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藥材,在農村稱它“七葉參”,中藥名絞股藍

今天又為大家新添一味藥材,希望能夠豐富大家中藥知識,知識在於積累,如果想要持續學習中藥,歡迎關注筆者,每天都會分享一味中藥的詳細知識,今天這味藥材名為絞股藍,因為它有5~7片葉子,所以民間稱其為“五葉參”或者“七葉參”,在山上遮陰的地方時常會見到。

一、藥材來源

絞股藍為葫蘆科植物絞股藍的全草,在廣東,雲南,四川,福建等地有分佈,在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二、藥材性狀

絞股藍乾燥皺縮的全草,莖纖細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縱溝紋,被稀疏毛茸,潤溼展開後,葉為複葉,小葉膜質,通常5-7枚,少數9枚,葉柄長2-4cm被糙毛;側生小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央1枚較大,長4-12cm,寬1-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被粗毛,葉緣有鋸齒,齒尖具芒。

這味藥材,在農村稱它“七葉參”,中藥名絞股藍

三、性味歸經

絞股藍甘苦寒,歸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功效。

四、應用

1、絞股藍味甘能入脾經,益氣健脾治療脾胃氣虛,體倦乏力,食慾不振,可以和白朮,茯苓等健脾藥同用。絞股藍性味偏苦寒,能夠生津止渴,可以治療脾胃氣陰兩虛導致口渴,咽乾,心煩,常配伍太子參,山藥,南沙參等養陰益氣藥物同用。

2、刺五加能夠益肺氣,清肺熱,又有化痰止咳功效,常用於肺中燥熱,咳嗽痰黏,和川貝母百合等養陰潤肺,化痰止咳藥同用。如果是肺氣虛而痰溼內盛,咳嗽痰多,可以配伍半夏,陳皮等燥溼化痰藥同用。

3、絞股藍還有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熱毒瘡瘍。五、用法用量一般絞股藍煎服,用量在10~20g,也可以泡服。

這味藥材,在農村稱它“七葉參”,中藥名絞股藍

六、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

絞股藍含有80多種皂苷,其中有6種與人參皂苷相似,還好走糖類,黃酮類,維生素c,18種氨基酸等成分。主要藥用成分是皂苷。

2、藥理作用

絞股藍皂苷具有抗疲勞,抗耐氧,抗高溫,抗低溫,延長生物體細胞以及小鼠,果蠅的壽命。還能夠防止正常細胞癌化,能明顯增加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的功能。具有明顯的降血脂,降血糖作用。還能夠鎮靜,鎮靜,增加冠脈流量,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這味藥材,在農村稱它“七葉參”,中藥名絞股藍

七、補充

絞股藍,又稱:天堂草、福音草、超人參、公羅鍋底、遍地生根、七葉膽、五葉參和七葉參。絞股藍始載於《救荒本草》,雲:"絞股藍,生田野中,延蔓而生,葉似小藍葉,短小較薄,邊有鋸齒,又似痢見草,葉亦軟,淡綠五葉攢生一處,開小花,黃色,亦有開白花者,結子如豌豆大,生則青色,熟則紫黑色,葉味甜。"據其生長環境及形態特徵,其所述即本種。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自幼好學,能辭善賦。明朝初期,庶草荒蕪,民不聊生。朱棣考核可救饑饉的野生植物414種,證實其花實根幹皮葉之可食者,分草、木、谷、果、菜五部,逐一繪圖說明,取名《救荒本草》,以備荒年充飢之用。是書刊於1404年,在食療與營養學方面有著相當大的貢獻。被後人譽為“南方人參”的絞股藍,首次被收錄在此書中。

這味藥材,在農村稱它“七葉參”,中藥名絞股藍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短柔毛或無毛;卷鬚分2叉或稀不分叉。葉互生,叉指狀複葉,小葉5~7片,稀為單葉,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中間的較長,被柔毛和疏短剛毛,或近無毛,邊緣有淺波狀鈍齒。夏季開花,花小,雌雄異株,雄花組成腋生的圓錐花序,花萼管短,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輪狀,5裂,裂片披針形,雄蕊5枚,花絲極短,下部合生,花葯卵形,勁直;雌花序較雄花序為短;雌花的花被片與雄花的相似;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枚,柱頭2裂。漿果球形,熟時黑色。種子1~3粒,寬卵形,兩面有小疣狀凸起。

本篇文章只用科普,如果要用藥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