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摘禾的日子就來田間地頭走走,再嚐嚐親手烤的稻田魚啥滋味


美德村位於從江縣高增鄉東南部的高山上,是一個美麗的高山侗寨,這裡視野開闊、風光宜人,晴天時疊嶂層巒,陰天則雲霧繚繞,可以這麼說,生活在美德就就好像生活在雲端一樣。

秋收時節,美德和黔東南其他所有的侗寨一樣,村民們都忙著下田摘禾,而村子裡的曬禾架上也都曬滿了才摘下的新禾......

因為侗族人的主食是糯米,為了確保糯谷的純度,他們都採用最原始的“摘禾”方式進行收割,這種方式就是純手工的方式,一根一根的摘,進度自然是很慢的。

吳國文吳師傅是我在從江的好兄弟,因為他非常熟悉從江的山山水水,朋友們都喜歡叫他從江旅遊的“活地圖”。吳國文就是美德村的人,但平時他都住在從江縣城裡,開著他的五菱麵包車補貼家用,當然平時只要有空閒時間,他們夫妻倆都會趕回美德村去幫年邁的父母幹活。

吳師傅家裡種著好幾畝的糯谷,平時都是他七十多歲的父母親在打理,那天上午我們在美德寨子裡拍完後,在吳師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他們家位於半山坡的田裡......

這位老人就是吳師傅的爸爸吳大爺了,老人家今年已經75歲了,身體非常硬朗,每天天不亮他就會下地幹活,那天在田裡我們就近距離地觀看了吳大爺摘禾,只見他老人家手持摘禾刀,一根一根地割著糯禾,一會兒手上就是一大把了......

說話間吳師傅的姐夫從摘完禾的田裡抓了些魚過來,那就是他們全家那天的午飯,吳大爺很興奮地抓起一條魚揮舞著,旁邊吳師傅的媽媽也開心地看著老伴笑著......

吳大爺那天非常開心,扔下摘禾刀提著魚就走到田邊的空地上給大家烤起魚來,老人家聽不大懂普通話,一直笑眯眯地幹著活。吳師傅告訴我們這些魚都是他們家養在糯谷田裡的,當初插秧時放的魚苗,現在糯谷豐收了魚也可以吃了,因為他們的糯谷都沒用過化肥,也不打農藥,自然這些魚也都是無公害的啦......

侗族人吃稻田魚都是不刮魚鱗的,他們把活魚在水田裡稍稍洗洗就這樣用樹枝穿著,撿些枯枝點上火就開始烤魚了,烤的時候魚還在不停地動,味道自然是很鮮美的啦.....

魚烤熟以後,他們把帶鱗的魚皮撕下來,把魚的內臟摳出來扔掉,再把魚肉挑出來放到碗裡,拌上薄荷、辣椒等佐料,就著糯米飯一起吃了。而剃掉了魚肉的魚刺,他們會放到火裡再烤一烤,然後像吃薯片一樣慢慢地放嘴裡嚼碎吃掉......

很快魚就烤好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午飯了,侗族人在摘禾那段時間每天都是這樣吃午飯的,他們帶著每天早晨在家裡蒸好的糯米飯,再在田裡抓幾條魚來烤著吃,一家人在田間地頭吃的津津有味的......

吃完了午飯,全家人又回到田裡繼續摘禾,一直要摘到天黑了才回家休息......

摘好捆好的糯禾就得用人力挑到大路邊,再用車拉回家晾曬了,那天送我們走時,七十多歲的吳大爺挑著將近八十斤的糯禾擔子還給我們帶路,走了近兩公里把我們送到公路上後才繼續回去摘禾,老人家的身體真是太棒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