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週期性和發展潛力的角度來看,目前適合買哪類股票?

韭菜盒子雞蛋


從週期性的角度講,目前低估的可能就屬於券商股了。

券商股的歷史股性活躍,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於股權質押的利空加上市場行情的持續低迷,導致了券商股走勢出現不斷新低的局面,有很多券商出現了非理性殺跌,目前的價格已經被完全低估了。

我們知道滬指跌到2449點的時候,一行三會和權威人士的講話促成了明顯的政策利好信號,可以說2500點之下是A股市場的政策底,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了,那麼對券商股來說最冷的冬天結束了,接下來從行情發展看不可能再低了,於是利空就演變為了利好,最近一些券商股普遍出現反彈。

當然了從短線的角度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反彈,股價走勢普遍出現背離的狀態,這個情況下就有修復的可能,不過之後券商股還將繼續上行趨勢,在經歷了前期的上漲後,股價從中期的角度去衡量,依然不是很高,感覺估值的修復並沒有到位,有繼續上行的潛力。

以上供參考,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底部指標選股法,出現底部指標即買入信號,引爆信號為加倉,指標同時出現在底部則是最佳的入場時機,下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請看下方圖片:

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到,這兩隻股是同一天選出來的,但是底部出現的指標不一樣,第一支股是出現一條信號後買入的,第二支股是出現雙信號買入的,總體來看第二隻股的漲幅度要比第一支高出一些。

選擇成交量連續幾個月極度萎縮的個股。有些股票在一定時間的放量之後,成交量大幅萎縮,有些甚至出現連續很長時間日成交少於10萬股的情形。一般來說,此類個股,主力已吸籌完畢,強莊完全控盤。這宗成交極為稀疏的個股一般半個小時僅僅成交幾筆小單。但是選擇此類股票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長時間成交清淡,幾乎沒人買賣,日成交較長時間維持在1000手以下;

(2)股價隨著成交量的縮小逐步下跌,跌至某位置跌無可跌,成交量開始放大;

(3)維持較小的日成交量時間越長,將來上漲的空間將越大;

(4)成交量放大至縮量時的7倍以上時,中線可積極介入。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頂天財經14


A股的市場裡大部分都是週期股,也就是跟隨著牛市漲起來,又會跟隨者熊市跌下去!所以大部分的個股一旦進入了熊市就會從哪裡漲起來,跌回哪裡去!那麼這些已經跌回到歷史各大熊市底部區域裡的個股就是大家可以佈局和買入的股票了!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是績優股,所以超跌的績優股,是選股的第一大準則!!


對於選股我認為一定要考慮的是未來能給你帶來多少盈利空間?記住我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發展公司的!

1.業績要優秀,錯殺的績優股在行情反轉以後會有業績利好助力,往往比業績差的個股更有題材炒作!

2.市盈率跌至22倍以下的,記住是跌至,而不是保持!道理很簡單,跌下去的會迴歸正常,這一段就是我們可以賺取的利潤!

3.股票價格跌至歷史底部區域,完全可以用08年金融危機,甚至是12年市盈率最低的熊市那幾段股價作為參考!

4.板塊超跌嚴重的往往會出現未來的大牛股!塑化劑造成了白酒和茅臺大牛,三聚氰胺造就了大消費食品板塊和伊利大牛!對於好股和錯殺板塊來說就是抄底機會,錯過了就不會有!


不過說真的,許多機會真的是跌出來的,往往只有大級別的熊市你才會找到那麼多可以投資的個股!現在的A股隨便翻翻就是一隻好股,唉,真的!這種情況在牛市裡怎麼可能有!所以機會一定是跌出來的,風險一定是漲出來的!巴菲特這樣的頂級大師都一直這樣說,為什麼有許多人還是不願意去相信呢!?

所以,每一次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等候,在此之前,堅持!就是一切!感謝支持,看完能不能給個點贊呢,謝謝!!


琅琊榜首張大仙


從週期性和發展潛力的角度來看,目前適合買哪類股票?感覺目前的股市仍然很脆弱,確定性的機會並不多。即使從週期性的角度來看,很多個股的估值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買進去還是出現大幅殺跌的情況。感覺大盤仍然沒有見底的跡象。

不過,有類股票,我倒是很看好。券商也是週期性的個股。券商的週期性反映在熊市末端會先於大盤止跌上漲。而到了牛市來了又漲不動了。現在的券商剛好到了這個位置,各項利空也都出盡了。什麼股權質押的危機,業績下滑,成交量萎縮,末位淘汰等等利空一再呈現,才將券商的估值殺跌到這麼低的位置。一旦這些利空消化完畢,券商就會迎來大的發展機會。伴隨著成交量的不斷回升,券商也是會迎來業績的修復。

因此,從週期性的角度來看,我更看好券商股的發展潛力。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第一:次新

IPO停發,註冊制推遲,無疑是對次新最大的利好。次新股歷來都是指數暴跌之後反彈的急先鋒,在短期市場風格已經切換到中小創題材股的背景下,板塊有望成為題材股的主攻方向之一,有望走出大行情。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板塊。這個板塊沒有太多技術分析可言,就是純籌碼博弈下的情緒操控,所以容易暴漲暴跌,情緒漲時助漲,跌時助跌。所以這個板塊任何時候都只做龍頭,只做最強標的。具體的可以關注我看完每天的覆盤解析。

第二:高送轉

關注我的朋友一直都知道我是比較關注高送轉的,並且也一直看好該板塊在節後爆發大行情。

今年的高送轉個股,盤子較小,位置較低,非常利於炒作,而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高送轉的炒作期,恰逢主板藍籌股進入調整期,資金向中小創題材股和成長股轉移,個人認為該板塊有望成為市場題材股的主攻方向之一,大行情可期。從籌碼博弈和個股屬性看,龍頭現在是MLXC、可重點留意這隻股。

第三:新能源汽車(鋰電池)

倘若要問中小創成長股中,哪個行業或者板塊業績增速較高,確定性較強,那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定榜上有名。行業高速發展,業績高增長的鋰電板塊是中小創成長股的代表。作為每年必炒的題材,在去年三季度爆炒之後,於四季度不斷的陰跌回落。目前板塊內的主要個股,對應2017年的動態PE只有30倍左右,如果從2018年的業績預期角度分析,主要個股的動態PE只有20倍,技術形態也已經見底,已經具備中線的建倉機會。

從藍籌股出逃的機構大資金,後市只有2個方向,要麼回到低PE的大盤藍籌股,要麼去到成長性突出且PE不高的中小創成長股。準確來說這2個方向機構都會配置。並且鋰電企業不僅僅機構資金在配置,也是市場其他各路資金的心頭好。個股比較看好鋰電池有望成為節後中小創成長股的主攻方向,新一輪的趨勢行情值得期待。個股方面,趨勢就重點關注GFLY、TQLY、HYGY和XDZN等細分龍頭,回調就是中線低吸建倉的機會。追求爆發力可關注疊加高送轉概念的MLXC、KHGF和YHJT。

經過上面的分析之後,大家會發現近期鋰電池板塊的爆發是符合資金流向的,近期的幾天拉昇其實是機構等大資金的一次集體建倉行為。預計後市還會有更猛烈的趨勢行情。以此做趨勢不妨逢低建倉鋰電池,標的上面已經給出。

次新股、高送轉和鋰電池是我認為是當前最可能爆發大行情的3個題材。大家有不同觀點,或者其他看好的板塊,也可以評論區交流或者關注私信找我


題材熱點技術邏輯解析


1.銀行股。銀行股的估值目前來看,是最低的,不少銀行,市盈率竟然是個位數!連7都不到!銀行股雖然漲的慢,但它在過去的1-2年內,持續上漲,沒有出現大起大落,銀行的業績好,壞賬風險得到了控制,我覺得銀行股的股價會繼續漲,目前的股價簡直就是白菜價,四大行竟然都是個位數!持有銀行股,需要你具有耐心,長期持有,肯定能賺錢!

2.地產股!地產股在過去幾年,股價都比較低,目前來看估值也比較低,普遍不超過15。房地產龍頭企業,業績好看,未來等到數據出爐,資金會追逐房地產股票。提前買入,長期持有,才是王道!

如果銀行股和地產股不給力,股市就很難讓你賺到錢了!


老鄧的觀點


從週期性的角度講,目前低估的可能就屬於券商股了。

券商股的歷史股性活躍,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於股權質押的利空加上市場行情的持續低迷,導致了券商股走勢出現不斷新低的局面,有很多券商出現了非理性殺跌,目前的價格已經被完全低估了。

我們知道滬指跌到2449點的時候,一行三會和權威人士的講話促成了明顯的政策利好信號,可以說2500點之下是A股市場的政策底,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了,那麼對券商股來說最冷的冬天結束了,接下來從行情發展看不可能再低了,於是利空就演變為了利好,最近一些券商股普遍出現反彈。

當然了從短線的角度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反彈,股價走勢普遍出現背離的狀態,這個情況下就有修復的可能,不過之後券商股還將繼續上行趨勢,在經歷了前期的上漲後,股價從中期的角度去衡量,依然不是很高,感覺估值的修復並沒有到位,有繼續上行的潛力。


春意萌生


週期性的,潛力股都已漲到高點了,再入就危險了。萬科30多塊了,格力5o多塊了,美的也5O多塊了,伊利30多塊了,還剩一個,中興通訊,5G概念股龍頭,中國的華為和中興引領5G研發,未來一二年內商用,將會有利可圖。重要的是華為不上市,你買入中興就夠了。這二個公司5G的研發商用將使中國通迅走在世界前列。這是熱點,市場資金就喜歡往熱點裡鑽,抬升股價。你要做的是提前低價買入,持有。



北馬嶺


從節後的走勢看,普漲,指數上去的也快,中小創業開始活躍,可以說兩會前市場是屬於群魔亂舞,大家在享受超跌反彈的狂歡,個人感覺真正要分出投資方向應該是在兩會後。目前看有幾個思路供參考。

1、績優股。2018仍然是價值投資的一年,只不過不想2017年光漲大的不漲小的。今年業績優良的成長股依然會受青睞,重點是市值300-500億的所謂二線藍籌,最好是龍頭,業績能否持續增長是必須考慮的一點。自選股裡有桐昆中興。

2、創藍籌。這部分很多是所謂的概念股,但只要業績是真正持續增長了,行業屬於先進技術行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可以關注。

3、超低價股,比如3-8塊之間的。從節前看包括大跌期間,四五塊的股票屢有突然拉昇的,這部分個人認為也可以考慮,但一定要有業績支撐的。

投資不能急於一時,今年也不會是大漲的一年,充其量是放大版的2017,各位還是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祝大家投資順利。


小八的肉包


今日兩市集體高開,受到註冊制延期的消息刺激,次新股早盤表現活躍,題材概念紛紛回暖,隨後市場整體有所分化,創業板持續上行,收復1700點關口,中小創表現活躍,滬指則表現較為萎靡。午後創業板指數高位盤整,滬指稍顯走強。盤面上看,市場個股普漲,僅雄安地產板塊下跌。今日不少觀望資金開始入場,市場成交量顯著放大,市場氛圍較好。臨近尾盤,指數高位震盪。市場在週末的利好刺激和外圍市場走好的情況下,今天出現了不錯的反彈,但是,權重藍籌的萎靡依然會影響到市場的反彈,所以,短期的操作而言,主要中小創反彈後的獲利止盈,另外注意謹防由於權重藍籌的調整,上證指數會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1、今天以芯片為主的科技題材個股,都出現了不錯的反彈,科技題材概念股經過前期的大幅調整後,已經具有足夠的反彈動力,並且今天也有場外資金的進場,估計科技題材概念股短線還能維持強勢。但是,主要還是關注後市能夠維持強勢的品種,畢竟板塊龍頭才是咱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2、物流、雄安、農業等等都是在相關的利好刺激下,出現了大漲,由於目前的資金還是相對有限,市場的全面大漲很難持續,所以,重點關注後市是否有主線的出現。目前市場維持強勢的品種不多,首先是雄安的韓建河山,已經三連板了,關注後市對於雄安板塊的帶動作用,另外還有三連板的藍曉科技,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近期新能源汽車概念比較活躍,另外行業前景也不錯,建議相關的品種可以保持關注。

3、次新股的反彈勢頭也不錯,很好地帶動了市場做多的人氣,並且滬指在中小創的帶動下,尾盤也能走高收紅,這些都說明了市場在逐步走好,機會很多。但是,次新股反彈的品種,還是以超跌反彈的居多,所以,反彈的動力還是不夠,要注意後市的操作,短期而言,還是以獲利止盈為主。

經過今天的大漲之後,市場人氣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是一天的大漲並不能夠代表什麼,主要還是看一下市場是否有主線出現。目前的機會,主要還是以超跌反彈為主,關注後市資金的接力情況,預計中小創短線還能維持強勢,所以,重點把握個股的機會即可,迴避上證50等權重藍籌品種。


MJ128431528


週期類股票漸入合理估值區域---從股市週期性行業的波動規律看2018年的市場機會   ◎ 研究美國股市S&P500指數50年來的表現,我們發現在收益下降的階段S&P500指數表現往往不差。這也意味著一旦投資者的預期反映了市場收益水平下降的狀況,那麼真正收益水平的下降對市場也就沒有什麼影響了,因為市場反映的是預期以及現實與預期之間的差異。  ◎ 考察美國市場10年來的估值狀況,週期類行業PB的波動率明顯要小於PE的波動率,顯示PB估值在週期性行業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S&P500相比,週期類行業的PB比率一般不超過1,週期類行業指數的表現領先於盈利水平6-12個月。   ◎ 考察1997年來內地市場週期類股票的估值,我們認為投資者對週期類股票的定價存在錯誤;相對於美國市場,目前週期類股票處於極低的估值水平,也許在下半年,週期類公司業績真正出現下降,公司股價會經歷最後的恐慌。  ◎ 目前市場最主要的矛盾是短期巨大擴容的心理壓力與外圍資金充裕的狀況並存。怎麼來看待這種矛盾呢,我們認為二者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  ◎ 如果在目前的股價水平上,市場有一個顯著的下跌,那麼供求平衡在短期之內反轉的可能是相當大的,我們預測,從下半年這樣的中期時間來看,市場孕育著很大的上漲動能。  ◎ 我們認為下半年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市場的投資機會:股權分置所帶來的機會、抗週期類行業所帶來的機會、下半年景氣程度提高的行業的投資機會、週期類行業中的寡頭企業等。  1  週期中的股市表現  股市是反映投資者預期的市場,它與經濟不是同步的,一旦投資者的預期反映了市場收益水平下降的狀況,那麼真正收益水平的下降對市場也就沒有什麼影響了,因為市場反映的是預期以及現實與預期之間的差異。否則我們也就不會看到從去年到現在市場的大幅度下跌,因為至少從05年1季度的上市公司的利潤來看還是增長的。我們認為,下半年的市場至少應該反映投資者對明年一季度宏觀經濟的看法。如果屆時投資者預期上市公司利潤不再下滑,或者股價已經反映了預期中的下滑,那麼市場下跌的幅度也就有限,甚至上漲。  研究從1955到2000年美國股市, S& P500共經歷了8次每股收益下降的階段,最長的時間歷時三年,一次是1990年到1992年,每股收益累計下降了25.40%,另外1956-1958年,同樣歷時3年,每股收益累計下降19.27%。在1998年每股收益下降幅度最小,下降1.21%。而同期, S& P500的表現卻與每股收益下降的狀況不同,1956-1958年間, S& P500累計上漲了21.39%,1990-1992年間, S& P500累計上漲了23.29%。在全部8次收益下降的階段,有7次 S& P500指數的表現是正收益,這還不包含分紅收益。從1955到2000年的 S& P500不包括分紅的指數複合收益率是6.84%,而這8次收益下降的階段,只有1960年以及1970年的 S& P500年收益率低於平均數。  這也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的投資者,在經濟下降的過程中,股票市場不是絕對沒有行情的,相反有可能正是介入的時機。  2  週期股的估值  1、美國週期類行業的估值  我們回顧了最近10年美國市場有典型週期類行業的股票的走勢與估值水平,基本得到下列結論:首先,對於週期股的估值基礎是淨資產而不是每股收益,週期性行業PB的波動率明顯要小於PE的波動率,顯示PB估值在週期性行業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其次,PB比率水平不超過1的現象在週期類的行業內相當明顯;再次,從收益與股價的關係來看,股票價格領先於收益指數6~12個月的時間。  從十年來的相關估值的算術平均情況來看,週期類行業的長期算術平均PB、PE並不具備特別明顯的特徵,它們只比 S& P500平均值低10%~20%,而公用事業的PB水平僅僅為 S& P500的一半。我們看到非週期消費以及醫藥與健康護理的市淨率水平接近 S& P500十年平均水平的2倍,週期類行業以及公用事業 P S的值顯著低於市場整體狀況,這與這類公司的銷售利潤率有關。  2、內地市場週期性股票的估值  所謂週期即意味著公司業績有表現好的時候也有表現差的時候,好與差是交互而至的,如果將時間拉長,週期股就如同一年四季,它給我們以播種、收穫的機會。目前市場對週期的恐懼難以言狀,實際這是不必要的。在證券市場上真正可怕的公司不是週期類公司,而是衰退類的公司。  週期類股票經過了大幅度的下跌,那麼它們的估值現在能否經受更差業績的考驗了呢?這對於目前滬深股市的走向至關重要,以美國市場週期類股票的表現為參考,我們來檢驗目前滬深股市週期類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  首先來看一下滬深股市週期類股票的估值走勢,鋼鐵、石油與石化行業無疑是典型的週期性的行業,但是我們考察1997年以來這兩類指數的估值走勢,我們發現它們的估值水平的變化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週期性股票的特點,它們的PB與PE水平基本是同向變化的,這說明投資者並沒有明顯區別週期類與非週期類股票的區別,按照公司的收益水平或者市場整體狀況對週期類股票進行投資,尤其是2004年以來,週期類股票的走勢完全與市場整體的估值走勢一致,整體系統對投資的影響遠遠超過公司的基本狀況。  由於我國內地市場對週期股票的估值存在錯誤定價的狀況,所以,我們還是比較內地市場與美國市場週期類公司的估值狀況,來確定我們週期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表2列示了按照 M S C I分類的能源以及原材料板塊自1998年至今的估值狀況,在98年至今的時間段內,世界範圍內能源與原材料公司基本經歷了兩個盈利週期。在內地市場以鋼鐵板塊代替原材料板塊。  內地市場能源板塊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只有美國市場能源板塊的65.97%,假設週期類股票按照資產定價的情況,我們合理的PB水平應該是美國市場的65.97%,而目前我們的PB水平只有美國市場的51.88%,低估程度超過20%。同樣,我們內地市場的原材料板塊的盈利能力超過美國市場30%,而我們目前的PB估值還不足美國市場的50%。  從估值水平上來看,內地市場的週期性股票的估值基本達到了美國市場相應股票10年來的最低估值水平,如果考慮到全流通的對價、內地公司長期管理能力提高的潛力,我們認為,市場已經基本反映了正常經濟週期所帶來的收益波動。這意味著這類股票的每股收益真的出現預期中的下降,股票價格下跌幅度已經不大。  如果說週期股估值問題已經不是大的問題,那麼什麼時候買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市場的估值不但受到公司基本面的影響,市場分割導致資金對估值的影響也相當重要,雖然大家不願承認這一點,但是這確實存在。從時間的角度,我們看到,截至2005年一季度公司利潤並沒有出現絕對下降,但是股票價格早在一年前就開始調整,比美國市場的調整早6個月左右,一方面是由於增長的預期變化導致。另一方面是由於資金問題導致,那麼,我們來看這兩個導致股價波動的因素什麼時候會發生變化。從公司的盈利水平來看,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中,4年左右的盈利週期是一個常態,如果以2季度週期類公司收益開始出現下降、本來盈利週期結束算起,那麼現在距離下一個盈利增長期應該在兩年之後。如果市場要提前6-12個月反應,那麼明年應該是好的介入機會,現在還不是投資的好時候。但是從資金的角度來看,資金分割的狀況正在被逐步打破,各類資金將進入證券市場,在估值被極度壓低的情況下,質地優良的週期類公司還是會有投資的機會。也許在下半年,週期類公司業績真正出現下降,公司股價會經歷最後的恐慌。  那麼,什麼標準算是質地優良呢?或者週期類股票的投資方向應該在哪裡呢?我個人認為,投資的方向首先應該集中到市場結構是寡頭格局的行業或者子行業中,如石油天然氣、高端鋼鐵等子行業,這類市場結構能夠保證參與者即使在市場產能形成過剩後通過價格以及產量的調整確保一個合理的收益,使得參與者能夠度過困難時光,在下一個週期中獲得機會。而近似完全競爭市場格局的週期性行業,從市場結構來說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生產者佈局,在行業頂峰時期,各個參與者基本都在擴展產能,一旦產能形成且相對需求下降,一場惡戰難以避免,對於這類行業中的公司,除非我們現在就有眼光能夠預測出即將成為寡頭的公司,否則在週期下降的時候並不是好的投資時機。  3  供求的矛盾  我們不得不承認,供求關係決定了市場的短期價格水平。  在一個沒有資金分割的市場,股票的估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貨幣的名義基準利率決定。  美國市場70年代初以及80年代初的低市盈率格局基本都可以歸結到高利率的原因,而90年代初以及2000年以來的高市盈率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低利率的環境造成的。可以說,在一個沒有資金分割的市場中,名義利率的水平決定了市場的估值水平,而公司基本因素決定的是相對於市場估值水平的價格以及上漲幅度。  從理論上看,我們現在處於提高估值水平的利率階段。在目前投資增長減速,經濟增長引擎暫時缺乏動力的情況下,利率將繼續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而且這種低名義利率將維持較長時間。  從現實來看,解決股權分置所形成的長期擴容的心理壓力不能忽視。如果市場的主要股票在短期內解決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那麼在未來的24個月內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目前滬深300的市值佔到市場總市值的60%,一旦這300家解決了股權分置的問題,基本就意味著市場整體問題的解決。而從目前來看,年內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至少是大部分解決,那麼需要多少資金配套呢?  持股5%以下的股東在解決全流通問題之後的12個月後就可以全部拋售自己的股票,以當前的股價按照10:3的比例除權,這類股東持股的市值在假定按照10:3對價之後是841億,而同期5%以上股東可以拋售的數量是持股的5%,這部分在10:3對價之後的市值超過600億,這是禁售期之後第12月對市場的壓力。而全部的非流通股對價之後的市值約1.3萬億要在3年之內在心理上被市場消化,需要相當的資金來應對,雖然這些大股東的持股真正的釋放數量可能不超過50%。即使投資者預期這部分股票最後只釋放30%,也需要有4000億左右的增量資金來維持市場的信心。這是短期的心理衝擊,也是長期的現實壓力。  目前市場的最主要的矛盾是短期巨大擴容的心理壓力與外圍資金充裕的狀況並存。怎麼來看待這種矛盾呢,我們認為二者存在此消彼漲的關係,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如果股價持續下跌,那麼擴容的心理壓力將得到一定的釋放。同時,在支付對價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以及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引導下,市場投資價值不斷體現,市場外圍的資金會不斷進入市場,來彌補資金的缺口,反之亦然。  4  下半年行情判斷  週期類股票經過了大幅度的下跌,主要的週期類股票已經基本達到了合理估值的水平。從市場整體來看,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價格已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週期回落所帶來的業績壓力。  長期來看,股權分置改革結束後,證券市場面臨較大的擴容壓力,但是這並不能改變從目前向後12個月內這種擴容僅僅是預期而不是現實的狀況,在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引導下,各類長期資金正在進入證券市場,其他類型的資金也在關注股票市場。如果在目前的股價水平上,市場有一個顯著的下跌,那麼供求平衡在短期之內反轉的可能是相當大的。  市場已經基本預期了各種負面信息,而且市場還在走向極端,如同黎明前的黑暗。我們預測,從下半年這樣的中期時間來看,市場孕育著很大的上漲動能。從較長的時間看,如果預期各種入市的資金合計能夠超過4000億,我們認為,改革股權分置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基本可以消除,下半年極有可能形成 A股市場重要的轉折期。  5  下半年的投資機會  下半年的機會在哪裡呢?  首先是股權分置所帶來的機會,要關注能夠積極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公司,這類公司能夠消除影響公司價格的不確定性,還要關注在股權分置改革中獲益的證券類的公司。我們應該看到,全流通是一個大的方向,任何公司都會參與其中,而且隨著試點的推進,投資者將逐步穩定流通股股票含權的預期。因此,關注股權分置改革所帶來的機會並不是要投資者對試點公司進行太多的"押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