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如弱柳扶風;清代徐瑤在《太恨生傳》中寫到,女雖支離憔悴,而委婉之態,楚楚動人。這些人物都是古人眼中的美女,也都是玉體纖弱的“著名”病人。

那她們的病根在哪裡呢?中醫有“女子以血為本”的說法。很多女性的疾病其實都在一個“血”字上,但血證又有所不同。


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

血熱、血虛、血寒、中醫


1

血熱是怎麼一回事?


血熱是中醫證型的一個獨特術語。簡單地講,就是熱入血分。一般多因外來邪熱侵入血分,或情志鬱結,五志過極化火所致。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實熱和虛熱。實熱多為邪熱引起,表現為吐衄、溺血、煩躁、口渴喜冷飲、口乾、便秘、舌絳紅、脈數等。例如,多發於小兒的麻疹、風疹等病毒疹,因小兒腠理未固,易受到外來邪熱侵襲,這些疾病多表現為全身皮膚髮鮮紅色斑疹,伴發熱,是典型的血熱之實熱。虛熱多為陰傷後,陰不制陽所致,常表現為五心煩熱、盜汗、面頰潮紅、舌紅。如很多女性月經量大,且顏色較紅,伴有面色潮紅、心煩、盜汗,脈數而弦細,這就屬於血熱之虛熱。

2

血熱該如何調理?


實熱


實熱的一般症狀較重,很多都有明顯的病症,如發熱、斑疹等,需及時就醫,常用一些清熱、解毒、涼血等方藥,針刺療法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洩熱除邪的效果。


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

血熱、血虛、血寒、中醫



虛熱


虛熱大多表現的症狀比較輕,容易被忽略,且多為慢性經過,從臨床體會來講,一般較難迅速治癒。因此,日常調養就特別重要。症狀重一點可在醫生指導下,用養陰涼血的方藥,如生地、丹皮、赤芍、玄參、知母等,當然也可以食用甲魚、鴨肉、墨魚、竹筍、甘蔗、獼猴桃、桑葚等。青蒿燉甲魚、麥冬燉鴨肉、墨魚煲湯都是很好的滋陰涼血的佳餚。


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

血熱、血虛、血寒、中醫



3

血虛就是貧血?


就血虛而論,它的內涵更為寬泛。中醫認為一切陰血虧虛的病症均可稱之為血虛。常說的貧血也是血虛的一種表現。血虛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萎黃、少華,唇甲淡白,脈虛細等,嚴重者有頭暈神疲、眩暈、心悸、失眠等症。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均可以引起血虛,主要與失血過多、飲食不節和慢性損耗三種因素有關。

失血過多

一般血虛多見於女性,若月經量大而經期較長,可造成慢性失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血虛。

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

血熱、血虛、血寒、中醫


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生冷不忌,飲食不潔,易傷及脾胃。脾胃乃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若脾胃的運化功能受損,氣血生化無源,就會造成血虛。


慢性損耗

如熬夜、過度疲勞等因素均可造成陰血耗傷。

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


因此,對於血虛之證,不要一味補血,調養脾胃、作息規律、勞逸結合才是正確的調攝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