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父母都是怎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

沈西瑞


其實類似的問題下,只要留心看大家的回答,總結一下就會發現,愛閱讀的孩子,都是從幾個月,一歲多開始,家長就給孩子做閱讀啟蒙了。然後在長期的親子閱讀堅持下,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我做了近十年早教閱讀刊物的徵訂工作,每年都跟無數訂書的家長交流,事實也確實如此,閱讀開展的越早,孩子越容易愛上看書。我家兒子也是一歲左右給他正式開始看書講故事的。三四歲時他已識字,五六歲時已能獨立閱讀純文字版的故事書。

記得他五歲那會,我有個考級要準備,每天晚飯後陪他玩一會我就自己去房間看書備考了,兒子常常也會拿一本他自己的書跟在我旁邊安安靜靜的閱讀。我想,這在無形中也是給他樹立了一個讀書榜樣吧。

還有,週末只要有空,我經常帶他去書店和圖書館,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慢慢看。

所以,總結起來,要培養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基本就可以了。第一,早早進行閱讀啟蒙,越早越好。第二,以身作則,遠離手機電視,有空自己多看書給孩子做榜樣。第三,多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


池花28


我的女兒的閱讀習慣非常好,我是按照以下幾個方法培養的。

第一是要進行親子閱讀。每天陪孩子讀書,最少半小時。我與孩子的親子共讀從她會看畫的時候一直到現在,我女兒上初一了。每天都堅持讀,時間長了孩子還真是喜歡和媽媽一起讀書。

第二是合理選擇書籍。首先根據年齡來選擇書籍。低幼寶寶選擇繪本最合適,因為孩子喜歡看圖。優質的設計的非常有趣,可以變讀邊做遊戲。大一點的寶寶可以選擇童話,童話故事很有吸引力。然後就是橋樑書籍和純文字書籍。其次是圖書的類型要廣泛。繪本類、童話類、科普了、歷史類書籍都要有所涉獵。

第三是開展一些與讀書有關的活動。可以畫一畫讀過的書中喜歡的動物或者人等。可以進行角扮演。可以開展讀書講故事比賽。我女兒參加過學校的讀書達人比賽,並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

第四是家長要做好榜樣,並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孩子都是模仿大人的行為,大人看電視孩子也看。家長看書孩子也看。在孩子面前別看電視玩手機,減少看電視的刺激,逐漸培養讀書習慣。


美麗翠兒



我家孩子超級愛讀書,而且讀書的速度超快,閱讀量超大。

這個不是我誇大其詞。

他已經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離不開書了。

這個有一半的原因是我培養的好。哈哈!

1.從幼兒圓到小學低年級,我一直堅持每晚給他讀書。

2.養成一直堅持每週帶孩子去書店購書的好習慣。

3.一直堅持每個月在網上淘書,而且是成套成套地淘。

4.我一直堅持每天讀書,這個應該是榜樣的力量。

5.孩子不管去哪兒,包裡都會至少帶一本書。

6.一開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讀什麼書,培養興趣,隨著知識量的增長,就會愛上更多種類的書籍。

7.書櫃、書架、讀書角,遍及家裡的每個房間。客廳、臥室、陽臺都會佈置一個空間用來擺放書籍。


TT百合媽媽


昨天,一個朋友問我,你家孩子怎麼那麼喜歡看書啊?我太瞭解我的朋友了,我問她,你給孩子買書了嗎?她不說話。我又問她,你看書嗎?她推了我一把,說:你還不知道我?我說:我太知道你了。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很簡單。

第一、不管怎樣,每月拿出來200塊錢買書。如果不知道買什麼書,網上多看看別人給同齡孩子怎麼買書的。當然,還要給自己買書,想看什麼就買什麼。

第二、我家孩子從2歲多開始,我就開始一起閱讀繪本,每天晚上,幾乎沒有斷過。關鍵,在陪孩子讀書的時候,是一起讀,不是孩子看,你要手機📱。而且要全身心的陪著一起讀。

第三、讀繪本,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一般,我們就是讀,不會延伸和啟發,如果時間充足,在和孩子一起閱讀之前,自己先做功課,不要孩子問的時候,而手足無措。


這是我們閱讀《揭秘飛機》之後,孩子延伸出來的,他說我寫。很多我也不懂,我們再查資料,確定最終答案。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堅持,堅持!


快樂146098726


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用耐心來陪伴,用愛心來澆灌。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覺得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儘量安排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記得前幾天和朋友談論起陪孩子閱讀的事,我說每天晚上都得拿出0.5小時--1小時的時間陪孩子讀書,他有點不屑一顧。原因是現在各種讀書APP那麼多,何必非要自己抽出時間來陪孩子讀書呢?我們讀得還不如人家讀得標準、生動。他說得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我覺得,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父母的參與是絕對不行的。這是因為,親子閱讀過程中,孩子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會和我們進行交流。一問一答或者一起探討時,家長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導和啟發的作用。儘管有些問題我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解答,但我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詢,一起學習。這就讓孩子知道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要記錄下來,不能隨便繞過去,一扔了事。

  2. 不要給孩子劃定閱讀的範圍。閱讀就是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因此,不要根據自己的愛好給孩子設定範圍。只要是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或是其他圖書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會發現孩子更喜歡哪一方面的書籍,這對家長以後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也有一定的作用。

  3. 要學會讓孩子自己看書並思考。現在各個年齡段的繪本都很豐富,年齡小的大多是簡單易懂的圖畫,年齡大的則配文多一些。在拿到一本書後,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嘗試著讀一下。看不懂沒關係,但頭腦裡會有個大概的印象,這樣,在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孩子就能跟得上思路,甚至還能提得出問題了。

  4. 不要貪多圖快。我經常看到朋友圈裡有人曬出自己的孩子讀了多少書。不可否認,有的家庭重視閱讀,孩子確實讀書比較多,但也有很多情況是,一本書大體翻完就算是讀完了。其實,有些很優秀的繪本是適合多讀幾遍的,就像許多名著,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記得《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系列的恐龍書,孩子就讀了無數遍,幾乎把每句話都背下來了。

除此之外,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哦!放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多讀幾本書,既能增長知識,又能言傳身教,給孩子以指引。愛上閱讀,從我們自身開始,從現在開始!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拿我妹妹做例子吧。我妹妹從小就不愛看書,對她來說似乎連對著窗外發呆也比看書強上百倍,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了。自打上小學之後,老師要求孩子們都必須有一定的閱讀時間,迫於老師的威嚴,妹妹倒是象徵性的碰過幾次書,但是效果依然不明顯。因此,我家在培養妹妹的閱讀興趣上可是操碎了心。

都說 “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這句話可以說是一直作為我引導妹妹的宗旨。一開始我試著給她買了幾本兒童讀本,放在她的書桌上,期望她在看見漂亮的封面後可以產生閱讀興趣,誰知某天我竟然在桌腳下發現了那幾本兒童讀本。很顯然,光靠讀本的絢麗封面去吸引孩子是行不通的。

我發了很大的火,也無數次的和妹妹談過讀書對未來的好處,可我沒想到那樣只是增加了妹妹對於 “ 讀書 ” 的厭惡之情。

後來,我自己看了一些兒童讀本,開始嘗試著給妹妹 “ 講故事 ” ,天性好動的她果然吃這一套。她開始對我講的故事感到新奇有趣,並且漸漸的會纏著我給她講故事,我知道我的機會終於來了。

在講到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時,我開始做一些掃興的事,比如裝困然後找藉口去睡覺,妹妹自然不想放過故事的精彩部分,而在這時,我就會遞給她一本書:“ 想知道故事之後怎麼樣就自己看書吧,我可是困得不行了呢。” 一次兩次,最後她都不需要我給她講故事了,而且開始纏著我給她買新的兒童讀本呢。

以上是我自己培養妹妹閱讀習慣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到你。


暮小聊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還是以我兒子淏仔為實例,說一說我家的閱讀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一)我對閱讀的重視之源

首先,我不得不提到一本書,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買這本書時,淏仔剛剛幾個月大。非常感謝這本書,是這本書在我的腦海中建立起閱讀的重要概念,讓我深知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是這本書讓我有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想法。

(二)啟蒙繪本《小熊寶寶》

逛了很多網站,看了很多書評,最終選了幾套啟蒙繪本。這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小熊寶寶繪本》,也是我的倆個孩子最愛看的一套,以至於看的爛了,用透明膠粘了又粘。

(三)不斷試探孩子的閱讀時間點

在淏仔9個月時,我拿出一本《小熊繪本》給他讀,他聽了一兩頁,就直接把書抓過去當玩具玩。我一看,時機尚未成熟,便收了起來,不強迫。

淏仔11個月時,我又拿出一本給他讀,他還是聽了一兩頁,就跑了,不感興趣也聽不下去。

淏仔13個月時,我再次試探,再次被淏仔拒絕。

從此,我每隔一兩週就拿出來一本試一試,直到淏仔一歲半時,才能安靜的聽我讀完一本繪本,才開始對書感興趣。

從那時開始,我把繪本放到很多淏仔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比如地墊上、他的小床上、玩具旁邊,以此增加他想要讀書的幾率。所以,每天他都會要求我給他讀繪本。慢慢的,他越來越能理解書裡的圖畫與內容,感覺到故事的有趣,越來越喜歡看。

有段時間,他每天都要讓我把這15本繪本都給他講一遍,他才會放過我。

淏仔最初的閱讀興趣,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

當然,每個孩子的閱讀時間點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九個月已經可以自己看一二十分鐘的書了,而有的孩子兩歲才能看完一本繪本。我們不比較,不焦慮,耐心的找到自己孩子的時間點,慢慢引導就好。

也許有的孩子已經大了,甚至上了小學。那也沒關係。晚點開始,也好過原地踏步。而且,在認識到閱讀重要性之後,越早讓孩子開始,越容易養成習慣。

找到孩子閱讀的興趣點,合適的時間點,幫孩子選擇他感興趣的書,從每天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培養習慣,堅持下來,也可以培養出閱讀習慣的。

(四)講故事是一項技術活

我的兩個孩子都特別喜歡我給他們講故事,偶爾老公講一講,孩子們都萬般嫌棄。

給孩子們講故事,要講的有趣,孩子們才會愛聽。

大灰狼,就要粗粗的聲音;小白兔,就要細細的可愛聲音。

生氣了,就皺著眉頭講;開心了,就笑著講出來。

講故事的一個個小細節,姿勢、神態、語氣,都會對孩子的專注力有影響。

家長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孩子們就非常願意聽。

反之,若是像我老公一樣,總是一個平和語調講,沒有高低起伏,孩子們不喜歡,聽得時候還容易走神。

故事講得好,是對孩子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我家,我的故事比動畫片對孩子們的誘惑更大。

以前我們和老人一起住時,老人晚上總愛看電視,孩子們有時候在我做家務時,會到爺爺奶奶臥室看電視。

等我忙完,就拿兩本他們喜歡的繪本,坐在沙發上對東臥室喊一句:“我要講故事啦,誰想聽故事?”

然後,不到十秒鐘,就會聽到兩個孩子一邊跑出來的腳步聲,一邊喊:“我要聽故事!我要聽故事!”

兩個孩子迅速擠在我身旁,興奮的等我講故事。

只要家長多用心,總會有收穫的。

(五)閱讀習慣的養成

淏仔上幼兒園之前,都是我陪著他。他可以隨時讓我給他講故事。那時,我們的閱讀每天都在繼續,每天都會讀不少。

上了幼兒園之後,白天淏仔都在幼兒園,下午四點半才放學回家。淏仔回家以後,就想瘋玩。在幼兒園的種種拘束感,要好好的釋放出來。

這種情況下,我並不會強行叫他過來看書,他想玩就盡情的玩吧。

我能做到的是,無論有多忙,睡前都會有故事時間。

我也是用講故事來吸引孩子早點上床的。

我會對孩子們說:“寶貝們,晚上想聽睡前故事嗎?想的話就趕快刷牙喲,超過九點我就不講故事啦!”

孩子們一聽,趕緊收起玩具,刷牙、洗臉、上床,一氣呵成。

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是說話算話的,真的超過九點了,他們就真的沒有故事聽了。所以,平日裡我們家長的言行一致、和善而堅定的執行規則,對孩子的習慣養成也是相當重要的。

當然了,除了這些,還有幾點需要注意,否則也很難堅持:

(1)不要有即時的功利心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都是有目的的。最基礎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上學輕鬆些,寫個好作文,考個好分數。長遠一點的目的,包括開拓孩子的視野,培養正確的人生觀,提高文學修養,豐富精神世界等等。

我這裡說的即時功利心,不是指這些目的,而是講完故事馬上想看到效果。

比如:給孩子講了一個故事,然後讓孩子複述一遍,或者提一些問題,看看孩子是否聽懂了。大一點的孩子,家長還會讓寫過讀後感。

這些都等於在說:寶貝,我給你讀了好幾個故事了,你學到了什麼?

這就是功利心,即時的功利心。

這種功利心會將孩子的閱讀興趣大大降低,孩子慢慢會為了不復述、不回答問題、不寫讀後感,而不去聽你講故事,不去自主閱讀。他會認為閱讀一點也不好玩,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和壓力。

閱讀,是個細水長流的事情,是個鐵杵磨針的事情。

閱讀不會帶來如此短期的效果,我們需要耐心些,再耐心些。閱讀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習慣養成,孩子讀的書多了,積累的多了,量變才會產生質變。

(2)讓孩子有選擇權

淏仔每天都要看不同的書,今天看了這本,明天就換成另一本。

而他妹妹玥玥,喜歡一本書可以持續看一兩個月,百看不厭。

玥玥四歲的時候,喜歡上了《白雪公主》。這是迪士尼童話中的一本,一共28頁,講一次需要20分鐘。這套書在我家書櫃上已經擱置了一年多,突然間得到了女兒的恩寵。

那段時間,她天天晚上讓我講這本書,我建議過要不要換換《一百零一忠狗》或者《美女與野獸》,可是她不,她就要聽《白雪公主》。

大概連著講了兩個月,我在講的時候,有個“的”沒讀,她都會給我提出來,讓我重新讀。可見她都已經會背了,卻還喜歡聽我講。

即使我講的都快吐了,還是尊重著她的選擇。

終於,她聽得過癮了,終於,她移情別戀了,喜歡上了《不一樣的卡梅拉》。

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買不同類型的書放在家裡,孩子們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興趣。這個時間段他們不喜歡這套書,再過幾個月沒準就會愛不釋手。

給孩子自主性和選擇權,可以建議,但不要強迫孩子看什麼書。

(3)家長要做出榜樣

文章開頭提到過,我老公是不喜歡看書的人。所以,我家的榜樣只有我來做。

即使是捧著小說看,我每天也要堅持捧一會兒。看到精彩的地方還會開心的說:“哇,這個故事真精彩!太好看啦!”

讓孩子也能感受到我從書中得到的樂趣,讓他們意識到讀書是可以讓人開心的。

現在,淏仔七歲多了,已經有了每天半個小時自主閱讀的習慣。

即使這樣,他如果晚上還想讓我給他講睡前故事,我依然會給他講,我從沒過“你都認識字了,自己看吧”這樣的話,因為,我一直把睡前故事當成我們的親子活動,沒有應該不應該,沒有考核複述,只有簡簡單單的是溫馨和幸福。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個人是買書愛好者,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堅持親子閱讀6年,現在孩子拿一本大部頭的書,基本都能專注的看下去,給大家分享一些體會和心得吧:

1、如果家裡有富餘的空間,做一間書房,如果沒有,那就讀書角、書櫃、書架等,把書籍整齊排列在一個區域,有句話叫“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家裡的書房”,是沒有錯的。

2、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

拿到一本書以後,孩子會經歷撕書、漠視、玩弄的時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陪著給他讀,聲情並茂的講給他聽,當他會纏著你,期待下一本書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3、把閱讀的自主權交給孩子

往往你認為這一本很重要很有意義,孩子也不感興趣,把選書和看書的自主權交給孩子,重複看一本書也好,只看圖案也好,可以不用過多幹涉,甚至碎碎念“你怎麼還看這本書啊”“好好的一頁一頁讀”,這樣反而是一種干擾。

父母可以把自己覺得有趣的書,買回來放在家裡,他也會看的。

4、隨手做閱讀筆記、閱讀便籤

貼在書裡或者貼在家裡,這一點我非常推薦,準備一些小便籤本,就放在家裡隨手可見的地方,你看書的時候摘抄某些話、或者隨感,跟孩子一起討論分享。

5、參加與閱讀有關的活動

有空的時候週末可以帶著孩子參加繪本表演啊、朗讀故事啊之類的活動,當然,這個看不同孩子的特性和意願,一些就喜歡安安靜靜看書的孩子,父母也不要強求了。

其實,閱讀是一個長期滋養的過程,耳濡目染的薰陶比刻意培養更有效,做愛閱讀的父母,孩子自然而然就愛上閱讀了。


甜甜圈伐木累


我兒子今年9歲,小學三年級。他很喜歡看書,一閒下來就喜歡往書堆裡鑽。

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可以從睡前故事做起。爸爸媽媽們可以先準備一些精美的繪本,每天臨睡前和寶貝一起讀。開始是媽媽讀給寶寶聽,然後可以引導孩子講給我們聽,相信過不了多久寶貝就會愛上這個有趣的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越早越好,我家是在孩子進幼兒園時開始的。進行一個月後,兒子每天一上床就會主動拿好書,乖乖等我們一起讀。

閱讀量大了,識字量也會跟著增加,我們沒有特別給孩子報班學認字,可是到小學入學前,他的識字量就有近兩千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識字多了,他的閱讀會更深入,興趣也越濃。到這個階段,孩子就能夠獨立閱讀,我們家長反而變得很輕鬆。他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我們就可以愛幹嘛幹嘛。

我們家的睡前親子閱讀是最近才停的。我對書,向來淡淡的,小說、美文類還能涉獵一些,慚愧的說,閱讀量真的很有限。兒子學完拼音以後,我們的親子閱讀變成了親子誦讀。我們娘倆睡前十分鐘,會捧起書,每人輪流,各讀一段。可是最近,他開始讀四大名著(原版),那生澀的字句,我是實在讀不下去了,只好舉手投降。他卻堅持下來了,現在已經讀完《西遊記》,《水滸》也下去近一半了。



楓葉如丹11168696427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不如先了解一下那些愛看書的小朋友是如何成長的。一位5歲女孩的媽媽無私地分享了自己在培養閱讀方面的做法:

5歲的萱寶在上海的一家示範性幼兒園讀書,她是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除了和同齡小朋友一樣興趣廣泛、愛玩愛笑外,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逛書店,豐富的識字量已經能夠支持她捧著童書自己閱讀。這樣的閱讀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萱寶的思考、語言能力,也讓她獲得了更大的自信。萱寶的媽媽是一家知名大學MAB親子俱樂部會長,她的理念是放平心態,根據孩子特點,順著興趣給予引導,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並積極與之互動。在下文中,她無私地分享了自己在培養孩子閱讀方面的做法。

參加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意外地被老師邀請去分享關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心得,還沒等到正式亮相,就陸續發現同班孩子的爸爸媽媽們碰面都會聊到:“萱寶認識好多字呀,你是怎麼教的?”“你們在家怎麼訓練她好好看書的?她很坐得定哦!”“萱寶看了多少書了?其他小朋友看不懂的故事都會去問她哦,愛看書的習慣真好!”

突然間面對大家的肯定,實在是有點出乎意料,似乎從未覺得自己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件事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畢竟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而親子閱讀是大家最常做的嘗試。不過萱寶確實是個愛看書的孩子,她描述自己的愛好時也是這麼說,“不管去哪兒,總想著要帶上本隨身的書,最喜歡泡在書店裡直到關門。”可我究竟做了哪些工作,讓她在閱讀方面突出了呢?藉著這個機會,我好好回顧了一下。

閱讀這件事,不怕早也不嫌晚

俗話說“大娃照書養,二娃照豬養”。這話也許真沒錯,第一次為人父母,從孕期到出生,再到逐漸長大,沒少看相關的書,就記得書裡說過早期閱讀很關鍵。於是在孕期裡做胎教,人影還沒見,做爸爸的就開始對著肚子講小故事。出生後的小奶娃時期,睡前故事和晚安音樂一直是不斷的,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聽得懂。隨著長大,各種布書、卡書、掛圖、翻翻書、立體書、有聲書都接觸了下,書這個東西,在小小萱的眼裡漸漸不陌生。這個時候的親子時光,常常是看看圖卡,念念兒歌,背背唐詩,充滿韻律感的文字小朋友都不會拒絕。如今還記得16個月大的她不但能把二十多首唐詩、十多首兒歌說得滾瓜爛熟,還喜歡用不同語速、不同音調去改編,真是好玩。雖然這些到後來都忘記了,但興趣卻建立起來了。逐漸的,睡前一起讀本書、講個故事成了幾乎雷打不動的習慣。

說到這兒,也許有朋友會想,根本沒注意早期閱讀難道就沒有辦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了嗎?其實不是的,孩子天生對世界有著好奇心,通過閱讀,他們慢慢學著瞭解世界,所以,只要想到了就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需要的只是多一點點的耐心。

去除功利心,選孩子愛讀的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很多家長提到閱讀,常常注意到的是孩子認識了多少字。他們覺得提高孩子閱讀興趣增強理解力的關鍵是識字的多少,於是往往和孩子共讀一段時間,就著急讓孩子一個一個地認字,甚至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忍不住展開考察。對此,我自己的體會是,識字多對自主閱讀肯定是有幫助的,但卻並非關鍵因素。不論是閱讀的內容,還是識字本身,一定得順著孩子的興趣引導。這個年齡段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興趣,抓住每個階段的興趣點幫助孩子學習和了解。

比如說萱寶,開始認字完全出於偶然,有一段時間她常常指著某個字問這是什麼。於是我告訴她是漢字,問她要不要學。在那段時間裡,我們每天認識幾個字,當她在路上看到字發現自己認識時就特別有成就感,像玩遊戲一樣想認識更多的字。大約基礎漢字都會了的時候,她對單純的認字漸漸降低了興趣。這個時候我也沒有逼她繼續認單字,只是在一起閱讀時,不經意地用手指著字給她朗讀。到現在,我沒有統計過她究竟認識了多少字,但大部分童書她自己讀起來已經沒有問題。

閱讀內容切合孩子的興趣是另一個關鍵。我是不斷修正著自己的心態,慢慢發現沒有求結果的功利心引導孩子閱讀是最事半功倍的。我們為什麼閱讀?不考慮那些必要的升學、考試類的應試閱讀,我們每個人讀書都是想要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也一樣。在陪孩子閱讀的過程,你會慢慢注意到孩子的興趣。有的孩子喜歡公主故事,有的孩子喜歡自然科學。作為家長,我儘量讓孩子接觸不同類型的書,但孩子本身對於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使得百科類能解答各種問題的書最受她的歡迎。

在家中佈置閱讀環境,把看書當作親子互動

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我有兩點體會。一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給她創造閱讀的環境。在家裡萱寶有自己的書架,滿滿當當全是她的書。有空的時候我們會去參加繪本故事會聽老師講書,和同齡人聊書。也常常去書店,她自己挑選喜歡的書看,並且決定哪些要買回家。很多時候在書店她喜歡看的是漫畫或者遊戲書,我很少阻止她。有些書儘管沒什麼實際內容,卻因為涉及到同齡人中的話題,而被孩子需要。我能做的是除此之外推薦一些經典的書和她一起看,相信隨著閱讀水平的提高,她自己能判斷一本書的質量和內容的好壞,而某段時間的興趣,也會隨著知識面的擴展不斷變化。

二是結合閱讀多注重互動性。每個孩子都是“十萬個為什麼”的創造者,特別是喜歡科普知識的小朋友,你常常會被他們的問題難住。這時候一定要謹記“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於那些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我們常常是一起看書查資料,從書中找答案的過程讓孩子對書的興趣也大為增加。記得她曾經因為一個小蘑菇的枯萎,追著我問小蘑菇是怎麼長出來的?為什麼小蘑菇會死?人會不會死?死了又會去哪裡?可不可以不死?……這樣的問題,既不能解答得太深奧讓孩子聽不懂,又不能胡亂編造應付過去。

別把孩子當作無知的人,他們的理解力超過你的想象

我始終覺得,不要把孩子當作無知的人,他們的理解力也許會超過大人的想象,有時候,不需要馬上看到學習的結果,多一些等待,先給孩子一個印象,很多東西當他們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會明白,而當初的印象也會復現幫助領悟。當然,討論問題的用詞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來定,這樣不會讓孩子反感,具體可參照一些優秀百科的語言。另外,閱讀過的內容多和生活聯繫,鼓勵孩子聯繫現實世界和書本,並且發表自己的觀點。當她能用書裡學到的東西去解釋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現象時,會很有興趣繼續探索。比如看了水的循環,大人隨口的一句怎麼下雨了也能引發她對於“雨是怎麼來”的一番解釋。再有一種互動就是進行角色扮演,有時候看一個有意思的繪本,除了平常的講讀方式,用玩樂的方式去扮演書中的人物,繪聲繪色的形式總是會讓小朋友印象深刻。

這樣想來,親子共讀,實在有太多有趣的方式等待去探索。我之前的嘗試不少來自心血來潮或靈機一動,現在總結,倒覺得有些歪打正著,正是放平了心態,根據孩子的特點,順著興趣給予引導,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並積極與之互動,當看書成了習慣,不知不覺的,孩子就愛上了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