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原著中,李雲龍最後有逃生的機會,但是他卻選擇了自殺,對此你怎麼看?

亭軒歷史故事


實話實說,電視劇《亮劍》拍到孔捷、丁偉和李雲龍在南京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系畢業後,1955年9月,全都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軍銜後,全劇就此結束,結尾非常圓滿,可謂皆大歡喜。

因為從後面開始,緊接著都是國內較為敏感的反某派、某某大革命、反擊某某翻案風等運動,除了孔捷要求到邊疆部隊去,從而躲過一劫以外,耿直的丁偉失蹤、趙剛夫婦以及李雲龍夫婦最終皆以自殺來抗爭,非常令人觸目驚心。

所以小說寫此等情節,能出版算是謝天謝地了,但電視劇就很難拍攝了,畢竟題材真的太敏感了,都是極力迴避的,如同本文推送時,都需要嚴格審核,倘若觸及了敏感詞彙,文章就立馬斃了,讀者就看不到了。

小說中,李雲龍是用楚雲飛送的比利時FN公司勃郎寧M1910小手槍開槍自盡的,李雲龍妻子田雨,在李雲龍自殺後兩天於獄中割腕自殺。

轟轟烈烈的某某大革命來了,李雲龍的老戰友批鬥的、失蹤的、下放的、自殺的,軍長保衛部隊軍火庫,免遭紅某兵搶軍火,僅僅是批鬥,削了軍權,李雲龍都扛得住,但精神導師趙剛將軍的死,給了李雲龍沉重的打擊,一腔熱血瞬間變得冰冷。


於是,李雲龍選擇了一個獨處的機會,用楚雲飛相贈的勃郎寧手槍,給了自己一顆子彈,與其窩囊地挨批鬥,在屈辱中生存,不如有尊嚴地死去,李雲龍以死悍衛了軍人的尊嚴。

其實,在李雲龍自殺前,本來是有機會逃生的,段鵬曾將李雲龍救出,只要李雲龍想,完全可以隱姓埋名活下來,等待某某大革命結束,但是倔強的李雲龍卻放棄了,最終,非常爽快地一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雲龍,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根本沒時間思考自己的抱負是什麼,最終的理想又是什麼,但在趙剛的影響下,逐漸對這個社會有了清醒的認識。

趙剛,自己精神導師之死,擊中了李雲龍的要害,拼死拼活打下江山,最終是這樣的人生結局,李雲龍的精神世界崩潰了,似天塌下來一般,所以他也不想活了,要追隨老趙而去。

李雲龍,是條剛直不阿的漢子,豈能忍受無盡的凌辱;李雲龍,選擇自殺,是個性使然;因為死對他,是最好的選擇,與其屈辱地活著,反倒不如死去,來得他孃的痛快。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這個問題提的不好,因為《亮劍》是電視劇影響很大,而原著只能是參考了。特別是李雲龍授銜後,此劇就結束了。再糾纏什麼發展,結果,不符合電視劇原有思路。

按小說描述的當時政治背景,很多是靠主觀臆斷杜撰出來的。趙剛,在聽了傳達相關蘇聯二十大,赫魯曉夫報告,竟然流淚,痛哭當時肅反擴大化的惡行。其實,起碼我們黨不會有這樣的傳達。因為歷來對蘇聯的東西都是批判的接受,從來沒有全盤肯定過。這樣,趙剛又何來淚流滿面,深刻反省理解呢?比赫魯曉夫都理解的好,不是荒誕嗎!

李雲龍最後自殺,十分拙劣搞了個時代悲劇。那個時代,也是黨領導的時代,特別是軍隊。李雲龍悟性高,不可能不知道當時命令和政策,可能因為所謂憎恨那時的錯誤,就敢開槍、鎮壓?完全是對當時真實性惡意歪曲。就算他下令,或默認部屬可以開槍,下面也不可能執行,有最高領袖命令在那裡。什麼命令?“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到了這份,敢動槍嗎?不實事求是,任意擴大悲劇色彩,沒有什麼意思。

所以,《亮劍》討論只能在電視劇範圍內較好。超出了,和小說結合,特別是後面,沒有什麼正面價值。


張139558534


士可殺不可辱,在李雲龍眼裡,身為革命軍人,不喜歡窩窩囊囊的死法,死也要死在殺敵衝鋒的路上。解放後的蒙冤入獄,生性剛直的他本已憋著一肚子火,加上曾經一起戰鬥出生入死的兄弟如趙剛,孔捷等相繼離他而去,人的意志力往往很脆弱,此刻的李雲龍萬念俱灰,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與其揹負後人追究逃犯的罵名,不如留取清白在世間,這就是後來手下段鵬拼死救過他而自己不願出逃的原因,還是應驗了魯迅的那句名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時評人謝御宏1


一個人,一生追求自己的信仰,覺得那就是真理,是目標!深深印在心裡!可是有一天,你發現那跟你想的,你以為的,大相徑庭,你的世界觀崩塌了!究竟誰錯了,不得而知!



紅方印裝飾


那是作者都梁胡編亂造的。總提幹嘛?


鐵者剛正


你以為誰都像那個沒有出息“戰神”林禿子,倉惶逃跑摔死在溫度爾汗呀!


792突擊步槍


帶兵的當逃兵怎麼可能。再說心都死了,活著也得死於傷心。


找錯字的人


自殺是對自己信念破滅的抗爭,逃生那就是揹負叛逃的罪名,不符合李雲龍的性格。


用戶2060772066144


沒看過原著。不過那個年代我也瞭解一些。某些人說是信仰破滅。這絕對是無腦的汙衊。有這種想法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信仰。他們的自殺可能是對當時局勢的失望、絕望,不願意受辱等等,但絕對不是信仰破滅。


真誠地看著你


那是對自己一生追求的事業和信仰破滅和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