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專家、教授,為什麼有的人同意農民領退休金,有的人卻不同意?

楊悅峰


存在爭議是正常現象,我們作為誠實的農民,要允許不同聲音出現,專家也都有差異化的水平,不能等同要求 。

我個人觀點:農村,農業,農民,在建國初期至今,就一直默默地支撐著城市的發展,為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做出來幾代人的奉獻。這個觀點,大家可以參考下溫鐵軍教授的《八次危機》以及一些視頻講座,會更清楚實際情況。

同意與反對,都沒問題,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辯駁。就這個問題希望能夠有更大的討論空間和平臺,這個問題很好,謝謝提問者,祝好!


農業為公


關於農民退休金的事專家說法不一樣?有的專家見議農民應該發放養老金。有的專家反

對農民發放養老金。為什麼引爭議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支持農民發放養老金的專家是認為農民種地支援城市發展,年老之後失去勞動能力應該享受國家養老金待遇。幾十年前農村也沒有繳納養老金的政策,不是不繳,過去沒有,現在老了怎麼辦?補繳或者是免繳是部分專家的見議。

第二,有的專家不支持農民發放退休金,理由是農民未繳費,而且有耕地,農村花費少等等。

第三,就農民自己來說希望國家對自己和城市人一樣,都有個晚年保障。

現在農村的老人多數是40,50年代的人,一輩子操勞,挺苦的,也很樸實,認勞認怨,養孩子多,可以說一天好日子也沒過,經濟條件很差。給點錢……

專家的說法不一,你怎麼認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你!





農民號致富筆記


農民領養老金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雙方分歧到底在哪裡?


一些專家認為農村人對社會沒有直接的貢獻,這裡的貢獻直觀來說,就是指稅收。從2004年起,對於普通從事種植也的農民,已經不徵收農業特產稅(菸葉除外)。 所以某些專家,從數據出發,認為農村人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不足,所以退休金沒有資格領。

另一群專家,從人文角度、公平角度出發考慮,沒有受過多的經濟規則影響而改變判斷。他們認為農村人也是社會成員,也有資格獲得社會的福利,況且現在是人口老齡化加重,老一輩的子女負擔也與日俱增,若是靠子女來養老,有些老人的生活根本得不到保證。



換言之,前者過於客觀,後者比較主觀。

其實各位也不用過於激烈爭論,也許作為焦點的農村人都挺樂觀的呢,這麼多年農村人也都過來了,不是嗎?(當然也吃了不少苦) 確實,現在國家富強了,有錢弄福利為啥不弄? 所以我的觀點是,對於農村裡喪失勞動力或者年齡達到要求的老人,可以給予養老金,但是基數可以適當低於城市,畢竟消費水平看得見,大家心裡都有數,錢必須給,但太高未必是件好事。


好了各位不知道對答主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呢?歡迎留言告知。


土家四眼哥


對於農民領退休金的問題,所謂的專家學者教授等也是意見不同,畢竟是發表的個人看法,站的角度和立場不同,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

小編總結一下目前各方的觀點,贊成農民不交社保領養老金的還是大多數,農民實在太苦了,特別是那個年代的農民,經歷了自然災害,大躍進,文革,上山下鄉,一輩子沒消停過,到老了能夠安享晚年是最大的願望了,國家能否考慮一下農民的心聲,如果說社保必須交,能不能設幾個檔,對農民優惠一些,也讓農民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有個選擇,目的就是儘可能的讓所有的農民都能有個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能讓老一代的農民安享晚年。





天一閣農業


我曾經也是農民岀身,到現在有三十多年沒有耕田地了,其實做農民最辛苦最偉大的,以前又要交公糧,三超糧,餘糧,很多樣任務,城市人和公務員又為國家付出多少呢,為什麼農民比其它人底人一等,什麼狗屁專家教授,算什麼東西,我希望全世界的農民大哥自耕自吃,再多錢也不要賣,


歐陽春生1


很高興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中國最苦的還是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還得看天吃飯,就算努力了一年,最後一點自然災害就可以把一切都毀了。

一些專家和教授為什麼會觀點不一致呢。第一點,專家教授有很多人,他們有意見一致的也有意見不一致的,這是很正常的,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

第二,每個專家的研究深度和生活經歷都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首先,專家也有一些是農民的兒子或是深入過基層,他們深知農民的苦,所以他們是盡力為農民謀福利。有一些專家呢,可能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他們覺得農民有田有地,種植也可以賣錢,然後也可以存錢,而且他們覺得農民又沒有納稅,憑什麼要發養老金呢?

第三,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健全,還需要努力,所以,一些專家覺得現在還不能為農民發放養老金,如果農民能得免費的養老金,那誰還出去打工呀。所以,這個還需要一個健全的農村村民養老保險制度。

總之,我覺得,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一定會出立一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大家還有什麼觀點,歡迎留言。


農村普二本


做一個合格的專家。應該顧全大局,時刻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為老百姓說話,不給農民找麻煩。這樣的專家,才受農民歡迎。至於農民領取退休金,的確找到了某些專家的極力反對。這一點,讓我們很痛心。我覺得他們多半不是農民出身,不知道老年農民的疾苦,沒有跟群眾心連心。輕視農民,覺得農民地位低下。這種思想在他們的心裡根深地不,彷彿我們之間有一道明顯的界限。所以當我們要求領取退休金的時候,他們就會站出來指責,更令人氣憤的是後面就有捧臭腳的。由此可見,我們領取退休金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面的道路還很艱難,農民朋友們耐心等待吧。


張金鹿836


1.到了退休年齡,城裡的老人都有養老金,退休後沒有必要擔心生活,經濟壓力也相對較小。不過農民老了之後,雖然農村有土地,但由於他們年紀大了,也不能做很多農活,地裡活不做的話,就沒有了收入來源,老年生活就成了問題。\r

2.在過去農民每年都會交公糧,自從國家下發減免農稅提留以後,農民的負擔減輕了很多,所以有更多的儲蓄。\r

3.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於城市。農民的日常開支也相對較小。所以,相對而言,壓力很小,而且有很多東西可以自給自足。\r

綜上,專家的建議還是有道理的,朋友們,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農村川娃子


專家、教授們都是從專業角度、經濟負擔、人口政策學……諸方面考慮。但他們往往忽視了一點,那就及社會的穩定、中國的長久發展。

我們是一個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當初城市進行社會主義工業改造,實行公私合營,繼而又實現工業公有制。與此同時,農村也進了土地改革,由單幹、互助組、初級合作社、向人民公社的全面過渡。

在這個國家,城市裡工廠是國家的,農村裡土地是公有的。不論城市、農村都姓“公”,不過是分工不同。

工人生產的產品由國家統籌安排,農民生產的糧食由國家統一調撥……。

只不過近幾十年改革開放,企業工人開始交養老保險,農民土地分到戶。

可是對改革開放前的,如今已老了且不能下地勞作的老人們應該有所善待。

和他們相當年紀的城市老人真正又交了多少養老保險?這部份老人是經濟計劃時代走過來的老人,農村的這些老人何嘗又不是呢?

指責這批老人沒有交養老保險,是對歷史的無知。

國家應該統籌安排,給這批農村老人適當提高養老生活補貼金。

就憑當初每年交公糧、執行國家計劃指令種糧食、響應國家號召……這些方面,國家就不能忘記他們。

因為在經濟計劃年代,他們也是與城裡現今的老人一樣,指哪到哪,執行政策不走樣的。

當然讓他們與城市相當的老人拿相同的工資不可能、亦不現實。

但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加一些,使他們也能老有所養。因為他們當年與我們一樣也逢上了計劃生育,家裡沒有眾多兒女的分擔。

我希望從全局思考,從社會穩定方面著眼,處理好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孤峰散人


因為它不是專家,是〈磚家〉!不是教授,是(叫獸〉!它們不理解老農民給新中國建設的貢獻!五,六,七,八十年代,工人,農民,都在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國家對農民沒有社保政策,退休人員也沒買社保,發展到今天,那些財福也是那批人們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應該老農民也分享,遇忘老農民,天理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