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佩斯不被封殺,趙本山能上春晚嗎?

迴歸初心


隨著眾多喜劇演員逐漸老去、退出舞臺,近幾年春晚舞臺上語言類節目的效果和比重大幅下降,除了話劇出身的開心麻花團隊奉獻出一些新鮮作品外,實在沒有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這也令觀眾更加懷念曾經的喜劇明星。

當年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趙本山、黃宏、魏積安、鞏漢林、潘長江等喜劇人在春晚舞臺上均留下過經典作品,特別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的表現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吃麵條》《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無不是經典之作。

陳佩斯和朱時茂可以說是小品的鼻祖,他們的小品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表演幾乎沒有刻意的痕跡,一個動作、一句簡單的臺詞都可能在為故事的後續做鋪墊,因此觀眾總能發出會心的笑聲,直到90年代後期趙麗蓉的小品才可以與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作品相抗衡。

趙本山上春晚舞臺出現的時間也並不算晚,只是影響力比陳佩斯差了很多,當時的作品也沒給觀眾留下太多印象,因此即使陳佩斯不被封殺趙本山也能上春晚,只是趙本山當時的地位與陳佩斯和趙麗蓉有較大差距,如果不是陳佩斯被封殺、趙麗蓉身體不佳,趙本山很難有在春晚上挑大樑的機會。

(LS)


捕魚小分隊


趙本山可以說是華語小品界的王,他一共參加了21次春晚,拿了13次春晚小品類一等獎。多少年來,趙本山一直被視為春晚的臺柱子,而以前看春晚很多人都是等著趙本山的小品看完了才出去放鞭炮。

但其實在趙本山之前,也有一位小品大師紅到爆炸,多次奪得小品類節目一等獎。

這個人就是陳佩斯。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這一年他表演的節目是小品《吃麵條》。《吃麵條》很快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春晚舞臺上的經典。

1990年,與朱時茂在央視春晚合作的小品《主角與配角》可謂是他們倆的巔峰之作。多年後這個小品還被人津津樂道,裡面陳佩斯的表演可謂是絕了。91年推出的《警察與小偷》更是掀起了巨大轟動,陳佩斯擠眉弄眼的樣子也笑翻了無數人。

可以說在趙本山真正崛起之前,春晚舞臺的壓軸小品一直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而他們倆也多次獲得了觀眾最喜愛的小品類一等獎。

1999年,陳佩斯狀告央視侵權案勝利,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央視對陳佩斯的封殺。此後陳佩斯再也沒有上過春晚舞臺。

而趙本山也是憑藉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第一次拿到了觀眾最喜愛小品類一等獎,開始成為春晚小品王,火爆了無數年。

如果陳佩斯沒被封殺,趙本山後來會不會像現在那麼紅呢?

不得不說趙本山的個人實力太強大了,他的那些作品確實非常經典。

但如果陳佩斯不被封殺,春晚不一定會給趙本山最佳的舞臺,陳佩斯的小品也同樣超級經典。

他們兩個,或許真的是棋逢對手吧。

陳佩斯與朱時茂作為春晚小品的先驅之一,而且是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小品演員,因為版權問題而被央視封殺了許多年假如當年他們圓滑一些不那麼較真,依然活躍於春晚舞臺,趙本山能夠有現在的地位麼?


娛大溼


迄今為止,陳佩斯和朱時茂最後一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是1998年,那一年倆人表演了《王爺與郵差》,從此與春晚絕緣。趙本山首次登上春晚是1990年,與黃曉娟奉獻了《相親》,當年陳朱二人在同一個舞臺上演繹了《主角與配角》。

可以看出,趙本山登上春晚八年之後陳佩斯才離開春晚,所以根本談不上陳佩斯被所謂封殺趙本山才得登場。

這個問題不值一駁,但就兩個人的表演風格還是可以說一說,因為他們有太多不同。

儘管陳佩斯看著吊兒郎當,演的大多是不著調的不良青年,但他和朱時茂都屬於有著一定經驗的電影演員,都受過系統的電影表演教育,可以說是學院派。這從倆人表演動不動就愛亮相,能看出一二。

趙本山就不同了,他根本沒有系統學過表演,更多是師父教,跟著同行學,自己鑽研,上臺多表演長本事,他表演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據說很多時候春晚彩排,他每次說的詞兒都不大一樣。

從題材來看也有很大差別,陳佩斯在北京長大,作品大多是表現城市的,儘管也是小人物,但趙本山的作品都紮根農村,他的形象也永遠是農民形象。

從表演手法上看,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形體表演更多,而且基本沒有唱的內容,趙本山的作品更多靠臺詞取勝,由於嗓子好有根底,也經常會唱幾句。

兩人後期的春晚作品都不大理想,但相對來說,陳佩斯的不理想程度更甚。他最早的作品都是純娛樂,可以說是“無意義的笑”,後來的《王爺與郵差》開始主題先行強調意義,也就不怎麼讓人樂了。

說起來都是遺憾,兩個人都已經告別春晚,不再為喜愛他們的觀眾奉獻小品,好在陳佩斯已經轉戰話劇舞臺,可以說學院範兒更足了。


鄭捕頭


1984年春晚小品《吃麵條》
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與配角》
陳佩斯在《九六搖滾指南》中的造型

  一個人曾經給我們的快樂越多,在沒有他的日子裡,我們就會越想念。

  他離開公眾視野18年之久了,但在每個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很多人依然會想起他,就像個老朋友那樣,讓人牽掛。

  他叫陳佩斯。

  2016猴年春晚開幕之前,陳佩斯迎來自己的62歲生日。是的,那個大口吃著麵條,讓億萬觀眾大笑著進入新年的陳佩斯,已到花甲之年了。

   《新警察與小偷》

  1984年,陳佩斯與朱時茂搭檔,首次登上春晚演出小品《吃麵條》,之後成為春晚常客,在此後的十一個春節,他都出席春晚,陪電視機前的你我度過一個又一個令人回味的除夕夜。

  那時我們還小,他也還未變老。那時的快樂很簡單,不過是跟家人一起看春晚。而今天,娛樂方式豐富至極,我們卻前所未有地寂寞,以至於輕易就懷念從前。

  除了1987、1993、1995三年沒參加春晚,從1984年到1998年間,陳佩斯和朱時茂在春晚表演了《吃麵條》、《賣羊肉串》、《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十一部小品,每一部都成為了經典。

  有人說春晚成就了陳佩斯,而又何嘗不是像陳佩斯、朱時茂這樣的優秀藝人成就了那些年的春晚呢?

  在小品之外,陳佩斯還曾拍過微電影,最終因為接受不了行業內各種規則而選擇退出。但他還是留下了逗比十足的作品,比如《九六搖滾指南》——

  另一部微電影《趕場》,更是能讓人笑出眼淚——

  時間來到1998年,一首《相約九八》火了,但這一年卻寫滿了離別。

  在該年央視春晚出演小品《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告別春晚舞臺,缺席了此後我們所有的春晚記憶。

  也大約是從那一年起,房價越來越高,工作越來越忙,互聯網越來越普及,春晚,也不再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陳佩斯告別春晚舞臺的原因、離開春晚後的去向眾說紛紜。也罷,相見不如懷念。

  他離開了春晚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在除夕夜睡得越來越早了。

  然而比陳佩斯離開春晚更讓人感慨的,恐怕是電視機前的觀眾。

  如今的年夜飯越來越豐盛,餃子餡兒裡的肉越來越多,回家過年也越來越便捷,但年味越來越淡了,春晚越來越不好看了。

  能讓我們發自內心快樂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

  直到2001年,一部名為《托兒》的話劇從北京風靡全國,人們才知道陳佩斯已經在話劇上開始了辛勤的耕耘。《托兒》創造的票房神話,至今無人超越。

  隨後,《親戚朋友好算帳》《陽臺》《阿斗》《老宅》等話劇作品,一部比一部成功

趙本山可以說是華語小品界的王,他一共參加了21次春晚,拿了13次春晚小品類一等獎。多少年來,趙本山一直被視為春晚的臺柱子,而以前看春晚很多人都是等著趙本山的小品看完了才出去放鞭炮。

但其實在趙本山之前,也有一位小品大師紅到爆炸,多次奪得小品類節目一等獎。

這個人就是陳佩斯。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這一年他表演的節目是小品《吃麵條》。《吃麵條》很快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春晚舞臺上的經典。

1990年,與朱時茂在央視春晚合作的小品《主角與配角》可謂是他們倆的巔峰之作。多年後這個小品還被人津津樂道,裡面陳佩斯的表演可謂是絕了。91年推出的《警察與小偷》更是掀起了巨大轟動,陳佩斯擠眉弄眼的樣子也笑翻了無數人。

可以說在趙本山真正崛起之前,春晚舞臺的壓軸小品一直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而他們倆也多次獲得了觀眾最喜愛的小品類一等獎。

1999年,陳佩斯狀告央視侵權案勝利,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央視對陳佩斯的封殺。此後陳佩斯再也沒有上過春晚舞臺。

而趙本山也是憑藉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第一次拿到了觀眾最喜愛小品類一等獎,開始成為春晚小品王,火爆了無數年。

如果陳佩斯沒被封殺,趙本山後來會不會像現在那麼紅呢?

不得不說趙本山的個人實力太強大了,他的那些作品確實非常經典。

但如果陳佩斯不被封殺,春晚不一定會給趙本山最佳的舞臺,陳佩斯的小品也同樣超級經典。

他們兩個,或許真的是棋逢對手吧。


搞笑少女


陳佩斯如果不被封殺,趙本山也能上春晚。但是要知道,把小品搬上舞臺(春晚舞臺)陳佩斯是開山鼻祖,這種形式當時來說是新穎的。因為在小品之前的舞臺曲藝形式只有相聲和雜技等,小品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一種創新形式,沒想到第一次登上舞臺《吃麵條》,而且還是春晚舞臺就一炮打響,從此後舞臺上才出現了“小品”這種表演形式。

小品這個表演形式成功後,1990年在姜昆的推薦下,春晚舞臺上才有了趙本上的小品《相親》獲得成功,後一發不可收拾。1998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小豆腐塊的報道,標題就是“這兩個人真大膽,敢和央視打官司”的報道,原來是央視播放陳佩斯的小品,陳佩斯把央視告了,最後官司打贏了,但從此離開了春晚舞臺。

當時趙本山和黃曉娟的小品也非常火了,加上陳佩斯的離開,宋丹丹和黃宏的《超生游擊隊》加入,一大批小品演員在央視舞臺上百花齊放。後來趙本山和宋丹丹合作後就徹底奠定了趙本山小品王的地位,無人能撼動,直到今天。所以陳佩斯如果不離開,趙本上同樣可以上春晚,而且春晚舞臺更加繽紛精彩,當然競爭會更加激烈。


影人新侃


兩人登上春晚舞臺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趙本山能上春晚要得益於另一個大腕——姜昆!

在春晚小品相聲舞臺上,有幾個真正的大腕,馬季、姜昆、陳佩斯朱時茂、趙本山、趙麗蓉。

以下所說內容,全部接近於道聽途說,不必當真!

馬季:1934年。

姜昆:1950年。

陳佩斯:1954年。

趙本山:1957年。

話還得從姜昆和馬季說起!

從1983年第一屆春晚開始,馬季、姜昆就是春晚的主持人和演員,那一年馬季49歲,姜昆33歲,正是出成績的好時候,可以說馬季正兒八經的帶出了一批好徒弟,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黃宏等等,個頂個的獨當一面,當然從中也能看出,在早期春晚舞臺上,他們也佔據了相聲小品節目的半壁江山。

為什麼說姜昆是大腕?姜昆198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就擔任主持人、1984年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李文華表演相聲《誇家鄉》等、1985年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並與李金斗表演相聲《看電視》;同年擔任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團長,被選為中國青年聯合會常委、曲藝家協會的副主席。

注意: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團長和曲協副主席之前的兩位分別是馬季和侯寶林。

馬季是侯寶林初期的得力弟子,姜昆是馬季的愛將,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最後徒弟都和師父分道揚鑣了,具體的原因,這裡不提了!

在1983年的第一次春晚上,馬季還是對侯寶林比較尊敬的,當年的春晚,侯寶林還講了話,對馬季和姜昆都表揚了一番。但從那一年開始,春晚小品相聲舞臺隨即進入了馬季和姜昆的時代。姜昆在成為說唱團副團長之後,馬季的地位開始下降,姜昆也開始拉攏自己的相聲勢力。

第一個進入姜昆眼簾的就是趙本山。

陳佩斯是1984年進入春節晚會的,跟朱時茂一同表演了小品《吃麵條》,陳佩斯現在看來算是演二代,老爸陳強雖然是演藝界裡的名人,但在當時,由於歷史原因,陳佩斯的境遇不算太好,不過相比趙本山來說,肯定是好多了,陳佩斯是科班出身,表演基本功非常紮實,而且受到的是系統的舞臺戲劇訓練,所以我們看到陳佩斯塑造的人物形象,一投足一舉手,一個眼神全部精準到位,這也是陳佩斯能夠賴以成為小品大師的主要原因,畢竟除此之外,陳佩斯還是一個演員。

陳佩斯登上春晚後,和朱時茂的作品《吃麵條》、《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深受觀眾的喜愛,那時候的春晚小品,看的還是陳佩斯。

在陳佩斯和趙本山有交集的90年代初期,趙本山的小品並不是作為小品來演出評獎的,那時候,趙本山的作品都是戲劇類幾等獎,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那是因為第一趙本山的二人轉屬性,另外,就是剛剛走上春晚的趙本山還算不上大腕。第三個原因就是小品與相聲之爭,大家都知道,相聲最初的地位,小品是無法相比的,小品脫胎於影視演藝界的面試作品,在相聲圈眼裡,算不上正宗的東西,然而隨著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老師的出色演出,小品的舞臺地位越來越高,相聲幹不過小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那麼怎麼辦呢?找一個自己人,對抗陳佩斯!

趙本山1957年生人,姜昆是1950年,比趙本山還大了七歲,趙本山能夠進入春晚,完全得益於姜昆的提攜,1987年,姜昆帶團到鐵嶺演出,結果發現了趙本山在當地頗受歡迎,那時候趙本山跟著瞎子二叔顛沛流離,算是“要飯吃”的節奏,但由於表演的二人轉作品十分貼地氣,搞笑效果讓姜昆大感意外,十分喜歡。

最重要的是姜昆終於發現了一個能夠對抗小品演員陳佩斯朱時茂的人,可以說,當初姜昆是極力拉攏趙本山的。

於是終於在1990年,趙本山在姜昆的推薦下進入了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而後趙本山的發展一帆風順,拿到了小品王的稱號。

可以說,兩人進入春晚的原因是不同的,但有一點點的無法言述的聯繫!

相聲的發展史,簡直就是一部勢力交織,人情冷暖的文化史記,用現在的眼光看,都是歷史的原因吧!


半日喜劇


這個話題這樣說不合邏輯,應該是如果陳佩斯不被封殺,趙本山應該做不了小品王。



首先從小品的出身來看,小品本來是各學校學院表演專業的作業,這裡有個關鍵點,就是說小品的出身很高大上,包括多大的演藝界的腕兒,小品這關你一輩子都要做的。所以你看從八十年代開始的小品一般都是老戲骨出演,嚴順開,王景愚,遊本昌,趙麗蓉等等,他們的小品重點在一個字,演。他們很嚴謹,劇本創作,導演指導,演員理解,舞臺展示,這些基本都由兩個演員完成,但是環節一個不拉,這也是陳佩斯後來說的很累的主演原因。相比之下,趙本山就有點差距了,起碼的作品創作就有很大問題,所以才有雖然趙本山在表演,但是四個環節上就需要何佔魁來做劇本定調子,我一直認為趙本山最優秀的作品是紅高粱模特隊,雖然當年舞臺上還有點緊,但到底是個好作品。從舞臺表現上看,趙本山的表演更多在學的層面,與那些大家相比,差了很多。


其次要說上春晚,在姜昆提攜下也可以上春晚,不過上春晚也是陪襯,大家可能還記得有這樣一個人,就是叫做黃阿原,他一直也在春晚,也有很多臉熟的機會,可惜一直不在最紅的範圍,相當於春晚二線隊員。如果有陳佩斯朱時茂在的話,所有語言類小品節目都只能爭第二。



所以,時代和契機造就了一個趙本山,陳佩斯在最黃金時候,選擇了與媒體互懟,不明智。有他和朱時茂在春晚舞臺,趙本山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慕容曉春


陳佩斯不封殺,也幹不過趙本山,不是一個風格,陳佩斯小丑式演員,趙本山是大眾類笑星,花樣多,笑料更新快。



名方心腦血管


僅僅風格不同而已,只能說如果那個年代百家爭鳴,還有黃宏,趙麗蓉,洛桑,牛犇等等一大批藝術人才展現各地風貌的藝術題材形式。後來東北人一家獨大確實與央視的打擊有關,也與新老藝術家不能完美的更新換代有關,剛剛綻放,還未傳承就已凋敝。更重要的是社會整體進入了集體向錢看的大時代,好的劇作者要麼活不下去要麼轉行下海,即使留下來的也只是些看別人成功眼饞卻又無能為力的三流作家,既耐不住寂寞又怎能寫出好本子呢?沒有好的包袱笑料,導致整個圈子才會出現現今的形式。

我個人認為,想搞藝術,除了天馬行空,還要貼近生活且不被生活幹擾的態度。踏實下來認真創作才是拯救這一行當的要務。

應該說不僅僅這一個行業,多個行業都充斥著浮躁的情緒


U-0鬼才


陳佩斯是在1998年之後才告別央視春晚的舞臺,這還沒算後來兩年在央視登臺的公安春晚,而趙本山在80年代末就開始被推廣,90年代初登陸央視春晚,雖然兩個人都做過春晚的語言類泰斗級人物,但兩人的先後上位是不成抵制關係的,所以並不存在陳佩斯被封殺後趙本山才上春晚。

雖然現在某些人認為後者作品低俗,但個人認為趙老師的作品依舊屬於上乘之作,為何二人都能在小品類節目裡紅極一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二人善於把握角色,抓住角色,善於演繹一個基層的小人物,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製造喜劇效果,從而抓住觀眾的心。

另外其實也要搞清楚一個事實,陳佩斯被封殺的說法,實際上也是很牽強的,主要問題還是陳與央視的合作分歧太大,加上90年代中後期春晚語言類節目也是百花爭鳴,多個小品組合連續登臺,並非現在只有個別獨大的情況,所以後期雙方都不想在合作了。

90年代開始,由於陳老師在小品的基礎上,又開始開辦自己的電影公司,因此分心較大,從1991年以後,他幾乎每兩年才上一次春晚,事實上從這一時期開始,他就已經不是小品屆的老大了,同時因為陳老師的創作思路,在90年代開始,他已經不再拘泥於單純的小品語言,而是開始在小品中接入其他技術,例如大變活人中引入魔術、奧運選拔會中引入雜技和體操,王爺和郵差中引入長跑,但這些創新跟傳統的小品相差太大,反響也一般,例如1991年後陳老師的這幾部作品,反響都不好,所以後期陳老師與央視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最後乾脆不上了。

趙本山的情況也較為類似,從09年不差錢開始,他的創作思路開始改為自己為輔,徒弟為主的設定,這也導致從09年春晚以後,他的小品中,趙老師的存在感越來越低,觀眾甚至很難感到他的存在,他早年給觀眾帶來的衝擊自然也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