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噪一時的威尼斯畫派,都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呢?

朱秀媚


若是論繪畫中的畫派,西方世界畫壇的畫派最多,每個時期都有不一樣的畫派,每種畫派都有自身的風格,那麼“威尼斯畫派”是怎麼一回事呢?都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呢?名噪一時的“威尼斯畫派”在15世紀後期才逐漸形成,16世紀才達到巔峰,



“威尼斯畫派”最大的特點是延伸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特性,蘊含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因為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還在進行中,只是文藝復興這股“浪潮”遲了一點才到威尼斯這座城市,所以“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題材還是以宗教內容為主,


又由於歐洲文藝復興剛開始在意大利是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提倡“人文主義思想”,然而文藝復興晚期時出現了“威尼斯畫派”,那麼“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風格自然和“佛羅倫薩畫派”有所區別,雖然題材一樣,但是表現形式不一樣了,

“威尼斯畫派”作品在光影色彩的運用上較為強烈了,

強烈的色彩給人“直觀、歡快”的視覺效果,作品就不會有宗教神話人物的神秘感,“昏暗的光線總是會讓人昏昏沉沉”,既然“威尼斯畫派”出現在文藝復興晚期,證明文藝復興所提倡的“人文主義思想”要得以自由解放了,

比如,提香的《天上的愛和人間的愛》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從這些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來看,很明顯“人間的愛是屬於人類才有的”,“女神維納斯都沉睡了”說明西方宗教的“有神論”將不復存在了。這就是“威尼斯畫派”令人稱道叫好的地方,



詩夜城主


我們都知道威尼斯畫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讓後人稱道的地方有非常多。對於在藝術史上的貢獻,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油畫技法的承接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威尼斯是水上城市,當時主流的繪畫形式——蛋彩畫,因為潮溼的原因並不適合威尼斯人。這些當地的畫家利用遠航的帆布固定在畫框上,使威尼斯藝術看起來比佛羅倫薩藝術更接近我們自己的藝術,那就是

架上油畫,從蛋彩畫到油畫的普通媒介的轉變,這是威尼斯藝術家對整個藝術史的貢獻。下圖《沉睡的維納斯》的作者喬爾喬內就是最早使用油畫框的藝術家。

更大的思想解放

思想決定了題材,威尼斯是詩人、音樂家和商人的城市,威尼斯的藝術家們不僅要為教堂服務,還要為這座城市服務。這導致他們的作品風格歡快明朗、色彩絢麗、構圖新穎、詩意濃郁。對歐洲繪畫影響極大。15世紀威尼斯繪畫的特徵,反映著威尼斯社會當時人們一般的心理狀態,他們大多傾向於尋求歡樂、狂熱和激情,宗教的訓誡性比較少,即便是宗教題材的作品,也充滿著對於人間生活的美滿想象力,色彩大體上趨於飽滿、豐富和多調子,並具有一種抒情的意味;喜歡繪畫世俗生活,以及大自然風光,他們的繪畫可以說是基於風景的。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記得點贊;有其它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更多相關內容歡迎關注:“畫畫資料庫”


畫畫資料庫


意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和中心,文藝復興期間大師輩出,群星璀璨,誕生了兩個對西方乃至世界繪畫發展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畫派,一個是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巨匠”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一個是以貝里尼、喬爾喬內、提香“三傑”為代表的“威尼斯畫派”。佛羅倫薩畫派在前,威尼斯畫派在後。



提到威尼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馳名世界的水城和商業旅遊城市,人們喜歡把中國江南水鄉比喻成“東方的威尼斯”,可見威尼斯的名氣有多大。威尼斯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水陸聯網,四通八達,富賈雲集,商貿繁華,自古就是意大利最大的商貿集散地。東西方交流豐富了這裡的文化生活,富甲一方又給藝術家提供了寬裕的創作條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的才華智慧得以充分展示,形成了繼佛羅倫薩畫派之後的又一大畫派一一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畫派的主要特點是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藝術的精華。一是從思想內容上,使作品更多了一些“俗氣”,少了一些“神氣”,如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提香的《天上的愛和人間的愛》等等都是完全人格化的表現方式,畫中人物已經悄然褪去神的外衣,開始走下神壇,完全以人的面目出現。二是大膽運用色彩,營造雍容華貴富麗典雅的氣勢和氛圍。威尼斯畫派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擅長用紅色或深色做底色,再用更濃重的色彩與這種底色競爭,使畫面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深沉凝重,大氣豪邁。威尼斯畫派重要代表畫家提香被譽為“提供了威尼斯水城全套色系的畫家”。三是更加重視了對風景和背景的描繪。加大了人物油畫中風景背景的空間和比例,使畫面看上去更美觀、更生動、更自然、更有立體感。我們從《沉睡的維納斯》、《田園合奏》、《聖母昇天記》等眾多威尼斯畫派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


誰憐一燈影


十八世紀時,意大利的各個派別的藝術都出現了衰落的傾向,只有威尼斯畫派還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繁榮,克列斯比是波倫亞畫派的畫家,被人們稱為是“意大利的倫勃朗”,他善於表現光線的變化,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代表作品《抓跳騷的女人》表現的十分詼諧有趣,齊培爾也是當時一位比較活躍的畫家,他擅長描繪下層人民的生活,代表作有《皮鞋匠》、《紡織女》等等。芒雅斯柯的畫作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她是熱那亞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她畫的人物有點變形並且大多數表現出了一種急躁的情緒。皮亞採達是威尼斯畫派的畫家,但明顯帶有巴洛克藝術的傾向,他所表現的人物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同時他也是一位很不錯的插畫家。提埃波羅是當時知名度更高的一位威尼斯畫派的畫家,他擅長天頂畫版畫,在21歲時就已經表現出了繪畫方面的天分,他的代表作品是祭壇畫《揹負十字架》,另外他為拉比宮所作的壁畫也是十分有名的,描繪了古代羅馬宏大的歷史場面。他為很多教堂都創作了祭壇畫,在當時來說它的題材很豐富,除了宗教、神話、歷史題材外,還創作風俗畫,同時也是一位很有特色的銅板畫家。皮道尼曾經擔任過威尼斯美術學院的院長。威尼斯畫派的風景畫也特別著名,同時有一系列的風景畫家聞名於世,卡納列就是當時比較卓越的畫家之一,他曾經獲得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的稱號,他的創作具有威尼斯地方的特徵,代表作品有《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他的外甥別蘇陶也是一位著名的風景,畫家代表作品有《維也納俯瞰圖》,以清新明快見長。


藝滴設計


  威尼斯與東方各國早有頻繁的商業交往,藝術上既有拜占庭的金碧輝煌,也有阿拉伯的精細華麗。新大陸發現之前它幾乎控制了地中海上的經濟。文藝復興時期在意大利的各城邦中威尼斯是個幸運兒,沒有遭受過多的磚亂,16世紀意大利各城邦經濟逐步衰落時,它仍是東西方商旅必經之路。在宗教上它對梵蒂岡也不像其他城邦那樣唯命是從。當時的威尼斯對人文足以是個各種條件俱佳的溫床。不過,比之其他城邦威尼斯的文藝復興還是姍姍來遲,15世紀後期人文主義的原則才形成。

  意大利的人文主義思想很快影響了那裡的文學藝術,從15世紀中葉起,許多宗教題材的美術作品出現了濃郁的世俗化色彩,畫面上追求歡快、激情和狂熱的調子。威尼斯畫家筆下的聖母和天使,往往是一些穿著華麗、肌膚圓潤的上層婦女形象。這種追求享樂的思想,在藝術上表現得相當突出,從而形成了這一地區特有的繪畫風格,稱之為威尼斯畫派。這一畫派中傑出的代表有喬凡尼•貝利尼、提香、喬爾喬內、丁託萊託、保羅•委羅內塞等。當時,意大利的繪畫以佛羅倫薩為中心。同時,在意大利中部,還有錫耶納畫派、安勃利亞畫派和佩魯賈畫派,在意大利北部,也活躍著威尼斯畫派、巴圖亞畫派和斐拉拉畫派。波提切利、提香、喬爾喬內、丁託列託等,成為人類藝術史上著名的繪畫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畫派在意大利文藝復興中的地位是極其獨特的。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城市,已處於磨難之際,而整個16世紀初的威尼斯,卻保持著宗教的自由和社會的祥和。這裡的人們天生具有歡樂明朗的氣質,他們喜歡飲酒、狂歡、享樂,以奢侈浪費而名聞遐邇,威尼斯的婦女更以酷愛修飾和自由無拘束的性格為榮。這裡的一切,為繪畫提供了陽光燦爛的、充分歡樂自信的、色彩豔麗的環境。威尼斯的畫家們認為,只有用歡樂、狂熱、激情,才能更好地描繪出他們所置身的色彩明麗而又歡樂開朗的威尼斯世界。

  15世紀威尼斯繪畫的特徵,反映著威尼斯社會當時人們一般的心理狀態,他們大多傾向於尋求歡樂、狂熱和激情,宗教的訓誡性比較少,即便是宗教題材的作品,也充滿著對於人間生活的美滿想象力,色彩大體上趨於飽滿、豐富和多調子,並具有一種抒情的意味。

  威尼斯畫派是文藝復興藝術的一朵奇葩。它的奠基者是兩大美術世家--維瓦里尼家族和雅可布•貝利尼家族。貝利尼繪畫世家共有父子三人:雅可布•貝利尼(1400~1470),其子貞提爾•貝利尼(1429~1507)與和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

  貞提爾•貝利尼與喬凡尼•貝利尼自小都向父親學畫。哥哥成名較早,不久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公職畫家。1479年被派往君士坦丁堡,專門為蘇丹王宮畫肖像,名聲遠揚。

  提香(1490?~1576)生於阿爾卑斯高原的託卡勒城一個退職的將軍家庭。他從小不大愛讀書,上學的時候,常跑到野外森林裡去遊逛,摘花,將花揉爛,取它的汁液畫畫,連家庭教師也對他沒有辦法。於是,父親因勢利導,送他到威尼斯去學畫。提香對於歐洲後來的繪畫有很大影響,他像米開朗基羅那樣長壽,又像拉斐爾那樣幸運和受寵。在上層社會里,他的作品是最有威望的,同時他與威尼斯進步的文主義學者,又有廣泛的交誼。他反對教會專權,在最反動的年代,他堅決維護民族尊嚴,他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的作品,都通過對人的活動與性格的表現,來實現現實主義藝術的意義。威尼斯畫派崇尚色彩,而提香的色彩表現力已達這一畫派的頂峰。在威尼斯人看來,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並沒有被線條分割著,一切都是霧一般地溶合在一起的,這正是水城風光的特色。

  大約從1530年起,提香開始採用"異教"題材,即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形象,創作了一系列裸體女人的作品,這也是威尼斯畫派一大題材特色。在表現人體美方面,威尼斯畫派也和佛羅倫薩的畫家們一樣,敢於衝破長期桎梏人們的觀念的牢籠,把古希臘的美學觀加以復興,並融合在人文主義的美學理想中。

  以人體美為藝術創作的一個領域,在歐洲有很長有歷史。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美學思想就是明證,他認為藝術中的人體美必須是精神與肉體都美的,而應以精神為主導。700多年後,一位叫普羅提諾的美學家,在談到人體美時卻強調:美的肉體只是最高美的痕跡、影子和反光。為要顯示這種最高的美,必先使靈魂擺脫肉體的汙垢。什麼是"汙垢"?換言之,就是"官能感受"。這種觀點正是中世紀紀歐洲封建神學觀念的反映,在那時要表現純粹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