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找到了契丹人後裔

契丹族(英語:Khitay)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1]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2]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3]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遼。

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找到了契丹人後裔

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金天會十年(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最後金興定二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立國凡87年。西遼滅亡後,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遼貴族八剌黑的帶領下,在今伊朗南部臨近波斯灣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受制於蒙古大汗和伊兒汗國的起兒漫王朝,存在近80年,俗稱“後西遼”。由耶律大石率領西遷的這部分契丹人後來可能融合於回鶻、蒙古和中亞當地人中了。[13]

大部分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契丹人,在遼朝滅亡後則淪為金朝的臣民。金朝女真族統治者在滅遼過程中,先強行遷徙部分契丹人至今東北中部和北部地區。[13]因統治者女真族受夠了契丹族的壓迫,故反過來對契丹族實施歧視政策。將其姓氏耶律改變移刺,蕭改為石抹。女真統治者也有用賜國姓完顏的方法拉攏契丹上層貴族人物的情況。

蒙元時期,元朝為統一中國,開疆闢壤,動員契丹兵馬參加滅金、滅南宋的戰爭。契丹人也對女真亡其國十分不滿,遂積極參戰,而且屢建戰功。從地域來看,蒙元時期的契丹人主要部分仍分佈在故地,即今內蒙古的赤峰市、通遼市和遼寧、吉林一帶。但隨著蒙古人破西夏、滅金、降高麗、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戰爭的進行,部分契丹人被徵調出征,離開了上述地區,開始遍佈整個中國,甚至遠至朝鮮、中亞和西亞地區,他們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駐防,有的留在當地做官並定居下來。

2004年以來,在有關專家用DNA技術認定達斡爾族及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為契丹族後裔的消息公佈於眾之後,阜新成為解開契丹源流問題的“重地”。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25]

而如今,這個一直令歷史學家困惑的歷史之謎終於被破解,DNA技術解決了達斡爾族和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的源流問題。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至此,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