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螞蟻金服10月16日上線了一款名為“相互保”的產品,一經發售,用戶體量成指數級上升。

上線10天,用戶量高達1200多萬,遠超規定中產品的終止下限330萬;

上線不到2個月,用戶量超2000萬人,相當於幾家中型保險公司一年的用戶量。

這樣現象級的產品足以在傳統的保險行業裡引起不小的震動,不知是否會成為第2個可以撼動傳統行業,改變用戶消費習慣的產品?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是什麼樣的產品竟能吸引這麼多人的關注?

很多人選擇這款橫空而出的“互聯網保險”黑馬,原因通常有以下幾個:

有的是衝著阿里和馬雲的旗號去的;

有的是因為“單一案例最多分攤1毛錢”的成功營銷加入的;

而更多的是抱著半信半疑看著身邊的人都加入了也趕巧加入了。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特別隨著環境質量、食品質量逐年下降,癌症高發,醫療費用高昂,很多時候,一個小康家庭很容易便會因為一場疾病變賣房產和全部家當,從中產直接掉落貧困線以下。

保險就像投資,同樣是為未來的生活做出保障,尤其是已經邁入中年的80後、90後深知兩者在今後生活中的重要性。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一件新事物出現的時候,都會遭到質疑,最終接受住質疑瞭解決了大家的需求,那麼,他就是好的產品!

其實相互保的概念就如經常出現在朋友圈裡的水滴籌,“相互保”打的是:免費加入、隨時退出、風險共擔、理賠透明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相互保報銷流程

但是它也有他的弱勢:有會費、管理費(相對於傳統保險的費用不值一提),有停售風險,有騙保風險(審核寬鬆,不夠嚴格),超過60歲不再保障(但60歲之後卻是癌症等疾病高發階段)。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相互保條款截圖

那,要不要買,還值得買嗎?

其實就跟投資是一樣的道理,但凡有些投資經驗的老司機都會清楚:

投資有風險,特別是在監管出臺政策平臺不能剛性兌付後,投資需要自擔風險的特性更加凸顯!

回到相互保的產品上,30萬保額,0元加入,最多1毛理賠金額,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人蜂擁加入了。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對於有保險需求,但經濟能力有又承擔不了的年輕人

(不是小海君一個人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賬戶餘額是負的吧?),可以作為過渡產品保障的。(不過也要求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質疑聲中,不斷優化,讓產品更加良性健康發展,正如網貸行業,在監管的進入後,從迅猛興起到穩步發展。

11月27日上午,螞蟻金服發佈公告:

自27日中午開始,相互保將升級為“相互寶”,定位為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

阿里相互保變身:2個月吸引2000多萬人的“相互寶”還值得買嗎?

“相互保”變身前後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有著本質的區別!

“相互保”與“相互寶”的區別

1、相互保”是一款在

銀保監會備案的保險產品,而“相互寶”本質上則是一款普通的網絡互助產品

2、所有備案的保險產品都有一個特點——剛性兌付

也就是說,不管發售這款產品的平臺未來怎麼樣了,一旦發生風險,保險互助基金會承諾對保險產品剛性兌付;

而網絡互助產品完全沒有這方面的保障!發現風險,產品能不能兌現,完全看平臺的“良心”。(不過馬爸爸已經俘獲不少人的心了)

3、保險產品的上面都有銀保監會的監管,各項條款都需要備案,更透明!

而網絡互助產品的條款最終的解釋權在誰?


一款產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跟一款投資產品,是否值得入手,關鍵是看這款產品是否足夠適合自己,這款產品給你帶來的好處能否抵消它存在的風險給你帶來的衝擊。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就沒有什麼好猶豫和糾結的。

因為當你猶豫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無論是拋硬幣、抓鬮亦或是算命測算等方式,都是讓你心中的答案更加篤定一些,就如當通過拋硬幣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時,你會選擇再拋一次而不是就此下定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