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書法該如何練習?

891536008


講講我學草書的經驗。

很多初學者都以為草書要寫的“疾風驟雨”一般,才配得上“草”這個字。其實最扎心的一點就是,歷代草書名家,能做到這一點的寥寥無幾,且都是一流名家,流傳字帖可為永世之寶的那種。

快,誰都會,但是如何在“快”中體現“細節”,這才是草書最難的地方,也是很多人都逾越不了的門檻。想要快中有“細緻”,必然要從“慢”中練習。

如學刀學劍,劈砍等基礎動作是最耗費時間的,每天都要成千上百次的練習,道理一樣。

學草書首先要學草法,應從《十七帖》入手,先慢臨,學其結字規律,掌握其“提按轉折”的筆法,直至精熟,精熟到字形已經背下來了,提按轉折已經自然在筆端顯露了,可以換帖嘗試了。可以學懷素千字文,可以學書譜等等。


不建議直接入手書譜,因為裡邊運轉動作太多,初學者是看不到變化的,所以臨下一年的收穫不如比較簡單的十七帖要多。

你看不到其中的精髓,臨多了也是白臨的。

肯定會有槓精說“熟能生巧”“數量多了就能看到精髓了”,我在此不發表任何意見,你們怎麼練都可以,你們開心就好。

對用筆有基礎之後,可以入手選擇《閣帖》《大觀帖》《章草》等等,章草是研究草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不用多臨,但是一定要臨一些,多瞭解。

那些刻帖都是非常寶貴的,寫了之後可以直接從小草轉化成大草筆法,小草和大草筆法是有區別的。


當然,這一切都得建立在“正書”基礎之上,否則筆法怎麼臨都不會到位,即便寫下十年,如果正書基礎不夠,依然一筆下去也能見瑕疵,這種人在學草書的人中非常多,而且多數是對自己草書瞭解不多,極為自信的那種,以為有了字形的連筆字就是草書的那種。


其實以上說的幾乎都是廢話,一個初學草書的人未必能看的明白。能看的明白的,草書都已經走上正路了,根本不會看這些文章。

給個定式的方法吧,把十七帖當成楷書臨,通臨兩遍,最好結構可以達到相似,如不相似就繼續通臨兩遍。

結構相似之後,去學王羲之手札中的草書帖,有幾本,去體會筆法,體會刻帖和墨跡的關係。學著把筆法套進刻帖,然後再去臨十七帖,臨兩遍體會筆法和結字規律(草書結字規律需和楷書相集合體會),然後感覺自己差不多的時候,可以逐漸加速學習了,不要太快,勻滑為主。

這個過程,如果楷書基礎不錯的話,有一年半二年左右就可以了,期間可以少臨其餘墨跡體會區別,把十七帖作為主帖就行。

如果勤學肯思考,加之有一定正書基礎,二年入門是可以的。入門之後,草書能寫什麼水平,就看個人天賦了。


唉,千說萬說都是廢話,先練吧,只要方向對就可以。

草書之所以難,就是因為不好理解。跟你說楷書行書,即使不會寫,也能一點就通,但是說草書,就得需要一定的天賦。這也是為何草書大家非常少的原因,等你到一定水平之後,你就會發現能把草書寫好的人,腦子都不一般。

你勤學苦練二十年三十年,也未必能比一個有天賦十年的人寫得好,這就是草書。


梁宇航


垂釣客作為一個愛好草書幾十年丶近數年專門習研草書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對於“草書書法該如何練習?”這個問題,有非常靠譜的回答。

一丶草書書法練習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草書入門練習,可臨習《草訣歌》;第二階段是草書提高練習,可臨習《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第三階段是草書臨創練習,可臨習《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黃庭堅座上諸帖》賀知章《孝經》、以及王獻之、蘇軾、祝允明丶王鐸、傅山等諸多草書大家與名家的法帖

(一)第一階段是草書入門練習,建議臨習《草訣歌》,通過這一階段的臨習,不但可以學習諸多關於草書的基礎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習草書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目前網絡中介紹的《草訣歌》有眾多版本,垂釣客購置過的是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49月第1版,19927月山西第2次印刷的《草訣歌》。是垂釣客所見最為優秀的最經典的《草訣歌》版本!(以下闡述皆以此版本《草訣歌》為例、簡稱《草訣歌》。)

1)山西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草訣歌》83韻,共830字。可謂字字珠璣,每一韻兩句十字,句句有深意,字字可為範(草書的範字)!通篇墨跡給人以

酣暢淋漓之態、翰逸神飛之感!不但值得初學草書者臨習,也值得草書家終身臨習!

2)《草訣歌》歌訣朗朗上口,易誦讀、好記憶!是初學者激發與保持學習草書興趣、草書入門的好法帖。(更多關於《草訣歌》特點、優點的介紹,請參閱垂釣客20180923發表的“《草訣歌》能作為草書入門經典法帖嗎

? ”一文。

(二)第二階段是草書提高練習,第二階段臨習《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等經典草書法帖,學習丶訓練丶體悟草書的字法、筆法、墨法與章法等基本技能。

1、《草訣歌》可作為草書初習者的入門法帖,這是勿庸置疑的!但《草訣歌》涉及的草書範字有限,並且對於草書章法以及諸多約定俗成的草書法度未能一一涉獵。所以習草中、後期還需在《草訣歌》繼續習研的基礎上廣習眾多傳世的傳統經典法帖。決不能囿於一本《草訣歌》的學習,以免固步自封、成井底觀天之蛙!

2、《王羲之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書譜》等經典草書法帖都是草書學習者的必須臨習的經典法帖,以上法帖的臨習的過程即是草書學習的中級階段,是提高表現力(書法技能)與鑑賞力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不但有助於草書學習者開闊眼界、進一步學習掌握更多的草書法度與規律、掌握更多常用字的草法,還有助於草書學習者訓練草書技法中的字法、筆法、墨法以及領悟草書的章法與神韻。

1)王羲之的《十七帖》,在書寫時意不在書,但天真畢現,妙合自然,形式上非常完美,氣息典雅飄逸、結體生動多姿、線條準確細細膩、呈現妍麗流美的特徵。從書法的形式元素分析,神韻、線條、結構、章法皆達到了完美狀態。王羲之將“方圓、肥瘦、剛柔、動靜、疏密、形神”的矛盾關係巧妙的統一得恰到好處!

2)《智永真草千字文》,書法秀逸,風神娟靜,筆法精到;真草相間,氣息暢達。章法上字字獨立,筆勢呼應相關,字斷意連;下筆有源,使轉自然,達到了“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意境。該帖的用筆、結構、章法具有如下特點:

(1)筆鋒的運用呈現多樣化。起筆處以露鋒為主,起筆空中取勢,下筆處有靈動之感,輕盈妍美。行筆轉折處圓轉為主,不生圭角,中鋒用筆,圓轉暗過,線條圓潤質樸。收筆處以藏鋒為主,收筆穩健,遲澀凝重。筆鋒的多樣化,體現了書寫節奏變化。

(2)從草書結構來分析,雖然是小草書作品,但字字神采飛揚,力能扛鼎。通過結構疏密關係的對比,在收的筆勢中積聚放的力量,字形或方、或圓、或扁、各具形態。線條在盤旋的過程中,筆不離紙,如印印泥,遲澀穩重的同時又不失靈動之美。

(3)《智永真草千字文》章法上承襲了魏晉書法的特點,正是王羲之今草的特徵。

3)孫過庭《書譜》,全文三千七百餘字,被後世草書書家極力推崇並列為必臨之經典法帖。《書譜》具有如下基本特點:

(1)對書法藝術在理論上的闡述極其精闢。不但指陳筆墨利弊、點評前代諸家優劣、古今沿革。尤其是在闡述形質與情性的關係等方面,夾敘夾議,以歷史的觀點提出“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馳鶩沿革,物理常然”,闡明書法是一種抒情達意的藝術。“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強調書法表情藝術的特性。

(2)《書譜》“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以及“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和“五乖五合”等等不勝枚舉的觀點與著名論述更是揭示了草書的真諦。

(3)《書譜》字字隨意瀟灑,中鋒、側鋒、逆鋒、藏鋒並用,筆畫飛動,心手雙暢,可謂“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通篇通過字的穿插避讓,將散落在字內的氣脈貫通其中。

(4)《書譜》在行氣的處理上,字字相連,三字相連組合頻繁出現。行與行這間的關係上,也多見一些明顯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體態欹側,錯落有致,具有書寫的節奏韻律感!

以上三經典法帖的諸多特點,臨習時應仔細體悟。

(三)第三階段是草書臨創練習,是草書學習的高級階段,也是學以致用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練習可臨習《懷素小草千字文》、賀知章《孝經》、《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黃庭堅座上諸帖》以及王獻之、蘇軾、祝允明丶王鐸、傅山等諸多草書大家與名家的法帖,目的是培養草情、開拓視野、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同時也可為今後學習大草(狂草)、更上層樓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三、垂釣客學習草書的幾點心得體會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持濃厚的學習是堅持書法學習的不竭動力。垂釣客愛上草書從接觸《草訣歌》開始,幾十年來一直保持對草書的興趣、關注與欣賞。碰上好的草書作品便不由自主的心摹手追。

2、用水寫布臨習草書,對於熟悉草書的草法、練習草書的筆法(如草書的使轉、點畫)、熟悉草書符號非常方便,可作為草書的早期練習方式與手段。

3讀帖、臨帖、悟帖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與必由之路,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廢!書法學習,貴在堅持、難在堅持。草書學習尤其如此。惟有精習精研,才能登堂入室、才能學有所成、才能更上層樓。

(1)讀帖有助於提高“鑑賞力”。讀帖有利於開闊眼界,見多才能識廣,才不會少見多怪。

(2)臨帖有助於提高“表現力”, “表現力”就是“書寫能力”即“書法技能與技巧”等“筆墨”功夫及表現能力。光讀不臨、“表現力”薄弱,則“心有餘而力不足”,知道應該如何寫但寫不到位,達不到想象中的效果。

(3)悟帖可提高理解力,悟帖是提高“讀帖”與“臨帖”水平的催化劑,只讀不悟、只臨不悟,常常事倍功半;“讀帖”中悟帖、“臨帖”中悟帖,往往事半功倍!

4丶草書學習宜循序漸進,切忌急於求成。要有“信心、靜心、耐心、恆心”,只有臨池不輟,讀帖丶悟帖不止,才能功到自然成!

5、較好的楷書行書的基本功,適當涉獵一些篆書的基本知識,有助於草書點畫與線條的學習及對草書草法的理解。





落月灣中垂釣客


草書,最抒情寫意的一個書體。也是學者思維誤區最大的一塊。篆丶隸丶楷,都是靜態美。行書,流便度適中。草書,精神激奮,翩翩起舞了。尤其狂草,"顛張醉素″,狂而近魔了。

世間法,都是相對論。過猶不及,風高浪急,就有傾覆之危。論到草書,也要守法。不能"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當說到"圖真不悟,習草將迷″時,當前好多朋友非常反感,甚至脫口謾罵。進而至於主觀解讀書體的進化史,錯解名詞,為張揚己意找立論根據。說是楷書成於草書之後,先以楷書打基礎再學草書沒道理,甚或違反書法發展史。話說到這裡打住,弊人只聲明,永遠不會認同這一觀點,也不去爭論辯駁。

草書。適情,而非隨意。隨意,而非濫情。

要想學習,先要蓄志,並要守法。其規律也是筆法(點畫丶使轉)丶字法(形體結構)丶章法(分間布白丶行氣)丶墨法(燥潤濃枯)的學習鍛鍊養成功夫之修行。

究竟學草書與楷書有什麼關係,的確不應有模糊不清的認識。首先說,各自獨立,又血緣親密。不能說跳過楷書,單刀直入挑戰草書不行。世界上有普遍的道理,也沒有絕對不行的事情。只要能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運用到極致,便有奇蹟發生。

要從經驗規律和普遍理論上看,古來之大成就者,張芝丶索靖丶二王丶張旭丶懷素,都不是單一成就者,而且不排除只有全面的基礎才力挺了他某項的偉大成就。

對草書的認識,重要的是一個全面。其技術層面上說,功力要求要高於其它書體,(如果僅是玩玩而已,一切免談)。然而它卻並不是主要的,主要還在字外功的修養。文氣丶人品,思想丶情操。古人不說,于右任,林散之,啟功,哪個不是學問家丶思想家?經世致用,詩詞文章,所謂畢生修養,飽學之士,高山仰止之人。我輩後學,"雖不能至",但要"心嚮往之″。敝人一開始說了"志″,先賢榜樣,就是立志的目標。

直奔寫字而去,或者直奔"草書"而去,應該知道事實不存在填飽肚子的最後一個饅頭,最後一個饅頭是與前幾個饅頭共同起作用的。五體兼能,絕對有利於一體獨精。字外功,潛心讀書,冶煉思想,培訓情操,絕對會產生超越技法層面的書法創作的高境界妙效果,那是光練手頭功夫解決不了的靈覺智慧。

當今的書法學者,如果受了書協丶國展的圈誘引導,絕對入不了高境界,再出舒同丶啟功的層次造詣都不可能。展覽體,絕對不是雅正,更發散不出真正的"顛張醉素"豪氣。書協倡導過一陣子王鐸,現在看有沒有寫王鐸立住腳的?名利浮躁,只有江湖丶俗濫丶醜怪的懵人騙己結果等在那裡,別無出路。可以嘴硬皮厚不承認,絕對改變不了一蟹不如一蟹的事實。

勸君聽我一句話,學草宜慢不宜急。激情上來要約束,否則順流便入俗。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真空妙有無量壽


草書的學習,是書法中最難的一種。不僅要有超強的控筆能力,還要有全局的構思。

楷書的學習,我們只要學會了筆法和結構規則,按著規矩來寫,就能寫出合格的作品來。草書則不同。臨摹時寫的很好,一到創作時,便很難寫出理想的作品。為什麼?因為草書是動態的,


草書的入門學習,是從識讀開始。先從單獨的字開始,從認識辨別,到筆法訓練,都要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不把各種偏旁部首的代用寫法弄清楚,一開始便去臨摹整幅的草書作品,不明草書的結字原理,任何一篇作品的字數都不可能概括所有的漢字。遇到沒有臨摹過的字,便不知如何變通。有人便憑空臆造。想當然的以為就是這麼任性的寫。但草書是有嚴格的結字規範的。同一個部首,在不同的字中,寫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寺”,在“時”和“詩”這兩個字中,它們的寫法完全不同,學過和沒有學過的人,對行家來說,一眼就能看出來。


草書的學習教材,于右任編寫的《標準草書》,非常詳細的介紹了草書的各種偏旁部首的代寫方法。結合千字文為範例。收集各朝代名家的草字彙集其中,供學習者參閱 。是草書入門學習最好的教材。《草訣百韻歌》,是古代的一本重要的草書入門教材。五言一句,朗朗上口。把草書的主要部首偏旁的應用與結體的區別,解說簡要明瞭。是學習草書必不可少的範本。

草書最難的,是全局的佈置。必須通過大量的臨帖和讀帖來積累,豐富自己的草書題材庫。要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去選擇學習方向。張旭、懷素的草書,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的。孫過庭《書譜》,王羲之草書《十七帖》,趙孟頫《草書千字文》,賀知章草書《孝經》,把這些比較平和的草書學到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成果。



子衿書法


我是一人。草書並不是隨便寫寫,也不是不需要學習就會的。

絕大部分人,寫草書是不需要考慮“章法”或者“氣韻”這些的。不要扯得太遠,請先從基礎開始練習。

不好意思這個問題,我有點情緒。很多人寫草書就是亂寫。

雖然我們現在的草書,尤其常用字的草書,都是歷史上大書法家的寫法。但是他們的寫法都是有一定想法的,不是隨便寫寫的。

千萬不要把草書當成,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大概能看懂就行了,草草了事。

我知道有些人心中的想法,那些古代大家他們的草書很多都是自創的,為什麼王羲之王獻之的寫法,後人都要學。我自己寫有什麼不可以。

雖然是一部分事實,但是他們是王羲之王獻之,之後一千年絕大部分人都是按照他們寫法來的,他們的寫法已經成了標準。

這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你不服不行,請你老老實實學習,按照標準來。

我們不說章草,不說引碑入草等等,只說普通的草書。

草書也要從單字練起,常用字每個字都是有標準寫法的。

有些人嘴上說:草書是書法中最難的最高的,但是自己卻從草書基礎都不肯練。

現在書法一般說五體,篆隸草行楷。下圖是某雜誌的五體配圖。

這五體,每一種字體需要寫出自己的風格和風貌,都不簡單。

有一個健康正常的心態學習書法很重要,不要過分貶低和吹捧。

如何開始學草書呢?

先學單字的草書寫法。

《草訣百韻歌》和《真草千字文》,學草書必讀入門教材。

《千字文》是學習書法必定會接觸的文章。歷史中很多書法家都寫過《千字文》練字。

其中《真草千字文》是學習草書單字寫法非常好的教材。

智永和趙孟頫的《真草千字文》,非常適合初學草書。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如下圖。

趙孟頫墨跡版本的《真草千字文》如下圖。

關於《草訣百韻歌》,很多人都潛移默化的背過裡面的話。

《草訣百韻歌》的有很多版本,推薦明朝韓道亨於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書寫的。

一般來說,認真的把上面的幾個帖子練了,草書單字大概能夠認識。

感覺自己練習比較順手了,千字文裡面的單字,所有的草書寫法都有大概瞭解。可以臨臨,王羲之的《十七帖》。

孫過庭的《書譜》,也可以臨一臨。《書譜》有很多問題,真假論證的問題等等。並不適合初學者。

一人有感

先把基礎學好,才開始“創作”。

先把單字練好,才開始“作品”。

寫一個常用字的草書,你連是什麼字都不認識,那就不要說一幅草書的章法氣韻怎樣。


如果沒有基礎,想得多想得美不如自己動手寫一寫。當你有一定基礎的時候,很多事情自然知道怎麼思考。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草書書法練習與其它書體一樣,都需要臨帖,需要高師指點,因為中國的傳統藝術都是口口相傳的。草書與其它書體不同的是,草書的偏旁部首大多是代筆,大多是約定俗成的,因此需要熟記於心。草書變化非常,與書者個性一致,因此寫草書需要天賦異稟,一般人初學尚難,再進一步就好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故沒有那個靈性天賦就不要練習草書了!





菊香堂菊香齋主


許多學習草書的人分不清潦草和草書的區別,片面認為胡亂寫去越潦草就越像草書,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如此學去離真正的草書還有十萬八千里!

草書的學習要抓住兩點精髓:

一是要熟記草書符號。草書是有符號識別的,也是有約定俗成的筆法和章法的,不是胡亂草去,更不是滿紙塗鴉人不識,以潦草以為草書!

二是不能臆造它的筆畫和結體。這個要通過閱讀草書法帖和大家作品去體會去臨摹,否則很難入門!通過大量的閱讀、臨摹和練習掌握草書的點畫線條的流動和結體,真正悟透它的閃展騰挪、疏密有致、枯溼濃淡才能步入正軌的草書學習!





冀之筆






讀書耕田人王七


中國書法草書最難,因為草書是一筆書,毛筆按在紙上一筆一個字是初級水平,一筆幾個字就更難了,所以寫草字一定要慢,要抱元守一。書法裡有草書不快楷書不慢一說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