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

羅玉波


這個問題很有深意,今天縱橫就來講講,為什麼慈禧的送葬隊伍會臭氣熏天?

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

慈禧1908年11月15日死後,到1909年11月9日才下葬,慈禧死後為什麼會經過一年才下葬,實際上跟清朝的祖制與慈禧的奢靡是分不開的,慈禧死後並沒有大家想的那樣,禮崩樂壞,沒有人再去管那個掌管中國朝政將近半個世紀的老女人,真實的歷史是,清朝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該有的程序都是要走的。

在封建社會禮法大於一切!

很多人都很關注慈禧的葬禮,而忽視了光緒皇帝,兩個人一前一後死的,死後自然先是忙活溥儀登基大典,溥儀登基之後就是光緒的葬禮,不可能把太后的葬禮放到光緒的前面,這是規矩,尤其是慈禧這樣以後宮的身份下葬。

等溥儀登基完事,光緒下葬完事了,第二年的時候才能考慮慈禧的葬禮,實際上關於慈禧的葬禮不經歷過一些程序還真就下葬不了。

慈禧的喪儀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小殮,大殮,停靈,奉移,前面兩項好說了,幾天就完事了,這個停靈大概就是一年,紫禁城皇極殿內的慈禧梓宮前, 每天都會進行各種名目繁多、過程繁雜的喪儀活動。好傢伙,整個一個海天廚邦醬油,曬足整整XX天。

經過了一年的祭祀活動,才將慈禧的梓宮運往墓地。

關於慈禧的陵墓也是花費了一番功夫,早在同治時期,慈禧就給自己找好了地方,進行修建,耗時六年於光緒五年竣工。

在甲午戰爭後,清王朝欠了列強大量的外債,這個時候慈禧因為60大壽沒有過好,乾脆又研究起自己的陵墓,俗話說,人最後還是要躺進那個小盒子,那才是永久的家,可是這一翻修,又是大手筆,直到慈禧死後才大體竣工,慈禧死後晚下葬一年,很可能也是因為陵墓沒有準備太周全。

因為關於隨葬的珠寶就數不勝數,據說把慈禧的陪葬品拿出來拍賣了,可以武裝多少個日本的聯合艦隊。

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

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想到是慈禧的屍體的臭味,這是不準確的。

因為慈禧的屍體是放在棺材裡面的,要知道慈禧的這個棺材可不是一般的棺材,而是用雲南的楠木製作而成,不要說材料和人工,光是把這塊楠木從雲南運到北京運費就高達10萬兩,想想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再看看人家老佛爺的奢侈,有這個棺材罩著,即使有味也出不來。

除此之外清朝也有一定的防止屍體腐爛技術,並不會讓慈禧變得臭不可聞。

實際上由於太講究禮數,慈禧的送葬隊伍極為龐大,浪費之多,器具之講究,都達到了驚人的地步,為了能夠把慈禧的梓宮和那些陪葬品弄到陵墓去,動用了大量的鞍馬車輛和帳房,隨行人員的隊伍更是龐大,總之所有能用上的東西,所有能展示排面的東西,在慈禧的葬禮上都用了出來,可以說慈禧是將近三百年清朝下葬最風光的女人。

正是因為隊伍浩大,尤其是鞍馬等畜生,那真是邊走邊拉,一點不慣你毛病,很可能滿路都是黃金屎,再加上人和車再踩上,這臭味必然要熏天了。

一路上的“茶膳”更是考究,比如要“每日應用香油八兩、炭餅四個、香餅十個、白檀八錢”,實際上這些東西壞了之後味道也不清。

除了牲口和慈禧的供品外,還有大量的隨行人員造成生活垃圾,這也是不可忽視的。

總之,慈禧的喪禮是晚清的一件大事,在清朝是規格和水準都極高的一次,但是也預示著清王朝這座大廈將傾的事實,僅僅過了三年之後清王朝就坍塌,1828年孫殿英就把慈禧的陵墓給炸開了。

想想,慈禧如果能夠把這些陪葬的錢用於治理國家,用於治理民生,估計清朝也不會那麼晚才亡,自己也陵墓也不會有這麼慘烈的下場。


史論縱橫


眾所周知,慈禧去世後並沒有馬上下葬,而是在時隔一年後,才緩緩地入葬到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當然,慈禧出殯時,一路上送葬隊伍確實是臭氣熏天,這是有史料記載的,並非空穴來風。

(慈禧)

實際上,慈禧雖然陳屍一年,然而因為特殊的保護手段,加上皇家御用的金絲楠木棺槨,慈禧的屍臭還不是引起送葬隊伍惡臭盈天的主要原因。

(清東陵)

我們知道,古代交通不發達,從北京走路到河北遵化是需要走至少一個禮拜的,長時間的跋涉就帶來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消耗。慈禧的送葬隊伍可不是一般規模,據史料記載,光人力就出動了一萬多人,參加過農村土葬的人肯定知道,在送葬的時候按照傳統禮俗,是會準備許多吃食的,慈禧的送葬隊伍,那山珍海味是隻多不少的。這麼多食物帶在路上走那麼久。再加上幾百匹馬哥上萬人的吃喝拉撒,衛生問題很難完美徹底地解決。

(清東陵)

一路上那麼長的時間的發酵,自然就會產生令人作嘔的氣味,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的送葬隊伍會臭氣熏天,甚至太監都拿手絹捂住口鼻的最大的原因了。

(慈禧)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東陵大盜孫殿英當年盜掘慈禧墓時一邊扒慈禧的褲子一邊說著不可描述的語言,甚至之後的很多記載說慈禧雖然已經死了20年,但樣貌依舊栩栩如生,那時候雖沒有福爾馬林這樣的防腐液,但慈禧的棺材是“水不能侵入,蟻不能穴”的金絲楠木做的。

雖然無法考證當年慈禧墓被盜掘時,慈禧樣貌是否栩栩如生,但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皇家御用的金絲楠木棺材的確有防腐的作用。

既然有防腐的作用,那慈禧下葬之時,大街上瀰漫的臭味就不應該慈禧遺體散發出來的,並且,即便慈禧誤國誤民,那也不至於一個屍體腐爛能讓整個送葬隊伍變成臭氣熏天的。

1908年,光緒皇帝去世以後,第二天,囂張不可一世的慈禧也隨著去世,關於光緒皇帝的死因,近代的考古學家在檢查完光緒的屍骨以後,確認光緒是被毒死的。而慈禧的死卻是正常死亡,但死後將近一年之後才下葬,這是為何?

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慈禧生前就是窮兇極奢的代表人物,是晚晴最會享受的女人,據史料記載,在1897年這一年慈禧太后就用掉了十幾萬個蘋果,平均每天400多個,按她的說法,蘋果的香氣既能附著於身上,又能對皮膚好。

在1894年,慈禧60大壽的這一天,她為自己準備的生日禮物加起來耗費了國庫三千萬兩白銀,這讓本來國庫空虛的清朝更是赤字累累,因為這畢竟不是小數字,乾隆時期整個收入也就五千萬兩白銀。

慈禧為了滿足自己辦生日慶典的願望,甚至在朝堂上提出預算方案,讓邊防開支減少四百萬、刑部拿出五十萬、戶部拿出五百萬、內務府拿出五百萬、減少宮廷開支、增加稅收,反正是湊足了算。

當時朝中大臣紛紛提出異議,認為這些費用都是保障清朝正常運轉的費用,不能隨便挪用,以防戰時不備,而慈禧一怒之下說出:“誰讓我生日一天不高興,我讓他以後天天不高興”。

最終,慶典的籌備計劃在軍機大臣、禮部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籌備,從皇宮到頤和園的沿途幾十里布置的氣派無比,戲樓、景觀臺的夾道都裝飾一番,非常隆重。

然而就在慈禧的慶典有條不紊的籌備過程中,北洋艦隊突遭襲擊,而慈禧修建的頤和園所需的資金有很大部分是挪用了海軍經費,最終我們都知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戰敗。戰爭攪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後來慈禧沒臉面再大肆舉辦了,就下令取消了原來的沿途景點工程,最終的慶壽計劃在寧壽宮黯然度過。

慈禧過慶壽時,感覺很委屈,認為戰爭打亂了她的計劃,有一陣子總是悶悶不樂。

由此可見,慈禧活著的時候,對於傳統禮節很是重視,在她看來,凡是古人留下的禮制都要重點操辦,對於皇室最注重的葬禮,那絕對是不能有半點馬虎的。

雖然古代的皇帝在登基時就開始建造陵寢,但對於生前就十分講究排場的慈禧來說,顯然時間還是不夠用,1908年慈禧去世,直到1909年11月9號才舉行葬禮,這中間間隔一年時間,主要就是為慈禧的葬禮選一個黃道吉日。而在下葬當天送葬隊伍臭氣熏天的原因,其實不難解釋,慈禧的葬禮搞的聲勢浩大,再加上路途遙遠,肯定需要馬匹或者其他牲畜來幫忙託運,牲口可不管下葬的是誰,從皇宮到定東陵,基本上是一路的糞便,那味道……與慈禧“遺臭萬年”的味道很相似。


小小嬴政


最近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死後近一年才下葬,到出殯時屍身嚴重腐爛,送葬隊伍所及之處盡皆惡臭熏天。

然而與之矛盾的一種說法則表示,慈禧安葬多年後,孫殿英盜掘皇陵時扯出了慈禧的屍體,見其屍身完好,光彩依舊,並行了不軌之舉。

對照兩種說法,顯然是極為矛盾的。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前後兩種說法均為謠傳,但卻很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大家太恨慈禧了!

儘管慈禧已經故去一個世紀,但她的聲名卻早已狼藉,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在大家心中,無論是慈禧屍體腐爛不堪,還是遭受軍閥凌辱,都是罪有應得,恨不得拍手稱快。於是,很多人沒有興趣辨別真偽,在屏幕前暗自叫好便是了。

不過,拋開個人情感不談,還是得好好分析下事情的真相。畢竟,即便是叫號,也得弄個明白不是。

慈禧去世於1908年11月中旬,那是北京的氣溫已經不算高,收斂入棺後,倒也不易腐爛。加之棺槨較為嚴實,封閉性較好,其屍體倒也不至於迅速腐爛。這一點,在孫殿英盜掘慈禧陵墓時的情況中便可證實。

不過,傳聞中慈禧屍體絲毫未腐爛,出棺時栩栩如生,那就是有些誇大了。在停屍期間,屍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依然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慈禧的屍體擱置了長達近一年的時間,從幾乎跨越了四個季節,肯定是具有腐爛變質的問題。

不過,儘管屍臭是存在的,由於棺槨的封閉性很好,也人們在外面所受的影響不會很大。那麼,送葬隊伍又為何發臭呢?

其實,這是網絡上的一種誇大。按照當時的衛生條件,送葬的隊伍從北京到清東陵,一路上風塵僕僕,眾多役夫聚在一起,身上的汗臭便已經夠人忍受的了。另外,由於心理因素,總會覺得擱置了一年的屍體會發臭難聞。

至於慈禧死後近一年才安葬,主要是因為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清廷著實自顧不暇,十分慌亂。又加之皇家喪禮繁縟,需要準備各項陪葬品及籌辦各種事務,慈禧晚於光緒下葬,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夕陽下的晚楓


慈禧太后駕崩於1908年11月15日,下葬日期是1909年11月9日,停棺時間近一年之久!為什麼慈禧太后要停棺一年之久呢?主要原因有四:其一、準備殉葬品;其二、修築通往定東陵的道路;其三、選擇黃道吉日;其四、朝廷沒有堅強的主事人。至於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那隻能說太后下葬時隊伍太龐大了,徵用的馬、牛、騾子太多,牲畜的糞便太多了。

慈禧太后生前就十分奢侈,過著窮奢極欲的帝王生活,死後的葬禮自然也要十分隆重,陪葬的珠寶也要堆積成山才行。要準備堆積如山的珠寶,那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全部準備起全的,這需要時間來搜刮。根據孫殿英的盜墓數據,慈禧太后的棺材裡陪葬品為: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鑲有大小珍珠12604粒、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絲褥上鋪珍珠2400粒。

慈禧太后的屍體上有陪葬品:織金陀羅尼經被,被子用明黃緞捻金織成,經被上還綴有820粒珍珠;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冠上有一顆如雞蛋大小的珍珠,重4兩;口內含夜明珠一粒,百步之內可照亮;脖頸上有朝珠3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為紅寶石的。在其身旁,還陪葬著金、玉佛像,以及各種寶玉石、珊瑚等。李蓮英記載當寶物殮葬完畢後,發現棺內還有孔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

據說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價值約為大清國三年的財政收入,總價值在一億兩白銀以上!要收集如此多的奇珍異寶,自然是要消耗許多的時間。另外北京皇城至定東陵的距離約為300裡,送葬隊伍多達萬人,這路自然是要重新整修。慈禧太后死後,清朝的大權在攝政王載灃、隆裕太后手中,兩人都不是殺伐果斷之輩,做事畏手畏腳,只想著將慈禧太后的葬禮辦隆重,因此拖誕的時間久了。如果隆裕太后有慈禧一半的強勢,慈禧早就下葬了。

慈禧太后的葬禮僅僅是送葬的隊伍就多達萬人以上,徵調的牛車、馬車、騾子車數千輛,送葬隊伍綿延數十里!走在最前面的是引幡隊,還有數千紙糊的新軍,接著是數千皇家護衛隊,刀槍如林、旌旗蔽日。接著是抬棺的隊伍,約有數百人,最後面是數千文武大臣。正是因為隊伍龐大,牲畜太多,路又太長,所以牲畜的糞便到處都是,弄得臭氣熏天,彰顯了慈禧太后將會遺臭萬年!


大秦鐵鷹劍士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可是合在一起說,有了一種難以言狀的噁心。

慈禧為什麼時候一年才下葬,為什麼送葬當天臭氣熏天?聽著好像是慈禧屍體臭的不能聞了,慈禧剛死一年沒下葬就已經遺臭萬年了。

事實上,慈禧的屍體沒有在下葬前腐爛。證據有三:

1,慈禧下葬後的20多年後,孫殿英帶領部隊炸開慈禧墳墓,把她從墓穴中拖出來。據士兵們回憶,慈禧的屍體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當然,屍體的栩栩如生和壁畫的栩栩如生不是一回事,屍體的栩栩如生,僅限於有個人樣而已!

2,慈禧的死因是感染痢疾桿菌導致嚴重炎症,繼而引發心肺衰竭。這種死法的特點是,身體水分大量排出體外,對屍體防腐有很好的效果。當然了,以當時的科技水平,防腐貌似不算太難。

3,知事曾參觀過慈禧住過的避暑山莊,據說慈禧的老公精盡而亡後就挺屍在楠木宮殿之中,一個多月居然沒有腐爛,於是慈禧可以從容的處理八大臣的“謀逆”案件,發動“祺祥政變”。而慈禧,也享受到了類似待遇,長期裝殮在楠木棺材中,防腐效果槓槓的!(防腐效果超好的楠木棺材)

巧的是,慈禧的親兒子同治帝載淳,死的那叫一個慘,還活著就爛的沒有人樣了。沒辦法,雖讓管不住自己下半身呢!八大胡同是你這樣的皇帝能去的嗎?你以為你是老百姓啊!

更巧的是,慈禧的嗣子光緒帝載湉,時候很多年被挖出來一點都沒爛。原因很簡單,在他的身體裡發現了大量的砷元素,真慘啊,砒霜當飯吃,能不死嗎?

慈禧的下葬推遲了接近一年,這不是特例,這是普遍現象。

作為清王朝最尊貴的女人,慈禧的功績,絲毫不亞於乾隆和康熙。我們一直說康雍乾是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是清王朝最輝煌的一刻。但仔細分析發現,慈禧的功績一點都不比他們差。康熙做到了平三藩、收臺灣、打擊俄羅斯、壓制噶爾丹;乾隆做到了平定大小金川、攻擊緬甸、平定喀爾喀入侵西藏。慈禧的戰績貌似更輝煌——平定太平天國、平定捻軍起義、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擊敗法國侵略者、回絕意大利侵略企圖,這些妥妥的民族英雄啊!

慈禧在1960年清王朝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了清朝,挽救了滿洲貴族,功勞大大的有。因此葬禮規格不能低,所以這讓侄女隆裕太后和侄兒攝政王載灃很糾結。如果葬禮水平高,是不是要比康雍乾更高?如果低一點,能不能低於慈安等一般後宮女人的標準。一旦有爭議,那就可能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類似的是,輔佐兩代帝王的孝莊太后,康熙愣是讓她在外停靈37年之久。慈禧才停靈不到一年,已經很夠意思了。

慈禧送葬隊伍的臭味,從何而來?

慈禧的送葬隊伍,是一支數萬人的龐大隊伍,中間還有數千頭騾馬作為動力源,這中間不可避免的有很濃重的汗臭味和屎尿味,這個隊伍還要行進300裡,一路上那是走到哪裡就臭到哪裡。

如果我穿越到那個時代,我願意做一個環保督察員,一枚菸頭罰款10元,一次小便罰款100,一次大便罰款1000,你算算我能賺多少錢?


歷史知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5日17點),統治大清48年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74歲。到了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攝政王載灃才把老佛爺下葬在遵化市菩坨裕定東陵。問題來了,為什麼要等到一年後才下葬?慈禧屍體能保持一年不臭嗎?下面我就這兩個問題逐一分析一下。



▲慈禧

為什麼要等到一年後下葬?

慈禧死時,她的外甥光緒帝死在了她的前一天,也就是說大清一下子死了兩個“皇帝”。此時國家需要確立新的皇帝,慈禧死前選擇了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做繼承人,由於溥儀此時剛剛3歲,載灃被任命為監國攝政王。

慈禧和光緒同時死了,大清必須先立國君,溥儀第二天登基,載灃主持儀式。立了皇帝才能有名譽上的溥儀發號施令,實際都是載灃一手操持。

此時帝、後的屍體暫且放在了一邊,這邊忙著登基。於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臣們紛紛迎立新主子,誰還顧得著舊主子。一邊喜氣洋洋,一邊冷冷清清。這樣一來激怒了一個人,她就是清朝的最後一個公主——榮壽公主。她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女,從小一直跟在慈禧身邊,慈禧很喜歡她,榮壽公主很有本事,她一看這情況,大罵載灃“老佛爺你們還管不管?別看你兒子當了皇帝,信不信我廢了他!”載灃被罵的沒脾氣,他知道榮壽公主是慈禧生前最寵信的人,只好打腫臉充胖子,舉全國之力也要為慈禧辦個轟轟烈烈的葬禮。



▲醇親王載灃

如何才能顯示出來排場呢?這就是從細節入手,攝政王載灃怕別人議論自己,加上慈禧生前有交代,葬禮不能太寒酸,這樣一來就不能短期間完成下葬的工作。

其實有這樣先例。當初朱元璋稱帝后,明陵沒修好時,馬皇后就死了,老朱先把馬皇后放到了地宮,等修好後才下葬的。還有順治帝的母親——孝莊文皇后,死後37年才下葬,也就是說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放一年屍體不會臭。

載灃短時間不能完成浩大的工程,只好把慈禧先放到地宮,用冰塊保存起來。回頭先安葬了光緒。這些都需要時間,慈禧推遲一年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道是“好飯不怕晚”。慈禧的葬禮要比光緒的隆重的多。畢竟慈禧國內、國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慈禧的棺材木料,來自於雲南的森林,僅運輸就花了3個月,費用幾十萬兩白銀。棺材做完後,刷了49遍油漆。弄好這些後,抬棺的槓夫就千餘人,從北京抬到遵化,那時沒有汽車,全靠人抬,其實可以用馬拉,但是載灃要的就是排場。



▲榮壽公主

槓夫每班128人,分成十幾班。廣練習就用了10天,直到棺木上放碗水,走起來水不溢出為止,這些都需要時間。

從北京到東陵,要走六七天,途中的道理要闊修,防止棺材太大過不去,所有樹木用綢緞包裹起來,每隔一段距離要修一座臨時住所,為棺槨提供臨時放的地方。做完這些都需要時間,一年才下葬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有人說了,慈禧過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熏天,這都是無稽之談。慈禧屍體用冰塊冷凍在地宮裡,根本就不腐爛,哪來的臭味?

拜託用腦子想想好不?慈禧葬禮準備了近一年的時間,花了120萬兩白銀,消耗如此驚人會做不好防腐工作?

事後證明也是無稽之談,過了19年後,也就是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慈禧陵墓裡的寶貝時,發現慈禧屍體完好,面目栩栩如生,口中含著一顆夜明珠。打開棺槨一下子嚇跑了士兵。由此可見,慈禧下葬時並沒有腐爛。



▲慈禧葬禮

我們看看前朝防腐是如何做的?宋朝趙匡胤是死後是灌水銀防腐,這效果相當不錯,據說當年洛陽盜墓賊黑漆臉盜他的陵墓時,期間是北宋滅亡後,時間經過了190年,趙匡胤屍身不腐。他扛起趙匡胤屍體,趙匡胤口中噴出了一口水銀,恰好噴到了他的臉上,隨後用水就清洗不掉。這是黑漆臉的名字的來源。由此看出,水銀防腐是通用方法,清朝不會不懂這些技術。慈禧灌沒灌水銀不得而知,假如沒灌,我認為清朝有更好的防腐技術。

康熙把他的奶奶孝莊太后放了37年,孝莊很愛孫子,目的就是守著孫子不離不棄。康熙不可能讓心愛的奶奶腐爛變臭。這於感情上說不過去。



▲東陵盜寶

那時防腐都能達到不腐爛,慈禧放一年就臭了,這不是噁心慈禧嗎?最關鍵一點就是,慈禧為何選擇次年10月份下葬呢?此時天高氣爽,天氣不冷不熱正合適,不會產生異味,能考慮到的因素,朝廷高官都想到了。這事關政治影響問題,沒人會如此粗心大意讓慈禧臭味滿天,你覺得呢?

綜上所述,推遲一年下葬,是為了顯擺,是為了表示清朝對慈禧尊崇。既然如此,所有難題都解決了,防腐更不在話下。下葬有臭味是憑空想象出來問題。是為了噁心慈禧。


秉燭讀春秋


1908年11月15日,傀儡皇帝光緒帝突然暴斃。次日,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也因病去世,時年73歲。但慈禧在1908年就去世了,但她直到1909年11月9日,在將近死了一年後,棺材才從京城抬到遵化清東陵正式下葬。


為何要過一年呢?

其實不難理解,一般慈禧這種級別的人都是要厚葬的,再說她生前那麼奢侈享受,死前自然也是無法接受簡葬的。

既然是要厚葬,墓室自然需要製作特別寬敞、精緻。不僅要製作的好,還需要放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拿來給老佛爺陪葬,比如她身上的金絲禮服,口裡的夜明珠,身上鋪滿的珠寶都是通過很長時間精挑細選和花大功夫製作的。

正是因為墓葬清東陵需要很長時間去擺弄,不得馬虎,不能敷衍,所以才會拖很長時間。即便是慈禧生前就已開始著手操辦修建了十幾年陵墓,但讓慈禧死後就下葬,時間還是不夠充裕。


而且慈禧是太后,下葬時間也不得馬虎,一定要黃道吉日,不能在不吉利的日子下葬,這樣就導致時間又容易拖後。

最重要的還是要準備籌辦葬禮,一年時間籌備肯定是要的,畢竟按慈禧的味口一定得隆重,一定要風風光光,估計還得排練。想想慈禧的60大壽提前多長時間準備吧,就可以推測出她的葬禮時間絕對不會短。

所以一年時間完全能理解。

至於為何臭死熏天,最大原因倒不是因為屍體放了太久,生了臭味。因為歷朝都有統治者推遲下葬,為了防止發臭,屍體都會用特殊的防腐香料,加上質量、品質、封閉性都頂尖的棺材,屍體身上的味道基本會覆蓋住了。

最大的臭味來源應該是糞便,這糞便多為馬匹駱駝的,因為京城到清東陵還有有很長一段距離的,運數量龐大的葬禮要用到大量的駱駝和馬匹。由於走的慢,駱駝、馬匹則會留下一路的糞便,這糞便過久了,味道就有了。


除此之外,陪葬禮品中據說還有慈禧太后生前喜歡吃的滿漢全席,這路上過久了,早餿了,肯定有味了。

糞便加上餿了的飯菜味道夾雜在一起,這時剛好順著風向飄來,這味道誰試過?


夏目歷史君


老實說,從我所閱讀的相關書籍來說,我並沒有見到過出殯當天臭氣熏天的記載。根據網上相關自媒體文章的敘述,這個屬於民間傳說。

既然是民間傳說,就肯定有相關的影子,也就是說慈禧出殯當天,很有可能街道上出現味道,但是不是慈禧屍體腐爛了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慈禧死後,隆裕太后違反祖制,以皇帝之禮厚葬慈禧

關於慈禧出殯的盛況,最權威的記載應該是兩個英國人濮蘭德和白克浩斯所寫的《慈禧外紀》。

濮蘭德是晚清時期的英國《泰晤士報》駐上海記者,白克浩斯則是著名的漢學家。兩人共同寫作的這本著作,1910年時曾在美國費城和英國倫敦共同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從書中的相關記載來看,二人曾引述了當時《泰晤士報》的記載,由此可見,當時英國記者曾派人參與了慈禧出殯大典。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在處理了一上午的政務之後,忽然身體感到不適,中午過後才吃飯,吃完飯就感到眩暈。

慈禧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匆忙交代後事。11月15日下午3時,慈禧太后逝世。

慈禧死後,她的侄女隆裕皇后不斷提升慈禧葬禮的規格,隆裕皇后堅決要求禮部按照皇帝的規格厚葬慈禧。

隆裕太后親自參加小殮,給慈禧更換上壽衣,外面是龍袍,鑲滿了珍珠,穿完之後,又掛上朝珠,套上朝靴。

按照清朝祖制,太后死後,棺槨應該停放在慈寧宮,但隆裕太后卻堅持要在皇極殿進行大殮,也就是給棺材裡面放上珍寶等等。

在清朝,皇后的諡號只允許十二個字,皇帝也才十八個字,但是隆裕太后卻給慈禧太后上了二十二個字——“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大殮之後,隆裕太后命人將慈禧的棺材停放在煤山,要求大臣不間斷的對其進行祭祀,焚燒的祭品不可勝數,場面空前龐大。

慈禧出殯,場面極為恢弘,扎的紙人騎兵,非常恐怖

到了1909年11月5日,也就是一年之後,慈禧棺材才正式從北京城啟程,移往東陵。

根據《泰晤士報》的記載,慈禧出殯的規格要比此前五月份光緒皇帝出殯的規格大出許多,只不過慈禧出殯的那天,“濃雲密佈,甚為寒冷”。

棺材用48個人抬著,出了北京城門之後,則成了120人。軍機大臣、王公貝勒等統統都要跟隨,隊伍中還有很多駱駝,搭載帳篷等用具。

隊伍後面還有傘隊,都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從西安迴鑾時,老百姓送的。這些傘在安葬慈禧之後,都要燒掉。

傘隊之後,還有一隊喇嘛,邊走邊唸經。最後則是鑾儀衛,拿著祭器、佛幡、旗幟等。此外,隊伍中還有人抬著慈禧乘坐的三乘轎子,都用黃緞子罩著,這些都是要在慈禧下葬前焚燒。

此外,路上還有很多紙紮的騎兵,各個面上露出詭異的笑容,非常瘮人。

濮蘭德和白克浩斯說,“統觀全隊,炫耀威嚴之景,使人印於心而不忘”。

慈禧出殯當天的臭氣推測:可能是焚燒紙錢或者燒煤的氣味

《慈禧外記》這本書詳細描繪了慈禧出殯前的景象,絲毫沒有寫路上有臭味。外國人不會為慈禧避諱,如果沒有記載,極有可能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後來,根據1928年孫殿英盜掘慈禧陵墓後的會議,他們打開慈禧棺材之後,慈禧就像睡覺一樣,只是見了風,臉才變黑。

由此可見,慈禧的屍體不可能在出殯的時候就已經腐爛

那麼,如果“臭氣熏天”真實存在,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兩點,一個是北京城出現的燒煤的味道。當時,正值冬天,北京老百姓家裡人人都靠燒煤取暖,又沒有淨化空氣的措施,所以那個時候,一到冬天,北京城的霧霾並不比現在輕多少。

再加上濃雲密佈,證明當天沒有風,所以空氣裡很容易出現硫磺等難聞的氣味。

第二,慈禧出殯應該在相隔一段的路上,有人進行燒紙。路上的氣味,也有可能是燒紙後的味道。

只不過,後來人們以訛傳訛,再加上對慈禧印象不好,才會演變城屍體臭氣熏天的說法。


兮兮說事兒


1908年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先後去世,兩位帝國的掌權者同時離世,讓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失去了主心骨,加上新帝年幼,大清上下陷入了短暫的慌亂之中。


慈禧太后生前活著奢侈生活,死了仍然希望如此。儘管大清已經負債累累,她仍然命人為自己修建了浩大的陵墓,陵墓修建工作花了十三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讓大清帝國雪上加霜。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死後一年才下葬?那是因為慈禧太后奢侈無度,她的安葬同樣也是如此,文武百官需要很長的時間做準備。就拿慈禧太后安葬穿著的金絲禮服來說,衣服是匠人用金絲一針一線縫製而成,上面還繡滿了珍珠寶石,這件衣服縫製花費了大半年時間。



送葬隊伍為何會臭氣熏天呢?一是因為慈禧太后屍體發臭,不過由於棺材緊閉,所以味道不是特別重。臭氣的主要來源是牲畜的糞便和那些慈禧太后生前喜歡食用的食物。陵墓在河北,從紫禁城到陵墓需要很長的時間,食物就會變味發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