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鄉村振興大會現場參觀側記

冬天到了,春天還遠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12月,參加全市鄉村振興大會的縣(區)鄉(鎮)幹部帶著鄉村振興的責任和使命,走進遂寧的鄉村田野,參觀新村建設新變化,凝聚加快發展的新動力,尋找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當看到天福鎮獅山村、常樂鎮拱市村、永河現代農業園等地一棟棟林立的小樓,一條條平整的馬路,一片片濃郁的果園,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時,大家深刻感受到——昔日荒蕪的田野,如今處處洋溢著發展的希望。

在遂寧,一股春意盎然的生機和活力,正在這片廣袤的鄉村田野上勃發。

看變化

鄉村建設來帶了什麼?

近幾年來,在中、省決策部署的科學引領下,全市上下從“脫貧攻堅”縱深推向“鄉村振興”,為農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這一路上,一條條馬路通村到戶,一棟棟小樓錯落有致,一片片果園鬱鬱蔥蔥,一張張笑臉幸福而溫暖……讓與會縣(區)鄉(鎮)幹部有目共睹,感同身受。

自全面拉開脫貧攻堅戰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堅決挪窮窩、拔窮根、換窮貌,順利地完成了一項項艱鉅的任務。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高質量完成了66個貧困村摘帽、33472名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脫貧攻堅實現首戰告捷。2017年,遂寧市2.5萬貧困人口脫貧,90個貧困村“摘帽”。

不僅要脫貧,還要振興。全市圍繞貫穿五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了全長173公里的遂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體化大環線。以農環線為紐帶,串起全市“5+18+N”,即5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輻射18個縣級農業園區及若干個區域性現代農業園區,重點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菌菜、精品糧油、道地藥材、特色畜禽、現代水產、高效林木七大特色產業,帶動323個貧困村“村村入園”、8.5萬戶貧困戶“戶戶入社”。

在蓬溪縣天福鎮獅山村,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從昔日地地道道的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這一切變化得益於現代農業園區的集中發展。如今的獅山村產業新格局初步形成,產業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新村建設加快步伐。

河沙鎮梓桐村把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依託永河現代農業產業園獨特優勢,堅持“以荷興旅、以藕富農、以園強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等優勢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推進美麗新村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強組織、興產業、富百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鑰匙”

信心來自哪裡?

11月28日這一天,對於遂寧廣大農村、農民來說,是一件大事、喜事。

127個、總投資達303億元的鄉村振興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必將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動力,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今年8月,全市啟動了船山區河沙鎮鳳凰咀村、桂花鎮金井村,安居區聚賢鎮和平村、常理鎮海龍村,射洪縣沱牌鎮青崗村、青堤鄉青龍村,蓬溪縣天福鎮獅山村、任隆鎮八角村,大英縣隆盛鎮杜家寨村、後壩村10個行政村作為全市鄉村振興試點村,全面探索鄉村振興遂寧路徑,總結提煉可推廣、可複製的發展模式和工作機制。

“有差距,更有信心!”射洪縣沱牌鎮青崗村黨支部書記楊安現場參觀後十分振奮地說:“有市、縣、鄉鎮各級政府的統籌部署,有大項目大資金的支撐,還有10個試點村的先行試點示範,讓我們有信心,有底氣 。”

邊走邊看、邊問邊比、邊學邊思。蓬溪縣蓬南鎮黨委書記杜志凌表示,高層大力推動,讓基層吃了“定心丸”,信心十足。他建議,在鄉村振興中,要堅持規劃先行,穩步推進,要通過市、縣、鄉鎮層層指導,統籌繪製一張藍圖,執行到底。同時在推進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穩紮穩打,切忌冒進。

遂寧是全省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占半數以上,第一產業佔比高達14%以上。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24萬人、貧困村323個,貧困人口、貧困村數量均在全省片區外9個市中排第二。

面臨如此現狀和壓力,與會縣(區)鄉(鎮)幹部都在現場尋找推進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與會者走田坎、進園區、看產業,每到一處,大家或側耳傾聽,或凝神思考,或輕聲交談。他們紛紛表示,此次現場參觀學習,以及此次大會精神,將進一步增強自身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科學務實的舉措,推動全市鄉村全面振興。(全媒體記者 王維 實習生 劉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