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一句話表達你對中醫的評價?

中醫出版


你好,第一次回答問題,可能回答的不夠全面,請不要見怪,我認為用一句話來表達對中醫的看法的話,那應該是博大精深。

我先用我自身的感受來講一下中醫,我鄰居家的小孩被開水燙傷了,在大醫院裡面住了半個月的院,燙傷部位嚴重的地方還是在流血水,一直都癒合不了,醫院還是每天只用那個粉狀藥往上糊,就是不癒合。半個月的時間一點好轉都沒有。後來她聽了鄰居的建議,出院回雲後就在我們小縣城的一箇中醫診所敷的中藥,效果簡直讓人驚歎!敷中藥第二天傍晚的時候去換藥,已經不流血水了,那也是我第一次深刻的認識到中醫的博大精深與神奇,所以從那以後我就開始接觸中醫,自己也買了很多中醫的書

這些只是我書架一部分的書,就拿最簡單的來說吧,像高血壓,古代的時候又沒有血壓計,他們如何來判斷高血壓呢?難道那時的人不會得高血壓之類的病嗎?其實高血壓也無非就是生病之後的一個症狀而已。就和頭疼腦熱一樣。只要找準病機,根據症狀治療即可。古代沒有現代的先進儀器,卻可以通過把脈、看舌苔的方式來判斷出疾病所在。更是出現了像華佗,扁鵲等諸多的名醫,綜上所說,中醫之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文字所能表達體現出來的,答的不好,不要見笑,謝謝!


健康達人養生館


在我眼裡中醫可能並不是一門醫學,而是我們的祖先經過上百年的生活積累所總結出的一套中國特有的理論和經驗,有著它獨到的見解和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傳統文化。中醫並非只學五臟六腑,陰陽虛實,它還涉及到更多方面,比如四書五經、禮部尚書、周易、風水等等,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問,與其說中醫是治病,倒不如說中醫其實就是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很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人士或者陶冶情操、淡薄世俗的心態。中醫中講四季、講節氣、講孝道、講方位,一切順應天文地理自然調和的發展,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好像都是比較虛擬而抽象的東西。

而西醫則完全不同,西醫講求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不重事物之間的因果,因此,有時候可能只能一時半會兒解決病痛。西醫講求原因、病理、凡是實際對應關係,唯快不破。和科學、實體和客觀更為接近。因此,中西醫追逐著可能各自無法和睦融洽相處,其實也並非是中醫或者西醫醫術不高明或醫不了病人,它們最初的信仰就是不同的,中醫追尋天地靈氣,自然生髮而匯聚五臟,帶有主觀、理想、抽象和玄學之感,就像是山中隱居的一位仙人;而西醫則重操作科技,現代發展,帶有客觀、現實、具體和理論之感,就像是一位言笑不苟的教授。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一句話,那就是廢醫驗藥。中醫只是古醫學的一種,和歐美非洲部落那些古醫學一樣,都屬於經驗學,都是有可取之處,所以需要去偽存真。

古醫學的有些方子確實能治病,但是其本質上是一門經驗學而不是科學,看病全靠經驗而不是科學。望聞問切實際上就是觀察症狀,然後根據醫生的經驗來判斷是什麼病,再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開藥,所以中醫越老越吃香,經手的小白鼠也越多,病人只是給他們積累經驗而已,反正治不好說明自己看走眼了,治好了就是自己牛b,治不好也沒事,反正玄學扯一堆糊弄過去就好。你讓他講明白為什麼,他只能給你講玄學。所以應該拋開玄學理論,把這些方子裡頭哪些成分有用給找出來,然後做成藥,例如屠呦呦搞出來的青蒿素。

現代醫學有些藥也是搞不清楚藥理,但是就是有用,反正能治病就吃唄,搞不搞得清楚無所謂。

你看那些老中醫得了大病哪個不是去醫院躺著,誰敢自己用中醫治?對別人糊弄一下無所謂,對自己的性命他敢賭“經驗”?

頭條上的中醫吹,你給他講科學,他給你講歷史,你給他舉例子,他給你講愛國,你給他科普,他就說你是洋奴才。有些人頭上沒辮子,心裡卻還長了根辮子。非得吹中國什麼東西都領先於世界,都是世界無敵,外來的都是不好的,本土的就是無敵的,這種民族主義者和百年前大清那幫奴才一個尿性,巴不得閉關鎖國。


鍵盤愛國法力無邊


我不瞭解中醫,但是我親身經歷過才相信中醫藥是有用的,而不是一文不值。那些汙衊和否定中醫藥的人都是不瞭解根本就沒有深入研究過或者沒有親身經歷過才信口開河瞎說八道無知者無畏!以前我生病大腿肉都腐爛流膿了,做了手術後沒幾天膿液從手術縫合之處往外流,最後沒辦法出院回家。期間也吃過中草藥沒效果,後來有一天爸爸的一個熟人來我家看見我躺在床上,就跟爸爸說他兒子的病也和我的一樣腿部腐爛流膿,吃了中藥痊癒了而且藥也很便宜,告訴了在哪個醫院治療的。然後爸爸坐火車去那家醫院(那家醫院離我家很遠),因為我當時根本就站不起來所以爸爸就一個人去了,到了醫院跟醫生說了我的具體病情,然後開了三個療程的中藥好像花了幾百塊錢,那個藥吃起來好苦難以嚥下去。不過吃了藥效果非常明顯,漸漸的健康的肉慢慢長起來了,腐爛的肉逐漸減少了。就這樣半年左右我的病痊癒了可以行走了,那時候我才17歲所以輟學了也沒錢繼續上學,今生最遺憾的事就是沒上過大學。很多評論者缺乏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力,人家說什麼就跟著說什麼。好好分析仔細想想在說,如果不懂就閉嘴別丟人現眼了。最後跟你們告訴一下那家醫院的具體地址,也許有人對別人有幫助。遼寧省北票市小塔子骨結核醫院,地圖上搜索就能找到。有像我一樣病情的人去看看,希望有所幫助。



巴爾虎好漢


中醫的醫術有多高,在現代很難定論。為什麼呢?一方面隨著科學領域的不斷進步,檢驗檢測化療在西醫西藥中被普遍應用,去各大醫院的患者都習慣於狠、準、快的治療方法,希望早日康復。從二戰後,而國內的傳統中醫,對傷口的急救、殺毒、滅菌沒有西藥來得快捷方便,把中醫藥調理逐年被邊緣化了。然而,病急亂投醫,現代人忘卻了自然規律,誤認為所有病都用西醫藥,每次到醫院化去一大筆錢換來的並不那麼理想。另一方面,治病救人講的是療效,中醫中藥調理對各種疑難雜症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西醫西藥無法醫治的,到老中醫那裡便可治好。但是中醫中中草藥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信的還是有經驗豐富的老太醫,或有祖傳藥方較好?但個人認為中草藥,尤其是偏方的確很神。一些各大醫院化血本治不好的病,服用些中草藥,或自愈療法,幾乎不怎麼費勁就能好。儘量不做手術不吃西藥,這是個人的看法。

因此,古代有些老中醫醫術高超我絕對相信,無論華佗是否真實存在,但妙手回春的老太醫文明於世,我國古代華醫醫術在歷史上還是並不少見的。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的中草藥,也不比💊西藥差到哪裡去,最起碼各有所長吧?

中華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陰陽五行,各顯神通,其中包括苗藥、藏藥等。大自然既互相依賴又相應剋制,華夏草藥遍地,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有找不到的藥。總之一句話:古人有云,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藥到才能病除。





太宇永恆


沒有幾千年中醫中華民族還能生存到現在嗎?





閒雲野鶴23754147


一句話概括:

中醫是真理,真中醫太美!

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冬天受凍得了重感冒(症狀是怕冷、流鼻涕、發燒或不燒,不出汗),用"麻黃湯"水煎服,一小時治癒。

醫院五天治不好。(麻黃湯配方網上搜,必須對症才能用,否則有到作用)

中藥才兩元錢。而且是商代藥方。中醫在商代就這麼厲害。這藥方拿到當代依然好使,秒殺西醫三萬裡,八百年你都追不上。

小病看不上是吧,大病呢?

脈管炎,腿血栓,很痛,腫了,顏色紫。西醫只能截肢。要花十多萬,後半生還殘疾。我用50元給他治好。所用的配方我也告訴你,免得說我做廣告。用:生的水蛭打粉吃。五天治癒。

中醫是世界上最大的真理。反中醫者目光短淺,孤陋寡聞。假如你真得脈管炎,我希望你去鋸腿,因為那是科學。


疑難不再難


中醫傳統幾千年,百草神農功效全。

黃帝內經言理論,張機盡力寫名篇。

千金方著孫思邈,肘後備急可用先。

須把脈經常探視,時珍本草廿餘年。

醫宗金鑑清初制,雜病傷寒並不偏。

臨證指南多妙用,虛實表裡辨陰陽。

望聞問切真功到,寸口關中尺上量。

八脈奇經難辨解,君臣佐使巧分裝。

三陽還有三陰伴,營衛都隨血脈漲。

冷暖寒涼身體養,五行生剋記心間。

春生夏長年輕壯,秋日霜侵冬便藏。

鍛鍊休閒兼頤養,保君身體百年康。


綺閣書生


用一句話來評價中醫:真正的中醫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科學精密,博大精深。

一、真正的中醫



1、古體字醫字由醫、殳、巫(酉)三字組成,即中醫由針灸、中藥、巫術組成:

A、針灸:

殳,說文解字釋為拿著利器的工匠,實際可以理解為拿著大針、小針、三菱針、梅花針的醫生,灸:即慢火燒灸。

B、中藥:

酉,歷來都解釋為藥酒,《說文解字》中”醫者性然,得酒而使",只能說許慎對天干地支理解不夠,也有掛一漏萬的時候,酉為兌為容器為水為藥——為酒只是其中之一,八卦兌宮為丁酉,丁為未為廚為火,丁酉為裝藥的容器在火上燒烤;

C、巫術:

巫,說文解釋為與天地通神的男覡女巫,古人因條件簡陋而迷信,今人因窮酸腐儒而誤信,巫術即今天所謂《八卦》、《易經》等等傳統術數學,特點是科學精密,至簡至易,只要你有簡單的基礎知識,誰也可以超神入化。

真正的中醫是針灸、中藥、易學的組合體。

二、源遠流長

出自宋釋普寧《偈頌四十一首其一》:東澗水,清且泚,源遠流長,波騰鼎沸,比喻事物歷史悠久。中醫的重要著作《黃帝內經》成於4400年左右的黃帝時代,確實是夠源遠流長。

三、根深葉茂

出自唐代張說的《起義堂頌》:“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醫根深蒂固,枝葉茂盛,必然千年不朽,永葆青春。。

四、科學精密

《八卦》、《易經》是科學精密、至簡至易的,與其結合在一起上的中醫也是如此這般,當然這種定義古今中外,前所未有,是需要一篇長文另外來闡述說明的。

五、博大精深

中醫的原理、案例豐富多彩,深奧精微即博大精深,絕對不是西醫可以比擬的。


貴龍時空學


用一句話評價中醫:

中醫是有中國特色的傳統醫學,是歷代人民實踐的結晶,應該用現代科學技術加以研究,努力發掘,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高到中國現代醫學水平。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團隊就是我們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