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多喝水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嗎,怎樣防止溼氣入侵?

小敏2578042


在中醫看來,溼氣似乎稱得上是“萬惡之邪”。在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致病因素中,溼邪傷害後果最嚴重。

溼氣重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肥胖、皮膚黑黃、身體浮腫等。溼氣重最直接的反應就是不想吃飯、口臭、嘴苦、懶言好睡、不想動、舌苔白而厚。

現在很多人將溼氣重與喝水多聯繫到一起,認為喝水就會加重體內溼氣,所以不渴就不要喝水,有的甚至害怕溼氣過多就是感覺到口渴了也忍著不敢喝水。尤其有些人認為,女人本來就是用水做成的,所以女人多喝水就會加重體內溼氣。

其實我們也體中60—70%是水構成的,身體正常代謝不能缺少水的,出現溼氣最主要的原因是體內營養物質精氣的運行過程出現了問題。好比我們體內水的運化過程就像“燒開水”,水沒開身體無法用,聚集在身體裡成為“溼”;水燒開後變為水蒸氣就能通行於身體上下、內外表裡,真正滋養身體。如果脾胃運化不力,喝下的水很容易形成溼氣。

我們可以看出造成溼氣重的原因並不在於飲水多少,而是脾胃失和,運化不了水,因此不能因為溼氣重就限制喝水,該喝水的還是要喝的。

水是我們人體必需七大營養素之一,如果缺乏會影響我們人體的整個新陳代謝功能。當然所有營養素都不是多多益善的,水每天攝入量也是需要均衡,我們人體內水的攝入量與排出量相等就能保持人體內水的平衡,那麼人體大約每天需要攝入水份2500ml左右,這裡包括我們日常飲食中攝入的1000ml水,人體代謝過程中自動產生300ml水,所以我們每日喝水基礎量達到1200ml左右就比較好了。攝入過多水,喝不下去強迫自己每天多喝幾大杯,或者認為水喝的越多越健康,可能也會增加腎臟脾臟負擔,時間長了也會引起體內溼氣重。

人體內水份攝入與排出平衡需要量

那麼怎麼樣防止溼氣入侵呢?

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溼,容易引起溼熱,溼氣在皮膚。開始是皮膚瘙癢,紅腫。嚴重了之後就有可能引起溼疹。溼氣遇風寒則成為風溼,寒溼。喜歡吃冷飲,寒冷食物的人,生活中不注意保養的人,這種小夥子睡涼炕,全憑體力狀不良習慣的人容易引起風溼,寒溼。這種溼氣多淤積在臟腑肌肉,則有可能引發脾胃的虛寒、肩周炎、溼性關節炎。天氣稍微變涼,就會出現酸脹疼痛等症狀。飲食重口味,過鹹、過辣、過油容易引起痰溼,造成身體代謝紊亂,容易肥胖,三高,痛風等病症。

所以最好防止溼氣入侵方法就是從科學飲食、生活習慣,日常環境方面入手,逐漸形成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飲食中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紅豆、扁豆、冬瓜、莧菜,薏仁等食物。莧菜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溼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少食甜膩食物,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溼”。避開生冷食物,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食用過多。少飲酒,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平時居住環境,保持屋內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溼氣。地板溼了,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生活習慣方面,洗頭時注意兩點: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了洗髮精後溼頭髮按摩,這樣會使溼氣進入頭皮(要吹乾頭髮後再按摩)。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乾身體水分。保持衣物乾爽,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溼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

最後一點還要提醒預防溼氣產生每天要有適宜運動:因為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又饞又懶,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作者簡介: 張丹 王興國老師科普寫作培訓班第一期學員

吉林延邊大學中醫學專科學歷,遼寧中醫大學中醫學本科學歷

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嬰師

大連市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國際醫學交流會理事、大連電臺106.7頻道兒童營養嘉賓

遼寧省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營養系專家顧問、大連市工人大學營養師特約培訓講師、大連市婦聯特約育嬰師培訓講師。


營養百事通


先很明確的說一句,不會,儘管我不是很懂中醫。“溼”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這可不是說你體內水分什麼事兒。

我們先不談中醫概念,先來說說實際情況,水分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物質,人體一半以上都是水。人體的細胞需要一個水環境來完成物質的交換,進行新陳代謝;人體也需要適當的水,來保證一個合適的滲透壓,細胞才能維持其形態;人體還需要水帶走代謝的廢物,比如尿素之類的,經泌尿系統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不光泌尿系統,皮膚排汗能排出代謝產物的同時,還能調節體溫。

所以,人體離不開水,正常的人體代謝需要足夠的水。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喝水至少要1500mL,而且要一天當中均勻的喝,現實狀況是許多人喝水量不夠,而不是喝多了,所以我們平常說多喝水,這個“”字可不是過量,而是要達到1500-2000mL需要我們比原來多喝。

中醫裡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不要想當然的聯繫到實際。平時多喝點水吧,這個跟“溼”沒什麼關係。

姜丹,註冊營養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辰曦媽媽話健康


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的。

溼氣,中醫上是這麼叫,按現代醫學的思路,其實就是人體內的水分調控系統失衡。它既病因,同時也是症狀、結果。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水分代謝系統完好,不論男女,多喝水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當然了,即便是“多喝”,也不要過度。根據各人情況不同,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喝2500毫升到2800毫升也就算是“多喝水”了。

溼氣有內因外因,單一的“溼”在中醫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多喝水,也未必會加重體內的溼氣。

而對於不那麼健康的人來說,比如腎臟、腸胃、心臟不好的人,是不應該過多喝水的。在水分代謝不力的情況下,會增加循環系統的負擔,進而對已有的病情乃至整個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積聚溼氣的原因主要有幾種:

1.熬夜。熬夜傷脾,脾虛會難以運化水氣,造成溼氣積累;

2.重口味。攝入過多的鹽以及中醫所說的“肥甘厚味”會影響胃腸,而胃腸道也是人體的水分代謝器官之一;

3.縱慾。縱慾傷腎,腎不好,自然會使溼氣增加;

4.缺乏運動。尤其是肥胖的人,不運動,循環系統的功能不能完全發揮,造成溼氣堆積;

5.環境。潮溼的環境易滋生細菌,收細菌病毒影響,器官功能減弱,造成溼氣堆積;

6.酗酒。酒精對內臟的損傷,使臟器功能下降;

7.其他過於刺激的食物。只要是刺激胃腸道的食物,包括過辣過涼等,都會影響消化系統,進而影響水分代謝。

一般,只要注意到這些方面,就可以有效控制溼氣的侵害了。


純鈞LHGR


會加重體內溼氣。

從1987年瓶裝水進入中國以來,相關企業由於利益驅動,請了很多專家明星宣傳多喝水的好處,其實本來飯裡面的水已經夠人體需求了,除非幹活出汗特別多,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專門喝太多的水,喝的水進入人體,需要消耗能量去運化、去推動,去代謝等等的。

道家認為水是五毒之首。

水喝的越多,傷到脾以後人會越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