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時候出牙?

大橙子與橘子


寶寶什麼時候出牙?

寶寶一般在6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齒,但是每個孩子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早在3個月就開始出牙,有的孩子則在18個月出牙,這也都是健康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

我家寶寶從3個月開始就有長牙的跡象,口水不斷,喜歡咬東西,但是6個多月了,牙齒還沒完全長出來。我表妹家的孩子4個月出的牙,還有兩個親戚家的孩子都是在7個月長出的第一顆牙齒。


出牙的順序

通常情況下,最下排中間的兩顆牙齒最先長出來,聽說過先長上面牙齒的,但是很少有這個情況。

上排中間的四顆牙齒會在1歲左右長出來,寶寶道1歲左右的時候就有6顆牙齒了,上面4顆,下2顆。

再過幾個月,牙齒慢慢出齊。寶寶2歲半左右,牙齒就全部出齊了。


出牙期間的護理

出牙期間,寶寶會流很多口水,如果不及時擦掉,容易得口水疹。所以,我們要給寶寶帶一個口水巾,經常更換乾爽的口水巾,並經常擦掉流出的口水。保持寶寶下巴的乾爽,寶寶就不會得口水疹了。

出牙期,寶寶牙齦會癢,喜歡咬東西,就給他提供一個牙膠或者磨牙棒,讓他肯咬,緩解出牙的不適。大人還可以在手上纏上紗布幫寶寶按壓牙床,讓寶寶減輕牙癢的痛苦。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祝寶寶平安健康。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也是經驗豐富的育兒問答達人,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在你懷孕的第六週左右,寶寶的乳牙就在牙齦線下方形成,在第三到第四個月內就會被堅硬的牙釉質覆蓋。此時,恆牙也開始發育。在懷孕期間,你可以按照醫生的建議,吃均衡的飲食,包括酸奶和深色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使孩子的牙齒健康發育。等到孩子出生後,一旦寶寶萌出這些小牙齒,你就需要好好照顧它們。這裡有一些關於乳牙的常見問題:

孩子什麼時候長第一顆牙齒?

長牙可以在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開始,但大多數嬰兒在6個月後才會有第一個牙齒。牙齒通常會成對出現。底部的前兩顆牙齒通常先出現,然後是頂部的兩顆(這兩種都稱為中央門牙)。然後側門牙、臼齒、犬齒。通常,寶寶在3歲之前擁有全套的初級牙齒;直到孩子4-6歲時,恆牙才開始取代它們。

孩子生來就有一顆牙,需要拔掉嗎?

這是罕見的,但有些孩子出生時就已經有了牙齒,通常是前牙。它可能是一顆真正的乳牙,或者是一顆額外的牙齒,在嬰兒牙齒和恆牙下面生長。嬰兒牙齒真正長出時,這顆多餘的牙齒就會脫落。

孩子8個月大,還沒有長牙,這正常嗎?

別擔心。第一顆牙齒可以在4到12個月的任何時候出現。如果一顆牙齒在一年內還沒有出現,可能只是晚熟。在罕見的情況下,缺少牙齒是代謝紊亂的標誌,但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有其他的生長問題。

孩子淌口水,嚼著手,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在長牙?

這是可能的,但流口水和咀嚼並不總是出牙的跡象。寶寶4個月後,會很自然地會把東西放進嘴裡去探索。而且在這個年齡,他開始分泌的唾液比他能吞嚥的多,這便導致了流口水。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孩子也很暴躁,很挑剔,而且他喜歡咀嚼或啃咬乳頭或奶瓶,可能是長牙了。除了增加流口水、咀嚼和易怒等表現之外,另一個常見的出牙症狀就是食慾不振。牙齦腫脹和對冷熱食物的敏感性會讓寶寶吃不舒服,也會影響睡眠。

如果寶寶拉耳朵怎麼辦?是由於出牙嗎?

很難解釋為什麼嬰兒會拉著耳朵。有時是因為耳垢太多,或者耳朵感染。有些嬰兒睡覺時會拉耳朵。如果寶寶是隨便抓癢,只有間歇性煩躁,那麼問題可能只是暫時的刺痛–牙神經反應。


育兒網


“長牙”和“出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長牙:牙胚在牙齦中發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在胎兒期就開始了。牙胚是孩子口腔中上下兩排牙的雛形。孩子出生後,牙胚還需要繼續生長,逐漸成熟。

出牙:牙胚成熟後,牙齒將牙齦頂破,露出牙齦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牙齒萌發的過程。

崔大夫認為,長牙是過程,出牙是結果。

出牙時間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主要與遺傳有關,和缺鈣無關!

有的孩子在4個月時就出牙了,也有的孩子快1歲時才會出牙,大部分孩子在6-9個月開始出牙。

通常來講,只有孩子到了13個月以後,乳牙還沒有萌出,才將這種情況算作乳牙萌出延遲。

孩子們出牙的順序也是不一樣的。大多數孩子是一對一對的出牙,也有少數孩子是一顆一顆的出,還有的孩子可能並不按照常規順序出牙。

一般來說,乳牙的萌出順序是這樣的:

不管出牙時間的早晚和順序,乳牙出齊以後都是一樣的,共20顆。

因此,家長們在孩子出牙過程中,無需和別的孩子比較,更不必焦慮,因為孩子們出牙的個體差異實在太大了!

孩子出牙有哪些信號?

流口水、口水疹、咳嗽

流口水,可能在第一顆牙出現前的2個月開始。

在牙齒剛萌出時,小尖牙刺激了齒齦上的神經末梢,促使唾液分泌增多,但孩子一時不習慣吞嚥過多的唾液,而造成不自主的流口水。

有些孩子的口水會特別多,甚至可能會引起孩子噎住或咳嗽。

家長可以為孩子戴上口水巾,減少口水與皮膚過長時間接觸,導致孩子皮膚不適。

咬人、咬乳頭或奶嘴、用手摳嘴、拒絕進食

這些是由於牙齦不適導致的。咬東西可以緩解牙齦不適,不過母乳餵養的媽媽就會受苦了,孩子可能會“突然襲擊”給乳頭來一口!

此外,孩子可能會用力啃咬奶瓶的奶嘴,家長需要經常檢查,一旦發現奶嘴破損,立即更換,以免被孩子吞嚥。

煩躁、失眠、低燒、牙齦腫痛

孩子會因出牙不適而煩躁易怒。白天,孩子精力被分散了,不會專注於牙疼這件事,但到了晚上就變得十分難熬,導致孩子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低下。

輕微發熱(低燒)是牙齒穿出口腔黏膜過程中,所引起的正常生理反應。

儘管孩子出牙時,體溫可能會略微上漲,healthychildren網站援引美國《兒科學》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38℃以上的發燒和出牙關係不大,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在對待孩子出現的不適症狀時,家長不要輕易將原因歸結於長牙。當出現問題時,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一旦遇到不能確定的情況,要及時向醫生諮詢,只有排除其他原因,才能考慮是否真正是因為出牙所致。


崔玉濤育學園


一般來說,寶寶的出牙時間在6-7個月左右,或早或晚都是正常的,就算比平均觸壓時間早3個月或是晚3個月也都是正常的,很多人覺得只要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良好,就會早一些出牙,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當寶寶身體發育良好,又沒有出牙時,應該向牙科醫生予以諮詢。

大部分的寶寶在1歲的時候有6-8顆門牙,再過半年有12-14顆左右,除了之前的8顆門牙,還會有4顆前面的磨牙,還有一些寶寶會出兩顆尖牙,2歲的時候會有16顆牙,兩歲半時候會出4顆後磨牙,到此,20顆乳牙全部出齊。

大部分的情況,寶寶在出牙前兩個月左右出現開始流口水,吸允手指的現象,當寶寶吃奶時喜歡咬奶頭,伴隨哭鬧,煩躁,輕度的體溫升高,這是父母就應該知道,寶寶要出牙了,仔細看看孩子的口腔,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牙齦發白或者有充血紅腫的現象,觸摸牙齦時有牙尖的硬物感,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不適的感覺,即使出現上述的情況,也不必為此擔心,在牙齒萌出後就會好轉或者消失。

孩子從長第一顆乳牙到最後一顆乳牙出齊,大約需要2年,在這期間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牙齒萌出期間,在每次餵奶或者食物後或者每天睡覺前,媽媽應該將紗布纏在手指上給寶寶擦洗牙齦和剛露出的牙,使其適應清潔口腔的環節。當牙齒出來以後,可以繼續用這種方法輕輕對牙齒擦洗揉搓,對牙齦進行輕度按摩。

父母應該注意每次進食之後都要給寶寶喝點溫水,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還可以每晚使用2%的蘇打水,輕輕沾擦寶寶的牙齦,注意不要在一個地方來回擦,以免引起牙齦黏膜損傷。如果寶寶的牙齦出現紅腫,可以在紅腫的位置塗一些龍膽紫藥液,預防感染。

出牙期間,可以給孩子吃一些較硬的食物,比如梨,蘋果,還有磨牙棒等,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能咬並且有韌性的玩具,讓寶寶刺激牙齦,使牙齒迅速萌出。

牙齒萌出期間,寶寶的玩具等物品要保持乾淨,寶寶的手也要經常清洗,修剪指甲,以免引起牙齦發炎,剛出的乳牙牙根並沒有發育完全,很容易引起齲齒,所以,在牙齒開始萌出之後就應該做好預防齲齒的工作。

正常的乳牙是白色,恆牙是淡黃色,需要注意以下會使牙齒變黃的因素。

不要使用四環素之類的藥物,還要降低水中氟的含量,如果寶寶在牙齒髮育時期患有嚴重的身體疾病,或者營養障礙等,都會影響到牙齒的發育,使牙齒變黃。


間歇性精神障礙灬


一般情況下,寶寶都在三四個月冒出第一顆上門牙,在冒出來之前,會表現的特別愛咬東西,逮住什麼都啃,尤其是奶頭和奶嘴,這個時候要備好磨牙棒,多準備幾種口味,誰也不知道你家寶貝好哪一口,反正我家閨女就喜歡咬人,別的什麼磨牙棒都不愛,當然,磨牙餅乾還是吃的,當飯吃,咔咔滴,也不知道有沒有起到效果,反正出牙很早,吃商特高,也遇到別的孩子8個月了還沒出牙,也可能屬於正常,可以查一下是否缺鈣,不缺的話不用擔心,不過循序漸進,加些較硬的輔食,多鍛鍊一下就好了,畢竟吃軟飯練不出硬朗孩子


夢酣三天


一般寶寶3-4個月開始萌出第一顆小牙了,4-5個月的寶寶開始萌出下邊的小牙,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到這兩個階段寶寶如果沒有出牙的話,就要考慮是否缺鈣了,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查,及時給寶寶補鈣,還有就是寶寶出牙時給寶寶備上磨牙的東西(磨牙棒等等)避免寶寶咬奶頭,如果寶寶不缺鈣,可以吃點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平時曬曬太陽就OK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