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和詞韻是否一樣,是不是都是《平水韻》的普及較廣?

shi兔子


不一樣,詩韻嚴而格律寬。詞韻寬而格律嚴。

詩歌用《平水韻》,除了個別首句鄰韻借韻以外,不允許錯韻的。但詩歌只講平仄,不將就是不是合樂。有許多七律是無法唱出來的。

詞起源於民歌,用韻自然比詩韻寬得多。

五代的時候,文人詞一般用詩韻,因為多數是單段小令,韻腳少。

民歌用韻比較自由。鄰韻的不鄰韻但讀音相近的都可以押。

宋朝的時候,詞得到了發展,不僅有單段的小令,兩段的,三段的,四段的,甚至出現了《薄媚》這樣十首詞組成的聯章大麴。韻腳躲了,再依照《平水韻》就不現實了。在宋人的實踐中,大量的合併韻部。後來清代戈載總結宋人用韻而編輯的《詞林正韻》,得十九韻部。其中開口韻十二部,閉口韻兩部,入聲韻五部。現在用古韻填詞,一般都按照《詞林正韻》。

需要指出的是,宋人填詞用韻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韻書,有人喜歡用《平水韻》,有人雖然簡化韻部,但不一定遵循《詞林正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如果按照詞林正韻,就會發現,赤壁的“壁”,和其他字不在一個韻部。有可能是另有所本,也有可能是按照家鄉方言歸併的韻部。

但是,《詞林正韻》總結了宋人用韻的多數情況,為戈載以後得詞人所遵循。


賀若羿


問題:詩韻和詞韻是否一樣,是不是都是《平水韻》的普及較廣?

《平水韻》是不是106部都要逐字記憶?那真的好多啊,今人作古詩都得一一依照《平水韻》的同一韻部押韻麼?平仄也如此?

.......

前言 詞韻與詩韻

唐朝最初作詩填詞的時候,還沒有平水韻,唐人用官方修訂的韻書作為詩韻,詞也是依照詩韻來填寫。

宋朝人依據唐朝韻書編輯了平水韻,詞韻後來依照平水韻編輯了《詞林正韻》,詞韻幾乎是合併了鄰韻的平水韻,所以說詞韻寬,相對近體詩的押韻簡單得多。

詞人填詞, 有的用詩韻、有的用詞韻 。

一、 全部採用詩韻填詞的例子

1、唐朝五代時 牛希濟用詩韻填詞

牛希濟《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閒》完全用的是詩韻

江繞黃陵春廟閒,嬌鶯獨語關關。滿庭重疊綠苔斑。陰雲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全詞用刪韻,一個鄰韻的字不摻雜

2、宋朝時作品 吳激

吳激的《春從天上來》全詞用青韻,不雜庚韻

海角飄零。嘆漢苑秦宮,墜露飛螢。夢裡天上,金屋銀屏。歌吹競舉青冥。問當時遺譜,有絕藝鼓瑟湘靈。促哀彈,似林鶯嚦嚦,山溜泠泠。
梨園太平樂府,醉幾度春風,鬢變星星。舞破中原,塵飛滄海,飛雪萬里龍庭。寫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對一窗涼月,燈火青熒。

二、詞韻 基本是詩韻的鄰韻合併

宋朝 謝逸《江神子 》:風、紅用“東”韻,溶、濃用冬韻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揚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三、換韻與叶韻

1、換韻

詩有換韻,詞也有換韻,如韋莊《菩薩蠻》換韻: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上聲韻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平聲韻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入聲韻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平聲韻

2、叶韻 必須用同一個韻部的字

《西江月》是叶韻,例如“雨”和“湖”四聲不同,但是韻母都是u,都是詞韻裡的第四部:

點點樓頭細雨 (叶韻) 重重江外平湖

。●●○○●▲   ○○○●○△

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淒涼南浦 (叶韻)

○○●●●○△ ○●○○○▲

莫恨黃花未吐 叶韻 且教紅粉相扶。

●●○○●▲  ●○○●○△

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叶韻)

●○●●●○△ ●●○○○▲

四、詞韻的上去通押

詞裡的上聲和去聲是通押的,詩韻裡上與去是很少通押的(不要和換韻搞糊塗):

歐陽修《桃源憶故人》,嫩、信,去聲;損、穩,上聲。:

梅梢弄粉香猶嫩,欲寄江南春信。別後愁腸縈損,說與伊爭穩。

⊙○◎●○○▲ ◎●⊙○⊙▲ ◎●⊙○⊙▲ ◎●○○▲

小爐獨守寒灰燼,忍淚低頭畫盡。眉上萬重新恨,竟日無人問。

◎○◎●○○▲ ◎●⊙○◎▲ ⊙●◎○⊙▲ ◎●○○▲

五、符合詩韻與不符合詞韻的作品

清朝顧太清有一首《喝火令》
久別情尤熱,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罇。已到鴉棲時候,窗影漸黃昏。
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閉城門。
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
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這首詞如果用詞林正韻來看,屬於兩個韻部:【繁、翻:第七部】【昏、門、坤:第六部】,按照詞韻是出律了。

但是繁、翻、昏、門、坤等韻腳,都屬於詩韻【上平十三元】裡的一個韻部。

六、詞韻與平水韻鄰韻的區別

詞韻基本上是合併了詩韻的鄰韻制定。 從顧太清的《喝火令》能看出詩韻的鄰韻與詞韻並不完全相同。

1、平水韻合併的漏洞

106部平水韻參考合併了200多個韻部的《廣韻》和《唐韻》而來。

《平水韻》的十三元合併了元、魂、痕三個韻部,元的韻母和魂痕並不相同,所有平水韻的十三元不太科學。

2、詞林正韻把十三元一分為二

在詞韻裡就把詩韻的十三雲一分為二,詞韻的第六部有一半十三元:唐韻的魂 、痕韻的字都在裡面,和十一真十二文通用。韻母都是en

詞韻的第七部有十三元的另一半:唐韻中“元”這一部的字在這裡,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用.韻母都是an

結語

《平水韻》是不是106部都要逐字記憶?當然背不過,寫的多了,會記住一些常用的,例如背一下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有助於記憶平水韻。

今人作古詩願意用普通話發音的《中華通韻》還是古人的《平水韻》是自願,畢竟不考科舉,也不考大學。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得知你是一個少年詩詞愛好者,有些話就必須講明白。免得你走彎路。近體詩(格律詩)用的韻幾百年來一直是用【平水韻】,填詞大多使用【詞林正韻】,是依據平水韻整理而成的詞韻。較之平水韻更寬鬆一些。

平水韻誕生之時,是一種改革的產物,它歸納、改革了唐韻,使之從二百多韻部壓縮到一百零七個,這給詩詞的創作帶來了方便,自然受到了創作者的歡迎。然而,近千年過去,中國經過了多次朝代更迭,流行語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由於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已經成了中國大地上應用最廣的主流語言。依據宋時語音產生的【平水韻】顯然己經乖離時代。只所以一直還在使用,是因為沒有人顧及此事,沒有新的韻書替代它。因此,當你一翻開【平水韻】一定是一頭霧水、百思不解:大批同音的字不能互押,好多讀音相差極大的字,竟然是同一個韻部。並且幾乎沒有規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或隨時翻書。這種現象一點也不奇怪,平水韻依據的語音,和我們現在流行語-普通話相差太大了!為詩詞作者帶來了相當多的、毫無意義的難度。為此,國家詩詞協會組織了大批專家學者,經硏究整理,於2005年推出了一部,以普通話語音為依據的【中華新韻】

【中華新韻】的誕生,給詩詞創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平水韻】的107個韻部,被簡化成十四個韻部。凡是漢語拼音的韻母相同的字,都可以通押,規律性非常強。只要你懂普通話和漢語拼音,基本不用翻書了。

現在有好多詩詞愛好者都己經使用【中華新韻】,反響非常好。也有大批的優秀作品問世。使用新韻要注意的是:一,音韻改變了,文字的平仄也要依據普通話讀音改變。原則上,漢語拼音聲調為一聲和二聲的字(如:中華、文明…)是平聲。音調為三、四聲的(如:政策、曲解…)是仄聲。在創作時要注意。二、不能新舊韻混用,這樣會造成混亂,必須杜絕。三、【平水韻】中有幾百個“入聲字”,新韻裡沒有。因為普通話裡所有的入聲字都歸併到平、仄兩個聲部,沒有入聲讀音了。但這對格律詩幾乎沒有影響,只有少部份詞牌要求押入聲韻,如果認真講究,只好避開了。

在這裡強調一點:詩詞作品的優劣,和使用什麼韻,沒有一點關係!使用【中華新韻】既不會影響詩詞的品位。也不會影響詩詞的格律(規矩)。有些人一聽到【中華新韻】就立碼心生厭煩、變著法對其進行扺毀,其實是對詩詞格律不甚瞭解的緣故。


橡木桶61955766


古入聲字表《詩詞格律教程》B

(陰平)八捌缽撥剝逼鱉憋擘(陽平)拔鈸跋魃白洎帛箔舶勃渤博薄搏礴膊駁別蹩醭P(陰平)潑劈撇瞥撲僕拍霹洎(陽平)璞濮僕M(陰平)摸抹(陽平)膜沒F(陰平)發(陽平)乏伐垡閥筏罰弗佛彿紼茀伏袱服菔韍紱幅福蝠輻D(陰平)答(答理)搭褡滳跌督掇裰咄(陽平)答(答問)瘩沓達韃妲怛靼得徳迪笛狄敵嫡鏑覿翟滌糴的(的確)喋碟蝶牒迭疊獨讀瀆犢牘毒奪鐸度(忖度)踱T(陰平)塌踏(踏實)剔踢帖貼怗禿託脫突N(陰平)捏L(陰平)拉勒(勒平)
Z(陽平)雜砸則擇澤責嘖幘簀賊足卒鏃昨C(陰平)擦撮S(陰平)撒(撒手)縮塞(堵塞)(陽平)俗ZH(陰平)隻(只)汁織扎(紮營)卓桌倬捉涿拙摘粥(陽平)直值植殖姪職扎(爭扎)剳鍘閘宅折哲輒摺滳蟄讋竹竺軸妯酌濁燭躅鐲逐琢啄濯擢茁斫CH(陰平)吃插出戳拆(陽平)察SH(陰平)蝨溼失刷說叔淑菽(陽平)十什拾石食蝕實識舌折孰秫贖芍J(陰平)激跡擊積勣緝夾(夾攻)揭結接噘撅捥鋦掬鞠(陽平)及汲岌笈級亟殛吉急即脊瘠疾嫉蒺集籍藉(狼藉)輯楫棘夾(夾衣)莢郟潔絜結(結局)拮詰頡劫桀傑羯碣偈節櫛捷婕睫截局跼玦菊橘譎決抉訣倔(倔強)掘崛桷厥蕨蹶(一蹶不振)獗撅覺爵嚼絕矍攫躩钁
Q(陰平)七柒漆戚沏掐曲屈缺X(陰平)吸翕歙悉蟋窸析息熄惜昔夕汐錫昔晰浙蜥膝瞎歇楔蠍戌薛削(陽平)席媳習襲檄俠狹峽狎轄黠協勰脅G(陰平)擱(擱一下)疙胳割鴿刮聒郭(陽平)格閣骼革隔國幗虢骨K(陰平)瞌搕磕哭窟(陽平)咳殼H(陰平)喝忽惚唿豁劐黑(陽平)合盒曷盍劾核閡貉涸翮斛滑猾活Y(陰平)一壹揖押鴨噎掖屋挖曰約壓(陽平)額

\n

啟功格律4種句型:大A

型:仄仄仄平平。大B型:平平仄仄平。小a型:仄仄平平仄。小b型:平平平仄仄。

\n

常見絕句4句型:bAaB杜甫兩個黃鸝嗚翠柳

\n

ABbA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

\n

aBbA司馬光 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n

BAaB王安石晚樓閒坐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來一味涼。


金屋2010


本人生性散漫,不希望被條條框框左右!一向我行我素!我認為所有的規律定律都是人為的,為什麼我要被束縛在框裡頭?

人的大腦思想是自由的!它有無窮大的超能想象力!為什麼我們要去拿固定的格式套牢它?詩詞歌賦是供大家欣賞的!是為人們煩躁的生活增添樂趣的!如果一味地格式化,沒有創新,當你想要張嘴吧說話,別人就猜出你想要說的話,那麼還有什麼意外驚喜可言!

所有的規範只是作為評判的標準!我希望它不是死的,一切事在人為,只要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才是適合人類進步的風向標!過去輝煌只是適合當時的歷史!人類要進步,就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尋求創新!



翩翩慕容公子


關於用韻,《平水韻》(或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及當今普通話韻(或新韻,是近3O年一部分專家的作品,但我認為不如普通話韻,容易學,容易記,且不會造成很多不諧音,不押韻的情況。)

寫古體詩(特別是格律詩)用平水韻(或《佩文詩韻》下不另說明)填詞(指按格律詞譜寫詞)用《詞林正韻》,寫元曲用《中原音韻》,寫現代詩詞,歌詞用普通話韻。這是稍有常識者都知道的普通道理。

因為,平水韻是總結前人(清朝以前的古體詩 格律詩的用韻)寫詩的用韻精華。若某首古詩用普通話讀不押韻,用平水韻校對必押韻。特別格律詩不允許鄰韻混押 ,且平水韻分得細(韻部較多)。所以填詞不適合,但用平水韻填詞不會錯,只是韻部窄,遣詞造句比用《詞林正韻》難。 《詞林正韻》把鄰韻歸為同一韻部,(甚有的不是鄰韻)這樣韻部相當寬,等同於普通話韻的韻部數,包括入聲韻共十九部。若填一首詞,用同一韻部就不會出韻(不包括換韻)。 《中原音韻》也分為十九部,但他是不分平,仄,入聲,未細讀研究,只知一二,如《紅樓夢》中,未寫明格律詩,古體詩,格律詞的作品,標上什麼歌的,或作品中唱的詞皆是用中原音韻,其押韻是平,仄,入混押。(十分近似普通話韻,但普通話是共和國後才推行的) 普通話韻是大家都熟悉,以韻母為押韻,就不贅述了。

為什麼寫古體詩(格律詩)不能用《詞林正韻》?因為詞林正韻包括了鄰韻,用《詞林正韻》寫古體詩(格律詩)必出韻。 為什麼不可用中原音韻,普通話韻填詞?因為《中原音韻》,普通話韻消滅了入聲 ,這樣會引起平,不,入混押,平仄格律不分。況有的詞譜要求押入聲韻,用平仄入不分的去押入聲韻真的感到莫名其妙。上拙見,歡迎批評指正,共同研討。


石湖老土


詩韻和詞韻是不一樣的。

古詩用平水韻,共分為106韻部,每個韻部有若干字。寫古律詩和絕句必須用平水韻,每首詩只能用一個韻部的韻,不能混用。現代寫詩也可以用中華新韻。中華新韻是根據漢語拼音,將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與平水韻比較,中華新韻減少了韻部,將平水韻裡的一些韻合併,作詩的韻更為寬廣,比較適合今人寫詩,中華新韻是對平水韻的發展和補充,兩者共存是為了詩的發展。

詞韻與詩韻不同,詞韻只能用詞林正韻。詞林正韻以漢語拼音為基礎,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共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一共是十九個韻部,每個韻部下有若干韻字。

所以,我們在寫詩填詞時,不能將詩韻和詞韻混用,要正確區分平水韻、中華新韻和詞林正韻的用法。


詞韻詩風


詩韻與詞相似而不同

▶️ 嚴格意義上詩韻,即近體詩押《平水韻》的用韻問題,雖然《平水韻》是到了北宋和金代同時出現的,但它是沿著《聲類》《韻集》《切韻》《唐韻》一路沿襲發展而來。自唐宋到元明清以來,一脈相承的保持了寫詩以押《平水韻》為準。



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裡幾個丫頭搞了個詩社,組織大家限題押韻活動。比如《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海棠詩社

第一次活動擬菊花題,探春的稿上詠白海棠寫道: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這首詩的韻字“門、盆、魂、痕、昏”,屬《平水韻》上平聲之十三元。如果此詩其中個別字又押鄰近的十四寒的字,就意味著出韻即失律,又稱為是不合格的詩。



詞韻,以《平水韻》為基準,運用通、轉、借葉等方法,把平上去入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這個分法,是戈載以唐宋填詞實際用韻習慣,加以總結出的。這個用法的特點是用韻廣泛一些罷了。如柳永《雨霖玲》: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的韻字“切、歇、發、噎、闊、別、節、月、設、說”,不僅不同部,而且還數部交葉。押韻均為入聲字,其中“歇、發、月”字歸入聲六月;“切、噎、別、節、設、說"字為入聲九屑;“闊”字為入聲七曷。所以,填詞押戈載《詞林正韻》為宜。若想押《平水韻》亦可,不過在詞韻葉法中,相對《平水韻》的同一部,用在詞韻上有通用字和半通用字之分。比如填詞押平聲十灰部字是半用,即有些字不列入韻字等等。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三上詞話》作者。


三上詞話作者


由於沒有富餘的時間,剛看到這個問答,也作簡要表述一下,字之聲韻一個時期與一個時期不同,因口語之演化.變異,產生了各朝之語音之聲調,而總結`歸納成書,以備作詩詞歌賦所用,這就是韻書的來歷。秦漢、六朝語音,都以說文解字,玉篇。隨著唐朝一統天下,各國語音逐步演化,這種語言、統稱官語,(雅語),從而是官方制定廣韻(唐韻)的標準。宋時根據語音發展變化重定聲韻。是由於.唐韻的官語音調不能完善地解拜宋時的語言聲調,而修集韻。金元朝入主,五音雜亂,唐之官話淌失殆盡。這是外族語音與中原語音的一次結合演化,則修韻會之書。明朝又作修改,以《正韻》通行。至清入關,康熙參西洋音韻拼音之法而修字典,仍盡照古韻為法,清末民也參照清法。此時語音也以現代普通話差不多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消滅文盲,統一文字、語言,以拼音而注字之聲調,普及普通話。民國至今以新韻為主。韻之發展源流大慨如此,所有韻書,都以當時官方語音為準而制定,失去當時之語言,其韻也就失去依附,所以,歷朝根據語音的變化而修定韻書。若以現在普通話之語音去讀唐詩,是無法完美表達詩之韻味。也解釋不了古韻之聲調,這問題已是訓詁方面的學問了。所以,現代人作詩,宜與時俱進,自由發揮,不必斤斤計較古今聲韻的對錯,更不應相互攻擊,謾罵,這不是文化之正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期待於詩之繁榮,有望於大家之努力。這是個人識見,謹供友友們參考,歡迎關注,共同學習。


南村耕夫


我沒有高深的學術知識,只能向大家分享個人的學習心得。 詩韻和詞韻在“韻”這個問題上是以致的,區別在於近體詩( 律詩)只能用獨韻,詞和古體詩(古風)的用韻比較寬鬆,可以用鄰韻。 比如寫律詩用了一東韻就不能有二冬的韻字出現,寫詞和古風就可以一東二冬混合使用。

人們習慣在寫詩的時候用《平水韻》,填詞的時候用《詞林正韻》,就是因為《詞林正韻》在《平水韻》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的基礎上把平上去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以利於寫古風和填詞的時候參考。

現在的年輕人初學寫詩,對古韻不太瞭解,一時之間記不住。又沒有規律可循,可以先試著用《中華新韻》。

《中華新韻》是現代人根據漢語拼音編寫出來的,共分十四部,並且把入聲字根據發音分別併入了平聲和仄聲。這樣一來就便於記憶了。 初學者可以可以先記住《中華新韻》,然後再對照著去記平水韻就容易的多。

一點愚見,可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