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駕崩了,妃子是什麼感覺?

金木看看


一旦皇帝駕崩,妃子們則命途多舛,殉葬、被殺、出家,最好的則是升為太妃。

皇帝駕崩,後宮妃嬪的處理方式和朝代有關,基本上是無子嗣的妃嬪比較可憐,有殉葬或者出家。有子嗣的則是根據子嗣的地位,來決定妃嬪的地位,最好的是皇太后,最次的是太妃,再不濟則因陷入權力之爭而被殺。

清朝歷史上最出名的莫過於孝莊太后,經歷四朝,輔佐過順治和康熙。

還有一位不為人知的后妃,經歷五朝,她便是端恪皇貴妃,從咸豐到宣統。


五味社


皇帝駕崩了,妃子們肯定是哭作一團,但是內心的小九九肯定不一樣,這就要看下一任皇帝對她們的安排了。

這個題目比較寬泛,沒有指明朝代,各個朝代對皇帝死後的妃嬪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面對不同的未來,妃子們的心境也會不同。有人說最得意的就是下一任君主的生母了,穩妥妥的太后,終於可以從心驚膽戰的後宮生活之中解脫出來了。不管皇帝死了之後她難不難過,但是將來是有的她高興的。其實在中國的某些朝代之中曾有過“立子殺母”的制度,就是為了避免外戚干政。西漢漢武帝有一例,北魏拓跋氏一直將這種制度沿襲著。

春風得意的太后身後也會有一群跟著過好日子的太妃,她們平日裡與太后交好,或者在太后的爭權鬥爭之中幫過一把手,太后得了勢,自然不會忘了她們。雖然沒有了丈夫的庇佑,但是生命無憂,可以安度晚年了。

與之相反的就是和太后有著直接衝突的妃嬪,或者曾經參與過皇儲爭鬥的皇子的生母,這些妃子後果一般好不到哪裡去,皇帝一死,她們一定非常絕望,沒有了皇帝在,當年的敵人一定會肆無忌憚地報復她們。比如當年的呂雉對戚夫人,是何等的殘忍,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看不下去。

還有一批倒黴的妃嬪就是選來為皇帝殉葬的妃嬪了,基本上這些妃嬪都比較年輕,在後宮沒有權勢,也沒有給皇帝生下一兒半女的。新上位的皇帝不會顧念舊情,只會遵循祖制讓她們去殉葬。當年秦二世登基的時候,曾經下令所有沒有皇子的妃嬪都要殉葬,所以秦始皇陵附近發現了一百多座妃子的陵墓,可見當年的殉葬場景是多麼血腥殘酷。對於這些妃子來說,真是日日夜夜都要祈禱皇帝好好活著,拼了命也要生個孩子,如果皇帝有一天突然駕崩,直接就宣佈了死期,心中一定十分絕望。

心態最為平和的大概就是元朝的妃子了,蒙古族新王不僅僅能繼承父親的位置,還能將年輕貌美的後媽也收了過來。還有一些妃子可以在皇帝駕崩之後選擇出家,比如武則天在被李治接回皇宮之前就一直住在尼姑庵裡面,這些妃子基本上沒有怎麼被皇帝寵愛過,對皇帝感情也不是很深。但是她們普遍年輕輕輕,突然從皇宮進了尼姑庵,心裡肯定非常不平衡。與其說她們為皇帝的死傷心,不如說是自己為自己的青春難過了。

不過到了清朝對於太妃的待遇還是不錯的,清朝康熙帝徹底終止了殉葬制度,太妃們在皇帝死後讓出自己的宮殿,然後住進紫禁城中專門給她們安排的養老院,也就是慈寧宮為首的一系列的建築,比如壽康宮、壽安宮,聽這些名字就知道是給老太妃們養老用的了。這些太妃們做什麼都跟著太后走,只要不得罪太后,安度晚年還是可以的。這些太妃們在皇帝死後會傷心一陣子,然後投入到新生活之中。從一個宮殿搬到另一個宮殿,不過也是籠子中的金絲雀罷了。最終她們也是心靜如水,最多的時候大概就是焚香禮佛了吧。


木劍溫不勝


皇帝駕崩,反應最大的新皇的生母,恐怕是那些受寵的妃子了。



一,新帝得母親。皇帝駕崩了,除了新登基的皇帝,以及追隨他的人高興以外,新皇帝的母親也是非常高興的。從此以後,她就是宮中的老大啦,即使皇后,在她面前也要矮下幾分。

二,受寵的妃子。不管是憑著家族還是子女或者美貌,而得到皇帝寵幸的妃子,但皇帝駕崩的時候,如果繼位者不是自己的兒子,他們的感覺就是天塌了。 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原先說憑藉的一切,在新皇帝的眼中都會灰飛煙滅。從此屬於他們的榮耀就一去不復返了。

若是與新帝或新帝之母有過矛盾,他們會更擔心,害怕新帝會趁這個機會讓她們殉葬。雖然徇葬制度後來廢除了,但是仍不乏有些皇帝趁這個機會懲治某些妃子。比如朱元章時代就採用了這種方法。



三,那些年輕貌美,很有受寵潛力的妃子也是非常的悲痛的。那些入宮不久,顏值又高,可能自以為有些手段,又有家族後臺的妃子,也許正要大展身手,卻忽然一下子沒有了戰場。心裡恐怕也是很難接受的。

四,不被皇帝寵愛而有兒子的妃子。這樣的妃子一般暗地裡都是高興的。因為有兒子,就可以跟兒子住在一起了, 再也不用擔心宮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可以鬆鬆快快的過日子。

五,不被皇帝寵愛有沒有兒子的妃子。對她們來說,皇帝的死活基本不關她們的事情。皇帝活著他們那樣過,皇帝死了,他們還是那樣過。無論誰做皇帝,他們的日子都不會改變。只不過同樣的日子,由後宮時的裝金戴銀,轉移到寺廟中削髮為尼而已。



六,對那些沒有被寵幸過的妃子,則是一個好消息。他們可能會因此被送回家去,重新過回尋常的日子。


萍風竹雨123


皇帝駕崩了對於妃子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歷史上有的皇帝很變態,他們在死的時候,要施行人殉。

這時候曾經服侍過他的妃子們可就要倒黴了,這些妃子們,很可能是要跟著他一起歸西的。至少朱元璋死後,就用了大量的“人殉”。

但是,大部分皇帝還是正常的,他們不會輕易拿人的性命當兒戲。

雖然這些妃子們能夠活下來,但是,他們的下場並不怎麼樣。

我們說幾個歷史上的事實吧。

唐太宗李世民,在自己的死後,他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至少有上百人,那些為他生兒育女的還好,都去地方和兒女團圓了。

但是,沒有生兒育女的就慘了.

他們並不是被遣散回家,而是直接給送到了廟裡當尼姑去了。

這些人中最典型的就是武則天,她在唐太宗死後,被送到了感業寺。

只不過後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因為和她有私情,又把她給接回了皇宮。才有了她後來稱帝的機會。

若是唐高宗李治,沒有愛上過她。那武則天的命運,只能是在廟裡孤老終生了。

武則天是幸運的,但是,唐太宗的其它的妃子們,可就沒有武則天這麼幸運了,他們多數人是,無兒無女悽慘而終的。

還有漢朝的時候,劉邦死後,他最寵愛的妃子,戚夫人就很慘。

呂后當政之後,把戚夫人給折磨而死,手、腳、眼、耳、鼻能割掉的全部給割掉了。然後又給丟到了廁所。

真的是慘不忍睹呀,但是,同樣是劉邦妃子的薄姬,命就不錯,她是被呂后遣送到兒子那裡,他的兒子在後來還當了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漢文帝劉恆。

還有漢武帝死後,他生前最寵愛的妃子鉤弋夫人,也是年紀輕輕就給處死了。只不過鉤弋夫人,不是被人害死的,而是漢武帝把她給處死的。

因為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當上了太子,是未來皇位的接班人。

所以說漢武帝必須要處死她。

歷史上已經有無數經驗告訴漢武帝,子少母壯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最危險的,無論是秦王嬴政小的時候,他母親趙姬的當政,還是劉邦死後,呂后當政都一樣。對自家的江山是隻有壞處,沒有好處的。

因為他們當政,所以,肯定是會對自家的人造成不小的損害的。呂后的時候,可是差一點就把劉邦的皇子皇孫全部給整死。

漢武帝怎麼可能讓這種事情重蹈覆轍呢。

當然像這樣活生生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一個皇帝的死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所以跟隨這個皇帝的無論是女人,還是大臣,該涼的也都要涼涼了。


史學達人


皇帝死後妃子們無論如何至少在表面上是要放聲痛哭,至於這哭聲背後她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可就五花八門千差萬別了,因為她們各自和皇帝的感情以及等待她們的命運是完全不同的。

作為太子的母親這時應該是正暗自偷笑——自古以來太子和太子之母就是所有後宮妃嬪、皇子羨慕嫉妒恨的對象,而在每一位皇子的背後又各自有負責伺候的太監、宮女、侍衛、老師,於是在每個皇子周圍都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圈子。這些人巴不得有朝一日太子出點錯,然後被皇帝廢掉,而自家主子恰好就是新一任太子,所以太子和太子之母儘管在人前風光無限,其實卻是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隨著皇帝的駕崩意味著爭寵奪嫡的遊戲game over了,太子即將成為新的皇帝,作為太子之母也即將榮升太后,從此再也不必提心吊膽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陰謀詭計,她能不偷著樂嗎?不過有一個朝代可能例外——這個朝代就是北魏,這是因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下了立子殺母的祖制,也就是說如果某位皇子被確立為太子,那麼他的母親就會被殺掉,以免造成外戚干政的現象。後宮本來就是女人之間兇險萬分的戰場,而北魏的妃子可能是最糾結的——如果放手去爭寵,那麼當自己成為太子之母之日就是自己的死期;如果不爭寵,保不齊哪天自己成為別人爭寵奪權的犧牲品。

那些平日裡素來和太子之母交好的妃子這時的心態應該是相對較為平和的——儘管後宮是一個兇險的戰場,但身處其中的后妃中也不乏就想著明哲保身而沒什麼權力慾的。由於太子和太子之母始終處於政治漩渦之中,所以太子之母也需要在自己身邊有一群關係比較好的“閨蜜”,一則是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培植勢力,二則也可以在長期高度緊張的政治鬥爭的間歇有幾個能放心說話的人,那些沒權利慾的妃子恰好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對這些妃子而言:她們本就沒爭權奪利之心,她們更多是把皇帝當成自己的丈夫侍奉而不是當成一國之君。皇帝死後她們也許會傷心一段時間,待心情平復後再投入新的生活。由於昔日裡和太子之母相處不錯,如今已升級的太后和新帝也不會為難她們。

那些直接參與到爭寵奪嫡之中並因此和太子之母矛盾尖銳的妃子這時的心態是忐忑不安的——本指望著獨佔皇帝的恩寵並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帝位,現在皇帝一死就再沒指望了。不僅沒了指望,還必須提心吊膽地面對來自新帝和太后的報復。漢代戚夫人的下場將成為她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惡夢:戚夫人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在劉邦死後遭到呂后的瘋狂報復——先是被囚禁在永巷舂米,後來她所生的劉如意又被呂后毒殺,她自己被砍掉雙手雙腳、挖掉眼珠、毒啞燻聾後扔進廁所。退一步講即使新帝和太后不打算用如此殘忍的手段除掉她們,可至少藉機報復一下是免不了的。

那些新入宮的年輕貌美的有爭寵之心,但還沒來得及被皇帝寵幸的妃子這時可能會欲哭無淚——本指望著憑藉自己的高顏值和好手腕寵冠後宮,這下皇帝一死不僅沒了爭寵的可能,自己的後半生都只能在孤寂的深宮之中了此殘生,日日夜夜與青燈古佛為伴,想必這絕不是一件令人快慰之事。

以上情況是一般朝代妃子們在皇帝駕崩後各自的心態,如果是在有殉葬制度的朝代,那麼妃子們首先關心的就是自己是否會被列入殉葬名單。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歷經永樂、洪熙、宣德各帝分別有後妃38人、16人、5人、10人殉葬。當年秦二世登基後也曾下令所有沒有皇子的妃嬪都要殉葬,以致於秦始皇陵附近發現了一百多座妃子的陵墓。對生活在有殉葬制度的朝代的妃子恐怕日日夜夜都要祈禱皇帝長命百歲,至少活得比自己長,以免自己被活活殉葬。所以當她們得知皇帝駕崩時恐怕會有頓時天塌地陷之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古代帝王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權力,所以為了皇位的繼承,通常會挑選大量的妃嬪充實後宮,用來延續子嗣。而皇帝駕崩後,這些妃嬪的處理也是多種多樣,因此他們的感受必定會有所不同。



無所謂的感覺

對於妃嬪的處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母憑子貴,從而晉升太后或者太妃。這種情況下,先皇的妃子成為了太后,或者太妃,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和先皇在世時的生活基本沒有變化。

當然漢朝時先皇妃嬪的兒子受封外地為為王,這些妃嬪也會去兒子的封地養老。或許會比這壓抑的皇宮過得更快樂些。



這裡要說一下,大多數妃嬪對皇帝是沒有感情的,很多時候都是被迫入宮服侍皇帝的,就連武則天入宮前,她的母親楊氏都哭哭啼啼,非常不願意武則天入宮,奈何官府有命令,自己也無能為力。再有古代皇宮還有一個規定,就是妃嬪過50歲就不再侍寢了,所以大多數的妃嬪對帝王沒有感情。



高興的感覺

這種人很少,但是也有一部分,比如武則天就是屬於這一種人。她入宮12年,沒有獲得李世民的歡心,反而在李世民晚年和太子李治勾搭到了一起。

等到李世民去世後,雖然武則天被髮往了感業寺,但是李治經常來探望武則天,在這期間,武則天甚至懷上了李治的孩子。最終武則天被李治帶回了皇宮,成為了皇后。相比跟隨李世民而言,跟隨李治的武則天顯然更加幸福。



悲傷痛苦的感覺

悲傷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失去愛人,而是因為自己的命運遭到了不測。

古代皇室對待有子嗣的妃嬪比較客氣,但是對待沒有子嗣的妃嬪那就比較狠毒了。通常會派這些沒有子嗣的妃嬪去守陵,直至終老。或者安排到寺廟去為先皇求經唸佛。



最殘忍的就是殉葬。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把秦始皇擄掠的六國妃嬪全部處死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後,明仁宗下令30多名妃嬪自縊殉葬,當時諸多妃嬪恐懼不已,跪下來祈求皇帝放他們一條生路,其中還有一個朝鮮籍的韓麗妃,因為自己是被迫來到明朝宮中,家中老母尚需要照顧,所以苦苦哀求,但根本沒有獲得准許。最終被迫自縊身亡殉葬。




在男權社會中,帝王權力至高無上,妃嬪只是帝王的附屬用品。雙方只是為了各自利益走到一起,當皇帝死後,妃嬪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如果受到損失必然痛苦,如果獲得的利益更多必然高興。倘若沒有失去也沒有得到,大部分會保持一顆平常心。


我是越關


害怕!

因為大部分妃子,至少在清朝前,先皇的皇妃很多沒有好下場。

一部分妃子要殉葬。能不害怕嗎?還想安享晚年麼?不可能的。例如明朝初年,包括明太祖朱元璋死後都要有後妃殉葬。

據統計,明朝初年,從明太祖洪武朝開始,歷經永樂、洪熙、宣德各帝,分別有38人,16人,5人,10人殉葬。都是后妃。所以當皇帝的女人,太悲慘了。

除了殉葬的還有當尼姑的。比如武則天,唐太宗死後,他就跟著太宗的部分后妃到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姑。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給皇帝留下子嗣。

所以,如果是給皇帝生過龍子龍孫的后妃,處境就好的多了,有的還母以子貴,做了皇太后,皇太妃等等。

我覺得大部分皇帝的妃嬪在皇帝死後,害怕多於傷心。因為先皇一旦駕崩,自己的命運就隨著要發生大的轉折,而且是朝壞的方向。


西堤君


皇帝駕崩,不同的妃子們會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感到大喜有的感到大悲,也有的人對此沒有太大的感覺。下面咱們來看看,不同的妃子會怎樣想此事。其實大多數的妃子們,即使對皇帝有很深的感情,但是當皇帝去世後,也根本來不及想此事,她們更多的心思在想自己以後要怎麼生活,要知道後宮爾虞我詐是經常的事情,一不留神你就活不成了。

最高興的人是太子的母親。我們都知道皇帝去世後,太子一定會上位,俗話說母憑子貴,一旦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自己也就成為太后,手中握有重權,自然沒有誰敢欺負,而最難管的後宮,也是太后一手操縱。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女性爭著搶著想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原因,不僅僅是為孩子考慮,也為自己考慮。

有子嗣的妃子們比較高興。當年她們生下孩子的時候,皇帝就已經給了這些孩子們封地,一旦皇帝去世後,他們可以選擇回到自己的封地上,而他們的母親也可以隨著兒子去到那裡。從此再也不用擔心在後宮中敗下陣來,最後被處死。因此這些妃子們也是比較開心的。

需要陪葬的妃子們內心畏懼。我們知道在古代有這樣一種制度,那就是皇帝比較尊貴,他們去世後會需要一些妃子們陪葬,這對於那些妃子們是十分不公平的,本來自己活得挺好,但是卻要被埋了。只是封建時代的皇帝說的話就是權威,沒有人有權利反駁。幸運的是朱元璋統治時期,人殉制度被廢除。

沒為皇帝生下孩子的那些妃子們對此事無感。有一些妃子說起來比較悲哀,被皇帝娶進宮,但是多年也沒有被寵幸過,這些人等皇帝去世後,她們會得到一大筆錢開始過自己的生活。而有一些人雖被皇帝寵幸過,卻沒有生下孩子,這些人大多數當了尼姑,畢竟皇帝用過的人,不願讓她們嫁給普通男性。

原來古代的皇帝去世牽扯著這麼多女性的利益。


奇點歷史


怕,憂,喜,悲

大多數妃子,尤其是剛進宮年輕的妃子主要就是怕,因為前方一片黑,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自己會被如何處理,孤獨終老?殉葬,還是送到皇家的某個庵孤獨終老?這是人數最多的。

如果有些妃子生有兒子,但又不是太子,那這些人主要就是憂了,因為兒子的關係,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有保證的,母以子貴就是這樣,憂的是皇上死了,新皇上登機,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而且要隨兒子到封地去生活,離開這早已習慣的皇宮生活。

喜的人不會很多,喜的人一定有皇子的,最好還是太子,這種人一般都是多年得不到皇上的寵幸,看著皇上不斷的找年輕漂亮的妃子,自己除了忍受皇上的喜新忘舊之外別無他法,由愛生恨,所以這種人得知皇上的死是高興的,因為自己自由了,可以隨兒子過新的生活,不用在謹小慎微的生活在皇宮裡,看著那些年輕漂亮的妃子得到報應,他們自然是喜的。

悲傷的一定都是真愛的,能在這麼多妃子中和皇上真心相愛,那一定是最真實的愛情,對於這樣的妃子來說,是真的丈夫去世了,剩下自己孤獨的生活。


風的聲音好嗎


這要看是什麼時代的妃子們,如果是秦始皇的妃子,又沒有為始皇帝留下一兒半女,那始皇帝一死,很大幾率是會被殺。


所謂殉葬,不是妃子宮女們對先皇有多麼濃烈的感情,像秦始皇統一六國,每征服一個國家都要把這個國家最美的女人納入後宮,很多女人很可能這輩子都沒見過始皇帝一面,何來感情。


但是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她們要騰地方,會有更年輕的女人住進宮裡來,但是秦二世覺得他爹的女人,放出宮去讓那些凡夫俗子娶回家,肆意褻玩好像也不太好,那就給給她們指條明路吧,殉了先王。


其實在古代很多妃子的命運大多如此,亂世如飄萍,和平年代,有的反而能有一碗平安茶飯吃。


如曹操這樣臨死前絮絮叨叨安排自己女人身後事,讓她們織織布乾點活,養活自己。


英雄一世的曹操臨死前不說什麼豪言壯語,沒有留下什麼名言警句,都是說些分香賣履的話,安排后妃侍女們的住處,後世人都覺得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曹丞相,臨死前未免有點不太像英雄。


但是這卻是曹操真性情的,我該做的都做了,功業說不說都在那裡,反而是這些陪著自己的女人們,要永訣了有點不捨,要為她們的未來多想想。


雖然曹操喜歡人妻,有時候奪人所愛,但是曹操對於自己的女人還是不錯的,比方說他搶了呂布手下大將秦宜祿的夫人杜氏,杜氏帶著自己的兒子秦朗嫁給了曹操。


曹操對秦朗很好,視如己出,有一次和文武大臣喝酒,喝多了曹操還向別人炫耀說:


“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


另一位帶拖油瓶的是尹夫人,他兒子是著名的小鮮肉何宴,有傅粉何郎的稱號。


何宴和秦朗不同,秦朗比較謹慎,何宴則活的很張狂,有魏晉風度。


因為曹操對他們和對曹丕等人一視同仁,但是在這些親兒子心中則不一定這麼想,曹丕看何宴成天和自己吃穿一樣,連開的車都一樣,最主要的是他長得比自己還帥,所以從心裡對他厭惡,見面不喊他名字,直呼:


假子。


和曹操一樣對自己妃子不錯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他們死後,他們的繼承者未必會善待他們曾經寵愛的妃子。


比方說劉邦對戚夫人很好,甚至一度還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皇位繼承人,但是劉邦一死戚夫人的下場就不太妙了。


對戚夫人恨瘋了的變態女人呂雉立即命人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丟入廁所。


另外一位對家人愛護有加的是努爾哈赤,但是他死後,皇太極為了怕有兩個兒子的大妃阿巴亥做大,逼著阿巴亥給自己的老爹殉葬。


年僅37歲的阿巴亥不願死啊,皇太極讓人用弓弦把她給勒死了。


這些其實都是為了政治的利益犧牲的女人。



其實最爽的一種后妃就是老皇帝死了,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她們升級成了皇太后。


這算是后妃的人生巔峰了。


所以兒子被封為太子的女人大約做夢都在期盼升官發財死老公,畢竟老公活著會有很多變數,但是老公一死自己妥妥的就是後宮之主了。


沒有野心的女人吃吃喝喝,快樂的過完餘生,有點野心的女人會再進一步,玩個垂簾聽政啥的,過一把女皇的癮。


他們對於老公的死,心情大約只有倆字可以形容:


開心~~



=================


文:薛白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