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iPad的命名如此混亂?

何均堰


題主確實是比較細心,因為iPad的名稱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理理,因為確實有點混亂,曾經的iPad +數字的組合一直延續到iPad 3(The New iPad),在這時蘋果其實就有對於iPad名稱變革的相想法,之後的iPad 4的命名還是很規矩的,然後就是iPad Air的時代,不得不承認Air系列雖非常優秀,然後就是同期的iPad mini到之後的iPad Pro以及New iPad等系列,這樣的說法非常混亂,小編為大家準備一張圖,足以看清各代iPad之間的名稱變化!


有了上圖我們就可以開始分析各代iPad的命名變化的原因了!

設計變革


iPad +數字的命名方式到iPad Air列的命名變化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新命名產品使用了全新的設計,iPad Air相比之前的iPad機身左右邊框變窄,機身變輕薄,風格變的更加現代商務!

所以iPad Air及以前的機型名稱的變革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外觀設計的改變!

機身配置加強

雖然各代iPad都有相應的升級,但是iPad Air 與iPad Pro的機型名稱的變化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兩者的升級太大,iPad Air與iPad Pro之間的升級很確切的說應該是全新的交互體驗,iPad Pro支持手寫筆以及鍵盤,機身配備多個揚聲器,另外屏幕尺寸也破天荒的得到了升級,這些硬件升級同樣也推動了蘋果改名的腳步!



銷售新鮮感

iPad產品已經非常多了,更換一個極富新鮮感的名稱能夠迎來非常好的銷售效果,因為消費者對於新鮮的事物興趣更濃厚,同時這個名稱中還保留有這代iPad的特點。就如iPad Air以及iPad Pro等系列。

錯誤購買

沒有錯,這其中就要說2017款New iPad與2018款New iPad以及iPad Pro12.9一代與二代。其中 New iPad 系列是iPad的入門產品,但是新發布的iPad售價相對來說比較高,很多人在線下或者線上購物時,不知不覺就有購買錯誤的情況,由於兩者外形幾乎一樣,體驗也比較接近,所以大家在購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其實說了這麼多理由,對於蘋果來說iPhone 9的缺失以及MacBook、iPad等產品的改名除了新品銷售外並沒有太多的理由,因為怎麼樣蘋果的產品都會熱銷。


更多科技資訊盡在ICE機智


ICE機智



回到問題上,我們就從現在的iPad型號說起,之前的都已經不重要,現在的iPad從狹義上說,可以分為兩個系列,一個是iPad Pro,而另外一個是iPad,兩款產品的定位也不太一樣,所以從以後蘋果的策略來看,iPad Pro就是這個名稱,一年一代這樣叫著,而iPad也是如此。


具體來說就是,iPad入門版本,也就是The New iPad就是現在的9.7英寸傳統iPad,重新定位後主要走性價比,以此來吸引用戶前來購買,外形升級慢,配置一年一升級,應該就是這樣的思路,而iPad Pro,可以分為12.9英寸版本和9.7英寸版本,當然也都是The New iPad Pro的稱號叫著。


iPad Pro主要承擔了整個iPad的利潤,所以升級會是整個系列的重點,比如今年要推出的新iPad Pro,據說會採用劉海全面屏,並且也提供人臉識別的功能,而配置上也會繼續的犀利下去,同時售價上也會越來越貴。


還有就是我們沒有提到的iPad mini系列,這個系列蘋果還沒有放棄,目前在賣的是iPad mini 4,未來他們可能不會在更新這個系列,因為全面屏的普及,讓iPhone越來越衝擊iPad mini的市場,比如即將要退出的iPhone X Plus據說配備的是6.5英寸屏幕,但是體積只跟iPhone 8 Plus相當,這的確是很誇張的事情。


快科技問答


是時候給題主梳理一下iPad的產品線了。

最早一款iPad,也就是iPad 1,卜發佈於2010年,由設計師喬納森.伊夫攜其團隊打造。是作為iphone與個人電腦的中間設備,定位主要是上網,閱讀,影音,遊戲等娛樂化功能,而且這玩意是沒有攝像頭的。運行Ios 3系統。

iPad1 的橫空出世在當時引發了巨大轟動,儘管有人嘲諷“只是拿四臺iPhone拼湊在一起”,

但他還是開創並掀起了全球智能平板電腦市場的熱潮

緊接著,蘋果公司在2011年發佈了更輕薄,性能更強的iPad 2,除了常規的硬件升級,還對內置的軟件優化進行了適配。重點是加入了一顆很渣的攝像頭。

2012年3月發佈的iPad 3是一款沒有太多存在感的設備。儘管它有A5加持,驚豔的Retina屏首次亮相,但由於隨後更高配置,更強性能的iPad 4提前發佈,光芒過分豔麗,掩蓋了iPad 3。

2012年10月iPad 4發佈,這也是iPad單位數版本的終結。同時,蘋果公司也開創性發布了主打7.9寸小屏iPad mini產品線。這款產品在當時可謂驚豔,也確立了平板市場屏幕9.7寸和7.9寸的基本格局。

時隔一年之後,蘋果公司發佈了主打輕薄的iPad Air,體積減小了1/4,muti-touch交互,軟硬件的強勢配合讓其在當時幾乎無可挑剔。

與之同時期發佈的還有另一款經典神作,iPad mini2。


至此,蘋果平板電腦iPad air系和iPad mini系雙產品線格局形成。

然而,此後,iPad系列在iPad mini3,iPad AIR2,iPad mini4等產品上都出現了創新乏力的現象。除了指紋識別以外,我們看不到太多的創新突破。

同時,iPad極強的使用延續期過長,以及大屏手機的推出。也讓新用戶購買,升級意願Pad越來越不那麼強烈。


為了實現平板電腦市場的進一步開拓與轉型,蘋果對iPad進行了重新定位。生產力成為iPad的新代名詞。在2015年,蘋果推出的首款9.7寸iPad pro。

在隨後2016年發佈了12.9寸的iPad, pro。iPad pro搭配最強勁的蘋果硬件,基本上有著與iPhone同等的高性能,同時其出色的外載配置,如apple pencil,smartkeyboard,更是為其生產力注入強大力量。

2017年,蘋果發佈了iPad命名的iPad,坊間稱之為iPad2017。這款產品讓我們看到了,蘋果對市場的妥協。水桶般的硬件配置,入門級的價格,我們雖然在這個產品上看不到創新,但是我們看到了良心。



iPad pro10.5寸也發佈了,號稱全宇宙最強的平板配置。


以及IOS11的發佈,更讓我們看到了蘋果對生產力這一定位的努力和支持。

據說在2018年,蘋果將發佈全面屏系列的iPad pro。市場永遠是刁鑽的,創新才能永葆優勢。

未來已來,但創新永無止境。

未來終將走向何處,我們拭目以待。


一個APP


只是針對的消費人群不同而已,iPad系列目前有三條線路: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周邊配件也是越來越豐富。目前主要以iPad和iPad pro為主,mini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淘汰。

iPad mini

iPad mini是蘋果即iPad之後推出的一款迷你版的iPad,屏幕尺寸為7.9英寸,配備了retina屏幕,剛剛發佈的時,因為體積小性價比高適合單手操控,銷量方面一直表現的很不錯。但從2015,蘋果推出iPad mini4後,蘋果順應了大趨勢的發展,再也沒有更新過mini版本。放棄這款業務轉而將研發精力投入到了iPad pro和其他的領域。

iPad air

iPad air前身是iPad,主要針對的是平時以娛樂、影音、遊戲為主的用戶。

2010年蘋果史無前例的推出了apple平板電腦,轟動一時。更大的電池儲存量,更大的屏幕,並且和iPhone一樣內置了IOS系統,讓iPad紅遍全球。

在蘋果的不斷精進下,在3年後推出了iPad air系列,從而取代了iPad。使用了金屬鋁的機身架構,總體重量方面減輕了四分之一,整體重量不足500g,在配置了retina屏幕和更快的處理器同時,保持了iPad的電池容量不變,並且每一次迭代產品電池續航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

隨後的iPad每年更新都以Air1、Air2、Air3來命名,直至今年從重新命名,以後iPad會以年份明年了,如iPad 2017、iPad 2018。

iPad pro

iPad pro是2016年新平新發布的一個系列。主要針對的是有一定設計需求、將iPad當做開發應用用具以及輔助設計工具的高端用戶。

iPad pro採用了蘋果最新的ture tone屏幕,並且將攝像頭提高到1200萬,支持4k的輸出圖像。支持Apple Pencil,可以讓設計師將iMac與iPad pro相互關聯後,把平板電腦當做電子手寫板和調色板來使用。配置了4個揚聲器,以及蘋果迭代產品中最新的處理器。

iPad pro目前只有一款,並沒有最新發布其他版本,所以命名規則比較簡單,主要是以屏幕的大小來區分,一款是10.5英寸、一款是12英寸。

電腦系統、軟件硬件、IT相關問題請私信我,有問必答


科技share


蒂姆庫克的意思是:人們總是期待購買下一代更強性能蘋果產品,而控制消費慾望、握緊手中現金.而解決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iPad 2之後不是iPad 3,而是The New iPad.iPhone7之後不是iPhone7s……甚至出現iPhone5C、iPhone SE.同樣的,12.9英寸iPad Pro之後不是第二代12.9英寸iPad Pro……

這些年,蘋果就在這麼做.打亂產品正常迭代思維,最好的產品就在此刻.讓消費者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買單,而不是為這個產品的第二代猶豫不決、是否購買……

蒂姆庫克的高明之處,還需後來整理成書,仔細研讀.今天蘋果走的每一步都是這個世界的第一步,都是創新型的.

以後我們會發現蘋果做的是對的,在某些角度看來.


科技零創新


受眾不同,名字自然也不同,正在逐步完善。

其實目前就比較完善了。

iPad Pro 系列主要受眾是專業人士和移動辦公,有點像iPhone中的8及8plus,或者說是Mac中的MacBook Pro;

iPad和iPad mini 系列則是入門版,主要受眾是非專業、娛樂休閒及想要體驗iOS系統的用戶,有點像iPhone中的iPhoneSE,或者說Mac中的MacBook Air;

這麼一說的話,你會不會覺著不那麼亂了呢?

寫在最後:其實人家也是在探索中前行,更何況是在平板市場一步步下降的情況下。而且平板也不像手機一樣,一般平板可以用個四五年,名字上實在沒必要嚴格區分,手機則是幾乎年年換,所以開發週期也不一樣,蘋果對iPad和iPhone的側重點更是不一樣。

總而言之,相信iPad的命名也會越來越明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