解决。


小标扎


对于家长的这种想法我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真的很想看看孩子。然而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呢,老师每天有很多工作要照顾小朋友的生活,要上课写教案,制作教具。特别是上课做活动的时候,既要照顾到小朋友的课程整体,又要分头给孩子拍照片,如果为了拍照片而影响了课堂的质量,就不合算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思考这背后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家长想更多的了解孩子。针对这样的原因,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互动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更直观的看到孩子的表现。 家长还往往把自己对孩子的思念投射到老师身上,认为老师也必须要像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宝宝,可是家长却没有理解到老师一个人,要面对那么多小孩子,和那么多繁杂的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加强家园沟通。可以邀请家长做助教,来体验一下老师的工作。



总之,所有的问题都回到最后一个点上,加强家园沟通,通过不同形式的家园沟通,让家长理解老师的工作,让家长对老师照顾自己孩子放心踏实。

最后我还有一个小妙招就是:在家长要求我们之前,我们就要先做到,比如家长每一次要求我们多给孩子喝水,说明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不放心,那就在家长没有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给孩子多喝水,并且要提醒家长回家一定要多喝水。试想这样,家长还会在提醒我们吗?因为他知道我们做的比他想象的要细心。关于拍照片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这样做。知道家长出差了非常想要看到孩子,有时间我们就多拍一些,如果时间确实不允许,那么我们就和家长这样沟通“今天在课程上,孩子表现特别棒,



我想多给她拍几张照片,可是无奈还要指导孩子操作,没有倒出时间来,下次一定多给她拍点”再说一下孩子具体的表现。试想这样的话,家长既理解了老师的辛劳,又知道老师把她的孩子放在心上,还会那样事儿事儿的要求我们吗?

最后强调一点,理解家长的感受,同时要通过沟通,征得家长对我们的理解,有了好的关系,彼此理解,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


学慧育儿经


首先请老师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家长们时刻担心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午饭吃的怎样?学习表现怎么样?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好不容易等到老师在群内发布视频,一个个都在视频中寻找自家孩子的身影,如果没有发现应该是有点小失望吧。家长的解决办法就是找老师反映了,别家孩子都有,为什么没有我家孩子?

而作为老师呢,尽量让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再发布视频,避免哪个孩子拍不到,一定要注意不让总是让某个孩子经常不出现在视频中,那么这就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了,家长会联想,为什么这么多次都没有我家孩子?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家孩子,对他特殊待遇等等问题。老师照看一个班的孩子,家长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老师遗漏了,但是家长永远不会。

其实拍视频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家长会问“他怎么自己玩?”“他为什么不吃饭?”“他怎么在角落?”一系列的问题等着老师去做作答。但是既然要在群内发布视频,就要把全部孩子都拍进去,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可以集体拍摄、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拍摄,老师注意不要遗漏某个孩子,哪怕只是一个身影,要不就直接不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