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寒冬”又至?

(北京日報 記者 潘福達)近日“京東商城將裁員10%以上,並擬先裁未婚未育女性”的消息刷屏。對此,京東公開回應稱,這是正常的人員流動和末位優化,卻被造謠為“京東大面積裁員”,公司已收集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雖然消息被闢謠,但下半年以來,關於BATJ等互聯網公司裁員、停止社會招聘的傳聞就沒斷過,從業者“日子不好過”的感嘆聲此起彼伏。狂飆突進的國內互聯網行業,是否真的在步入“寒冬”?

阿里騰訊京東齊聲澄清傳聞

京東並不是第一次陷入“裁員”風波了。5月上旬,就有網友匿名爆料稱京東將要裁員且已經停止社會招聘,試用期內的員工面臨被辭退的風險。而此次爆料更是放出了“先裁未婚未育女性”這樣吸睛的字眼兒。

京東對此回應稱:“京東每年定期都會針對所有人員開展績效評價和人才盤點,對優秀人員給予更大的激勵和更好的發展空間;對於績效表現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崗位調整和優化。”

記者聯繫了京東內部員工,對方直言“網上消息是假的,沒聽說過裁員的事兒”。詢問多名京東員工“末位淘汰制”的具體規則時,對方均表示不清楚。

近期,關於互聯網公司裁員、停止社招的消息屢見不鮮。10月,有應聘者表示阿里已全面縮減人員編制,所有業務線都不批offer(錄用通知),包括技術崗,近期招不上來的可能就會被砍掉了;同一時間,京東也被傳“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發出”;9月初,還有傳聞稱騰訊將裁員6000人。

對於這些傳聞,三家公司均予以否認。阿里官方回應稱:“這只是阿里巴巴近期的一次人才盤點和人才體系升級。”騰訊公關負責人則闢謠稱:“HR忙得很,沒空裁員。”

雖然一次次的謠傳均被官方闢謠,但在一些行業從業者看來,在房產和P2P行業洗牌後,互聯網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合夥人說,裁員和縮減編制,是應對資本寒冬最直接的方法。

互聯網行業招聘需求放緩

“近期行業形勢的確不好,跳槽已經跳不動了。”張鈞先後在五家互聯網金融及電商平臺任職,最近剛剛辭職準備創業。蘑菇街離職員工朱女士則感慨“合併裁員的魔咒打不破”,據她透露,蘑菇街內部今年曾大範圍裁員。在一家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工作的小樊,這幾個月也萌生過跳槽的想法,不過因沒有更多可選擇的職位,他還是選擇先留在公司觀望。

數字證實了互聯網行業正面臨的窘境。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近日聯合發佈的第三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稱,互聯網/電子商務就業景氣指數(市場招聘需求人數/市場求職申請人數)為4.2,比第二季度低了0.56個百分點,在諸多行業中排名下滑,環比同樣下降。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1%,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需求負增長,職位的收縮幅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互聯網行業發展遭遇流量瓶頸,競爭白熱化,資本不再熱衷於流向這個領域,企業發展挑戰大。”智聯招聘相關負責人分析。

拉勾網昨天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內部統計報告顯示,平臺每月新增職位的同比增幅,從7月開始已連續3個月下降,分別為22.2%、8.4%和-2.7%,9月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獵聘“2018年1月至10月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同樣顯示,進入10月份以來,互聯網行業出現了企業招聘需求放緩的趨勢,但目前並未表現出斷崖式下降。

“寒冬”只是迴歸正常估值

其實,從2014年到2018年,每一年網絡上都有關於“互聯網寒冬來了”的驚歎。

幾年前,優酷土豆、攜程去哪兒、滴滴快的等捉對廝殺的對手紛紛聯姻,就有人大呼“寒冬下互聯網企業抱團取暖”;這兩年團購、O2O、共享經濟等創業公司倒閉了一批,也不斷有人稱“寒冬將至”。互聯網行業真的年年都經歷寒冬嗎?

在拉勾網首席營銷官鮑艾樂看來,“互聯網寒冬”“裁人潮”只是一個偽命題,任何一個行業的泡沫都會破裂,很多靠資本補貼的企業,市場並不買單,因此公司倒閉、企業裁員的現象算是行業自我淨化,隔段時間就會發生。

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在近日舉行的第11屆創業家年會上則表示,好的企業沒有寒冬,所謂“寒冬”只是企業迴歸正常估值,他更願意在“互聯網寒冬”前加上“週期性”的修飾。他分析,如今互聯網“週期性寒冬”除了與經濟大環境相關,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產業轉換”——在從移動互聯網向未來智能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轉換過程中,產生了不小的落差。“智能互聯網在影響各行各業、帶來產業變革機會時,並不像移動互聯網那樣快。”他建議,企業、創業者、投資人的心態都需要經歷從移動互聯網時代過於“狂飆突進”向更有耐心的一次大調整。

根據多份近期發佈的職場研究報告,互聯網行業並未出現極度悲觀的發展趨勢。獵聘大數據顯示,25.9%的互聯網企業表示第四季度會相比第三季度增加招聘需求,表示減少招聘需求的企業只佔19.4%,各大企業也在為“過冬”儲備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