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田楷諸多不足,那麼田楷中到底少了什麼呢?是什麼導致這些缺陷?

登山觀海6510


“田楷”就是指田蘊章田英章兩位老師為代表的書體,因為學習他們書法的人很多,也學得惟妙惟肖,所以,很多人對於田楷就有很多褒貶。



兩位田老師如今被認為是書界的正能量,在醜書橫行的書界,他們依然能堅持寫楷書,幾十年如一日,這種精神本就值得敬佩,我們知道,人無完人,寫字也是這樣,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兼顧到,那麼田楷中到底少了些什麼呢?現在就把意見比較多的幾種列出來,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第一,沒有變化

很多人認為田楷,特別是田英章老師的楷書整篇都是沒有變化的,顯得呆板,但是按照田老師的說法來看的話,不要故意去追求什麼變化,故意去變化那就是故弄玄虛了。

第二,多異體字

很多人發現田英章老師的教材裡和他的作品裡出現了很多的異體字,很多人說這是在故意尋求變化,但是田老師說應該掌握這些異體字寫法,並且這些異體字並不是空穴來風,是有根據的。

第三,像印刷體字

持這種看法的人也是挺多的,認為田老師的字過於工整,刻板,就像印刷體一樣,有人說這是功夫,但有人說這是匠氣,我覺得,這和田老師曾經寫任命書寫字模有關係,因為哪種字就是需要這樣規範,而且現在不少人希望自己能達到印刷體那樣的水平。


以上幾種就是很多人對於田楷的看法,當然了,肯定還有其他的看法,但是話又說回來,田老師的字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審美和需求,因此,對於田楷中的不足大家是看到了,也是認同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鐵匠論書畫


十年前,我對田英章老師的書法佩服得五體投地。
現在多了一些想法,對於這幅書法作品來說,我更欣賞的是它的章法,最後的題款行書寫得好,三個章蓋的真好。這幅作品的十個字,個個有法可依。像“草”字的最後一筆,是隸書的寫法。其他的字兒也是勁挺平穩。


這幅書法作品,我有點兒不敢恭維,筆畫對比不明顯,顯得有些呆板,而缺少靈氣,完全把自己的字體限制在一個框框裡。
田英章老師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字——“穩”,平穩是他的最大優點,同時也是缺點。

可是備不住也能載入史冊,米芾不是因為刷字而載入史冊了嗎?
你挑不出任何毛病來,如果你看完了智永的真草書《千字文》以後
,回過頭來再看田英章老師的作品,你就會發現田英章老師的作品,完全被書法的“法”束縛了,沒有變通只有死守。


不是我在這裡吹毛求疵,因為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十年前的我了,我的眼界也在開闊,我的審美也是別有洞天了。


京東千里行書法


不噴也不黑,說說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對於一個人的書法作品,每一個階段看到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第一次看田氏的書法真的是非常的佩服,那時候不僅我,不少同學都學習田英章的楷書,學習歐陽詢的楷書都拿田氏的字作為參考。

那個時候並不是買他的書,臨帖還是臨歐陽詢的《九成宮》,但是會看他的光盤,他在上面講的知識,我們都會用筆在本子上記錄,尤其是關於楷書結構的知識,他當時說的“跪筆彈鋒”我現在還記得。直到上大學還見到有同學拿著他的《每日一字》來練習,這位同學就是學習他的字考上的書法專業。

但是,隨著接觸到的書法作品越來越多,學習的古代的碑帖越來越多,自己的眼光也越來越高,開始覺得他的字太俗氣了,把活生生富有變化的楷書寫的太平正,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學習書法的人,都想著“求新好奇”,想要變化,想要與眾不同,寫出誇張驚人的作品。再加上90年代本來就是書法界求新尚變的時期。很多人對田氏大加批評。

但是隨著學習書法越來越深入,與感覺到書法的難,又開始佩服那些能夠寫出一手標準的楷書的人了,能把結構處理的這麼完美,寫的這麼漂亮,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我覺得書法應該有它的包容性,這才是書法不斷往前發展動力,既要包容田英章,也要包容一些書法前衛的創新,要允許別的一些生音的存在,要是都千人一面,大家都寫一樣的字,那書法也將失去它的意義。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不二齋,謝謝。


不二齋


“田楷”中當然有很多的不足,到底有什麼具體的不足,就需要看是什麼人站在什麼角度去看。



各級中書協,書法專業畢業生,青少年書法培訓班,書法老師等等名門正派的角度來看,“田楷”主要是沒有師承古法,個性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較多,筆筆規整如一,沒有變化,猶如印刷體一般。



非書法專業大眾會覺得挺好看,而且如果只是為了把字寫好看,沒有書法功底的人來說,田楷還是很容易上手的。實用性比較強,田楷主要適合裝飾書畫。



無論是歐體楷書,還是田氏楷書,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非常強調每個字當中的每一個筆畫都做到盡善盡美。也就是說每一個筆劃都清晰顯然。



不管是誰,從任何的角度去看,田楷都有不足。

但是這不僅僅限於“田楷”,所有的書法,所有的古今書家都可以被找出不足。傳統的古代書家蘇軾,就被名家言其書“多擫筆”,也就是說很少提筆,都是墨團。趙孟俯的字被大書法家稱“骨軟無力”,顏真卿的楷書更被米芾貶得一文不值。



我們拋開古代不講,放眼當今書畫界。所謂的那些師古派的學徒,尤其是看看那些青少年培訓班老師,各省市書協會員的作品。只要你說,看不懂也好,不知道美在哪裡呀。他們都覺得因為是藝術,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懂。



你懂嗎?


心靈書法學堂


面對這個話題,我想說幾句自己的體會。在我看來田字工整秀美,用筆講究,章法嚴謹。田字之所以被眾多初學者視為法典,原因有三:1.田字的筆法訓練總結出了能較快掌握的套路技巧,練習者容易按圖索驥,比較典型的是″跪筆彈鋒″,而這一筆法也招至頗多非議,認為有補筆描字之嫌;2.初學者不論是遵循由易到難的科學方法,還是對字本身的藝術評判,都覺得田字易學、見效快、有絕招!關鍵還挺美;3.學書者不瞭解書法史,缺少書法理論和素養,不能從書法更抽像的藝術特質的角度分辨出字的優劣。而如果以歐陽詢的楷書為範,二者在同一研究課題下進行統一分析就會發現田字用筆較單一,結構太平庸,讓人容易預判字形特徵,缺少出奇的亮點!原因在於,眾多書者一直以歐陽詢為範,二者在水平上的差異顯而易見;田字為求字的穩重,一改歐陽詢長橫鐵肩的筆法,兩端彎垂似初弓,如拱心承受下勢之重,卻失了剛直不阿,挺勁齊舉之勢;而歐陽詢寫字則通過取勢不同而改變方塊字的矩陣線與線的近乎平衡,打破常規,基本表現為局部失勢而又整體守勢,欲斜求正,正中取斜,這種亦正亦斜的藝術特質令眾多書楷者仰而視之,筆不從心!所以,田字從藝術特點來講,與歐字迥然不同,各取所需!但平淡也是率真,觀書,學書,論書,自當分清是非,以包容之心懂得取與舍的辯證關糸,對歐字既不封頂神拜,也不可對田字貶低九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況乎由人所書之字?有些人不具主觀鑑賞能力,就只能人云亦云,先入為主!還是那句話,君欲自照必先明鏡,自己理論修養達到評論別人的水平沒有?自己實踐能力又如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附自己寫的兩幅習作和歐體田體字,供書友參閱批評!






愚修


田楷多秀氣少剛健。多研麗少遒勁。



藝海無涯7


宋黃山谷論書雲:“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爾。”

明吳寬論書亦云:“今書家例能文辭,不能則望而知其筆畫之俗,特一書工而已。世之學書者,如未能詩,吾未見其能書也。”

書如其人,良有以也!觀人鑑書,復何異乎?

老田寫字慢如蝸行,效率低下,觀其書寫姿勢,甚是難受費勁!其四尺對開,四字橫幅,字徑近30釐米,尚且不能懸肘!收筆鉤描,遮掩取巧;跪筆彈鋒,畫蛇添足!誠如《書譜》所云:“或苟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

明師授人以漁,老田授人以愚。其視頻講座中盡多“必須”、“肯定”、“絕對相信”等字眼,偏頗至極!田門弟子受其影響,“則好溺偏固,自閡通規。” 千人一面,趣味索然,個人風格,何從談起?

老田類乎一狗肉販子,讀書不多,素質較差。羽翼未豐之前,羞答答掛著歐體羊頭,以做幌子。近年願望漸大,改掛“田楷”甚至“田體”招牌繼續兜售!其龐大的販賣團伙,自然隨其鼓譟:“田體”狗肉勝似羊肉!“田體”已經超越了歐體!“田體”比歐體更適合現代人欣賞!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而已!

詩曰:

貼腕鉤描苦經營,字匠造作圖其形。攀歐附趙詆顏柳,市儈居然擅書名!

鉤描貼腕求勻光,病謂畫字喜裝腔。率更泉下應有恨,豈容不肖列門牆?

跪筆彈鋒苟新說,盡言此法最難能。貼腕鉤描誠未易,懸肘體會便不同!

書體如何能妄稱?學者徒具已然形。歐顏柳趙垂範在,浮華汰盡史留名!

《立禕論書絕句》四首



張立禕書院全國加盟


田楷十全十美,一絲不苟,印刷字能有不足嗎?相反歐楷倒是有不足不完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藝術最大的魅力在於提升的空間。魏碑過渡期書體,最不完美,恰恰由此進入最能感受藝術的真諦。歐體與田楷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藝術一個是美術,故歐公不會有田氏的同類問題。提出這個問題的小編還是沒弄清事情的本質。

學歐如果忽視其造險變化很容易導致田楷這種結果,事實上之前的黃自元便是,被譏為館閣體的也是這種現象。

書法應是漢字的藝術表現形式,並非大眾眼中四平八穩的漂亮字,通過點劃、結構的變化,由不平衡中達到平衡,製造矛盾的衝突達到和諧,並在書寫中充分抒發情感,從這一本質上而論偉人毛澤東是最純粹的書法大家。


手機用戶6937527238


古典書法裡面總的原則是講求一個動和勢。九成宮裡面豎基本都是有角度的,柳體也是同樣的。其二,則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動態的運筆,可以打通楷行草。田楷其實很好,很多動作也是古法延邊過來的,但是過於追求圓潤的處理導致筆畫兩端堵死,等於是只能楷書寫寫了,行書草書就沒辦法跑起來了,很大程度阻礙了書法進一步發展。書法是百人百相,而不是千篇一律。每個人都是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所以都有自己獨特的面貌。當一個人需要走自己面貌,就是說想學出自我,活出自我的時候。咔,死在了運筆筆法上。只能一輩子活在別人的影子裡。成為沒有個性和靈魂的字。這點非常重要,我們看趙孟頫28歲的書法作品,都已經具備他自己獨立的面貌了。這點就給我們很大啟示。學別人帖其實就是為了走自己的路。如果蓋掉落款,大家都面面相覷,不知道是誰的字。這其實是悲哀。課堂上大家都長得一樣,老師都蒙圈了。世界正是由於多樣性才美好。書法也一樣,縱然可以不出名,但是也是要寫出自己來。書法靜了很可能變得相似,所以古人講求的是動,列舉衛夫人的筆陣圖幾句,大家可以去感悟感悟。

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撇”如陸斷犀象。

乙 “折”如百鈞弩發。

∣ “豎”如萬歲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都是勢和動的結合,只有這樣書法才會千變萬化。這也是符合最自然的真理。道法自然其實也是從這裡面來的。

發幾張帖看看,感受一下那種勢來如山倒,行雲流水,滔滔不絕,崩浪奔雷等一發不可收拾的感覺。







田寬讓書法


二田的缺陷已經說了八百回了,但有些人是視而不見的,這就不是書法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是涉及到大眾心理。所以建議看看法國勒龐的名著《烏合之眾》,那裡對群體心理解讀得很好。

其實二田是很為難的,因為若在書法里加入險絕,就與歐陽詢一樣了,很多看不懂的低層次粉絲會離開,賺的錢會減少。如果保持現狀,就總被人說印刷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