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怎麼分好壞?

michelle濛濛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2018年9月,《消費者報道》整理了國家及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自2014年初至今近5年關於綠茶、紅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六大類茶葉的質量抽檢信息。

抽檢結果顯示,全國及省級食藥監共抽檢出178批次不合格茶葉,主要涉及農藥殘留、重金屬、人工色素等方面。產地方面,福建、廣東、湖北被檢出的不合格茶葉最多;品牌方面,知福、雙界、春風園上榜次數最多。


綠茶、青茶扎堆上黑榜

茶葉,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它種類繁多,名稱花哨又講究。以綠茶為例,出自其門下的不僅有家喻戶曉的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當中亦不乏“生面孔”的雙龍銀針、南山壽眉、婺源仙芝……

有的消費者對於茶葉分類的界限比較模糊,甚至誤以為“鐵觀音是綠茶”“大紅袍是紅茶”,但其實,鐵觀音、大紅袍同屬青茶(烏龍茶)。

根據茶葉的製作方法與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中國茶主要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從下面抽檢信息可知,在178批次不合格茶葉中,綠茶、青茶成為了不合格茶葉的重災區,兩者佔比六成以上。


從品種來看,碧螺春、龍井等綠茶不合格批次較多,青茶則以鐵觀音的質量問題最為突出。不過,其中亦有可能是上述品種的市場份額本身較大所致。

相反,與名聲斐然的綠茶、紅茶相比,白茶、黃茶顯得相對小眾。兩者在不合格榜單上僅出現2次,卻由此成為了“安全風險最低的茶葉”。


禁用農藥緣何禁而不止?

近5年共有178批次茶葉被檢出不合格,主要涉及農藥殘留、重金屬、人工色素等方面,其中以“農殘超標”為主,佔比近七成,當中多為禁用農藥。


1.殺蟲劑保護下的“完美葉子”

在追求“純天然、無汙染”的時代,不少消費者寧可大費周章地挑選帶蟲眼的菜葉,也不願意將完美無損的青菜放入菜籃子。

對於茶葉,他們同樣有此擔憂。與舒展的蔬菜所不同的是,茶葉的成品已然蜷縮成一團,看不到葉子最初始的狀態。但是,於茶農而言,品相好的茶葉才是高價值的必要條件。

“如何將蟲蛀率降到最低”似乎成為了茶葉種植界的必修課。反觀不合格茶葉,當中以氰戊菊酯、三氯殺蟎醇等殺蟲類農藥使用居多。

氰戊菊酯是一種活性較高的擬除蟲菊酯類的農藥,殺蟲譜較廣,適用於棉花、果樹、蔬菜、大豆、小麥等農作物。

然而,由於其在茶樹上殘留較多,氰戊菊酯在1999年就被農業部禁止在茶樹上使用。氰戊菊酯為中等毒性,幾乎不溶於水,沒有致突變、致畸和致癌作用。

其中,武漢沃天樂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韻香鐵觀音(茶葉)240g(30包)/盒(生產批次:2016/10/15)所殘留的氰戊菊酯最多,達3.38mg/kg。


三氯殺蟎醇則是一種有機氯殺蟲劑,對成蟎、幼若蟎及其卵均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三氯殺蟎醇的合成原料和代謝產物為滴滴涕,其在環境中的暴露對魚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和人類有毒性和雌激素效應。三氯殺蟎醇同樣不允許使用於茶樹。

新昌縣峰一茶廠生產的天方御井龍井茶(100g/袋,生產批次:2015/11/1)檢出的三氯殺蟎醇高達5.8mg/kg,危害性較大。

茶樹的生產環境決定了茶葉只能出產在偏遠的地方,大部分茶葉企業都以茶農承包的形式分散經營管理,如果用藥不科學、施藥機械落後以及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前被採摘,就會造成農藥積累、降解慢、茶葉農藥殘留超標。

在農藥殘留上,知福、雙界、春風園、粵北行、沃天樂、涵境巖、仙橋牌、華方苑、紅源、英玖紅、金榜、和利、大地迎春等品牌多次超標,消費者在選購時要多留心。


2.提防“染色茶葉”!

眾所周知,不同品種的茶葉都有其獨特的色澤,綠茶、紅茶因此得名,外觀的顏色甚至成為了消費者評判茶葉好壞的標尺之一。

俗話說“明前茶貴如金”,說的即是在清明節前後上市的新茶。每年新茶季,一些黑心茶販為了牟取暴利,便將質量較差的新茶或者陳年茶葉,喬裝打扮成名牌“新茶”。

除此之外,添加色素使低價茶“改頭換面”,可以冒充碧螺春、西湖龍井等高檔茶,賺取差價。

但是,國家明文規定,炒製茶葉中不能添加色素和香精。

從數據來看,這種“染色茶”的手段不外乎兩種,一是添加人工色素(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染色,二是使用二氧化硫漂白。


事實上,茶葉的染色過程並不複雜。在所有“染色茶”中,色素的使用量從0.0076g/kg~2g/kg不等,說明只用一點點色素就可使劣茶“重獲新生”,其中暴利不可估量。

當中以張家界茗正緣順茶廠生產的茗正緣順金湘紅(紅茶)(500g/罐,2015/7/5)所添加的檸檬黃最多(2g/kg),與此同時也使用了日落黃(0.06g/kg)、胭脂紅(0.07g/kg)。

在歷年抽檢中,染色紅茶赫然榜上有名,涉及最多的品種則是高檔紅茶中的極品——金駿眉。

此外,消費者對於顏色過於鮮豔的茶葉一定要提高警惕,可取少量放在手心,用手指蘸點冷水捏一下茶葉,如果手指上留下了明顯痕跡,這種茶葉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知福被“點名”的次數最多

在品牌方面,知福被“點名”的次數最多,達5次,其次是雙界、春風園,也有4次,再為華方苑、大地迎春。

其中,知福多次上榜有4批次(2014/10/6、2014/7/20、2015/7/18、2014/7/10)是檢出三氯殺蟎醇、1批次(2015/8/10)是稀土超標。


消費者報道


辨別茶葉的好壞可以從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個因素來進行判斷。只要把握好這五個因素,所有茶葉的真假好壞就都可以進行辨別啦!

由於六大茶類的加工工藝不同,所以判斷方法也有所不同,這裡僅以普洱茶為例,來講一下怎麼通過這五個因素來判斷茶葉的好壞。

①外形

我們在拿到一款茶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茶葉的外形:

1.看看茶葉的條索:以肥壯、緊實的為好,條索鬆散、身骨輕的為差。

2.看看茶葉的色澤:色澤好的茶品帶有油潤感,差的則呈暗灰色。普洱熟茶以褐紅且均勻一致的為好,表示在渥堆過程中發酵均勻;色澤發黑或色澤花雜不勻,為較差,表示在渥堆過程中發酵不勻。

油潤的“潤”表示茶葉表面有光澤。一般反映鮮葉嫩而新鮮,加工及時合理,是品質好的標誌。相反若是無光澤或光澤差,表示鮮葉老或加工不當,茶品品質差。

3.看看茶也的整碎:普洱茶撬開後,葉片比較

完整的為好,碎末多的為差。

4.看看茶葉的淨度:有些茶葉中有很多夾雜物,如雜草、樹葉等及其他。不含夾雜物的好,反之則差。

②聞香氣

一款茶葉的好壞,光是看看幹茶自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沖泡一下來進行下一步判斷。

首先,我們可以問一下茶葉的香氣:

1.首先問一下茶葉有沒有異味:

茶葉應有自己的香氣,若是其中沾染了外來氣味,如煙焦味、酸餿、油味等,則是不好的表現。

2.聞一下茶葉的香氣高低、持久性:

茶葉香氣高,刺激性強,猶如呼吸新鮮空氣,有醒神爽快感,久久不散,則是好茶。若是香氣平淡,感覺有粗老氣息,稍縱即逝轉眼就聞不到了,則茶葉差。

3.問一下茶葉的香型

普洱熟茶以陳香濃郁為好,普洱生茶新茶清香,若是能再聞到花香、蜜香,便是上好了。

③看茶湯

1. 影響普洱茶湯湯色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普洱生茶為黃色,如果是存放多年的老茶,茶湯的顏色會逐漸向橙紅甚至紅色過度。而普洱熟茶為橙紅到紅色,以紅濃透亮為好,上好的熟普會有葡萄酒的色澤。

2.我們在看普洱茶湯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下茶湯是否清澈透亮。清澈透亮為好茶,若是茶湯暗淡,渾不見底,則是差茶了。很多茶友在平時喝普洱熟茶的時候,如果悶泡的久了,茶湯就會變得紅黑,下面還會有沉澱,有人稱之為“醬油色”,其實這是茶葉品質不好的表現。

④滋味

喝茶最重要的一步,自然是要嘗一嘗啦!

那麼具體喝些什麼呢?茶號君給大家分享一些描寫滋味專業的詞語,大家可以一邊回味,一邊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喝到過這些感覺:

1. 強弱:指茶湯入口後口感的刺激性。刺激性強說明茶葉的內含物質豐富。

2. 厚薄:指茶湯在口腔中的飽滿度。包括茶葉的滑度、甜度、回甘度及耐泡程度。好的熟普及陳年生普入口會有米湯的感覺,厚厚的,滑滑的。

3. 苦、澀:苦是一種味道,澀是一種感覺。好的熟普不應該有苦澀的感覺,而生普,若是苦澀,能很快的在口中化開、消失,則為好茶;若是這種苦澀感一直霸佔著舌面,則是差茶了。

4. 回甘:好茶的苦味在口中轉化後會產生甘甜的感覺。

5. 生津:好茶飲後會覺得口腔潤潤的,有生津的感覺;若是喝了以後感覺舌面發乾,則不好。

6. 層次感:層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後順序。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變的感覺。一般好茶會給我們帶來這種感覺,每一泡會留給我們不同的回味。

7. 喉韻:品茶後,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8. 飽滿:指茶湯物質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

9. 煙燻味:由加工不當而產生的一種煙味。

10. 酸味:熟普在加工過程中,如果渥堆發酵這步沒有掌握好,則茶葉會出現酸味,是茶質不好的表現。

11. 鎖喉:品茶後,咽喉過於乾燥,吞嚥困難、緊縮發癢等不適感,人會微覺不安、煩躁等。

12. 茶氣:老茶客常說,好茶是有茶氣的。這常常表現為喝了茶以後我們的身體會有打嗝、發熱、發輕汗等表現,促進身體的流通排洩,是好茶的表現。

13. 陳韻:經時間陳化而產生的韻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舊茶中易感到。

14. 入口即化:茶湯入口,不用有意識的吞嚥,自然入喉。

15. 舌底鳴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鳴”字為接連不斷之意,你說這茶好不好?

⑤看葉底

葉底,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茶渣。有人說,這茶都喝完了,茶渣還有什麼看頭?

NONONO!茶渣裡也有大學問!

看看葉底,我們可以從它的嫩度、勻度和色澤幾個方面來對茶葉進行評判。

葉底的老嫩、勻雜、整碎、色澤的亮暗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茶葉的好壞,所以,沖泡過後,可別急著把茶渣倒掉哦!


茶號


提及茶葉,是很多人的寵愛之物。如果問您最喜歡喝什麼的樣的水?很多人一定會回答是“茶水”,淡茶水一直以來也是我們建議大家可以適當飲用的健康飲品,但是茶葉究竟該怎樣選擇?什麼樣的茶葉最靠譜?

茶葉的質量一般可以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鑑別,上等茶葉具有該類茶葉正常的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含非茶類物質,無異味、無黴變。

一嫩度鑑別:

茶葉的鮮嫩度主要從芽頭、葉質老嫩及條索的光潤度、峰苗等幾個方面進行鑑別,上等茶葉芽頭多、峰苗多、葉質細嫩;此等茶葉質老、質量輕。

上等紅茶呈烏潤光澤;次等紅茶呈褐潤和灰枯色。上等綠茶色澤嫩綠,光潤,沒有其他夾雜物,次等綠茶色澤翠綠、青綠或青黃,乾枯不光潤。

二香氣鑑別:

鑑別茶葉的香氣是否濃郁,可以拿一撮茶葉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氣,使茶葉受微熱而散發香味,上等茶葉香氣純正,香味持久,無煙味、焦味、黴味、餿味或者其他氣味;可反覆多試幾次,以辨別香氣的濃淡、強弱和持久度;花茶的香氣主要從花香是否鮮濃持久來判斷。

三沖泡過程鑑別:

茶葉的優劣還可以從泡茶的過程中鑑別,取一撮茶葉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杯蓋,5分鐘後,打開杯蓋,先嗅嗅杯中的香氣,再看湯色、品嚐滋味,最後看茶葉的葉底。湯色即茶葉內含有的物質成分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的色澤,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上等茶葉湯色明亮,純淨透明,無雜質;劣質茶葉湯色灰暗渾濁,上等紅茶湯色紅豔明亮,上等綠茶湯色嫩綠清澈。

用特殊工藝調配的多種口味茶葉經沸水沖泡後,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各異的味道,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口味最好。

四茶湯中鑑別:

優質茶葉的茶湯色澤豔麗、澄清透明,無混雜;香氣醇厚,濃郁持久,新鮮純正、無異味。上等紅茶茶湯紅豔明亮、醇厚甘甜;綠茶茶湯碧綠清澈;烏龍茶茶湯呈鮮亮的橙黃色,鮮爽醇厚;花茶茶湯呈明亮的蜜黃色,清爽甘甜,花香濃郁,葉底綠色均勻。

劣質茶葉的茶湯色澤暗淡,透明度差,略有渾濁,味淡苦澀,葉底粗老。存放期過長的茶葉茶湯無光澤,色澤渾濁,香氣淡,持續時間短,有的具有黴變氣味。

正確選茶,健康喝茶,給自己的身體一個交代。

注作者信息:內蒙古營養健康促進會 副會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員 王思露


王思露營養師


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而茶葉種類也是不計其數。可以說,品茶已經成了一種文化、一種傳統。既然已經是一種文化,其學問就不是本人能完全把握,本人是鐵觀音茶鄉的孩子,就給大家闡述下鐵觀音優劣的一些鑑別方法,在此只能妄言幾句,僅供參考:

品質鑑定: 感官評茶,系通過人的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葉底六個因素進行審評。審評方法有“幹看外行”和“溼評內質”兩個程序;

·一、外形觀是很重要的一環節,那主要看什麼呢? 顏色。因為茶葉的發酵程度,發酵得好不好,加工過程好不好,都可以從顏色體現出來,什麼顏色是好茶呢?墨綠。如果是草綠,可能發酵太輕,觀音韻不濃。如果這些比較抽象,還可從其他方面輔助鑑定。 a 看茶米顆粒的大小,大小應適中。太大則說明鮮葉太粗老,這樣茶滋味淡薄,茶水不細膩,不耐沖泡。太小則說明鮮葉太嫩,可能會有苦澀。湯色會帶紅紅色。 b 看枝梗的顏色。黑色最好,說明發酵非常好,氣味香濃,茶水醇厚。褐色也不錯,發酵也適度。 c 綠色就不好,說明發酵太輕,滋味輕,會有青澀味。有經驗的人從外觀一般可鑑定出 6 、 7 分。

二。溼評品質:茶葉經沸水沖泡後,鑑別其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等;

1)嗅香氣:烏龍茶的香氣有品種香、地域香(也稱風土香)和製造香。先嗅品種香是否突出,再區別香氣高低、長短、強弱、純濁。嗅香時都採用熱嗅、溫嗅、冷嗅相結合的方法。凡品種香型突出,香氣清高,馥郁悠長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2)嘗滋味:用茶匙舀取適量的茶湯入口,通過舌頭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轉滾動,使口腔各部位的味蕾細胞作出綜合的滋味感應。凡滋味醇厚,醇而帶爽,厚而不澀,富有品種“韻味”特徵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3)看湯色:看茶湯的顏色深淺、明暗、清濁等。凡湯色橙黃明亮的為上品,暗濁的,為次品。

(4)觀葉底:經沸水沖泡過的茶葉(稱為“葉底”,俗稱“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盤中,觀察葉底。凡葉底柔軟、黃亮、“青蒂綠腹紅鑲邊”明顯的,均為上品;反之,為次品。

以上是簡單的鑑別方法,其實我更認為真正茶葉的好壞其實還在於自己的味覺感官,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好茶,不一定要受價格及他人看法的影響,讓我們自由自在漂浮在醉人的茶水中,品味人生的先苦後甘,做一個自由自在的茶者!


科數聯盟


所以東西都有好壞,就拿我們平常做的飯菜來說吧,可能你今天做出來的味道好吃一點,明天做出來的味道差一點。這個可能跟菜本身的成熟度有關,跟菜生長的環境有關,菜是否施肥有關,跟炒菜人的工服有關。

這是我們家茶園,我們家種的是單樅茶,歸屬烏龍茶。從小我就是在茶園裡跑到大的。茶葉一年四季365天,每天做出來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除了看季節,看山的高度,還得看天氣。茶葉並不是說採回來就可以烘乾的,中間還需要很多工序,其中一個工序不到位,都會影響茶葉的味道及口感。

比如茶葉採回來,需要在陽光底下涼軟了,這樣才能讓茶更清香,為了下一道工序做鋪墊。但是相反,如果今天是下雨天,那可想而知,這道工序肯定是做的不到位的。

正常的工序,茶葉涼曬後,還需要給茶葉按摩,最後炒,揉,烘。

這是成品的湯色,很靚吧?

每一種茶葉都有自己的獨道之處,每種環境生產出來的味道都是有所差異的,當然一分錢一分貨。茶吧,沒有真假之分,只有好壞之說。還得看品茶人本身喜歡的味道,到底是喜歡濃的還是淡的還是……呢。

想了解更多茶文化可以找我。我會知無不言……


櫞萊是倪520


茶葉好不好看圖就知道,上圖







百全菸酒


雲南普耳茶主要產於西雙版納瀾滄江中下游,以喬木大葉茶為主,享名於海內外。普耳茶加工工藝精湛,通過殺青,揉捻,哄幹,蒸壓,乾燥五道工序精工細作而成的茶叫青餅。通過渥堆發酵製作出來的為熟茶,茶葉主要分為荷香,蘭香,樟香,清香四大類型。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來辨別普耳茶的真偽,還原它的蘆山真面目,以免上當受騙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共同探討分享辨別一下普爾.


茶的真偽,真​正的普耳茶泡好了以後主要是看茶湯色,湯體透明發亮,而且湯體上浮有珠形的油狀,先聞聞氣味,有熟茶香,而且濃香四溢,有熟茶香味。看外形,顏色鮮而且茶葉上帶有白毛,放久了外形會成棗紅色,白亳會成黃褐色,託在手中看葉底.大多成暗粟色或黑色,葉條多半乾瘦老硬,喝完茶後看茶葉片完整是否,柔軟度較高,再後看茶葉外包裝的產地,編碼,條文碼,生產日期和外包裝尺寸,真正的普耳茶外包裝嚴格控制在3.3mm之間,假的普耳茶包裝會小很多,而且大小不一,條文碼也不一樣,所以大家購買普耳茶時應該認真識別,以防上當受騙,做到喝到真正的普耳茶。


北斗七星92070701


1、茶葉的色澤

好的新茶茶葉一般是清新嫩綠或者墨綠的,好的綠茶是有碧翠的顏色及非常鮮潤的,好的炒青茶是為灰綠中又帶點光澤的。不好的茶葉很明顯的黑色焦點或者深醬色斑點,還有茶葉夾又有老葉黃葉就會顏色不統一。

2、茶葉的外形

每種茶葉都有各自的外形特徵,如果茶葉的大小、粗細、長短比較均勻則是較好的茶葉,如果茶葉比較粗糙、鬆散而又短碎則是不好的茶葉。

3、聞茶葉的氣味

好的茶葉一般會有非常明顯的的茶香,有清香型、濃香型、甜香型的,不好的茶葉則會有一股焦糊味、苦澀味或者陳老味的。

4、品嚐茶葉的茶味

好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是非常甘鮮醇厚,而且口中甘味經久不去。若有苦澀、渾濁或者其他雜味則為不好的茶葉了。

5、茶葉的乾溼程度

用勁捏一捏可以捏成粉末狀的茶葉,說明比較幹是好茶。若不能捏成粉末狀的茶葉說明已經受潮了會很容易變質則是不好的茶葉。

以上就是從5個方面教你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現在知道怎樣分辨茶葉的好壞了吧。


官人姐姐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正在不斷上升,品茶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那麼平時在購茶,選茶時又該如何辨別呢?其實,茶葉的鑑別主要是指通過感官來評判真茶與假茶、新茶與陳茶。

1。真茶與假茶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區別。一般地說,飲用真茶怡神悅志,有十大保健功能,而飲用假茶有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鑑別真茶與假茶可一聞、二看、三測定。一聞是指聞茶葉的氣味。可幹聞,亦可用火烘烤後再聞。凡具有茶葉固有的香氣者為真茶;凡帶有青腥氣或其他異味者為假茶。二看是看葉片的形狀。把茶葉用沸水沖泡開,不同品種的茶樹其葉片雖有差異,但都有如下共性特徵。其一,茶樹葉片邊緣鋸齒一般為16~32對,葉片的鋸齒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淺,近葉柄處平滑無鋸齒。而假茶的葉片或四周佈滿鋸齒,或者無鋸齒;其二,茶樹葉片的葉背葉脈凸起,主脈明顯,並向兩側發出7~10對側脈,側脈延伸至離邊緣三分之一處向上彎曲呈弧形,與上方側脈相連,構成封閉形的網脈系統。凡不具備上述特徵的都是假茶。

三測定是指用化學方法測定“茶‘’中咖啡鹼和茶多酚的含量。凡是咖啡鹼含量達2~5%,同時茶多酚含量達l0~20%的是真茶,否則即是假茶。

2,新茶與陳茶新茶有兩種解釋。習慣上將當年春季頭幾批鮮葉,經加工而製成的茶,稱為新茶。茶葉銷售企業都愛”搶新“,很多消費者也愛”嘗新‘’。另一種解釋是把當年的茶統稱為新茶,而把上一年及年代更久遠的茶都歸為陳茶。l首先應當說明的是,並非所有的新茶都比陳茶好,有的茶葉品種在適當貯存一段時間後,品質反而更優異。例如西湖龍井、碧螺春、莫幹黃芽等綠茶,如能在生石灰缸中貯放1~2個月後,滋味將更加鮮醇可口且沒有絲毫青草氣。福建的武夷巖茶只要貯存方法得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口感醇滑,妙不可言。貯存多年的武夷陳茶被懂行的茶人視為至宅。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雲南的普洱茶也都是香陳益清、味陳益醇。不過,就一般而言,多數消費者都愛喝新茶,特別是綠茶、花茶,存放過年後質量便大減。

那麼,如何鑑別新茶與陳茶:

  1)看色澤:茶葉在貯存過程中,由於受空氣中氧氣的氧化以及光的作用,色澤會有明顯的老化。如綠茶中的葉綠素被破壞分解,色澤會從翠綠色慢慢地變成枯灰黃色。綠茶中的維生素C被氧化後會產生茶褐素,使茶湯變得黃褐不清。紅茶中的茶多酚氧化後會使色澤由烏潤變成灰褐色。

  2)嘗滋味:茶葉中氨基酸在貯存過程中逐漸被氧化,茶葉鮮爽味就相應逐漸減弱或變得“滯鈍”。茶葉中的酯類物質被氧化後,會使茶的滋味由醇厚變得淡薄。

  3)聞香氣:一般新茶的茶香都鮮靈清爽,而陳茶的香氣則低濁或含蓄。


未來的北漂一族


個人覺得普洱茶沒有真假之說,只有好壞之分。雲南的普洱茶產區很多,所以產量很大,主要分熟普和生普兩種。有句俗話說“紅酒論酒莊,普洱論山頭”,700年前元朝開通茶馬古道開始,就有講究普洱的產地之說。雲南目前的普洱最出名的就數班章古樹和冰島古樹,可是它們的均價都要兩萬每公斤以上。當然,除了這兩個地方以外,雲南還有非常多的普洱產地它們的產品一樣品質很高,比如易武、勐宋、南糥山、布朗山、小戶寨等等。所以我們討論一個普洱的好壞,除了從品質、口感、色澤以外,還要考慮它的價格。一分錢一分貨,我們講究物有所值。個人覺得,茶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原料乾淨健康的,又是物有所值的,就是好的茶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