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天津德雲社小劇場,為什麼要關張?

Pin小號


第一,壓不住場面。德雲社雖然人才濟濟,但是天津被稱為曲藝之鄉,這個“戲窩子”可不是白叫的,起碼在相聲這個門類裡,全國地區只有天津人最懂相聲,最有茶館相聲氛圍,所以天津地區的相聲觀眾,笑點高,對相聲認知水平強。沒點功底想在天津撂地演出太難了,天津相聲觀眾倒喝彩,把相聲演員轟下臺是常有的事情。德雲社能在天津壓得住場的只有郭德綱和于謙。但是德雲社的主要戰場在北京,作為德雲社的領頭羊,不可能場面駐場在天津,久而久之,觀眾上座率低,盈虧就會擴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第二,何雲偉事件。作為當初德雲社的主要輸出組合,何雲偉李菁在天津做相聲專場的時候,因為表演不好,被觀眾倒喝彩。何雲偉借段子罵天津觀眾是他乾兒子,雖然後來上場的郭德綱于謙極力的挽回,但是當時一言激起千層怒,離場的觀眾越來越多,導致後來網絡上風評很差。天津分社的上座率步入冰區。

第三,後來隨著楊志剛跟郭德綱師傅反目成仇,天津相聲界“集體砸綱”事件出爐,德雲社在天津越發的舉步維艱,加之德雲社當時人員很不穩定,出名的演員和不出名的演員矛盾激化,圈外體制內人員的慫恿,德雲社失去天津這塊市場就變得很正常了。

也有人說郭德綱的德雲社退出天津是主動的,為的是給同行留飯,按照小編對於當時郭德綱嫉惡如仇的性格瞭解,

退出只是無可奈何,跟留飯沒關係。

純手打,希望各位看官不吝點贊,評論和關注!


雪球財略



德雲社在2009年確實開過天津分社,但是時間不長就關掉了,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定價過高。天津的小劇場直到現在票價都很便宜,30塊錢一場的比比皆是;當時德雲社進入天津,起步價就是100,是同行的三倍左右,超出了天津相聲迷的想象範圍。剛開業時,有郭德綱、于謙壓陣,那賣100沒有問題,可是後來都換成徒弟們來演出了,那買賬的老百姓就越來越少了。


2、演員實力不夠。當時的德雲社除了郭德綱和于謙外,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曹雲金和劉雲天,何雲偉與李菁這兩對演員,但是當時他們的日程安排都很滿,商演、綜藝、走穴等等活動很多,小劇場演出只是偶爾去一次,所以並沒有幾個人能壓得住場子,更何況票價還比同行貴那麼多。


3、何雲偉與觀眾對罵事件。當時何雲偉在臺上演出,臺下有觀眾不斷喊倒好,何雲偉就時不時的調侃幾句,最後直接說“又有孫子搭茬了”,觀眾當然不幹了,直接發展為臺上臺下對罵,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此後,在同行的挑唆下,眾多資深觀眾開始抵制德雲社,直接導致天津分社關門。


相聲演義


因為天津是相聲發源地,相聲同樣也是天津的文化名片。特定的背景文化下,也就孕育出了大量的相聲名家,馬季徒弟王謙祥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有名的相聲演員都在北京,有能耐的都在天津。”

外地的相聲演員能在天津站住腳跟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因為在天津這個相聲窩子裡的觀眾對相聲演員的要求太高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那些泡在茶館裡的觀眾長期受燻,不僅能說出演員要說的下句,甚至可以上臺捧哏。水平不行的演員被轟下臺也是常有的事。

當年開天津分社時,德雲社有名氣的演員就是郭德綱和于謙,可他們不可能丟下北京的買賣去天津演出,單靠郭德綱的徒弟撐場面當然難以為繼。

但是現在德雲社在開天津分社的情況也和幾年前不一樣了,因為現在德雲社的幾個年輕的相聲演員岳雲鵬、張鶴倫、燒餅、郭麒麟,再有天津土生土長的德雲敢死隊隊長十米無水跳臺冠軍把說相聲硬生生變成演唱會的二爺張雲雷。來天津開德雲社分管都可以獨當一面。

郭德綱為什麼不來呢,只是偶爾在天津開個專場。因為以前的時候搶不過天津相聲演員的飯碗,現在德雲社火了,但是也得給別人留口飯吃。

具體可以看看西安德雲社會館開業時青曲社的反應!


DW愛娛樂


關張了?啥時候開的我都不知道……


只有A沒有V


德雲社裡能在天津站住腳的就郭德綱于謙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