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家長不認真對待子女的抑鬱症?


並不是不認真對待子女抑鬱症,虎毒不食子,當父母親的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對待抑鬱症,關鍵在於“理解”!

主要是父母親無法理解子女的抑鬱症!所以他們像對待其它疾病一樣所做的努力通通變成“傷害”!

還是那句話,國人對抑鬱症的認識處於初級階段!如果不是網絡發達,估計很多人連抑鬱症這個名字聽都沒聽過……

那麼,旁人、朋友甚至是患者的父母為什麼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呢?

首先,抑鬱症是一種看不見的存在!抑鬱症所帶來的痛苦與折磨是任何一個患者都無法用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出來的!只能大概形容“悲痛欲絕”“生不如死”,可究竟怎樣的難受,無法形容了!可以想象,明明自己很難受,可就是無法說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憋屈?別人自然也無法理解了!

其次,很多人分不清抑鬱症與抑鬱情緒的區別!可以說是混為一談!最常見的話就是:

“抑鬱症嘛,誰沒有?過段時間就自己好了,那會這麼久?”

“抑鬱症,人人都有!要看開點,要把自己當正常人!”

抑鬱情緒,它僅僅是情緒,它來了,你暫時性的抑鬱下,它走了,你也就好了!可抑鬱症它是一個“症”!那個“症”會很自覺的自己走?而且這個“症”可怕之處在於沒有一種藥物能讓它立馬消失!所以,僅僅是區分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很多父母親已經一頭霧水,把抑鬱症當成抑鬱情緒,然後用那些“鼓勵”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其實,這並不是故意的!但也是沒辦法的!看著子女難受、受折磨,當父母的誰不著急?結果卻是沒幫上忙,反而害了子女……

比如,重度患者整天宅在家,不出門。很多父母看不慣,會責備患者!可從來不瞭解下患者為何不出門?因為他們有種被監視感、社交恐懼感等病症,他們很難受而又無法說出來,家人有不理解!想想患者此時心有多涼?

再比如,患者不起床,睡一整天,不打扮自己,不洗漱不洗頭,邋邋遢遢!在旁人看來這是“懶”!而實際是,患者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打扮自己,去做其它任何事!僅僅是活著就很勉強了!“活著”,對正常人來說什麼都不需要做吧,可對重度患者來說,要控制自己不聽話的身體,要飽受思想上的折磨!這一切誰能想到?誰能理解?

所以,父母親是很愛子女的!他們並不是不認真對待子女的疾病!而是他們不瞭解抑鬱症!或者說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能力去幫患者!更可怕的是,父母親的幫助變成了傷害!這是最致命的,也恰好證明父母親是殺死抑鬱症患者的兇手!


月華一清


要多方位看待此問題,抑鬱的孩子不好受,家長也很難過:

第一,家長不是不認真對待,是不知道怎麼對待,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寧願孩子的痛苦自己來承受,工作缺乏相關心理知識;

第二,有些家長認為抑鬱不是什麼大問題,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評論孩子,認為不能吃苦,自己當初那麼苦都能挺過來,而孩子一點小問題就自艾自怨;

第三,抑鬱的孩子的感受,他們非常看低自己,即使給予他們關懷和支持,他們也體會不到,無論父母做什麼;

第四,礙於面子,父母認為孩子的抑鬱是精神病範疇,擔心周圍人指指點點。

總之,抑鬱不可小覷,無論大人孩子,必須重視。



中健心理


世界衛生組織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3.5億人患有抑鬱問題,其中,中國既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抑鬱症患者最多的國家,接近9000萬人深受抑鬱症的困擾。

區別只在於:北歐人會吃藥,中國人選擇忽視或者硬撐。我們始終沒有正視抑鬱症。


中國為什麼不把抑鬱症當一回事?

“我一定會表現像正常人一樣,發病的時候躲在角落,不然你們認為我們是‘矯情’。放心把,我一定不讓你們發現我得了抑鬱症。”

在國內近幾十年來,抑鬱症的歷史非常複雜,在從前的認知上,和精神、心理、情緒有關的疾病是不存在的,人們甚至無法理解除了身體的病症,心理也會生病。外來物精神病學受到強烈的質疑,而且,精神疾病被看做資本主義帶來的後果。

中國人只會把自己的情緒埋藏、否認和忽略。因此,父母那一代人只知道自己身體病痛症狀如失眠、頭痛、腰痛等,將其託付於民間流傳和傳統療法,甚至會將其妖魔神化,求神拜佛乞求好轉。他們並不會直接表達自己內在的感受和情緒。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認知鴻溝已經無法跨越了。除了抑鬱症之外,很多需求、情緒表達、糾正辯論是不存在的,上一輩的他們只在乎是否被尊重和被孝敬,而這些遵從的表現就是“永遠順他們的意”。基於他們的成長經歷、教育程度和社會背景,他們對輩分、對孝順的理解,集體與個人界限的理解、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難以改變,這使得他們難以和下一代人順暢交流,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和的情緒表達方式。


於是,我們很不幸福。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

很多的心理問題,都來自於內心的不接納。已經成為事實的事情,越抗拒,越逃避,離幸福感越遠,心理的感受越差。接納事實和緩釋情緒,是心理問題的解藥。

加入父母那一代人有人得抑鬱症,爺爺奶奶輩肯定會更加不理解他們,為他們貼上各種各樣負面的標籤:窩囊、內向、不會說話、不工作不幹活……

現在的父母其實也是受害者,只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對待孩子們,不知道如何讓他們感受幸福。因為代際傳遞,不反思,不成長,下一代還會受到同樣的痛苦。


詳見微信@楊靖心理《為什麼中國人一談抑鬱症就色變,尤其是聽到子女時?》

yj-stu


楊靖


非常簡單,家長們自己對什麼抑鬱症都沒有搞懂,他們怎麼會認認真真想到自己孩子生這個病的嚴重性在那裡啊?

許許多多人只是知道“抑鬱症”,很多人還以為是一種情緒問題,過一段時間就會自己好的。無知加無識,讓許多人(孩子)得了抑鬱症後得不到及時醫治,最後釀成悲劇!

抑鬱症是心理疾病,但是問題出在我們的大腦神經元裡缺少一種化學物質“5羥色胺”它是一種能產生愉悅情緒的神經遞質,我們人需要它來影響我們的大腦活動每一個方面:從調節情緒、精力、記憶力到塑造三觀。

而抑鬱症患者問題就是5-羥色胺神經遞質發生了變化。5-羥色胺水平較低的人群容易發生抑鬱、衝動行為、酗酒、自殺、攻擊及暴力行為。

女性大腦合成5-羥色胺的速率僅是男性的一半,所以婦女更容易患抑鬱症,如此我們理解為什麼婦女產後會得抑鬱症的道理了。

60歲與30歲的人相比,大腦中5-羥色胺特異受體的數目已減少了60%。由於5-羥色胺的效力下降,隨著年齡增長,患上抑鬱症的人群可能性會加倍增加。

適當增加一定量的5-羥色胺可以增強記憶力,減輕抑鬱心理,所以當自己感到睡眠發生了問題如:半夜不能正常安睡或者徹夜不眠連續一個星期,那麼要注意自己已經發生問題了!要主動去專業醫院🏥檢查一下,確定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輕度抑鬱症!不要拖,一般經過及時醫治服藥💊,我們馬上可以回覆正常和健康。如果無知無畏,那麼抑鬱症最後會導致人們殘疾,嚴重的會自殺。這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了。

現在孩子們學習壓力非常大,家長們一定要經常關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心理健康,要仔細觀察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及時發現和醫治孩子們的抑鬱心理,讓他們可以避免抑鬱症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大提琴心聲


1、對抑鬱症相關知識的缺乏 。很多家長都沒有接觸過心理健康基礎知識的普及,甚至這輩子就沒用過抑鬱症,我就接觸過一些這樣的父母,跟他說孩子可能抑鬱了,他問我:什麼是抑鬱。

2、家長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孩子的“抑鬱”只是一時的,過段時間就好了,很多後期發展成重度抑鬱的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3、“面子”惹的禍。我們的文化傳說是比較好面子,還有說“家醜不可外揚”,覺得還好抑鬱後是“家醜”,不敢帶去看醫生,更不敢讓親戚鄰居知道。

4、經濟壓力。相對來說抑鬱的康復週期較長,需要投入的經濟比較多。

綜上,根據近兩年做諮詢的觀察,抑鬱情緒人數據在不斷增加,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迫在眉睫,特別是針對父母這方面的,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和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謝謝大家,我是7號渡老師鍾海鏡。


心理學工作者鍾海鏡


不認真對待的原因可能如下——

1、不瞭解。

不瞭解抑鬱症的常識和孩子實際需求,誤以為孩子只是脆弱、不堅強。

2、恐懼。

怕孩子生病帶來的病恥感或被汙名化,不能面對,也怕面對自己的內疚感和無力感。

父母充分了解之後才可充分支持孩子。

孩子的症狀會促進家長的成長。



好好師姐


你所述的這個問題,是我在諮詢中見過很多類似的,原因一般有:不瞭解抑鬱症的危害到底有多嚴重,因為抑鬱症不像我們身體的疾病會有很明顯的軀體不適,所以,很多人會無法理解,會勸你想開一點,語氣中還有責怪的成分,覺得你承受力差,玻璃心等等,還有一些是無知帶來的一些附加情緒,比如恐懼,比如羞恥感,最後,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反應了家庭問題,父母很多其實很難以面對自己的問題。


小小蘿蔔草


1.抑鬱症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突出的時代病,患者症狀輕重程度不同,普通人通常認為,只是一種情緒低落而已,慢慢會自然恢復,所以忽略了。

2.很多家長,也是普通人,他們雖然也聽說過抑鬱症,但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抑鬱症。

3.家長不是專業醫生,知識的缺乏,讓他們面對自己孩子的抑鬱症,熟視無睹。


準備活到150歲


主要是無知造成的。現在國內對心理學的認識還處於無知階段,也就是考教師證能學一下,別的行業基本沒有觸及的,現在心理諮詢師證都取消了,考不了了,更不要說心理學細分下的犯罪心理,青少年心理還有催眠等等,有很多人會認為這很可笑,不真實,也就小說裡能看到,,,


今晚沒空兒


做為抑鬱症病患者首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面對生活,習慣面前,心理上對生活充滿信心邊治病的同時走出社會,可以去做適合自己的工作,做一個熱心善良的人,您可以健身,可以看書、學會做菜,學會一打扮,感受一點點開心,也許你的生活將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