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售樓部看房就問這7點,開發商也不會忽悠你,懂行的都這麼買!

文 | 小粥

很多時候,往往吃虧的都是老實人,因為大家對於務實的人其實不是特別友好的,以為覺得老實人好忽悠,如果是在銷售中,就容易產生成交量。比如在買房中,咱們很多的剛需朋友都是第一次買房, 有很多東西都不懂,銷售人員就容易用“專業”知識忽悠你,無形中對你的利益造成了損失。

所以,小粥勸誡要買房的人,前面一定要自己多學點基礎知識,能讓你在銷售面前顯得“專業”,能夠達到心裡預期值買到心儀的房子,而不要只會跑盤看價格,盯著房價死磕。

那麼,今天小粥給大家聊聊去售樓處問什麼問題能讓自己顯得更專業,買房就是要買得又便宜又好。

去售樓部看房就問這7點,開發商也不會忽悠你,懂行的都這麼買!

第一:問公攤

一般外行的或者第一次買房的人,去了就會直接問房子多大?多少平方?但是如果是懂行的一般都會問:房屋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還是套內面積,公攤率大概有多少!

在這小粥要跟大家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 建築面積中是包括公攤面積的,一般如果是公攤面積越小,實際使用面積就會越大, 也即是說公攤率低的話,得到的實際使用面積就多了;

一般我們在買房的時候,公攤率和公攤面積在20-25%是最合理的,因為公攤大的話,不實惠,但是太小的話,也不方便;公攤的部分一般都是:樓梯間、電梯間、走道、配電室等公共部分。合適的公攤率也會使得公共部分氣派,而且分攤的面積不會太多。

第二:問差價

很多人都以為一個樓盤的都是同樣價格,但是其實能,一個房屋的價格是會因為不同朝向、不同樓層等原因產生不同的差價。一般外行人只會關注均價,而到了售樓處就直接詢問看中的房子的價格,對其他的關注就比較少,而內行的話,都問不同樓層不同位置相似戶型的價格,得到一個差價值,擴大意向範圍,更容易選到性價比更合適的房源。

去售樓部看房就問這7點,開發商也不會忽悠你,懂行的都這麼買!

第三:看規劃

大家都會發現進入售樓部後,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沙盤模型,沙盤模型一定都會做得很漂亮,而購房小白通常就會直接以沙盤為基準,看看其中的綠化、樓間距等問題。但是其實,沙盤很多時候只會是一個大概位置參考,而且模型本身都會美化。

而如果是內行去買房的話,一定是關注的是設計規劃圖,在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停車位、垃圾庫、變電站等的分佈,一般都是經過備案後定稿的,包括了,尺寸、位置等,開發商私自修改的機會會很小。

第四:看平面

戶型一定是最關係到日後的居住體驗的,但是很多人去買房,銷售人員只會給你單獨的房源戶型圖或者樓層平面圖,雖然這可以看到其中的房屋空間的設置,窗戶分佈,承重牆等諸多信息,但是這是不夠的。

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在結合總平面來看,從其中可以觀察到樓棟之間的差距、樓道的空間大小等,例如戶型圖的空間被開在狹小的採光井裡,而自己好朝向的面,卻別過窄的樓間距給擋住了。這些都會影響到通風采光問題,這不是單獨的戶型圖中可以看出來的。

去售樓部看房就問這7點,開發商也不會忽悠你,懂行的都這麼買!

第五:問物業公司及服務項

現在每個小區都會必備的就是物業,而其產生的物業費是購房者入住之後每年需要繳納的費用,這也會很多人會關注的重點,這也導致了外行一般就會問物業的價格,而相對專業點的會詢問物業公司及其服務。一般而言如果是物業本身就是歸屬於開發商的樓盤,服務質量會更高點。

第六:問拿地時間

很多都會只會看房屋的使用年限,住宅一般就是70年,商用的在40之間,而工業和綜合用地的話會在50年。

但是一定要清楚的了,這個使用年限不是從你買房的時候計算的,而是從開發商拿地開始的時候計算。所以一定要問清楚。

去售樓部看房就問這7點,開發商也不會忽悠你,懂行的都這麼買!

第七:看毛坯房

在看房環節,購房者往往都會被樣板間的精美所迷惑。因為開發商一般都會把樣板間建築在一個空地或者樓棟中央,而且會利用一些不和尺寸不合理的精裝修、豪華裝飾來襯托房子的完美。外行人一般都會被銷售人員帶過去看樣板間。

而真的懂行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能精裝修的那麼豪華, 所以,更多的是去看毛坯房,瞭解真實的房屋數據,而且是不同時段的時候去看,這樣才能真的瞭解房子到底好不好。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小套路,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然後去判斷自己適宜的房源,我們常說的是“買房沒有完美的房源,只有最適合客戶的房源”,性價比永遠放在剛需族買房的首位。

我是小粥,小人物的角度看樓市,買房如飲稀粥,輕鬆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